《行者》第二十五期

2014年09月01日 09时47分 
 

行走在边缘

赵翼如

 青奥一开场,让我心动的,是骑行在边缘的单车少年。两个圆加一个三角:滚出一圈圈光亮,带动独立个体飞快自转……

 那是自由的精灵。飘逸流畅的线条,惊鸿一瞥越出黑夜围栏。

 分享青春,我的行动是单车环行20公里。其风景坐汽车里看不见——多维的视角、拐弯处的意想不到……可感觉生命岁月、体能心跳。

 汽车时代的单车族,行走在边缘。

 当初起名《行者》,就有边缘之意。(我20年前就会开车,至今上班仍愿骑车)

 生性散漫的我,安于边缘姿态。边缘不拥堵。享受着淡忘享受着忽略,一如不参赛的单车,自行其道。

 《行者》不觉已走过半年。本期有评论家的综合点评,有自由撰稿人的另一路随笔,有12岁孩子的原生态习作。

不可救药的顾前

/狗子

 很多年以来,每当和人谈起小说,我几乎必提顾前,甚至都有点“坐下病”的样子了,以至于有熟悉我的朋友跟我聊小说,有时开口就会说:除了顾前呢?

 嗯,除了顾前,小说写得好的当然还有很多,但在我熟悉的写作圈中,顾前大概是唯一写得非常之好但作品却又一直难以出版的小说家。

 我身边有很多做出版的朋友,顾前小说的电子版我几乎毫无例外地都发给过他们,有些石沉大海,有些回复说,好是好,但这样的小说恐怕市场成问题,有极个别的回复说格调不高文字苍白之类的,这最后一种人本来也算不上多近的朋友,这下好了,这下可以彻底掰了。

 我自己也曾在一家出版社混过一年多,那时心里就存有一个念头:什么时候浑水摸鱼把顾前小说给出了。当时就觉得一方面这个念头实现的可能性不大,一方面就有那么点悲哀:这么好的东西怎么就这么难出呢?

 自然,心存这么一个念头,抱着这么种心态,我在出版社解聘我之前知趣地主动离开了。现在想来,是我搞误会了,误会了出版,也误会了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这么说吧,不是我们的出版以及这个时代糟糕到一塌糊涂不可救药了,而是顾前的小说……不可救药了,怎么说呢,这样的小说,几乎在各个方面,都跟我们这个时代有点格格不入,不是唱反调,也不是故弄玄虚地出怪声,它就是挺真诚挺幽默地在那讲述生活中我们有意无意忽略掉的情感和事实真相。

 有时候,真相是那么令人不爽,最终视而不见,甚至抹杀。就是这样,我们已经忽略掉了,我们已经觉得没事了,顾前却把它展示出来,那么,我们要么继续做睁眼瞎视而不见甚至为了保持那可怜的尊严对它嗤之以鼻,要么,停下来,感同身受,会心一笑,加上长叹一声……当然,这是我读顾前小说的反应。

 不应该把这一切都归罪于时代,痛贬时代喧嚣浮华而精神苍白枯萎,这种论调一是不解决问题,二是其本身也已经是喧嚣浮华之一种了。再者说,顾前的小说,正是产生于我们这个时代,也只能产生于我们这个时代,哪怕它被忽略,甚至产生它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把它忽略掉,即便作为出版物。据说整个的出版业也即将被忽略掉啦,当然这是另外的问题,与顾前无关。

 难道我们不应该热爱这样的命运吗?远离喧嚣,身处边缘,做着冷眼旁观的梦,不时心向往之,不时被骚扰被戏弄,因为耐不住寂寞无聊也要不时去骚扰戏弄一下那份喧嚣,偶尔也露出些出击的意味,虽然只是温柔一击……这就是我理解的顾前及其小说。

 往狠一点说,顾前的小说是要把我们从生活中各种虚妄的回避中拉回来直面自身,把我们从愚蠢的骄傲自大中拉回来直面卑劣,把我们从各种自以为是的所谓“担当”中拉回来直面懦弱虚伪和平庸,把我们(当然包括顾前本人)从装修豪华温暖舒适的公寓里拎出来扔到外面我们自己制造的垃圾遍地的街头……

 除此之外,顾前的小说一直被忽略还有一个原因,我觉得是他的文字,虽然我个人一直不用文字好坏来评价一部小说的优劣,就如我们不能单纯从相貌上说一个人好坏,在我看来,好人当然就长得好看,极端点说,哪怕一个好人龇牙咧嘴满脸横肉独眼龙也依然是好看,而且往深了说,一个龇牙咧嘴满脸横肉独眼龙的家伙能让你觉得好看,这才叫本事……

 顾前小说的文字,倒不是满脸横肉独眼龙这路,顾前小说的文字平易如水,但内力深厚,问题是,在我们这么一个没有品位只认“重口味”的时代,很多人真把顾前小说当白开水了……

 总之吧,顾前的小说,无论从内容上还是文字上,都那么符合被忽略的一流好小说的品质,如果有一天得以面市,也许对一小部分读者算是值得庆幸的事,对于这么一个喧嚣的时代来说,什么一流末流的,大家全都同流……

 请原谅我以上的偏狭吧,好在顾前及其小说完全不是这个路子,他以及他的小说天生不可救药且与这一切都无关。

 

高老师

/张可函

 

 我不喜欢美术课。

 因为我画画一点儿也不好。

 还因为我不喜欢教我们美术课的高老师。

 高老师个子很高,颧骨也高,第一眼见到她,就觉得她仿佛高不可攀。她严厉,讲课慷慨激昂,一副艺术家的作派。她事儿多,不停地给我们开书单,《希利尔讲艺术史》《文化苦旅》……这些跟美术课有什么关系呢?她还叫我们背那些美的箴言,尽管我在她课上是领诵,可是背地里经常犯嘀咕——当然,我知道这样不对。

 美术课不就是涂涂画画吗?她说,不,我还要培养你们的审美能力。

 上学期大队委竞选,我做了海报贴在校园。那天放学迟,又赶上下雨,妈妈还没来接。已入冬了,雨却是有些温热的,似乎没有打伞也不会打湿头发。走在绿地上,身边有轻微的嘀嗒声,细密的雨珠像要钻进皮肤,很舒服,也很愉快。

 这时候我看到了高老师。她站在我那张海报前,同时也看到了我,脸上是按捺不住的欣喜。

 “张可函!”她喊我。我乖乖走过去,有些担忧,没敢看她的眼睛。

 她指着我的宣传口号,一字一句地念出来:“星星,看不看见都亮着。但你注视我,我会为你更闪亮……真好!”

 我惊讶地抬起头,她自然地伸出手臂,将我拥入怀中。

 我靠在她怀里,继续沉默,一言不发,但是莫名有点想哭,嗓子堵得慌。

 高老师的怀抱很暖,比淅沥沥的雨珠还暖。

 “太好了……布局也很漂亮。”她继续轻轻地说。

 我心里有点苦涩。这排版,不是我做的啊!但在这时候,我选择继续保持沉默。

 她像抱住我时那样自然地松开了手,我也自然地站好,羞涩地道了谢,又自然地走开。

 “美都是从灵魂深处生发的。”——为了应付她的作业而背诵的一句箴言,忽然涌上心头。曾经陌生的字句,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融化在身心。

 我喜欢美术课。

 尽管我画画一点儿也不好。

 但我喜欢教我们美术课的高老师。

 

《行者》摭谈

/黄毓璜

 副刊史已历百余年,《现代快报》推出《行者》,还是构成“事件”似的引发普遍关注;想到这些年有过“副刊时代的终结”“副刊没落了”一类慨叹,也就不以为怪,不难理喻新媒介的环境下,这一举措的“挑战”姿态。

 报社策划上近乎执拗地倡导“文学性”的“美文”,表意了在崇尚实利的物化时代,力图以一方园地,在“精神”建构上与作者、读众相约同行的愿景。

 受命主持的赵女士原系资深报人,免不了有些内行们才会有的审慎,以致一开始跟我这个外行也有所磋商。当初提起副刊可以《行者》名之,没去想它是佛家用语、孙悟空的别名等等。脑子里盘旋开的倒是那“行者忘其行”的古往诗句。私下忖度,办报人力图在这里推出的好看、耐看的美文,有意让人生像奔竞中的“行者”,忘却些个世间营营,到这里留留步、歇歇脚,领略一点生命美质,品尝精神佳茗。

 《行者》问世二十多期,栏目各领其旨,文章组合有序,试图综评力不能逮。若依一己之见做出例举,我愿意说先自看好的便有周宪、南帆等推出的《停电时刻》《乡村随感》一类短文。未能预料,一直于“灰色”的理论高空长途跋涉的行者,在这里奉献出如此鲜活通透的性灵文字。前者“感谢停电”,盖因这非正常的状态,恰恰使人一度从各种技术装置的主宰下解脱出来,回到人际亲近交流的正常状态;后者从一个特定的视角感怀乡村的今昔,字里行间饱含当下乡情的忧思,神往于昔日拌和粗犷的田野生机。通常所说的“大含细入”,包括着眼时代迁变的“高度”,切入心理事实的“深度”,以及呼唤“本真”的“力度”,尽在千余字的尺幅之中了。

 在众多的篇章里,读者领受到的是文格,也是人格。当你就《无用是本心》体味人淡如菊,当你于《喋血白衣》感受激情似火,当你由《生命与生命的交谈》《凡人二题》领略出生命与普世的爱恋与倾心,当你从《姜文总在阳光后》《背磨盘的故事》触摸到一种激扬指点的开阔气度、一种奋起抗辩的义胆侠肠,你就不能不为之动容。你读主持人要言不烦的点化,思情更会被牵向沉郁辽远的深味。“副刊留客”云者,大体是指这等属文也属人的效应,它于宁泊中实现尘俗超越,在悄然中完成境界提升。

 读者对这份副刊的护爱有加,表现为热诚的美誉,也表现为直率地进谏。要求其进一步系公众、接地气就是切中肯綮之论。文学原本是精神性、理想性跟世俗性、现实性的内在统一。副刊对“雅人深致”的倾斜无可非议,只是若论“提升”公众,便得“经由”公众,打动读者心灵,大体不能不以世俗关涉、公众感受、公众情志、公众心声等等为引发点和旨归,这该在文质倡导上也该在版面组织上多所体现。比如,入编文字诚可天马行空,而言之有物的定力、深入浅出的功夫究属更其要紧;行偏走怪未尝不可存其一格,而修辞立诚却是须得守护的基本。设若在空无中摆架势、端方步,抑或于卖萌、作秀一类游戏上乐此不疲,终不免把读众逼出耐受力的极端。比如,天候、地气的应接是为文之道也是为编的题义,我们无妨认可用全部版面来纪念马尔克斯先生的谢世,却也不能不从比较的意义上认同些许遗憾——适值77日出版的《行者》,是否须得对一个民族没齿难忘的日子有所关注有所发声。这应该不至于被误解为要求径直地“配合”、简单地“服务”。

https://kb.dsqq.cn/html/2014-09/01/node_210.htm

https://kb.dsqq.cn/html/2014-09/01/node_211.htm

https://kb.dsqq.cn/html/2014-09/01/node_212.htm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江苏作家网 【打印文章】 【发表评论】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江苏省作家协会

苏ICP备0904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