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服务不仅是产品服务 更是内容服务

2014年07月16日 15时52分 
精彩观点
  “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或者根本问题在于我们内部体制和机制动力,相比之下,我们不缺钱,也不缺内容,缺的是体制的支持和长效动力。”——柳建尧
  “3年多的实践证明,推进转企改制、股改上市,虽然困难、复杂,但有效推动了集团发展,也促进了整个产业的升级、改革和发展。”——李朋义
  “仅仅想着原有资源,或者向政府要资源、向政策要红利,已经不能够适应今后的发展了。”——顾青
  “想将服务做好,需要一大批专业人员,要么自己投入,要么开展合作。对于新增长的业务,采取混合所有制,可能是一个有效途径。”
  ——沈元勤
  “出版不能定义为只是书的出版,出版服务也不仅仅是产品的服务,而应该是基于内容的服务,从有形服务走到无形服务。”
  ——敖然
  日前,高等教育出版社以建社60周年为契机,邀请24家中央部委主管在京出版单位和大学出版社相关负责人,围绕国有出版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出版业转型升级、股份制改造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并就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进行座谈。
  现状 激活资源是唯一出路
  在当前新形势下,国有出版社应如何应对市场竞争?这是摆在当下出版人面前的现实与挑战。中华书局总编辑顾青认为,向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深化改革、激活资源是唯一出路。他说:“没有改革,不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仅仅想着原有资源,或者向政府要资源、向政策要红利,已经不能够适应今后的发展了。”人民卫生出版社总编辑杜贤也表示,“我们要认真研读国家政策,把国家政策的红利转变为文化企业改革的红利,最后变成发展的红利。”
  改革任重而道远,改革这个硬骨头不能回避。在深化改革方面谋出路,已成为出版人的共识。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李朋义说:“改革如果半途而废,容易出现事不事、企不企的情况,而这对出版社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同样的,在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柳建尧看来,如果不深化改革,不仅11年来改革的优势和基础潜力得不到发挥,可能在不远的将来,会面临国有企业曾经经历过的生存危机。他认为,在深化体制改革上,国有出版企业应重点考虑3个方面:产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推进长效激励机制改革,创新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柳建尧说:“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或者根本问题也在于我们内部体制和机制动力,相比之下,我们不缺钱,也不缺内容,缺的是体制的支持和长效动力。”
  问题 转型升级有待提速
  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社长宗俊峰看来,转企改制的确激发了企业活力,但还远远不够。对此,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社长沈元勤认为,通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和股权激励等措施激发活力,进一步调动员工积极性,真正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必要且紧迫。“收入分配机制能否吸引人才,也是出版社改革的重要方面。”沈元勤说。
  国际出版业转型发展,国内民营书业在数字化方面积极探索,以移动多媒体为主要发展方向的新兴公司摩拳擦掌,相比之下,国有出版产业转型升级还比较缓慢。对此,柳建尧打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只能说,我们醒得比较早,但还没有起床,还没有在路上。”
  沈元勤也认为,目前,传统出版社面临数字转型和服务跟不上、数字产品创新能力不足的严峻挑战。国内的出版格局是内容资源分散,需通过兼并重组、版权交易等方式形成专业化、集约化优势。“出版社要想将服务做好,需要一大批专业人员,要么自己投入,要么开展合作。对于新增长的业务,采取混合所有制,可能会成为将来有效整合资源、快速占领市场规模的一个途径。”沈元勤说。
  对策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我们用3个月的时间进行调试,希望最大化实现预设目标——规范管理。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就是把每一张纸都管理起来。”谈到中华书局目前正在进行的ERP系统升级,顾青如此表示。
  顾青介绍说,在向现代企业转型的过程中,中华书局着力在提升管理方面下功夫。在总体战略规划下,围绕具体产品规划、经营规划和人才规划做了细致分解。同时,通过两年时间进行ERP系统升级,集团以上市企业来要求自己,将财务和业务深入对接,推行全面预算管理。顾青说:“中华书局很多人员都是学者出身,不懂财务,根本不知道成本预算这些问题,在学术出版机构里推行这点确实比较难。但如果不这么做,后续管理根本谈不上。”此外,中华书局还正在推行全面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和薪酬考核制度。“这种考核制度不是为一两个项目设计薪酬考核激励方式,而是考虑到今后5年、10年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员工长期服务的积极性。”
  “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产物。”李朋义说,集团成立3年多来,努力打造有主导力的龙头企业、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有影响力的跨国企业,“三力”企业在集团深入人心。“3年多的实践证明,推进转企改制、股改上市,虽然困难、复杂,但有效推动了集团发展,也促进了整个产业的升级、改革和发展。”
  电子工业出版社背靠电子信息行业,正努力探索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并重的现代出版格局。在此过程中,该社不断探索出版模式的变化,从出版内容向软科学研究、教育培训、软件研发等一系列产业支撑工作上转型发展。“未来出版格局中,我们要打破传统出版的边界束缚,出版不能定义为只是书的出版,出版服务也不仅仅是产品的服务,也应该是基于内容的服务,从有形服务走到无形服务,这样出版的未来天地才更开阔。”电子工业出版社社长敖然说。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责任编辑:江苏作家网 【打印文章】 【发表评论】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江苏省作家协会

苏ICP备0904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