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朱自清散文奖”在扬颁奖

2014年04月29日 15时25分 

  嘉宾、获奖者与文学爱好者怀着对朱自清先生的敬意,以文学的名义会聚一堂。中国作协党组原副书记、中国散文学会会长王巨才,《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施战军、副主编邱华栋、原副主编李平,市委书记谢正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卢桂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玉新,副市长董玉海,市政协副主席王克胜,获奖作者张炜、马未都、于坚、祝勇等出席颁奖仪式。《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宁小龄主持颁奖仪式。 

  获奖的五位作家及其代表作分别为:山东省作协主席张炜,代表作《张炜散文随笔年编》;作家、贺龙之女、解放军少将贺捷生,代表作《父亲的雪山,母亲的草地》;知名收藏家马未都,代表作《瓷之纹》、《马未都:醉文明系列》;知名诗人、散文家、云南师范大学教授于坚,代表作《印度记》、《圣敦煌记》、《陇上行》;故宫研究院研究员祝勇,代表作《纸天堂:西方人与中国的历史纠缠》、《旧宫殿》。 

  颁奖现场,五位获奖作者独缺贺捷生,这位年近八旬的女将军因身体欠佳,扬州之约未能成行。她委托他人宣读前日深夜发来的获奖感言:“我能想象这是一个隆重的、令人激动的时刻,也是作为一个获奖者心里向往的时刻……它(作品)能受到专家的肯定,读者的喜欢,让我深受鞭策、鼓舞。我感到,还有责任继续写下去,我还能写出新的作品来。” 

  在发表获奖感言时,马未都连称“很意外”:“获奖很意外,自觉离开文学很长时间了,很不安。”他认为,扬州、朱自清和散文这三个词是“绝配”,散文比任何文学形式更具有生命力。 

  张炜则表示,“扬州是出大文章、大艺术的地方,在这个地方领这个奖,对我是个很大的鼓励。作为一个作家,如果能写好的散文,等于开车的人取得了驾照。接受了“朱自清散文奖”,我从这回去,开着文学之车,继续上路。” 

  “写作是如同参加一场拉力赛,更多的时候是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挑战,和非常漫长的、甚至是令人绝望的孤独,获奖意味着经过一段历程后,来到了加油站,加油站不仅能给精疲力尽的车加油,而且加油站的人对你报以掌声,或者对你竖起大拇指,或者给你一个微笑,对你的内心有很大的温暖和鼓励。”祝勇满怀信心面对剩下的旅程。    

  “朱自清散文奖”与扬州有着某种契合,这不仅因为朱自清先生是扬州人,散文在中国文明中是根基性的,只要拿起笔来,都是从写散文开始。‘朱自清散文奖’在扬州的设立、颁发,在我看来,乃是中国文明21世纪走向复兴的重要迹象之一。”于坚发表自己的感言。 

  施战军在致辞中表示,相聚在底蕴绵厚、活力丰沛的扬州,领略今日扬州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高度融合的城市气象,倾听中华文脉在此时此地蓬勃跃动的美妙声息,这使我们分明地感受到扬州特有的祖传而来、当世尤深的文学亲缘。以朱自清先生命名的文学奖评至第三届,大家云集,文星耀眼,作品越来越接近于由他那一代学人所构筑和践行的人文理想,足可代表近年中国散文的最好水平。经典常谈,杰作又生,这些作品将共存于我们的阅读之中,并在精神的长旅中领着我们上前去。 

  卢桂平代表扬州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出席颁奖仪式的领导、嘉宾、评委表示热烈欢迎,向获奖作者表示诚挚祝贺。他说,如果2010年的首次颁奖还是芳香初露、略显羞涩,那么2012年的第二届颁奖盛会就是充满自信的激情绽放,而第三次颁奖,由于准备更加充分,征稿范围更加广泛,评选过程更加审慎,因而更加权威,更具代表性。有中国作协、《人民文学》杂志社的关心支持,有广大作家、学者和文学爱好者热心参与,“朱自清散文奖”一定会越办越好,成为文学界有名气、海内外有影响的名副其实的全国文学大奖,在当今文坛多种奖项中牢牢占据一席之地。 热忱欢迎全国各地的作家们常来扬州,细品扬州,和许许多多先辈大师们一样,以更澎湃的激情、更广博的胸襟,创作出更多表现时代脉络、感动人心的作品。 

  颁奖仪式现场,大幅朱自清先生画像居于喷绘大幕左上方,画像上先生的眼眸宁静而深邃。“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脚步近了……”窗外细雨如烟,扬州中学的学生走上台前,深情朗诵朱自清经典散文《春》、《匆匆》、《背影》等,筝音伴着少年朗朗诵读声,百年前先生写下的字句如拂面春风,细细涌入聆听者的耳内。场下,无论是获奖者还是评委,不禁心中诵念着先生的作品,沉浸于温润丰盈的文学氛围之中。 

  本届“朱自清散文奖”由中国作协《人民文学》杂志社、扬州市委宣传部主办,扬州报业传媒集团、扬州市文联、扬州市园林局、扬州中学承办。扬州市文联主席刘俊,扬州市作协主席杜海与50多位本土作家一道参加了这一文学的盛宴。见证了连续三届朱自清散文奖评选和颁奖的杜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朱自清散文奖发展到今天,体现了包容性、尖端性、纯粹性的特点。“多种散文形式和多种散文题材并存就是包容性之所在;尖端性则体现在获奖作品的高质量,这些作品并不是泛泛而谈,而是具有明显的个人特色,对社会具有深刻影响,代表了散文创作的走向;纯粹性体现了散文本身的品质,很多人忽略了散文是一种完美的艺术形式,它应该具备诗意。” 

  (扬州市作协 苏海霞)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江苏作家网 【打印文章】 【发表评论】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江苏省作家协会

苏ICP备0904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