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第五期

2014年03月31日 12时23分 

  赵翼如:别让生命为难 

  

  

  70后女作家乔叶笔下的细微视角让人疼痛:我们还要在预设的程序中走多远?真想给警姐送那句话:“在这个已经不够好的世界里,人是该对自己好一点的。” 

  80后主持人大策,“不喝一杯自己不想喝的酒”。他拒绝活得太正常,敢亮出真实可感的自己。 

  新一代似乎比长辈活得舒展。 

  我得到回应最多的一篇短文,是“别让生命为难”。人,大可不必为一堆好话几枚奖章太为难自己。有时候,“荣誉,是所有误解的总和。” 

  面对《美丽的夭折》,应怎样呵护脆弱的生命?("行者"投稿信箱:wxysw@163.com) 

  

  [美文观赏] 

  都好起来吧 

  

  文/乔叶 

  春节前夕的忙乱总是一笔糊涂账,不知道在忙些什么,却好像都是必须得忙的,工作总结,年度考核……于是,慌慌张张的,一天就那么过去了。今年亦如是。很多事情都记不得,除了一个情节。 

  那天上午去参加的是一个慈善活动,经一个警察朋友——我们都叫她“警姐”——牵头,到一个社区去“对弱势群体进行帮扶。”这是警姐的说辞。所谓的弱势群体,也就是一些贫困户。警姐现在已经是公安战线很显赫的领导了,但微时曾在这个社区当过片警。也就是说,她当初是在这个地方起家的。 

  那个家属院是在老城区,我拐七拐八找了好久才找到了地方,活动地点定在家属院唯一的宽阔地带——篮球场上。我到时已经有好几个朋友在了。旁边一群老太太穿得大红大绿,有些好奇地看着我们,终于有个胖阿姨问我是不是来帮扶的,我说是,她当即开始说起警姐的事迹来:“她是真好,一般人做不到这一点,我儿子早死了……要不是她,我的日子过不了。现在这么太平,可以说,她比自家闺女还亲……”说着,她的眼泪流了出来。 

  “是啊,有一年不知道咋了,这里的贼特别多,她给我们院里的好几家困难户装了防盗门,掏的都是自己的工资……”一个瘦阿姨插嘴道,眼圈也马上泛红了。 

  没想到老太太们的眼泪这么现成,我有些猝不及防。正有些不知该如何是好,警姐来了。她走得很慢,因为是被一群又一群人簇拥着,明星一般。——她的前方,堆砌着好几个摄像机和照相机。老太太们既热情又有秩序地轮番儿上,显然是带有表演性质地拥抱着她,把她围在中间,一个个亲热地和她说着话: 

  “什么时候也不能忘了你啊。” 

  “你是我们的好闺女啊。” 

  “可想你啊,想死你了!” 

  这些话,私下里说是很动人,但是当着这么多人说,说得很熟练,就像是表演了。——老太太们都很有镜头感,对着机器无不露出夸张的笑容。当然我也相信他们之间的情谊,尤其是她不在场的时候,大家对她都是纷纷夸赞,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只是,一方很会做,另一方也很会配合,这搭档到了一起,就像是演戏了。虽然都有感情,也像演戏。 

  我有意站远了一些。我已经由感动到肉麻又过渡到冷静了。 

  主持人讲话,介绍来宾,警姐讲话,群众献花,这些程序走毕,就该“帮扶”了。“帮扶”的方式是结对子,我们每个来宾结两个对子,也就是给两个特困户送红包。来宾和特困户的右臂上,都系着一根红丝带。警姐结对子的情状是机器们的焦点,她把红包给了一遍又一遍。我绕开警姐,走到她身后,找到了两个系丝带的人,一个男的,一个女的。男的接过红包,说了“谢谢”,有些不好意思地走开了。那个女人高高的个子,戴着一顶灰色布帽子,衣服上都磨出了毛边儿,脸色憔悴。我把红包给她,她低声说:“谢谢。”和她在一边站着,我总觉得该说几句话,便道:“大姐,你家里还好吗?”一边问一边觉得自己虚伪。她笑了笑,我看懂了那笑容,那笑容在说:“对你说有什么用呢?有什么意义呢?”但是,出于礼貌,或者不知道是什么因素,也许是寂寞:像这种艰难和窘迫,与其跟熟人开口,可能更愿意跟陌生人倾诉。她终于开口了。她说:“我老公瘫痪了,儿子没工作。我去年退休了。没法说……”我点点头,周围一片喧嚷,来宾中有一个著名的豫剧演员已经开始演唱了,孩子们在人群中钻来钻去。我想要安慰她,终于还是没有开口。 

  确实是不知道该怎么说。她说的是对的:“没法说。” 

  “没法说,也没办法……”她又喃喃道。我看了一眼她的眸子,似乎是要闪泪的样子。我没有再看,也没有再追问。仿佛是一汪浑水,我不敢触探下去,我怕水底的玻璃渣子扎我的脚。我是一个多么懦弱的人啊。 

  我跟她就这么默默地站在那里,听着锣鼓喧天,听着热闹的豫剧……当表演者做出了一个滑稽的表情时,我看见她嘴角终于向上扬了扬,露出了一个浅浅的微笑。我的心里略略安慰了一些。 

  可以离开了,我回头看着她,她也看着我。我说:“大姐,多保重,新年好啊。”她也点头道:“新年好。”我快步走开了,没有回头,只是在心里默默地说:“真的,让一切都好起来吧。” 

  

  狮子与老虎 

  

  

  文/朱辉 

  作为居于食肉动物食物链最高点的双雄,狮子和老虎几乎就是威猛的化身。同属猫科动物的这两种猛兽,获得了造化所赋予的最为锐利的武器:强大的下颌,锋利的牙齿,以及可以洞穿骨肉的爪子。在火器时代以前的漫长岁月,狮子和老虎一直是人类最为恐惧的动物。它们远胜于鳄鱼和蛇的活动范围无情地笼罩了人类战栗的心灵。在它们的爪牙下喷出的人类的鲜血飞溅到人类的文学史上,有如点点梅花。不必再提“武松打虎”反映出的自我夸耀和自比“东方睡狮”所流露出的自我安慰,只要看看“虎毒不食子”和“河东狮吼”两个成语,我们就会明白人类的胆怯:前一个一般用来反衬妇人的歹毒,后一个比喻的是老婆的刁蛮和不讲理——能和出现婚姻制度以后的男性人类心中的另一个恐惧相提并论,对狮虎的惧怕也可想而知了。 

  “如虎添翼”与其说是一个梦想,不如说是一个担心。设若老虎真的长出了翅膀,人类早已无处藏身。万一连狮子也飞了起来,人类现在怕是只剩下化石了——大概还是碎的。连一个捧着化石哭的人都没有。一个都不剩。 

  虽说狮子和老虎都曾是人类的致命杀手,但恐惧中的人类从来也没有把它们混为一谈。它们的长相和习性都是大不相同的。形容某人刚猛,我们说“虎眼”,“狮鼻”,还会说“怒狮似的头发”,说“虎虎有神的双眼”,换一种说法就好像不太像样。老虎的皮毛是世界上最为华丽的服饰,狮子就很简陋。雄狮把有限的毛发都集中在前面,顾了头就顾不上屁股。能够逃脱狮口绕到后面去笑话它“光屁股”的动物大概不多——狮子只要大吼一声,别的动物恐怕立马就瘫了。这一点,老虎又比不上。 

  在我有限的动物学知识里,亚洲虎(包括华南虎、西伯利亚虎等)和非洲狮是两个典型的物种。老虎是中国古已有之的东西,而狮子则属于番国蛮邦进贡的“珍禽异兽”。很久以前,我就试图弄清狮子和老虎到底谁更厉害,它们究竟谁怕谁。有人说狮子是“森林之王”,而老虎是“山大王”,这并不能使我满意。森林中就没有山吗?大山深处就不长树吗?——山不转水转,水不转风还转呢,狮子和老虎总是会碰到一起的吧? 

  “坐山观虎斗”是人类的一种状态。反映出自愧不如,促狭而阴暗的心理。这有时是一种政治,我们且不去管它。多年以来,我倒更希望目睹“狮虎相争”的场面和结果。两虎相斗无非是强壮的老虎打败弱小的老虎,但如果来了一个更强悍的,那个胜利者也会臣服:这太像人与人之间的斗争了,没多大意思。“狮虎相争”就不一样,它是物种的较量,是两种神话的撞击。“大地之神”只有一个,只有真正的胜利者,才能成为艰难困苦和血雨腥风后的精神象征。 

  但我们早已看不到自由状态的狮子和老虎了。所有的野性都已被驯化。动物园里的狮子和老虎隔栏而居,它们来到了同一个地方,隔着铁栏彼此相望。它们先是阴森森地对视着,保持着各自的戒备和威仪,一旦栏杆撤除,它们立即会投入决斗。但慢慢地,它们彼此适应了,它们吃着同一家的饭,住着同一家的房子;也许它们还终于了解,原来大家都是猫科动物,“五百年前是一家”,以前干的也是同样的营生……相同点太多了,何必呢?于是有一天,在驯养员的诱导下,狮子和老虎走到了一起——搞不清究竟是谁到谁家里做客,总之,它们有一天混到了一起。 

  于是我惊诧地看到了一则报道:我们的星球上诞生了一个新的物种,狮子和老虎的杂交,“狮虎兽”。这是一个全新的名词,充满了姑妄言之的、暧昧的甚至色情的意味。这是一个奇怪的化身,它体现了科学的能力和哲学的终结。无数的人从四面八方汇集而去,去瞻仰“狮虎兽”的尊容。但是我觉得,其实不必那么费事的,看看书,再看看我们周围,那就够了 

[好书品读]

此情只应天上有 

 
 
  《美丽的夭亡:女儿病中的日日夜夜》(阎纲 著  作家出版社)
 
  文/萌娘

    这个故事没有结束。我们期待那么一天,人类对癌症的斗争宣告结束。那时候,我们再打开这本父亲的手记,人们也许发现,它正是与癌症抗争的又一个良方。

    读完这本父亲的手记,真的需要一些勇气。一个年轻美丽的生命被癌症折磨致死、老父亲晚年的丧女之痛会一直缠绕着你。然而,只要你读完,恐怖便慢慢散去,你心里会漾起绵长的温暖。

    “陆刚,快把土豆削一下……”

    这是咪最后留给这个世界的话。弥留之际,她全部的渴望就是回家。这是咪在冥冥之中给我们的指引——世间最宝贵的,那就是与亲人一起共度的时光。我们与亲人在一起,做什么说什么都不重要,洗洗菜烧烧饭说几句可有可无的话,哪怕是围炉而坐,一杯茶几块小点心都好,只要和亲人在一起,那就是幸福。咪只要有回到家里的机会,她就像过节一样高兴,心情顿时大好,“大呼小周:咱们包饺子!”

    和亲人在一起包饺子,还有什么能超过这一份温暖?这就是这本书中最柔软的东西,感人至深。

     在今天,经济的速度常常令人迷失,人们无暇顾及那些远逝的精神所在,就像我们忘记了童年吃过的西红柿的味道。不论今天人们怎么定义幸福,反正幸福不是名车名表大房子、不是讲台上漂亮的挥手、也不是鲜花掌声频频举杯。幸福是免费的,幸福是阳光、空气,是一片树叶一声鸟鸣……最珍贵的东西都是流动的,不是固定资产,它不需要靠权力得到。弥留之际的咪再一次提醒我们:每个早晨,每个晚上,都是生命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

    有人说,这本书把死亡过程写得太残酷了!的确,人们不愿意谈论死亡,那是一个未知世界,至今还没有人告诉我们那边的消息,所以死亡一直保持着它的神秘和恐怖。然而,这不是你说不说的事情,死亡就呆在那里,它一直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窥视着。而这本书直面死亡,这是一位作家父亲的勇气,而它通过这个病例恰恰讲了一个怎样好好活着的故事。不知死,焉知生?

    病中的咪以自己的方式面对这个世界和亲人,她之所以还在病痛和上刑般的治疗中挣扎,其中还有个最重要原因就是为爹娘为亲人活着的,她害怕年迈的父母承受不了打击。咪咪从不公开流露悲观情绪,她在亲人面前纯真地嬉笑,心的深处却在绝望地哭泣,但不哭出声来。她身边的病友消逝了,爹娘都瞒着她,而她也怕触动亲人伤心,一直不问,只当是忘了。可那怎么能忘了呢?“……咪的心思不完全用在看病上,而是用相当大的耐心强颜欢笑博取亲人的欢心。”咪久病医院,怎能不想念孩子?她满身插满了管子,生命岌岌可危,她却对母亲说:“不要带孩子来!”她不愿意孩子来到病房这个悲惨世界,更不愿意孩子看见自己的惨状。

    除了咪的经历之外,另一条重要线索就是父亲,它记录了一个老父亲备受精神折磨的心路历程。眼看着自己的孩子饱受一种人类无法控制的痛苦,如酷刑般的折磨,而且这种折磨有近千个日日夜夜,谁家的父母不是感同身受呢?

    父亲听说喝尿可以治疗绝症,可是又不忍让女儿尝试,于是他决心以身试法,代为喝尿,他用自己的身体做实验,想为苦难的女儿踩出一条逃生之路。除了救女心切,还有什么力量能让一个父亲去喝尿呢?那一喝就是394天! 咪到死都不知道父亲为她喝尿的事情,没有任何人知道。但是咪知道,父亲母亲为她已经付出了太多,她看见父亲和母亲为她按摩,他们累得快要昏过去了。

    在这个普通的父亲和女儿之间发生的事情,一点一滴,怎不令人动容?此情只应天上有!咪是幸运的,因为她有一个作家爸爸阎纲。现在老父亲用他的文字给咪盖了一间房子,在这个封面与封底之间,咪永远在嬉闹、读书、晒太阳,和爸妈说说笑笑。

    这本书还记述了许多旧人旧事、一个家庭的历史、一种家教方式,让整部作品更显厚重。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是对整个社会的一种呼吁:呼吁我们的社会更加关爱生命。咪说:“检查体征,像上法庭似的……取证。年底了,等候宣判……”痛苦而无奈的精神折磨,这是癌症病人最真实的心理状态。有一次,要更换病房,母亲希望咪的床位能换到里面,安静些。咪却对母亲说:“什么这儿那儿的,地狱门口了,哪有摇篮!”

    这些文字还告诉我们,最有力量的关怀不在社会捐助中,它就在你给病中的亲人的一次按摩、一次梳头、推推轮椅、喂口热饭之中。这是人间最珍贵最有力量的良药,是支撑病人活下去的回春妙手。

    这个故事没有结束。我们期待那么一天,人类对癌症的斗争宣告结束。那时候,我们再打开这本父亲的手记,人们也许发现,它正是与癌症抗争的又一个良方。

行者·岁月脚印

行者·自说自话

行者·好书品读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江苏作家网 【打印文章】 【发表评论】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江苏省作家协会

苏ICP备0904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