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矿》(长篇小说)

2013年05月24日 09时17分 

附:创作谈

  但求无愧我心

  ——中国作协重点扶持作品《富矿》创作札记

  叶炜

  一.缘起

   《富矿》最初构思于2004年。

  那年冬天我在爱人的陪同下考察了一个几近废弃的矿区。这个矿区曾经很是繁华,但那已经是十年前的事情了。我眼前的矿区非常的破败,只能从那残存的尚未倒塌的几栋楼房看出这里曾经相当的“现代化”。让我吃惊的是,在这样破败的房子里,还依然零散地住着当年的矿工。

   这让我很是感慨。我想起了《红楼梦》,想起了“繁花落尽君辞去”的大观园。

   此前,我多次听从小生活在矿区的爱人给我讲述有关这个矿区的或悲惨或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是零散的,但却很有文学意味。我开始有意识地收集有关矿区的资料,想创作一部反映中国煤矿变迁的长篇小说。

   我2001年大学毕业以后来到徐州师范大学工作,对徐州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徐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帝王之都,汉帝刘邦就是从这里起家的。徐州这个地方有两个特点,一是地处中国腹部,在军事上,有很重要的战略地位。正因为这个原因,徐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火纷仍。二是矿产资源丰富,自古至今,开矿传统一直延续不断。尤其是进入近代,苏北煤炭资源得到大力开发。所以,在徐州,重要的写作资源无非这两个:战争和煤矿。在徐州文学史上,这两个方面的长篇作品恰恰又很少。认清了这个现状,我决心来写一部煤矿题材的长篇小说,反映苏北煤炭开发的兴衰史,由此关照整个中国的煤炭发展史。我给这部作品的定位是通过写矿区来写人,矿区只是一个大背景,是人物上演人生悲欢离合的大舞台。小说最终要展示挣扎在矿区文明和农业文明夹缝中的小人物的命运,尤其是女人的命运。我很清楚,这个小说一定能写得好看,矿区是一个男人的世界,在男人世界里突然出现几个乡村女人,就像《红楼梦》大观园里的女人世界里突然冒出来一个贾宝玉一样,那一定会是好戏连台。

  二.写作

   2006年9月之前,我一直在积累资料,构思故事。真正动笔写《富矿》是进入南京师范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后。脱离了芜杂的校刊编辑工作,在学习读书之余,我终于可以静下心来专心搞自己心仪的长篇小说创作了。在南师大图书馆的一个安静的小角落里,我轻轻地敲击着笔记本电脑键盘,在那个静谧的图书馆里,麻姑和笨妮以及矿区工人的形象一个接一个地在我的笔下跳跃着,歌唱着,悲伤着,愤怒着……她们各自向着自己的人生方向奔跑。

   因为准备比较充分,在写作《富矿》时,进展非常顺利。随着人物命运的展开,一个曾经繁华的矿区原貌在笔下逐渐复原。为了呈现出苏北矿区的特点,我从麻庄煤矿建立伊始落笔,写到它的发展壮大,直到最后逐渐衰落。在写作过程中,思路越来越清晰。我非常清楚地意识到,这部长篇小说应该做到历史理性和人文关怀的统一,应该反映出矿区文明也就是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影响,反映矿工的到来对农民生活的震荡,同时也要涉及到苏北农民风俗传统对工业文明的同化。最重要的是,小说要承担起对矿工以及乡村女人命运的关照与塑造的任务,还要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老工业基地振兴方面都要有所担当。

  三.扶持

   小说写到大约4万字的时候,我得到了中国作协重点扶持作品申报的通知,几乎没有任何犹豫,我就填写了申报表,将正在创作的《富矿》报了上去,之后边等待审批边继续写作。在南师大图书馆窝了大半年,小说上部初稿终于完成,此时一个出版社的朋友给我发来一个Email,告诉我在《文艺报》等媒体上看到了《富矿》被中国作协立项扶持的消息,她对这个作品很感兴趣,想看看究竟写了什么。我这才知道这部作品已经被作协重点立项扶持了。找来相关报道一看,江苏入选的长篇仅有两部,除《富矿》外,还有赵本夫老师的《木城的驴子》(即地母系列第三部《无土时代》)。能和赵本夫老师的作品一起入选,我很惶恐,赵老师是江苏的老作家,也是全国著名的作家,而我当时只是一个刚刚才加入中国作协的青年作家。能和他并肩而立,这一方面是对我的肯定,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此次中国作协的重点扶持完全是只看作品不看人的,体现出了中国作协在这项工作上的公平公正。

  作品得到中国作协的肯定,这给我继续完成这部作品带来了新的动力。我继续埋头于电脑键盘前,噼里啪啦地建构着我的文学王国。学业结束回到单位以后,我尽可能地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利用起来,每一个夜晚,每一个周末我都不敢浪费。直到2008年年初,我终于完成了这部长篇的全部初稿写作。两年写了29万字,在一切都电脑化的今天,这个速度算不上很快。在写作过程中我一再告诫自己:一定要把握好速度,不要写得太快,要对语言充满敬畏,虽然用电脑写作,但一定要保证文字的质感和生命感,要让读这部作品的人充分感觉到这是一部用“人脑”而不是“电脑”写出来的作品。

  四.修改

   初稿完成后,我又利用业余时间仔仔细细地修改了一遍,进一步打磨了一下小说的语言和细节。相对于我以前的长篇小说创作,我特别注重《富矿》的语言,时刻提醒自己要让这部跨越苏北煤炭百年开发史的作品带上乡土气息和乡野情趣,在“现代化”煤矿背景的掩映下,让土生土长的原生态话语疯长开来。我还注重营构《富矿》的细节,我要让看过这部作品的读者留下足够深刻的印象。我相信只要语言和细节过关了,那么我想通过作品传达的思想就会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到读者。

   第一遍修改完毕,我还是对作品不太放心,毕竟这是一部倾注了我太多心血的作品,毕竟我把这部作品摆到了写作生涯中比较重要的位置,毕竟这是一部得到中国作协重点扶持的作品,无论从哪一点来说,我都不敢大意,我要对得起自己,更要读得起读者。为此,我准备征求一下同行和专业读者的意见,请专家学者对这部作品进行“把脉”,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证这部作品的品质。我的这个想法得到了市作协和单位的支持,经过筹备,由来自各地的作家和学者参加的“中国作协重点扶持作品《富矿》论证会”在徐州师范大学召开了。与会的专家学者在充分肯定这部作品写作价值的同时,也给这部作品提出了诸多方面的建议和意见。经过进一步的消化吸收,我把一些有价值的建议融进了第二次的修改当中,特别是增加了苏北地区民俗的描写,现在看来,这一点确实给这部作品增色不少。在小说结尾部分,我还增加了一些民谣,增加了作品的民间底色,同时也提升了作品的思想亮色。

  我一直把思想的传达看作我所有写作的一个轴心。在这一次的修改过程中,我力求进一步增加作品的批判力度。矿区在对乡村进行城镇化工业化的过程中,必不可少地会打破乡村原有的静谧和平衡,会打乱人心的安宁和淡定。在小说中,我力求把这些都以文学的手法表现出来。我竭力将这部作品打造成主多声部合奏曲,让各色人等都在这部作品中粉墨登场,演绎或黑白或彩色的命运人生。

  五.鼓励

  第二次修改完毕,为了进一步保证这部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我又将小说邮寄给了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中国社科院原文学所所长、著名评论家张炯先生,请他对这部作品进行审读。张先生虽然年事渐高,但他仍然在繁忙的杂务之余在参加各种会议的间隙以最快的速度读完了这部作品,并且为这部作品写了一篇评论。遗憾的是,张先生写在稿纸上的文字在邮寄过程中不慎丢失,害的老先生又不得不重新回忆再写。

  与此同时,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主席、著名作家范小青也对这部作品给予关怀关注,她和著名作家赵本夫、叶兆言一起,给这部作品写了热情洋溢的推介语,其溢美之词,让我倍感前辈作家对年轻作家的殷切期望和无私爱护。

  作品出来以后,我又把部分样章放到了一家著名的文学网站,想以此种方式进一步看看普通读者的反应。作品贴了没有两天,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的焦欣波编辑给我打来电话,说看中了这部作品的厚重,很想重点打造,但不知道愿不愿意把这部作品交给大学社来做。我本身在大学工作,对大学出版社颇有好感。我觉得相对于那些所谓文学大社来说,大学出版社似乎更加纯粹,更加符合纯文学的口味。何况这几年所谓文学大社几乎都把眼光转向了钱袋子,市场没有把握看好的哪怕你写的再“文学”它也不会感兴趣。从这一点来说,我要感谢欣波,是他独具慧眼对这部作品给予的特别赏识和关照,才使这部作品得以大批量地推向读者市场。

  在《富矿》的写作过程中,我还得到了徐州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徐放鸣教授的支持和鼓励,他表示学校将在此书的研讨层面给予评论家资源等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范小青对此也给予积极回应,表示省作协将配合中国作协做好相关方面的研讨和宣传。

  这些鼓励和支持让我更加坚定了纯文学写作的立场,无论社会如何浮躁不堪,无论人心如何蠢蠢欲动,我都将坚守住自己的文学理想,将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伟大的纯文学传统精神不断发扬光大。毕竟,这个时代的欲望还需要文学来引导,这个时代的心灵还需要文学来慰藉。

  2010-1-13初稿于徐州师范大学

  2010-4-12改毕于徐州师范大学

  《富矿》简介: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作品《富矿》取材于苏北地区矿区和村庄的结合部,时间跨度为建国初期到20世纪末期,主要展现煤矿(现代工业文明)改变村庄(乡村传统文明)的过程和历史趋势,同时也展现乡村文明对现代文明的同化和渗透。小说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背景下,是一部中国苏北煤矿变迁史。小说成功地展现了城乡文明交错背景下的人物内心的冲突和焦虑,成功地对两种文明所发生的冲突进行清理和反思,在现代文明和传统文明的对比中,揭示了隐藏在生活表层下的丑恶和浑浊,从而让小说的主题得到升华和多样化,增强小说的思想性和文学性。小说写了苏北乡村的风貌和风俗习惯,充满了诗情画意,是近年来一部难得的矿山和农村题材有机结合的长篇小说。

  《富矿》 推介语

  这是一部矿山的兴衰史,也是一部底层劳动者命运的浮沉史。它以一群生动刻画的人物形象,反映了改革开放新时代的一个边缘角落的进取与困境。这种历史的真实,透过作家的悲悯情怀和流畅文笔,使读者获得了丰富的审美感动。

  ——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  著名评论家  张炯

  叶炜有一座富矿,一座取之不尽又常取常新的富矿。有了那一座富矿,就有了今天的这个纸上的《富矿》。这个纸上的《富矿》,既让我们看到叶炜的富矿中的宝藏,也让我们看到了叶炜在建立这座纸上富矿时所表现出的写作才华、才能以及所付出的努力。

  ——江苏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  主席  著名作家  范小青

  中国作协重点扶持作品《富矿》讲述了一座煤矿盛极而衰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出苏鲁豫皖地区煤矿的兴衰之变。围绕着煤矿,作家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尤其是矿区女人的形象。就我的目光所及,在文学史上,以女人视角来写煤矿的长篇小说尚不多见。这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好小说。

  ——《钟山》杂志主编  著名作家  赵本夫

  “富矿不是炫矿,是现代社会的丰富,是风俗画,是煤矿世界的清明上河图”。

  ——著名作家  学者  叶兆言

  作者简介

  叶炜,原名刘业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硕士。在《小说月报》等发表各类文字200余万字。出版有长篇小说《大学.com.狼》《大学.com.羊》、学术评论《思想长征》《灯下走笔》等著作13部。曾获中国十佳青年诗人奖、全国青春文学大赛长篇小说奖、晨报文学奖等奖项。长篇小说《富矿》入选中国作家协会2007年重点扶持作品篇目,长篇小说《山乡CEO》入选江苏省作家协会2009年“重点扶持文学创作与评论工程”。现为《徐州师范大学报》编辑部主任,南京市文联签约作家。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高赛 【打印文章】 【发表评论】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江苏省作家协会

苏ICP备0904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