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苏进:当编剧只是“客串”

2013年05月24日 08时23分 

  多年以前,朱苏进执笔的《康熙王朝》开了国产历史正剧热播的先河,该剧的成功巩固了以《射天狼》、《绝望中诞生》等军旅题材小说立足文坛的小说家朱苏进转行编剧的“江湖地位”。今年,朱苏进的新作《我的兄弟叫顺溜》在央视热播,成为央视史上收视第三高的电视剧。昨天,早报记者对朱苏进进行了专访,贵为“金牌编剧”的他坦承,自己的编剧之路其实并不“顺溜”…… 

  

  

  朱苏进 

  入行: 

  谢晋提携转编剧一发不可收拾 

  假如要从活跃于文坛上的军旅作家中推选代表人物,那么56岁的朱苏进一定当之无愧。他于1969年10月参军,在厦门某部历任瞄准手、计算员、侦察班长、指挥排长、副指导员等职;1977年,他调至福州军区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现任南京军区创作室主任,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上世纪90年代,朱苏进以《射天狼》、《接近于无限透明》、《醉太平》等小说深入表现了士兵之间的战友情与新中国当代军人的境界。 

  1996年朱苏进来上海出差,有朋友邀他参加谢晋筹拍的电影《鸦片战争》的研讨会。在会议上,朱苏进的一番意见引起了谢晋的注意,“当时觉得,谢导的举动有一种悲壮的英雄主义色彩。轮到我发言,我就把这样的感觉说了。没想到会议一结束,谢导就找到我,要我写这个剧本。”这之后,朱苏进开始“转行”写影视剧本,他说自己是没法回头了,“就好比是雅鲁藏布江的水,你伸进一个手指,想浅尝辄止,没想到一下被吸进去一个手臂,你赶紧想把手臂拔出来,结果你已整个人掉进江水里。” 

  创作: 

  编剧有底线 名著只可“整容” 

  从真正意义上转战影视剧的《康熙王朝》开始,朱苏进与历史剧一直有着别样的缘分,《朱元璋》、《江山风雨情》都出自他的笔下,最近一部由高希希导演的新版《三国》也将很快和观众见面。谈到自己的历史情结,朱苏进透露了对于“大人物”的偏爱,“我比较喜欢感情化地看待历史,我还是欣赏那个饱受批评的观点:英雄创造历史。在对主人公的刻画上,我更喜欢伟大而有缺陷的人物,而不是温和的小人物。” 

  朱苏进的创作一直保有自己的底线,假如有逾越底线的危险,他宁可选择放弃,比如《郑和》。他创作的《郑和》曾被央视定为重点剧目,可是直到今天也没有拍成,为什么?就因为他在里面加入了太监的爱情。又比如改编《三国》,“有一个原则:只可做‘整容’手术,不能做‘变性’手术。《三国》本身的龙脉必须维护好。”对于如今争议最大的作品《我的兄弟叫顺溜》,朱苏进有点动容地说:“他寄生在我的精神领域,就是从我心底长出来的人物。”尽管顺溜看上去只是一名普通的小人物,却极有朱苏进特色,是“伟大而具有缺陷”的人物,“他虽然只是一个小人物,甚至不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士兵,但他的光荣和悲哀,却凝结了最为纯粹的军人气质。别样的绝境,难言的隐痛,就是我想通过《我的兄弟叫顺溜》表达的内容。”这种纯粹的军人气质,对于穿了几十年军装的朱苏进而言,是他心底深处沉淀已久的渴望。 

  “我很长时间没写军事题材的作品,这么多年我做影视,大多是历史题材,是人家约稿,我很少有自己的空闲时间。一闲下来,又赶上机会,就把过去积累的军事素材拿出来写。我从小在军队中长大,自己又当兵,对军队的事儿非常熟悉,所以写起《我的兄弟叫顺溜》来也不难,不到两个月就完成了初稿。”对于结尾的许多争议,朱苏进表示,有争议就是好的,对于自己的创作他也很坚持,“如果让顺溜活着,那不如让我死了。”他还透露,如果不是电视剧,而是小说,结局可能会更残酷,“就好像不会游泳的人掉入了湍急的河流里,结局只能是这一个。” 

  市场: 

  不跟风不碰“谍战剧” 

  有人说,这些年来朱苏进的创作已经让他在跻身“金牌编剧”的同时成为了千万富翁,而朱苏进自己说,做影视剧让他又爱又恨,爱的就是“拿稿费的时候,感觉不错”。但是平时的创作,甘苦自知。最近,朱苏进又完成了《嘎达梅林》的剧本。他说,电视剧版《嘎达梅林》与同名电影区别很大,“我们将着重塑造一个民族传奇英雄,打造‘最后一个草原武士’的形象,其中渗透一些坚强、宽广、风情的东西。” 

  他介绍说,这个剧自己已经准备了几年,素材都是一点点积累下来的,“嘎达梅林的故事很动人,一个人物必须要和环境融合在一起,光看史料、听故事了解不到他的真正内涵。人物只有在一定的环境和土壤中才会有更大的力量。”为了这部戏,朱苏进两入草原,先后住了一个月。 

  作为一个编剧,朱苏进另辟蹊径,这两年很红的“谍战剧”似乎与他绝缘,而历史剧的热情并未完全复苏,问及他是否担心收视率,朱苏进坦言:“我只负责创作,至于收视率怎么样,不是我该考虑的范畴。收视市场也好,播出时机也罢,那是制片人考虑的问题,不应该是编剧考虑的问题。”他还直言:“一个文化人应当追求的是个人的心灵与大众心灵的沟通。其中最重要的是坚持表达自己所热爱的东西,创作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而不是为商业市场所左右,跟风做或者跟风不做都不是一个文化人的态度。对我来说,我只要把我的热情用到创作我真正想写的题材上就可以了。” 

  早报:上世纪80年代初,您推出中篇小说《射天狼》并从此一举成名,您觉得写小说和写剧本相比哪个更得心应手? 

  朱苏进:写小说是一对一,写剧本是一对多,几乎是完全不同的创作方式。小说是一个人在看,不会出现全国几千万人同时看一本书的情况。写小说很愉快,自己对着一盏孤灯,有一种很沉静的心境;电视剧也有文学化的部分,和小说有相通的地方,因此创作本身也会让人感到快乐。 

  早报: 您现在成为了金牌编剧,不过有人觉得您不再写小说有点惋惜,对此您是怎么看的? 

  朱苏进:说实在的,有很多朋友劝我回来重新写小说。我则持顺其自然的态度。一个作家的价值可以用多种方式表达,至于写的是纯文学,还是影视剧,我觉得并不重要。我不写小说只是暂时的,从事影视剧编剧对我来说绝对只是个客串。不能说有遗憾,倒有一些收获。 

  早报:那最近有准备再回去写小说吗? 

  朱苏进:短期内仍然没有纯文学创作的计划。之所以完全放弃小说而全力在影视界打拼,主要是我不可能一手写小说,另一手写剧本,我还没有能力做到兼顾,否则就两边都干不好。 

  早报:现在有报道称内地的编剧圈中有一个10万元俱乐部,也就是一集电视剧稿酬能达到10万元,有传言说您也是该俱乐部中的一位,对于这样的说法您怎么看? 

  朱苏进:我承认拿稿费的时候很有成就感,但是我觉得外面的传闻都不真实,要是现在做编剧有这么高待遇,我会很开心! 

  早报:请您总结一下这十几年来做编剧的道路。 

  朱苏进:其实一部影视剧的创作由一堆人在推动,有一些市场化的东西、商业化的东西,很多时候不得不做一些妥协,这种妥协有时候很勉强,我也很无奈。套用我自己新作品的名字,我这个编剧之路“不顺溜”。 

  早报:最近有什么工作计划? 

  朱苏进:我将再次操刀编剧电影,首先是为姜文编写一部民国时期的年代戏;还有就是尤小刚要拍一部长征电影,为他做剧本。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陈进 【打印文章】 【发表评论】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江苏省作家协会

苏ICP备0904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