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恺:波兰笔记

2013年05月24日 15时07分 

  

   访问波兰,是应波兰政府之邀出席第34届华沙国际诗歌节。邀请中国诗人两位,中国派出的阵 容是山西诗人张不代和我。
  在资料准备中,我注意到波兰拥有四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最近的一位,是1999年的女诗人希姆波尔斯卡。希姆波尔斯卡的代表作是诗集《呼唤雪人》。我没有读过《呼唤雪人》。
  奔走图书馆,未果。电询出版社,未果。求助外地诗友,未果。我贸然想到邻近而并不很熟悉的鸿誉书院,贸然想到书院的青年经理王大鸿。大鸿观念前卫、处事果决,一听这事,他立即启动网罗系统在全国搜寻。而这时,距我离淮赴京只有一天了。
  他发来信息:找到《呼唤雪人》电子图书,而没有出版物,并随即把电子图书发给了我。
  我是乘坐火车赴京的。临行前,大鸿又发来信息:通过帮助,在山东泰安找到这本书。那是一位带着孩子的下岗女工在家中开设的书店,没门面。书只一本。他预备第二天起身前往泰安,一拿到书就赶往北京送给我。日以继夜,一千公里。凌晨三时,大鸿践约把波兰诗人的书送到我的手上。而他自己,居然还没有吃晚饭!

  波兰的国徽是由白红两色组成,意思是白雪下面覆盖着鲜血。
  美丽、苦难、坚强:华沙给我诗质的冲击。
  一条长达一千公里的维斯瓦河自南向北穿城而过,把一座华沙花朵一般分作两瓣。
  东岸是老城,西岸是新城。无论老城新城,均在二战中被德军夷为平地。
  老城于1956 年着手重建。
  建城原则有三:一,全部依照原貌,决不多增一砖一瓦。二,建新如旧,仿佛逝者的复活。三,重要建筑全部聘请意大利建筑家,让新生的华沙传承古希腊罗马传统而毫无愧色。
简约地说,重建华沙的原则是复原华沙。
  无论大街,无论小巷,一座首都全部用手掌一般大小的方形石块铺就,石块褐色,是火焰烧灼的色彩。
  无论大街,无论小巷,随处可见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雕塑,行走在华沙使人觉得是穿行在历史长廊里。
  华沙市长说,破坏历史建筑,就是切断民族气脉。一座城市如果没有可视、可触、可以产生回忆与联想的具象而真切的历史,就不能养育市民尊重劝约旱某鞘小?/P> 

  我们住在波兰作家协会,作家协会在老城。
  依照习惯,每到一个国家,我总是首先寻找她的灵魂。
  放下行囊就立即寻找哥白尼、居里夫人和钢琴诗人肖邦。
  哥白尼纪念碑矗立在国家科学院门前的广场上,塑像座基很高,仿佛大地之臂把天文学家托举到日月星辰之间。哥白尼仰首问天,手上则托举着一座天体模型。
  居里夫人故居在一条平常的小街上,没有雕像,没有装饰,平常得就象擦肩而过的路人。自由出入,宁静安祥得就像探亲访友。室内一切陈设悉如生前
  肖邦的遗体葬在巴黎,心脏葬在华沙。在肖邦公园里,有一座黝黑如山的肖邦雕像——他侧身坐在一棵在他家乡被称作断头柳的大树下,头颅向着苍穹,硕长的手掌轻轻举起,像是刚刚离开键盘在抚摸飞翔的旋律。雷霆轰击大树,风暴折弯大树,断头柳,不断头……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陈进 【打印文章】 【发表评论】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江苏省作家协会

苏ICP备0904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