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龙:发出自己的声音

2013年05月24日 14时36分 

  江苏十年报告文学评奖公布了,我写的发表在1993年《雨花》第七期上的《乡村在呼喊》获得了一等奖,4月25日下午,我到省作协领奖,首次谋面的报告文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张茂龙先生告诉我:“这篇作品是唯一获得评委们公认的一等奖短篇之作。”接到奖金和厚重的奖品,我颇为激动,真是十年沧桑,感慨万千。 

  

  获奖给了我一个很大惊喜,我首先感谢各位评委对这篇反映农民负担问题作品的看重,这显露了评委们对祖国和民族拥有的忧患之心和可贵的良知;其次,我要申明,与本人其它作品不同的是,这篇报告文学是应《雨花》杂志的邀请而写的,它是编者与作者、正义和良心精诚合作的产物,它发表后,杂志编辑部给我转来大量读者来信,我本人也收到很多来信,反响之大,实始料不及,我至今还存着国外刊物转载的外汇稿费。作品当时还引来一些非议,杂志社领导和有关人员为此承受了不小的压力。但是,时间证明了它,证明了杂志编者可贵的胆识与良知,现在,包括农民负担在内的“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受到国家高层领导和有识之士极大关注,国家和我省都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办求减轻农民负担,让他们休生养息,使农业能稳固发展,避免民族发生衣食之忧和社会的失衡……在这里,我要提及与发表此稿有关的这些幕后英雄:当时在《雨花》杂志挂帅的是周桐淦和山谷两位副主编,责任编辑是薛冰,他跑前跑后,为我联系采访,文中入木三分的点评就出自他的手笔,姜 敏、梁晴也颇尽协助之力。还有令我今生难忘的是,我原是个默默无闻的文学爱好者、一个与杂志任何编辑都不认识的作者,因一次次投稿,得到了当时任《雨花》编辑的徐明德先生热情帮助,许多作品是经他巧手斧正和点睛,才得以发表、转载乃至获奖,他一再鼓励我写作报告文学,而我却努力不够,更有些朝三暮四,今天写篇报告文学,明天又写起小说,后天又琢磨起诗歌,我对他总觉得十分歉疚,但又非常感激……在此,我向他们一并致以诚挚地谢意! 

  

  获奖还是对我创作的鞭策和鼓励,它让我站到一个新的平台上思考自己的写作走向,我想:第一要睁大眼睛去看,要学猫头鹰那样去看,看清我们周围和社会的现状,看清正在发生着的一切,既要关注宏观的现象与变化,也要注视微观的动向、心灵的动向,要看到哪些人在欢笑,也要看到哪些人在叹息和流泪;第二要认真地去想,以一个民族的良心去想,以一个中国作家的赤诚去想,要摆脱那些党派和利益集团的偏颇去想,要常在深夜扪心自问,现在的情况如何?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要褒扬与提倡?哪些要防范与制止?第三要勇敢地去做,用自己的笔,发出自己的声音,为了这个民族、为了大家少受一些苦难、折腾,多一些光明的前景,多一点美好、舒畅的未来! 

  

  我坚信:伟大的作品是以伟大的心灵为前提的。当我们还没有写出好作品、真正的优秀之作时,不要责怪别的什么,只该责怪我们的心灵还嫌渺小、琐碎一些。要想写出伟大的作品,请先锻造一颗伟大的心灵吧……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陈进 【打印文章】 【发表评论】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江苏省作家协会

苏ICP备0904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