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报告文学《太湖万物生》在南京首发

(2024-06-04 15:53) 5999059

 

  江苏作家网讯  2024年6月3日上午,长篇报告文学《太湖万物生》首发式在南京举行。活动由江苏省作协、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和苏州市文联联合主办。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副主席郑焱,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丁捷,省作协名誉主席范小青,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梁鸿鹰,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省作协副主席、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政,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社长张在健及省内外近30名专家学者等出席会议。首发式由丁捷主持。

  房伟是高校学者型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近年来创作颇丰,所涉及题材十分广泛,其创作兼具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多种文体,已在《收获》《十月》《当代》等重要文学刊物发表文学作品数百万字,出版有长篇小说《英雄时代》《血色莫扎特》《石头城》,中短篇小说集《猎舌师》等,曾获“第三届茅盾文学新人奖”“第十九届百花文学奖”“紫金山文学奖”。其长篇报告文学新作《太湖万物生》获“第七届中华宝石文学奖报告文学奖”。

  苏州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冷建国在致辞中介绍,长篇报告文学《太湖万物生》创作项目于2022年立项,由苏州市文联、吴中区委宣传部、苏州工业园区宣传和统战部共同支持推动,2023年12月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2024年4月获中国自然资源题材文学作品最高文艺奖项“中华宝石文学奖”,此项目先后入选“江苏省2023年重大题材文艺创作重点支持(资助)项目”“2023年苏州艺术基金扶持项目”“苏州市重点作家重点文艺扶持项目”等省市级项目。江苏省作家协会、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为《太湖万物生》的采访、考察、撰写、出版等工作,提供了重要帮助和支持,确保了该书顺利出版。

  郑焱在讲话中指出,房伟创作与评论两翼齐飞,始终以深厚的文化内涵、非凡的历史视角和创新的艺术精神,给江苏文坛带来一部部厚重之作。《太湖万物生》是房伟向非虚构写作探索的一次新的尝试,这是一部以展现太湖生态环境治理,体现新时代乡村振兴、山乡巨变动态过程的精品力作。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目标何以在太湖的治理过程中落地生根、孕育发展,构成了这部非虚构作品的精神内核。这部作品写出了太湖苏州水城生态建设的困难与挑战,既有精彩的故事结构,也有丰富的人物形象,有检察官、警察、企业家、艺术家、教师、保安、渔民、果农、志愿者等等,这些人物群像,体现了人性之中繁复多样的可能性。房伟把自己的爱与忧、情与思、真与诚付诸笔端,把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范小青表示,近几年,房伟在创作上的进步是飞快的,《太湖万物生》与太湖生态相遇,从历史深处走来,有根有据,引人入胜。“万物”是一个重要主题,书中涉及的风物众多,尤其对于太湖生态岛的人物书写,为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作品在故事性、文学性、纪实性等方面极为出色,尤其故事中真实的感情,为文字注入了灵魂。

  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江苏省艺术评论学会曲艺专委会主任潘讯认为,苏州的自然地理结构、文化环境等与太湖息息相关,《太湖万物生》不仅立意高远气象宏阔、境界深厚,对太湖的前世今生以及历史学、社会学层面都作了思考。

  梁鸿鹰指出,《太湖万物生》中的“太湖”是大太湖概念。房伟作为北方人的视野是作品的重要底色,小说家的感觉也同样重要,他从现象中总结规律,并且结合自身感悟,也因此使作品更具共情力。可以说,《太湖万物生》是一部苏州生态建设的小百科全书,作品中人物与时代共同成长。

  徐可直言,房伟作为北方人却能以诗意的笔调书写太湖的前世今生,通过此书,可以了解太湖诸多历史掌故。房伟浓墨重彩地描述太湖人民如何重建太湖生态环境、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故事,其作品语言优美、史料丰富、文学性强,能够很好地平衡生态书写和人文书写,同时也对太湖生态岛建设进行深刻思考。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执行主编崔庆蕾认为,《太湖万物生》创作难度很大,但完成度很好,这与作者长期深入采访调研息息相关,该书主要从“历史与文化”“物与人”“知识性与经验性相结合”“多元叙述方式”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太湖万物生》中的诸多细节和艺术特征。

  《文艺报》副编审行超强调,《太湖万物生》的写作为报告文学、生态写作、新乡土叙事等,都提供了很好的启示。房伟从纵横两个坐标详细地展现了太湖的生态细节,纵向是对太湖岛前世今生的呈现,横向则是多样化地呈现太湖的风物,作品中涉及的大量人物与事件,都体现着作者的人文关怀。

  中国自然资源部作协秘书长、副主席周习表示,《太湖万物生》是一部太湖生态文化的时空穿越之作,首先呈现的是国家政策的古今穿越,其次是古村的振兴古今穿越,再次是融汇大量古今艺术元素,最后在古今文化的结合之上,使用优美的语句,自然而然地引出太湖生态的建设与发展。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李青松认为,《太湖万物生》是苏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结出的一颗丰硕的果子,是近年来生态文学创作领域具有标志性的样本,他从“生态自觉意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人与自然的问题”“美的境界、语言、叙事方式”“人物群像”等多个角度,指出《太湖万物生》通过浓缩的太湖生态岛,书写更宏大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未来生态建设过程中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的核心问题。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丁晓原强调,《太湖万物生》是一部“苏州应该有,也期待有的优秀作品”,自然生态这一题材关乎现代化建设中生态文明建设、人文精神建设、社会环境建设,而《太湖万物生》在展现太湖生态岛中湖岛之美、生态之美、人情之美、真实之美的同时,也不回避问题,十分难得。房伟在写作过程中,打破传统报告文学写作的套路,既有报告文学的报告性,又有散文的特征,完整的历史叙述展示历史烟云与人物命运流转,也展现了太湖水域的历史况味。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晖表示,《湖岛万物生》是一部对太湖生态岛全景式书写的优秀作品,展现了生态岛的历史流变,以生态作为链接,把历史、现实、哲思相贯通,诗意地呈现太湖生态岛的风土人情与自然风物。其中,作品特殊的叙事结构、诗意氛围、各具特色的人物描写,不仅是《太湖湾万物生》的亮点,更为非虚构写作、生态文学创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重要样本。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沈杏培直言,《太湖万物生》是其近年来阅读的最好的报告文学作品之一,作品具有“贯穿全文的历史整体视野”“用心勘探太湖文化的内在根性和贯穿全文的人文视野”“塑造众多令人过目难忘的人物形象”等鲜明特点。

  南京大学教授张光芒指出,不同于以往生态文学作品中单纯保护自然的乌托邦式浪漫幻想,《太湖万物生》最大的特点是从一般的生态文化层面,上升至对生态文明建构的探索与反思。这种建构的关键正在于重新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重新建构人在生态链条中的地位和角色,而房伟的作品恰到好处地指出这一问题的关键。

  《扬子江文学评论》副主编何同彬认为房伟与其他70后作家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显著不同,以房伟的创作为契机,能够为重估70后作家的创作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反思。此外,房伟作为“北人南渡”的异乡人的在场感,所体现的是中国人共同的江南文化乡愁,因此其文学主题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学者色彩和当代性。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李黎代表出版方介绍了《太湖万物生》的出版情况,他认为该书的出版填补了太湖生态岛著作的空白,引发读者对现代化建设进程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并且高度肯定《太湖万物生》在文学艺术、生态现实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太湖万物生》的作者房伟在答谢词中回顾《太湖万物生》的采访、考察、创作、出版等过程,并对江苏省作家协会、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以及到场的领导、学者表示诚挚谢意。他表示,将继续坚持书写新苏州、新江苏,继续书写生态建设过程中的太湖生态岛,后续也将持续围绕太湖生态岛做更深入的采访与考察,计划撰写、出版一部以太湖生态岛为主要内容的中短篇小说集,更好地书写太湖、宣传太湖,更好地讲好太湖故事。

  汪政在作学术总结时,表示房伟作对太湖的热爱是这部作品成功的最大因素。“《太湖万物生》是一部非常成功的、聚焦太湖生态建设的、具有时代性的优秀作品,作者的生态理想和生态观念也决定了作品的先进性,不仅反映了太湖水域的生态文明史,而且超越了过去和现在的时间限制,从纵横两个方面叙述太湖作为文化载体、作为文化聚集地的重要地位和文化影响。”汪政强调,《太湖万物生》继承了现当代报告文学写作史的重要经验,也吸取了当代报告文学创作的教训,在非虚构、报告文学等众多文体交叉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表达,期望房伟能够继续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冯佳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