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伟小说研究·季进主持 | 主持人语

来源: 季进 东吴学术 (2024-05-28 09:45) 5998770

  作 者 简 介

  季进,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兼任苏州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唐文治书院常务副院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及其海外传播、现代中外文学关系。主要著作有《钱钟书与现代西学》《李欧梵季进对话录》《陈铨:异邦的借镜》《另一种声音》《彼此的视界》《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综论》《季进文学评论选》等。编注有《夏志清夏济安书信集》(五卷本)。主编或合作主编有 “西方现代批评经典译丛”“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译丛”“苏州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丛书”、《世界主义的人文视景》《当代人文的三个方向》等文集。

  主持人语

  西南联大的中文系主任罗常培较早提出过中文系不培养作家,其背后的矛盾在于中文系究竟以传承学术研究为目的,还是以介入文学创作为目的。但是,民国时期身兼作家与学者的现象相当普遍,比如钱锺书的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就形成了很好的对话与互文关系。现代学者中也有很多人同时从事文学创作,他们的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也是有所关联的。1949年之后,随着中文系学科建制的变化,创作与研究逐渐分化,中文系往往强调以学术研究为主,即使是写作课程,也并不指向文学创作。这些年随着创意写作的兴起,中文系如何兼顾学术与创作的问题再次引发大家的关注。创意写作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高校,最初以“英语写作”的面貌存在。美国高校提出创意写作的目的是要改善以语文学与修辞学为主导的局面,恢复文学写作的艺术属性。其实在创意写作引进中国之前,早就存在多样的作家培养经验,比如鲁迅文学院的社会主义新人作家培养,各级作协的专业作家培养,中文系作家班的培养等等。1978年聂华苓访华,次年与安格尔在“国际写作计划”中发起“中国周末”活动,邀请中国作家如莫言、王安忆、余华、毕飞宇、苏童、阿来等陆续赴美,创意写作的观念开始进入中国。国内各高校不同层次的“作家班”也都从爱荷华大学的创意写作项目中获取了灵感。可以说,创意写作在中国的兴起,离不开大批作家的实践,尤其是一些作家进入高校任教,将创作实践经验转化为创意写作理论进行教学,作家培养更重视创作实践而非知识型训练。现在高校教师与作家身份的合流日益成为一种趋势,从事学术研究者同时进行文学创作,已不足为奇。二者的再次融合,已经产生了一批令人瞩目的成果。房伟教授可能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性的案例。

  此处所发表的三篇文章是房伟评论小辑。房伟的《在虚构与现实之间营造小说世界》自陈了始于中学时代并一直延续至今的文学创作经历。此种创作与其文学研究相伴相生,其文学创作中历史小说的突破口正是来自学术工作中的“史料”。尤其是受抗战史料启发,他先后出版了《猎舌师》《石头城》等作品,之后写作兴趣转向研究对象,完成了短篇小说《“杭州鲁迅”先生二三事》与八篇著名作家故事。这些夫子自道为评论者从作家与学者的双重身份去研究房伟的小说提供了重要的一手材料,可以管窥当代高校教授从事文学创作时,是如何将学术的理性与创作的感性相结合的。如房伟所说,好的文学感能让研究者拥有更好的艺术直觉,学术研究的理性思维则对感性的不羁形成了反思与约束。房伟教授在想象与现实、历史与当下、语言与事实间完成言说,对现实世界进行了反思与批判。

  徐刚的《历史“想象”的激情与方法——房伟历史小说论》一文结合房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来评述他的小说创作,这一研究路径很好地综合了作者的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文章主要关注了抗日战争史、民国南京史和遥远岁月的作家传记史三种创作题材。其中关于抗日战争题材的中短篇小说彰显出独特的意义,既有人性的维度,探寻历史幽暗处复杂的人性状态,又显示了“历史理性精神”,在精确的细节中呈现历史的丰富和复杂。以民国南京史为背景的小说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背景。以长篇抗战题材新作《石头城》为例,小说在重述历史中彰显了其中的地域情感认同,显示了作者对历史题材的浓厚兴趣。小说还以饮食为道具展开历史想象,作为切入特定历史的独特角度。文章最后关注了房伟作家传记的小说呈现,他同样以“史料化”的历史写作方式,透露历史中的隐秘细节,切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此文从整体上指出房伟的历史小说一方面从学术研究起步,在史料方面作出了精细的探究,另一方面试图以文学的想象力点燃历史的激情,打捞被遗忘的历史,对深入其历史小说有颇多启示。

  曾攀的《锋锐与钝感——论房伟小说的理性意识》通过分析房伟的多部小说探求历史现场中的人心与人性所向,来阐述小说对现代人精神困境的专注,具体来说,有对科学理性参与下的情感世界的关注,对幽深心理的洞悉与绝望中的人性窥探,还有对一代学人精神归属的追索。尤其是知识者和文化人身上的伦理旨归,呈现出小说蕴含的理性的求索、主体的心理图示与精神样貌。不仅如此,文章还关注到小说中的理性化叙事,透析抗战书写对人灵魂深处的探入,还有写作者对现代主体的思考,直指现实生活的宏阔广大,这一过程兼及锋利的追问与浑厚的钝感,以此支撑现实历史空间。在房伟小说背后是大历史中人的失衡与反思,以此为切入点有助于在历史与现实间构建起互通的维度。这些论述对于我们评说房伟小说创作,并深入思考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的关系,提供了生动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