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文学苏军新力量”是江苏省作家协会优化文学梯队建设、培养推介文学新人的重要项目。2023年,江苏省作家协会联合中国作家网,隆重推出“文学苏军新力量”第一批10名青年作家,通过文学访谈、视频推介、专家点评等形式,让广大读者了解他们的创作历程,倾听他们的文学心声,共同瞩目当下青年写作的来路与远景。
作者简介:
大头马,1989年生。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谋杀电视机》《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九故事》,长篇小说《潜能者们》,旅行文学《东游西荡》。《谋杀电视机》被改编为同名话剧2016年于人艺上演。曾获曾获第二届“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年度特选作家(2022—2023)”、第二届豆瓣征文大赛虚构组首奖、第四届全球泛华青年剧本大赛首奖、第十二届澳门文学奖首奖、第一届《钟山》之星年度最佳作品奖、第七届紫金山文学奖新人奖。作品散见《收获》《小说选刊》《花城》《十月》《小说界》《上海文学》等。
把一篇小说写完,是最重要的
中国作家网:你是2012年开始创作小说的,是什么契机让你决定开始写作的?为什么给自己取名“大头马”,现在是否是专职作家?
大头马:我写小说比较晚,但写作比较早,从小学就开始写了,那时候写的都是一些“豆腐块”,发表在杂志和报纸上。因为那时互联网兴起嘛,我的网名就叫大头马,也是小时候的外号,笔名自然也就叫大头马了。小时候还被人当做儿童文学的原型写到书里去,名字也是叫大头马。(那套儿童文学现在还在出,经久不衰。)后来这个名字就一直用到大了。也没有什么契机,就是从小就有表达欲,一直就写到现在了。现在算是专职作家吧,因为除了写作,也没别的工作。
中国作家网:你在创作谈中说到小说创作是个一直在学习的过程。对于初学者来说,要如何找到写作的方法呢,比如如何确定一个题材,采用什么样的结构、文风?
大头马:我觉得对初学者来说模仿是最好的开始,我自己就是通过模仿开始的。那时还想不到什么选题、结构、文风这些东西,就是多翻翻自己喜欢的,且和自己文笔感觉相近的作家,吸收那股气,然后开始写。写什么好像也不是很重要,更多的是练习写一个故事。把一篇小说写完,这是最重要的。千万不要开了很多个头,或写到一半就放弃了。一定要写完,不论自己觉得多糟糕。
中国作家网:你的创作习惯是什么样的?有没有要求自己每天必须写多少字作为训练,阅读训练呢?
大头马:我习惯准备好了,等待那个觉得可以开始动笔了的时刻降临,才开始写。不会要求自己每天写多少字。但一旦开始写了,中间不会断,会一直写到写完,可能今天多一点,明天少一点,看状态吧。阅读是我的习惯,基本上每天都会阅读,从小养成的,这和写作无关。不过写作之前,会做一些案头准备,读一些相关的书。
写作的时候,我并未想着方法论
中国作家网:在你之前的采访中,你提到把小说看作一种游戏,这和西方后现代小说在创作观念上很相近,李振老师也在对《九故事》的评论中认为它采用了元小说的创作方法,你自己怎么看?《九故事》的书名和章节名都来源于经典作品,表现出浓浓的解构主义意味,你在写作过程中有没有有意识地学习意识流、元叙事等后现代主义的创作方法?
大头马:我不太懂小说理论和文学理论,也没有看过意识流小说。我自己的写作就是由我喜欢的那些小说和自己的经验、经历决定的。比如我从小就很喜欢打游戏,所以就会想把游戏和小说结合在一起。《九故事》的书名和里面的小说名纯属我个人的写作“恶习”,我常常写完一篇小说不知道要取什么题目,就会随便安上一个经典名作的题目。这有些像恶作剧,没有大家想得那么复杂。
中国作家网:那其实是一种自发生长、自由发展的状态,更真实,更是你自己的模样。不过这种命名方式有点冒险,写好了是敢于挑战和突破,没写好容易被怀疑是蹭名家流量,你是否有过这种担心?
大头马:这么做的时候完全没有过这种担心。但出版出来后,发现大部分人真的误解了我的用意。比较了解我的人知道我就是在恶搞,有点古灵精怪。因为我这个人平时就喜欢开玩笑。不了解的就以为我是在挑战经典。这真是太高看我了哈哈。
中国作家网:你是否受到新时期先锋文学的影响?是否可以认为你一方面承袭了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写作方法,另一方面又不甘心按照这样的写法下去,想在可读性方面取胜(比如《赛洛西宾25》可读性也挺强的),像是在打造自己的风格化书写?
大头马:没有太受过影响。因为我之前看华语文学比较少。我不太懂理论,阅读和写作都是借由一个作家、一部作品和自己的想法叠加而成的。也没有有意识地想要写成什么风格,甚至是一边写一边打破自己的状态,凭着一股劲儿。
中国作家网:这是青年作家很好的写作状态,一切都仍有变化的、可塑的空间,不是定型的,不是结论式的,也有动力去学习、钻研。
大头马:是的吧。所以我真实的感受就是,一直感觉自己不会写小说,都是在摸索,在练习。
中国作家网:《九故事》小说本身在题材上涉猎较广,比如第一篇《白鲸》,写了一个关于“完美犯罪”的故事,刑侦类的故事会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需要很强的逻辑,你在写的时候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吗,怎么克服的?
大头马:当时为了写这个小说里提到的碎尸案,跟着当年办案的探员在刑警队体验生活了半年,所以了解到了很多刑侦方面的知识。写的过程中没有什么困难,几乎是一口气写完的。
中国作家网: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这段特别的经历,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大头马: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在刑警队待了一段时间,然后每天看他们做什么,能带我我就跟着一起去,比如提审、送监、抓人、看卷宗等等。最大的收获是觉得和真实世界比,文学没什么用。
中国作家网:跳出自己固有的生活方式,去观察和体会别人的工作和生活,需要勇气和好奇心。看到大量的看似平平无奇的细节,找到其中的逻辑关联和故事意味,需要兴趣和耐心。虽然你没有说,但我想写作需要花的心思和精力,最终都还是体现在你的故事里了。在你创作过的所有人物角色里,自己最喜欢的是哪个?
大头马:好像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人物角色。因为写作的时候是抽离的,和人物必须保持距离,不然每一个角色身上都容易投射出自己。但是写完《白鲸》之后,我大哭一场,确实是觉得这个主角太让我难受了。虽然谈不上喜欢这个人物。但我觉得他达到了我想要呈现的样子。或者说他开始对自己预设的自我和真实的自我产生了动摇和怀疑。
现在的状态,就是理想的状态
中国作家网:你会在写小说前对读者有一定的预期吗?在纸媒发表作品可能读者互动比较困难,你会通过什么渠道去了解读者的反馈吗,有没有和读者交流的小故事?
大头马:写之前偶尔会有一些预期。但进入到写的状态,就会完全忘记读者的存在。我现在是期刊发表过后,会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再把小说登出来,那样就会有一些读者反馈,也不多。比起和读者,我自己是会和固定的一两个朋友讨论,写完就会发给对方看。
中国作家网:你曾经说自己能意识到活的小说和死的小说之间的不同,但究竟是哪些因素让小说活起来还说不清楚。现在有没有什么新的体悟,找到小说的“活法儿”了吗?有什么自己的写作计划?
大头马:也没有新的体悟,就是觉得一个小说得在技术上做到完备,然后再有灵魂,就活了。说得也很抽象,我也不知道怎么说得更清晰,我得再接着写,接着试。接下来会写一个长篇,然后还会写一个和航海有关的非虚构故事。
中国作家网:怎么关注到航海这个题材?为什么对非虚构产生了兴趣,你对当下的非虚构创作有什么看法?
大头马:因为正好有一个朋友计划要去重走库克船长南太平洋的航线,我很有兴趣,就加入了,预计在今年下半年进行,共计100天。对非虚构有兴趣纯粹就是因为自己有表达欲,想以“我”这个身份说话,写写自己的见闻感悟什么的。对国内的非虚构写作关注得不多,一般就是会看一些特稿之类的,因为国内好像还没什么以书的体量去写非虚构的成批量成体系的作者群和生态群。国外的非虚构看得比较多,因为发展比较成熟了,分类也很细致,有很多有意思的作品。
中国作家网:感觉会很有意思,期待你的作品。你觉得现在的青年写作还有力量吗?有没有想过带动、改变或者创造一种新的青年写作生态,理想中的青年写作应该是什么样的?
大头马:还是有的吧。能坚持写到现在的都挺不容易的。没想过带动,觉得做好自己就可以。而且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写作道路,这个可能谁都没法影响谁。不太清楚理想中的青年写作是什么样的,因为我自己就不太和其他作者往来,都是自己写,我觉得现在这种状态就挺理想的吧。
中国作家网:参与到“文学苏军新力量”中有什么感受?
大头马:感觉这对青年作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可以提高作者的影响力,也能增进对其他青年作家的了解。很多作者我都是在这个栏目看到才知道的,以前不知道江苏有这么多青年作家,也许以后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