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之后——参加省作协“基层作家活动周”作家感言

(2023-05-30 10:44) 5985746

  2023年519日至5月23日,省作协举办“欢迎回家——基层作家活动周”,来自全省各地市、各行业的35位作家参加。期间举办了三场专家授课,作家们与知名作家互动交流,参观了“南京世界文学客厅”“科举博物馆”和溧水李巷“新四军革命纪念馆”。5天的时间里,作家会员们共叙友情、共话创作,增强了凝聚力,营造了团结奋进的文学氛围。现刊发部分参加活动作家的感言。

  在“孤独”的文学世界中伴我同行 

  童  娣

  本次“作家回家”活动,省作协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策划,“文学之都采风”“文学讲座”“名家对话”“座谈交流”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设计,带领我们真正走进省作协的文学殿堂。“作家回家”让我们近距离聆听省作协领导们关于创作方向的指引与创作理论的指导,让我们深度沐浴文学之都南京的精神与文化滋养,让我们温习文学巨匠们的精神风范与文学情怀,让我们切实感受到省作协组织近在身边的温情与厚意。

  我们很多作家朋友往往深居简出,在孤独的文学世界中默默耕耘,日复一日地与自我和文字较劲。这种生活方式固然保证了创作的专注度,但与此同时也远离了人间烟火的熏染,脱离了生活的浸润、阻绝了同行的磨砺。一旦个人素材与生活经验消耗殆尽,则不可避免地陷入创作困境。有的作家消沉懈怠了,逐渐放弃文学梦想;有的作家在贫瘠的资源库中反复打捞,自我重复;还有的作家过度依赖新媒体资源,在虚拟的世界中凌空虚蹈。如何开拓自己的创作疆域、如何提升作品的思想品格,如何发展多元风格成为作家们创作道路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次省作协基层作家“回家”活动,“共叙友情”“共话创作”,作家们欢聚作协大家庭,结识文学世界同路人,以文会友,重叙同道之谊,交流创作经验与心得,磨砺创作之志,激发文学之思。江苏省作协让我们作家成为真正的“文学一家人”。

  江苏省作协给我们“家”的温暖与美好,希望我们作家之间建立经常性的沟通渠道,增强联系;也希望省作协以后能广泛开展更多更好的创新性活动,同时加大对基层写作者的扶持力度。

  休整再出发 

  丁  玲

  回家吃得好,回家住得好,回家气氛好。五天时间,我们的眼睛、耳朵、嘴巴都感受到了家里的用心、暖心和贴心。

  我们坐在文学客厅,抚摸六朝古都的千年文脉;我们走在科举博物馆,聆听绵延千年的科举历史;我们站在红色李巷的中国新四军历史研究馆,感受抗日铁军的神勇无畏。

  董晓院长给我们解析了俄罗斯文学的自由观和宗教观;叶凌教授提醒我们,身为作家,我们肩负使命,要“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雨花》主编朱辉老师,用他的切身体会告诉我们,很多时候,小说的素材就在我们身边,小说是生活开出的花朵,有文学性的故事就是短篇小说。

  回家,既是充电,也是休整。感谢省作协这个大家庭给予的温暖,感谢地方作协的信任,感恩行业作协的培养,我会一如既往,坚持初衷,做这个时代小小的记录者,创作一些打动人心的小作品,给身边人带来小小的光亮和温暖。

  回家的快乐

  孙月清

  “欢迎回家”——这是个多么好的主题!家是我们生活的起点,家是我们幸福的源泉,家是我们避险的港湾,家也是我们倾诉的园地。

  我们都有各自的小家,也有各式各样的大家,而我们现在共同拥有的,正是能够带领我们前行,让我们生活快乐,帮我们完成自我实现的大家——江苏省作家协会。

  我曾经认过军营是我的家,认过工厂是我的家,认过公司是我的家,也认过机关大院是我的家。2016年,我在60岁的门槛踏进省作协这个家门。在这前后近十年的时间里,创作、整理、出版了《搅动水中的月亮》等四本个人诗集,举办过四次个人诗歌作品朗诵会。作为一名业余作者,必须以弘扬主旋律当作责任,当作使命。阅读和写作,已经成为我退休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书写,我快乐!

  多回家交流

  周  新

  这次参加江苏省作协组织的“基层作家活动周”,使我感触很深,感想很多。首先通过参观省作协各部门,真正有了回家的感觉,这不仅加强了作协和作家、作家与编辑和作家与作家之间的交流,也增强了文学事业发展的凝聚力。省作协党组书记郑焱和中国作协副主席、省作协主席毕飞宇的讲话,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创作指明了方向。通过参观“南京世界文学客厅”“科举博物馆”和“新四军革命纪念馆”,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作为世界文学之都的南京,其文化的博大精深、生生不息。活动中的培训学习,更是强化了我们的政治思想觉悟,提高了我们对文学的认知,拓展了我们创作的思路。在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担当和创作热情。

  心灵之约

  莫延安

  参加省作协“基层作家活动周”,于我而言,是赴一场心灵之约。

  欢迎仪式上省作协领导情深意切的讲话,座谈交流时大家拉家常似的话语,专家教授的真知灼见,精挑细选的参观学习,联络部老师在学习、会务、文体活动、食宿出行等方方面面无微不至的周到安排……让我们如沐春风、醍醐灌顶,真切感受到了家的温馨、文学的魅力!

  参观省作协办公楼,看到神交已久的编辑老师在有限的办公空间里坐拥书城,敬仰之情油然而生。编辑工作是创造性劳动,给人一杯水,自然自己要有一桶水。写作是一个“反刍”的过程,有投入才有产出,正如省作协副主席、《雨花》主编朱辉所言,文学创作没有捷径,要多读书、读对书,结合个人经验把书读深、读透,实现高效率、有营养的阅读。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写作是我的安身立命之本,我将铭记毕飞宇的签名赠书题词“相信文学的力量”,以此次学习为新的起点,一如既往用心用情用功写下去,以文学来抚慰心灵,透过表层深入内里感受生活的美好,用文学的智慧来坚定信念、凝聚力量、放飞梦想。

  做一名文学工匠

  杨红星

  5月19日下午,在省作协举行的基层作家与省作协领导分组交流座谈会上,省作协副主席、《雨花》主编朱辉说,在进入会场的5分钟前,他在改稿子,是在改自己的稿子。他正改的这部书已经出版了,结构上不用再改动,他改动的是书稿的文字。要把书稿的语句、文字,改得使读者阅读起来更顿挫、押韵、连贯,更通俗易懂,更有可读性,体现出汉语言文学的优美。

  他的这句话让我大吃一惊。在我心目中,朱辉是功成名就的大作家,书已经出版了,他还在挤时间修改。之前,我一直以为文稿只要变成铅字装订成册后,就是成熟的作品,不需要再修改了。

  朱辉的讲话给我启发很大,书稿永远没有所谓的定稿,即使是已经出版过很多优秀作品作家,依然还在挤时间,打磨作品。今后,我在文学创作中要发扬“文学工匠”精神,做到精益求精,为读者献上好作品。

  我们当如何书写自己的历史与生活?

  刘译蔓

  非常感谢江苏省作家协会特邀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董晓教授带领我们基层作家一起赏析俄罗斯文学。俄罗斯文学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俄苏文学深植于我们这一代青年的精神成长。

  这次讲座,我们在董晓的引领下,以文学的智慧望向俄罗斯,虽层峦叠嶂,却丰满通透。他娓娓道来,以叙事的方式解读作家的内心,从大量文学作品的特质中概括出俄罗斯的民族性。在俄罗斯文学中,乡愁非常浓烈,有着对土地和自然超出寻常的依恋。尽管丘特切夫说“俄罗斯无法用理智去丈量,俄罗斯只能去信仰”,但董教授让我们明白了,任何民族都可以用理性去理解它的独特性。

  一堂高层次的文学讲座,提纲挈领的是这个民族文学的精与神。一个下午的文学旅行,董教授引导我们去思考的,不仅是俄罗斯的民族性,也是我们国家自己的民族性。经典的俄罗斯文学作品因具有人类的精神价值而让各国读者深受触动,又以自己独特的民族性书写,为人类的精神宝库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每个民族奔走的路径各不相同。我们又当如何书写我们的历史、我们的生活?

  省亲

  吕焕刚

  一个基层作者,从未从事过专门的文学创作。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阅读,思考和写作,也未必被单位和身边的人认可。生活中常常感觉被边缘化,甚至被嘲笑矮化。灵魂如此孤独,却矢志不移。

  “作家,欢迎回家”活动,让人心生亲切,找到同伴,回到了家。著名作家留言签名的赠书、专门为此次活动准备的纪念袋、到省作协一个部门一个部门的认家、参观南京世界文学客厅……许许多多的细节让我们感动。

  原来,我们有这么多厉害的家里人。

  毕飞宇老师讲:别羞涩着不敢称自己是“作家”——一个真诚思考,永远致力于表达的人就是作家。这是对一线的,成绩或多或少码字人的最大认可和鼓励。

  参加这次活动,有幸认识了更多的家人,5天的活动中,我们同学、同行、同聊,在思想和感情的碰撞交融中,激发了灵感,增加了友谊,开阔了视野和胸怀,加了一次油,也必将为今后的文学创作助推发力。再次感谢省作协家人们的倾情努力,真诚付出。友谊长存,亲情万岁。

  暖意盈心把家还

  尤文华

  “这个地方是南京市建邺区梦都大街50号,这是哪儿?这是江苏省作家协会。在座的每个朋友都要把它记在心里,任何时候都欢迎你们。”听到这个话的时候,坐在台下的我,内心一热,被暖化的感觉。

  这是江苏省作协主席毕飞宇在“欢迎回家——基层作家活动周”开幕式上的讲话。大家都说文学日复一日的创作是孤独寂寞的,但在省作协,在这次“作家回家”的活动中,我感受到因为写作、因为文学而获得的温暖,感受到浓浓的幸福。

  写作的人基本上从小就喜欢阅读,我小时候就一直很羡慕那些有很多的杂志可以阅读的单位,特别是文学杂志。但我没有想到,成为省作协会员后,我也成了获赠杂志的对象。每次通过快递拿到杂志,我都觉得,我与遥远的省作协有着一种联系。就像有个亲戚,他一直在牵挂着你,会给你寄点你需要的东西,而这个东西就是文学——我的精神玫瑰。

  这次活动,省作协还特意为每位“回家”的作家准备了一个纪念袋,袋子里放着两本写着我们名字的作家签名书。这让我感受到“家人”周到细腻的暖意,只有家人才会这么细致。诚如省作协党组书记郑焱所说的“服务作家的决心不会变”,这一份温暖萦绕心间。

  在参观世界文学客厅、科举博物馆和李巷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时,真心体会到省作协安排的活动给我们打开了文学的空间与时间,也意识到这就是在指引方向,因为省作协,让我对南京这座城市更增好感,当下就微信给家人,说要找个双休日来南京好好走走。

  非常感恩省作协这次以回家的名义让我们相聚,非常感恩文学背后还有一个温暖、信赖、让人眷恋的作家之家。

“回家”的感觉真好

陆  盛

  时光的碎影,挽起五月的臂膀,迎来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季节——初夏。

  5月19日,很荣幸参加省作协“欢迎回家”——江苏省作协“基层作家活动周”。

  跨进“家”门,每个人的脸上写满了幸福和快乐。中国作协副主席、省作协主席毕飞宇,即兴用真实纯朴、超凡脱俗的话语说:“作家协会这个家不是社会意义和伦理学意义上的家。也不是血缘意义上的家。它是一个围绕着文学创作的、交流的、交友的,具有审美意义的家”。是的,这个“家”不仅成就了我们的文学梦想,而且也是我们的灵魂港湾。

  “世界文学之都”“红色教育”采风、“座谈交流”“名家对话”以及文学授课……五天的时间悄然而去,“回家”生活结束了,但在“家”的一幕幕情景,一帧帧画面,深深地镶嵌在我的记忆中永生难忘。

  这次“回家”,深感自己离一个合格作家标准相差甚远。一个好的作家只有时刻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伟大的时代入脑、入心、入魂,融进文学作品之中,才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心。

  这次“回家”,让我读懂了文学的魅力,意识到文学是以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和动人心弦的艺术意境,以审美、情感、精神、语言的力量打动、感染和影响人。正如毕飞宇所言,“相信文学的力量”。

  这次“回家”,促使我在今后的文学创作中必须更好地体现一个作家的文学责任和担当,更好的发扬一个作家的坚守和执着,不忘初心,讲好当地故事,宣传本土文化。

  这次“回家”,更进一步认识到一个作家,不仅仅是一种身份,而是实实在在、静下心来,放下身段、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坚持以笔为犁,讴歌新时代,弘扬真、善、美。

  这次“回家”,真切地感受到 “家”的关爱、“家 ”的真诚、“家”的温暖,使我写作水平得到提升,视野得到开阔,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友谊。

  这次“回家”,我们记住了省作协党组书记郑焱的一句话:“欢迎任何时候回家,省作协服务作家的决心不会变”。

  这次回“家”,感觉真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