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赵本夫寄语年轻朋友:多读历史,善良自信

来源:紫牛新闻 (2022-05-05 09:36) 5969415

  五四青年节之际,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走进著名作家赵本夫的家,以文学微纪录片的方式,记录他的日常生活。正片内容,敬请期待。采访中,他也跟年轻人分享了如何把握人生机会,如何变得更自信等问题。他说,人要有善良的底色,还要活得有底气。当下年轻人要多读史书,咱们的文化自信要建立在了解历史,认同中华文化的基础上。

  如何把握人生机会?

  在经典阅读积累中等待

  75岁江苏作家赵本夫的文学日常,依旧保持读书思考,笔耕不辍。闲暇也会照看阳台上的小菜园。1981年,他以处女作《卖驴》跃上文坛,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因为冯小刚电影,许多人知道他是小说《天下无贼》的作者。四十年来,先后创作出版了《刀客和女人》《走出蓝水河》《逝水》《黑蚂蚁蓝眼睛》《天地月亮地》《无土时代》《天漏邑》等小说、散文集五十多部,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首届汪曾祺华语小说奖、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小说选刊》双年奖、《小说月报》百花奖等多种奖项。

  当下年轻人会迷茫,如何做出人生选择,如何把握机会脱颖而出?赵本夫也通过自己如何走上文学之路,讲述自己如何走过人生的关键节点。发表处女作时,赵本夫已经33岁了。但《卖驴》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这位来自徐州的初出茅庐者,语言会这么老辣,构思这么成熟?“虽然是第一次写,但其实我早就想写了。”赵本夫说,考入中学后开始接触文学作品,就很喜欢。一直在积累中等待合适的机会,通过阅读文学经典开启文学之路,恰恰走对了路。他还记得打动自己的第一部文学作品,就是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一下子被感动了,渴望读更多。那时候虽然还看不懂《安娜·卡列尼娜》这样的作品,但文学为他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年轻人读什么?

  读历史帮助打通古今

  赵本夫还记得,“参加工作以后,当时县宣传部的仓库就在单位隔壁,里面存放着一些收缴来的藏书,据说是用来打纸浆的。我们觉得太可惜,就周末爬进去偷书看。就这么读了历史、文学、哲学、绘画等大量书籍。”他当时就对历史特别感兴趣,也为他后来写作中展示的深厚中华文化、史实般的笔触打下基础。正是在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入研读和宏观把握中,赵本夫获得了深沉稳固的自信。在《荒漠里有一条鱼》中,还原出中华民族骨子里的韧性;在《天漏邑》中,展现了和而不同、尊重差异的东方哲学。

  就在他的案头,还放着最近又拿出来翻的《史记》。热衷于看历史书籍,《世界通史》就读了两遍,行走到国外,跟外国人谈历史比一般民众还熟悉。“我们经常将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在文化交流中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这都要建立在熟知历史的基础上。读了历史,就好比你活了几千年,什么事情都经历过,跟一个活了几十岁的人,看问题肯定是不一样的。历史是螺旋式发展的,有时候也会惊人地相似。”

  赵本夫也建议当下年轻人多读历史,通过阅读打通历史和当下,会增加一个人的生命厚度。在他看来,特别令人自豪的是,大禹治水、羿射九日、精卫填海这些上古神话都不得了,代表着中华文化的情怀和格局。此外,“我们的舞蹈绘画和音乐,一旦灵感枯竭,‘走投无路’会走进山林,挖掘古墓,借鉴少数民族舞蹈寻常灵感。如今人们已经读不懂《易经》,其中有很多亲近大自然的部分。那些来自大自然的图腾,鸟兽、山水、日月星辰,今天看来很先进也很现代,想打通就要去读历史。”年轻人的文化自信,要建立在了解历史,认同中华文化的基础上。

  年轻人如何自信?

  别太在意别人的眼光

  谈及跟年轻人的交流,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赵本夫说,自己秉持“放养”理念。“孩子的事我不太管,很宽松,阅读和写作我也不管,当然我们会交流一些话题。”他提及自己的外孙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过自信的问题。“一开始不太自信,在意别人的眼光。自信的问题很重要。我父亲教给我的就四个字:人要善良、自信。善良是立身之本,自信是立事之本。”他说,自己也在意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追求完美,但其实别人不喜欢你很正常,就好像你也有不喜欢的人,这很公平。人要有善良的底色,还要活得有底气。”

  赵本夫也曾应邀给遇到教育问题的妈妈支招。“记得六七岁的时候,父亲买了一头牛,肚皮底下一个大疙瘩,我说不喜欢,他问我为什么,我说不好看。下次他就把它换掉了。父母从没打过我,把我当成大人,尊重我的想法,有事情跟我商量。我觉得父母要把孩子当成小大人,家里做什么决定,也不妨征求他的意见。”除了带给孩子责任感,有担当,他还认为,当下的年轻人需要多鼓励。“有进步就要表扬他,打他,或者说伤害他的话,他心里受伤,会记在心里。”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摄影: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