裔兆宏:深情大爱——我写《国家情怀》

2016年02月19日 11时15分 

  

  古今中外,无论是叱咤历史风云的英才人物,还是普通的黎民百姓,无不是将个人的前程、家庭的幸福同整个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家与国,历来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新疆,自古就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援疆,作为一个时代的特殊命题,凝聚了新中国几代人的心血与智慧。从2010年开始,为期10年的新一轮对口援疆行动,作为党和国家“两个大局”的战略,创下了共和国历史上多个之最:支援地域最广、涉及人口最多、资金投入最大、援助领域最全。参与援疆的省市,由此前的8个省市,扩大到19个;受援方由过去的新疆10个地州、56个县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个师,扩大到新疆12个地州、82个县市和兵团12个师。而最大的变化在于,由原先相对比较单一的干部援疆,到经济、干部、人才、教育、科技援疆协同推进的全面援疆。 

  作为新时代的援疆人,他们有着对祖国、对边疆人民的深情大爱。这种情怀,蕴含了内地同胞对边疆各民族人民的无私之爱,更体现了国家对新疆各民族人民的深情关怀。 

  这样的援疆行动,宏大而富有细腻的情感,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 文化的“家国情怀”。 

  当我第一次走进新疆,走近一批批援疆人时,就被他们慷慨激越的奉献精神所感动。他们带着祖国的重托,带着家乡的嘱咐,带着受援地的期盼,在边疆大地书写着国家行动的深情厚谊。它让我感受到,日渐坚固的援疆桥梁,让新疆各族人民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情怀,天山南北辽阔大地间,奏响的是一首光荣与梦想的边塞新曲。这样的大爱之情,也由此点燃我的创作激情。 

  别样深情 

  亘古中华,悠久文明。 

  多元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支撑了一个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十个指头有长短,兄弟姐妹有区别。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同样有差距。 

  从古至今,新疆,始终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从新中国诞生不久的50年代开始,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全国各地就兴起了支持新疆建设的热潮。在之后的60余年间,全国无数“支边”人为新疆的发展建设贡献了青春和才智。在这些“支边”行动中,江苏无疑是一个重要省份。应该说,江苏对新疆这片土地倾注了无限地深情,也由此作出了巨大的奉献。 

  新一轮援疆行动,是伴随着共和国成长的重大战略。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两个大局”思想。在改革开 

  放初期,作为“两个大局”战略的先期受益者,东部沿海地区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倾斜,得到了包括新疆在内的内地省区市的帮助和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先富起来的目标。现在,对口支援新疆,就是服从第二个大局、帮助新疆各族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体现,也是东部沿海省份义不容辞的责任。 

  好雨知时节。自2010年5月17日起,一批批怀着激情和责任、智慧和汗水的创业者,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到天山南北,拉开了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一轮对口援疆的宏伟画卷。 

  霍城,作为中共中央组织部确立的最早两个援疆试点县(市)之一,其意义是非同寻常的。早在10多年之前,这里就开始了全面援疆,这为全国新一轮全面援疆作了积极有效的探索,提供了示范性的价值。霍城,不仅有美丽的风景,更有承载中华民族沧桑历史的印痕,特别是伊犁将军府的兴衰,让人感受到中国援疆行动特殊而重大的战略意义。 

  2012年9月,我受《中国作家》主编艾克拜尔·米吉提主编的邀请,来到霍城采风,当我走近来自江苏的援疆干部时,发现这些援疆人在当地有口皆碑,备受当地各族干部百姓的称赞和拥戴。这些来自内地的援疆人对边疆各族人民充满了无私地大爱,他们远离家乡,克服工作生活中的诸多困难,将受援地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恪尽职守,为边疆各族人民谋福利,为边疆发展献计策。他们爱国爱边疆的大义奉献精神,让我感动很深。 

  是什么样的动力源泉,让这些援疆人如此深情? 

  家国情怀,是这些援疆人乐于奉献的坚定信念。 

  什么是“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一种人类的共性,一种高尚的情操,也是中国数千年的优良文化传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是中国儒家知识分子最推崇的理想人格。在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文明史上,纵然国家民族处于苦难境况之时,它始终是凝聚民族精神的力量源泉。 

  “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家国情怀”最朴实、最经典的阐述。 

  新一轮对口援疆行动实施以来,边疆霍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任何有良知的人看到的客观事实。 

  一批批的江苏援疆人来到霍城后,将自己的行动融进了边疆这片土地。而霍城的援疆行动,在新一轮的全面援疆中,只是全国19个省市援疆的一个缩影。 

  虽然我是第一次来到霍城,但霍城厚重的历史,援疆人的动人情怀,让我一时激情难抑。我的创作动因,就是想通过文学作品,反映这些援疆人的真实感人故事,让全国更多的人了解援疆、了解援疆人。 

  第一次集体采风结束,艾克拜尔主编询问我对霍城的印象如何,并表示如果我愿意,则可以委派我再一次来霍城进行深入采访。我当即答应了艾克拜尔主编的邀请。 

  天有不测风云。回到江苏后,我的母亲突然住院,不到一个星期,她老人家就撒手人寰了。这让我的采访计划不得不向后推迟。然而, 

  言而有信,这是读书人做人立世之本,也是我母亲小时候一直教诲我的。更何况,我创作的是一部非同寻常的作品。我怀着悲痛的心情,在料理完母亲的后世后,稍事调整了情绪,便又再一次来到霍城,走进了多彩的边境,进行深入地采访。 

  我深深地懂得,如果我能创作好这部作品,这不仅能表达我对祖国母亲的一种爱,也是我对在天之灵母亲的一种告慰!因为,当儿子的,没有辜负母亲对自己的教诲与期望! 

  曲折采访 

  情这所致,心之所往。 

  边疆霍城,处于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交界处,境内有几十个少数民族,历史上曾是民族矛盾的风口浪尖之处,上个世纪60年代的“伊塔事件”就曾与此密切相关。到这样一个多民族地区采访,其艰难曲折程度是不言而喻的。 

  边境霍城,地处中亚大陆,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尤其是进入每年十月之后,便会出现爆冷的恶劣天气。在我再次来到霍城的一个星期前,伊犁河谷就已经下过一场雪,白雪皑皑的西天山,尚未消融的田野河沟雪迹,印证了大自然的杰作。从温暖的江南来到冰天雪地的天山脚下,的确对我是种考验。第一个感觉就是干燥,嗓子是干的,嘴唇是干的,皮肤也干干的,喝多少水也没有用。记得有一次在吃馒头时,竟然不小心把嘴唇撕裂了,怪怪的,很不舒服。晚上虽然没有 

  白天那样干热,但是却难以入睡,初到新疆的前半个月,竟没睡过一个好觉。强烈的气候反差,一时让我难以适应,因为不仅气候干燥,而且夜晚的温差也特别大,入住在县城宾馆自然是有暖气的,但下基层,情况就不一样了。无论是奔赴边远的乡村,还是走进农牧民的家里,路途上的辛劳是不用多说的,但每次采访很晚,拖着黑再往驻地赶时,那种情况就大相径庭了,陡降的气温,凛冽的寒冷,让我这个南方人感受到筋骨已经不再是“刚强”的。 

  西部的新疆伊犁,与北京有两个多小时的时差,尤其是霍城这样的边境县,冬季的时差要比东部北京晚上两个半小时,当东部旭日东升之时,霍城还处于夜色茫茫之中。这样的时差,让我也很头疼,刚到那里,我在早晨五六点钟就醒了,白天采访很疲劳,但天色晚得迟,这样我每天的工作时间,就多达十二三个小时,非常疲倦。 

  饮食上的差异也很大,这里是以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饮食习惯与南方存在很大差别。这里的人们餐饮习惯多以牛羊肉为主,饭菜也大都是清真口味,面食居多,且以酸辣为主。如果吃上一天两天还是可以,时间一长,我就感到难以适应了。但我抱着一个心愿,采访不能增加当地的负担。因此,在许多场合,我只能“随乡入俗”,客随主便,强制自己适应。 

  采访的语言交流也存在障碍。因为我采访的许多对象不仅有汉族同胞,还有当地许多少数民族的同胞。有不少的被采访对象不会说汉语,或者汉语表达水平很差。这样,我只好与宣传部相关同志商量,请他们想办法找人当翻译。因为,只有找到既懂得少数民族语言又会 

  汉语的人做好翻译,才能采访到真实的东西,否则采访就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出现差错和失误。我明白,采访必须深入细致才行,无论是维吾尔族的农民,还是哈萨克牧民,无论是贫苦的百姓,还是企业老板,也无论是乡村干部,还是清真寺庙里的阿訇,我都必须与他们多次接触,让他们敞开心扉,让他们讲真话,道实情,谈援疆的真实感受,以便让我全面掌握援疆的情况。 

  采访安排的时间很紧,而霍城的地域广阔,安排下乡采访的车辆又非常紧张,有时候甚至都没有车辆可用。无奈之下,宣传部的同志只得陪同我去搭班车,或者按路程换乘车,因为路途远,途中常常需要花费好长时间。 

  还有就是联系采访对象困难,许多被采访人因为公务或家庭事务,常常不能按时接受采访,更换采访对象成了家常便饭,即使是见缝插针,有时也难以达到目的。这都让我感到揪心和可惜。像县里负责招商引资的援疆干部,整天东奔西跑,工作生活没有规律,宣传部门的同志多次都无法联系上,一度只得让我搁置了采访。 

  好在艾克拜尔先生是个有心人,经过他的多次协调,终于捕捉到了一个良机。有一次,在那几位援疆干部赴京洽谈工作时,艾克拜尔主编立即打电话给我,要我立即赴京采访。那天傍晚,我连夜赶往京城。一下飞机,我连饭也未来得及吃,就匆匆赶往援疆干部们下榻的宾馆,迅速投入采访。那夜,我一直与援疆干部、霍城县委副书记程政谈到凌晨三点多钟,这才休息。第二天早晨,我顾不得睡懒觉,早晨七点不到就起床,早餐之后又接着采访费晓忠与薛建国他们这些援 

  疆干部。可谓是马不停蹄,竭尽责任。 

  诠释价值 

  价值,是事业的诠释与动因体现。 

  作为一名作家,我想应该有自己的良知与责任,有自己的事业底线。 

  大音希声,大爱无疆。一批又一批的江苏援疆干部,他们胸怀全局,怀揣责任,将祖国大爱传递到新疆,让边疆各族人民体现祖国的关怀,这是历史的回声,这是时代的强音。江阴对口援疆霍城,无锡援疆霍城,江苏援疆伊犁,这只是全国19个省市新一轮全面援助新疆的一个剪影,体现的国家战略,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我将江苏援助霍城的画卷进行全方位的描述,就是一种豪情与责任的展示。创作这样的作品,我心里踏实,是尽了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的绵薄之力。 

  霍城探索全面援疆的模式已经有10多年了。在近4轮的援疆队伍中,无论是来到霍城担任县主要领导的援疆干部,还是前来援疆的教育、医疗和农业专家,他们总是一腔热血。他们不辱使命,不负组织重托;他们忠诚祖国,系家国情怀于一体;他们充满边疆百姓的大爱。 

  首任援疆干部、霍城县委书记项雪龙“为民解困”,不搞形式,首开援疆兴疆新举措,在当地各族百姓中有口皆碑;第二轮援疆干部、 

  霍城县委书记张士怀情系困难群体,我在采访阿丽娅时,阿丽娅一家至今对他充满了无限地深情,感人场景,令我动容;第三轮援疆干部、霍城县委书记张叶飞在“七五”事件敏感时期,置自己生死于不顾,身先士卒,始终奋战在维护稳定一线,在当地传为佳话;新一轮援疆干部、霍城县委书记王进健不计个人得失,倾情倾智,使得“幸福霍城”建设三年三大步,霍城人赞不绝口。特别是像费晓忠这样的援疆干部十分让人敬仰,要知道三年援疆结束,他回到江阴后就是退休的人了。可是,为了边疆人民的幸福,为了国家利益,费晓忠竟然在爱人患病动手术之际,忍痛割爱,远赴边疆,忠实履行援疆使命,书写国家情怀。 

  …… 

  所有这些,都让我感动不已,让我感到笔端总是沉甸甸的,有责任诠释好这些援疆人的情怀。 

  “援疆的人是大写的人,走进天山深处的时刻,便张扬了一种神韵。援疆的人是英勇的人,寻找生命的制高点,怀揣一颗最亮最亮的星辰。援疆的人是多情的人,把一段生命交给新疆,把一种忠诚写进青春,把一份情感赠给永远,把一页荣光青史留存……” 

  2013年5月28日,在京举行的长篇报告文学《国家情怀》研讨会上,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当场慷慨赋诗。 

  千年积淀,灿若星辰的华夏传承已把“家国情怀”深深融入到每个援疆人的血脉之中。2013年12月,《国家情怀》被翻译成了维吾尔文和哈萨克文,有关出版社还在积极争取翻译成英文,这都是我当 

  初未有料到的。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我的心血没有白费,是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这也是我的“国家情怀”。 

  2016年2月19日 

  附:作者简介 

  裔兆宏,笔名金陵栖、照泓,江苏盐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先后发表和出版散文、杂文、小说、电视剧本、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计650万多字。
  主要作品有:杂文集《为青春祈祷》;长篇报告文学《青春无悔》、《中国式世界冠军》、《人间大爱》、《张闻天在延安》(系“2010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作品”)、《不辱使命》、《洒下一片真情》、《中国志愿者》(“2012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作品”、“2013年全国青少年阅读百种优秀图书”)、《历史的选择》(获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举办的第二届“石膏山杯”全国征文大赛优秀奖)、《国家情怀》(系“中国作家”2013年度最佳十部长篇纪实文学排行榜之一)、《美丽中国样本》;长篇纪实文学《爱情青春痘》(“1993-2003江苏报告文学奖10部长篇入围作品”之一)、《黄河金岸》、《淮河赤子情》(为2014年中国报告文学十部优秀作品排行榜之一、“2014年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之一)、《烽火侠侣》;长篇小说《乡愁》;其作品被《海外文摘》等多种刊物连转载,曾两度获鄂尔多斯文学奖优秀奖等,并被翻译成英、维吾尔、哈萨克等多种文字。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江苏作家网 【打印文章】 【发表评论】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江苏省作家协会

苏ICP备0904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