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股民周梅森”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他与上市公司打了一场堂·吉诃德式的“战役”。可在他心中,最看重的身份依旧是“作家”
这个冬天,周梅森又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不过这次,他不是以作家身份走进人们的视野,而是作为“股民周梅森”与上市公司打了一场堂·吉诃德式的“战役”。为此,他家已成了接待全国各地媒体的发布会现场,且几乎全是财经栏目记者,可在周梅森心中,他最看重的身份依旧是——作家。
愤怒维权的“堂·吉诃德”
“我无意在财经界成名,最适合我做的还是畅销书作家。”接通记者的电话时,周梅森做了这样的说明。尽管如此,作为央视今年年度经济人物的候选人,代表流通股东成功将金丰投资股改方案送上“断头台”的周梅森,注定将成为中国股改大潮中的代表性人物。
周梅森告诉记者,他1994年进入证券市场,曾是江苏最早的10个“大户”之一,10年间他几乎将所有的稿费投进股市。而金丰投资是他投资股市的最大败笔,2002年6月起,他开始连续买入该股票,持股量从几万股增加到70万股,成为公司第一大流通股股东,但周梅森的代价惨重——平均买入成本每股6元左右,金丰投资在股改停牌前的收盘价为3.83元,亏损达上百万元。
金丰投资于今年10月25日公布股改方案后,周梅森公开表示反对,并连续发出三封公开信对该股票的小股东进行呼吁。在11月28日举行的金丰投资现场股东大会上,他委托他人对股改方案投了反对票,或许是为了呼应他的维权行动,许多中小投资者也投了反对票,最终,金丰投资股改方案未能通过,成为到目前为止,股改现场表决过程中惟一没有通过的公司。
不少媒体对该事件给予了报道,广大股民对周梅森的行动表示了热情支持,记者看到,在许多网站的有关此次事件报道的跟贴中,都是网友们欢欣鼓舞的留言,有的网页甚至打出了“千万个股民倒下去,一个周梅森站起来”的标语。这是周梅森自己都未曾想到的。“我不是英雄,更不是救世主。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投资者,根据六部委对股改的精神行使我应有的权利。起初,我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大的轰动效应,但我想也许是因为客观上我代表了流通股股东的意愿。”他自嘲地说,“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虽然在金丰一战中,中小股东的话语权得到了充分体现,但周梅森依然感到悲哀。“虽然这么热炒,但最后参与投票的流通股东也只有20%多。”他为不珍惜自己权利的投资者悲哀。对周梅森来说,金丰一战只是一个开始,趁着天时、人和之有利时机,他又把枪口对准了他持有18万股的云铝股份。
在重大事件中作家不能“失语”
“作为一个把稿费积蓄全部投入股市的流通股东,今天我必须发出我的吼声:我愤怒!”周梅森在致“全国流通股股东”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尽管他在此次事件中是作为一个流通股股东的身份出现,但几乎所有媒体都会注意到他的特殊身份——一个具有很大市场号召力的作家。话题转移到作家的社会责任和道义担当,周梅森的话多了起来。
“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跟19世纪的法国有颇多相像之处。不同的是,在那个时代,法国出现了巴尔扎克、左拉等一大批敢于直面现实的作家。而我们的作家却屡屡在时代的重大事件中缺席,这样的集体沉默是不正常的。”周梅森说,在他发表第一封致“全国流通股股东”的公开信之后,就有作家劝他息事宁人,不要做出太大动静,以免落入“里外不是人”的尴尬境地。他明白这位作家的好意,但他相信一点,在这样的事件中,发言和不发言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事实也证明,他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他发言了,并且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对当代作家的“集体失语”,周梅森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他说,在我们的时代里,犬儒哲学流行,道德普遍滑坡,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臣民意识根深蒂固,公民意识还没有很好地确立起来。周梅森说,“其实很多问题我们都看到了,比如这次股价分值改革、比如教育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当中的很多弊病作家们也看到了,他们要么看到不说,要么想说也因为对改革本身缺少必要的了解,没有发言的资格。”
在读者眼里,周梅森是一个难以捉摸的人。他当过矿工,文学编辑,前些年挂职出任过政府官员,下海经过商,他还是电视剧制片人,现在又作为一个股票投资者引人关注。在这么多角色当中,周梅森更认可的还是他作为一个畅销书作家的身份。他有志于做一个文坛的“特立独行者”,做一个永远都在追赶生活的人,用作品、用行动忠实记录我们的时代。
作者:傅小平 来源:文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