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大咖 | 祁智:传统文化其实能进入千家万户的

(2023-09-12 15:41) 5989755

  “我们走一路,一朵花,走一路,一个果子,这个花和果子是从哪里来的?都是我们的经典,是我们的前人留给我们的。我们要做的事是什么?就是踮起脚从自己的书架上取一本书,就相当于踮起脚在果树上摘一个果子,我们享受,但享受不是终极目的,享受一下,往前走。”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曾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创作了无数流传后世、甚至影响世界的文化经典。《弦歌》作为一本公开的私人阅读笔记,祁智以独特的语言风格表达了对经典的体悟,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好价值。

  祁智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编审,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工作者、江苏省“书香江苏”形象大使,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朗诵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华诗学理事会副会长。

  著有《呼吸》《芝麻开门》《小水的除夕》《沿线》《二宝驾到》《反面角色》《羊在天堂》《除夕的马》《奶牛阿姨》等50余部作品。两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获国家图书奖、冯牧文学奖、青年文学奖、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金陵文学奖,获2014年“中国好书”,获2016年“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CCTV《跟着书本去旅行》嘉宾、JSTV《我爱古诗词》嘉宾。

  笔耕不辍化经典,人间烟火籍中现

  今年5月,祁智所著的《弦歌》获得了“中国好书”的称号。不同于祁智以往的虚构写作,这是一本阅读笔记,记录了他研读传统经典的心得体会,30篇,涉及到几百个经典、故事、人物。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历史系教授胡阿祥认为《弦歌》以“经史子集丛”之琴瑟,奏“天地人神鬼”之咏叹。其音,有风有雅有颂,聆之,颇思欧阳修之赋秋声;其旨,言志言情言美,悟之,乃念五柳先生之归园田……

  烟火气,是祁智对作品的追求,也是他的标识。祁智善于发现藏在诗里和故事里的细节密码:从《豳风·七月》就能透视豳国的耕作图谱,描绘出一个完整的农事年轮;从《绝句》里“黄鹂为什么是两只”的问题就能引申到对杜甫现实主义特征的剖析……将读者懂的东西变成不懂,而后又变成懂的东西,正是他眼中自己的创作初衷:“你听完之后一转身就可以在饭桌上、可以在喝茶的时候、可以在带孩子回家的路上,和别人去说,这是我乐此不疲的事情。”

  作品之外的祁智本人也是具有烟火气的,以极度的率真与读者交流。“我喜欢《豳风·七月》,有一个过程。篇幅太长、月份颠倒、场面杂陈、字词陌生……” 他在《弦歌》中写道,“如果不喜欢,可以有一万个理由。我甚至懒得去查‘豳’的读音,粗暴地念‘幽’。”

  祁智说:“传统的经典不仅仅是让我们的研究者做高深的学问,它也可以是每个人家里的日常。”他认为中华古典文化经典对他来说特别的亲近,从而得到启发——传统文化其实能进入千家万户的。祁智想通过《弦歌》谈谈自己对经典的态度、对经典的感知,“我要说出我自己的话”。

  览古通今弦歌起,中华辞海悟良久

  祁智小时候便与传统经典文学建立起缘分,最早读《诗经》,读来不求甚解,只感受其中的美,“那时候不认识‘蒹葭’,但是‘苍苍’认识,什么苍苍,我就觉得很美”。

  他也喜欢看小说,擅长讲故事,看了十分之一的《水浒传》之后,便能自己给同学说一部水浒,以至于同学终于拿到《水浒传》这本书,翻看后丢在一边:“这本是假的,和祁智讲的水浒不同。”小说的故事性、细节化影响着祁智的创作风格。

  面对传统经典之作,祁智有两层体悟视角。其一,是研究者的视角。作为一个具有历史眼光的读者,祁智喜欢将自己置于时空坐标上,用跨朝代、跨山河的视角洞察古诗典籍里的奥秘。为什么“黄河入海流”是黄河往下游的,“黄河远上白云间”是黄河往上游的?不同的角度再比较,为什么唐代的人写这些大山大河都是如此的气魄、辽阔、豪迈?几百年后,他人笔下的黄河又有不同?“我认认真真地研究,字里行间的背后,是国家、是社会、是历史、是个人、是家庭”。

  欣赏者的视角则是另一种。祁智感叹于《诗经》在两、三千年前记录下的美美与共的社会风貌,“古人那时贫困的生活怎么会有那么一份安逸,怎么会有那么一份优雅!”他说,我们既要看到过去每个足迹的闪光点,也要看到前人行走时,他的艰难、他的孜孜不倦。江苏凤凰出版集团编委会编委、编审汪修荣认为祁智“陶醉在经典的阅读享受中,行文流水,思接千里,完全活跃在古典诗文的诗意世界里,汪洋恣肆却又无一不与历史和经典相接续。”

  童志未泯笔锋秀,继往开来为后书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作家祁智有一个教师梦。

  受作为教师的父亲影响,祁智从小就想成为一名老师。为把中学教好,祁智从幼儿园语文教到大学语文,甚至给研究生上古典文学,“这样我就知道,我的学生从哪里来,也知道我的学生去哪里,我就可以更好地去教”。能够有时间有条件为孩子服务,是祁智认为最幸福的事。

  祁智坦言,小时候没有读到很多书,这是他的遗憾。也正因为此,致力于为儿童写作成为了祁智的另一层坚持。他吟哦诗文、品味经典的身影也常常出现在各地校园里,更是小朋友眼里亲切的祁智叔叔。祁智打趣道:“用一句很庸俗的话说,谁能记得你时间更长,就是孩子。”

  △祁智接受采访

  莫砺锋认为,中华传统文化主要包括器物文化、制度文化与观念文化三大类。其中,观念文化是整个文化体系中最核心的深层结构,也唯有观念文化可以传承。观念文化的载体是历代典籍,观念文化的传承在于一代代继往开来,今人问古人、后人话今人。祁智很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其实有两个‘远’,一个‘远’是往前看,是我们未来的路,是我们和我们的子子孙孙要走的;一个‘远’是往后看,是前人走过来的路,他们留下来很多的经典。我们读他们的经典,读万卷书,走我们的路,走万里路。”

  作为今人,祁智继承发扬古代经典中的精粹,弦歌不辍、经典常青,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书写着古圣先贤之光,接上前人的路。遥望后人,他用自己对儿童创作的坚持衔上了未来的路,“我们要敬畏孩子,为他们尽可能地提供一些我们自己能够提供的、好的东西。”(杜晓晗 杨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