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 | 诗选读

(2020-10-09 10:09) 5932403


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8日下午1点,瑞典学院将202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因为她那毋庸置疑的诗意声音具备朴素的美,让每一个个体的存在都具有普遍性。”

  露易丝·格丽克1943年出生在一个匈牙利裔犹太人家庭,1968年出版处女诗集《头生子》,至今著有十二本诗集和一本诗随笔集,遍获各种诗歌奖项,包括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全国书评界奖、美国诗人学院华莱士•斯蒂文斯奖、波林根奖等。

  格丽克的诗长于对心理隐微之处的把握,早期作品具有很强的自传性,后来的作品则通过人神对质,以及对神话人物的心理分析,导向人的存在根本问题,爱、死亡、生命、毁灭。自《阿勒山》开始,她的每部诗集都是精巧的织体,可作为一首长诗或一部组诗。从《阿勒山》和《野鸢尾》开始,格丽克成了“必读的诗人”。

  国内出版的露易丝·格丽克作品包括《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月光的合金》,由世纪文景出版。

中文译者柳向阳:格丽克是位值得多角度阅读的诗人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你在怎样的情况下接触并且翻译了这两部作品?

  柳向阳:关于这个问题戳到了我的痛点,翻译格丽克的作品花费了我长达十年的时间 ,我从2006年开始翻译,到2016才出版。格丽克是非常认真的作家,我曾主张做一本她的诗选,但她无论如何不接受,要求精选她早期的作品,或者从近期的书中一本一本来精挑细选。

  澎湃新闻:你对于这位作家的印象是怎样的?

  柳向阳:她最大的特点在于美国文学传统,属于后自白派,但后期有所超越,对古希腊传统的运用和结合是其主要特点。

  澎湃新闻:在翻译中,你感受到的她的诗歌的写作特点是怎样的?

  柳向阳:我最深切的感受是她的诗歌写作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也有许多让人颇费思量的地方——即阅读的问题。格丽克是一位值得多角度阅读的诗人,包括她很少被提及的诗随笔,也是理解她的诗歌的一把钥匙,她在一段随笔中写:吸引我的是省略,是未说出的,是暗示,是意味深长,是有意的沉默。那未说出的,对我而言,具有强大的力量:经常地,我渴望整首诗都能以这种词汇制作而成。它类似于那看不到的;比如,废墟的力量,已毁坏的或不完整的艺术品。这类作品必然地指向更大的背景;它们时常萦绕心头,就因为它们不完整,虽然完整性被暗示:暗示另一个时代,暗示一个世界,让它们置于其中就变得完整或复归完整。

  澎湃新闻:你了解的这位作家的写作在哪些方面是最为突出的?因而使其可以从诸多美国诗人中脱颖而出?

  柳向阳:我觉得她最大的特点是,与美国其他诗人相比,是对古希腊文化的重视,其他诗人在运用上不突出,这一点非常明显。

  【译者】李晖:多用典故,翻译难度比较高

  格丽克诗歌另外一位译者李晖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得知格丽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感到很意外。自己起初翻译格丽克,与另一位译者柳向阳的合作有关。

  “她的诗歌较为个人化,引用了许多典故,翻译起来难度比较高,不能直接肤浅地从文本直译,在诗歌中存在一定的寓言性质。她的诗歌是存在一定门槛的,需要挖掘她的典故背后的用意,在她背后的神话和传奇,都是现实的影射,虽然她的诗歌很个人化,但世界就是个体的总和,在这种个人化的背后就是普遍性。”

  她提到,在格丽克的文本中有特殊的女性色彩,是男性视角难以察觉的。“在女性视角中,她有着属于自己的特殊迷人之处,她的语言节奏也很好,在当年深深吸引了我。”

露易丝·格丽克诗歌选读

  卡斯提尔

  橙子花在卡斯提尔上空随风起舞①

  孩子们在乞讨硬币

  我曾经遇到我爱的人,在橙子树下

  难道那是金合欢树

  难道他不是我爱的人?

  我曾经读着这些,也曾经梦见这些:

  现在醒着,就能唤回曾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吗?

  圣米格尔岛的钟声

  在远方回响

  他的头发在暗影中金黄略白

  我曾经梦见这些,

  就意味着它不曾发生过吗?

  必须在这世界上发生过,才成为真实吗?

  我曾经梦见一切,这个故事

  就成了我的故事:

  那时他躺在我身边,

  我的手轻抚他肩膀的肌肤

  中午,然后是傍晚:

  远方,火车的声音

  但这些并非就是这个世界:

  在这个世界上,一件事最终地、绝对地发生,

  心灵也不能将它扭转。

  卡斯提尔:修女们两个两个地走过黑暗的花园。

  在圣天使教堂的围墙外

  孩子们在乞讨硬币

  如果我醒来,还在哭泣,

  难道这就没有真实?

  我曾经遇到我爱的人,在橙子树下:

  我已忘记的

  只是这些事实,而不是那个推论——

  在某个地方,有孩子们在叫喊,在乞讨硬币

  我曾梦见一切,我曾恣意沉迷

  完全地,永远地

  而那列火车把我们带回

  先到马德里

  再到巴斯克乡村

  ①橙子花(orange-blossom):通常白色,欧洲人婚礼中常用作新娘的捧花及头饰,象征纯真及爱情永固。

  月光

  薄雾升起,带着一点声音。像砰地一声。

  那是心跳。太阳升起,略显冲淡。

  似乎是许多年之后,它再次下沉

  而暮色泼洒海岸,在那儿变浓。

  恋人们不知从何处赶来,

  这些人仍然有身体和心脏。仍然有

  胳膊、腿、嘴巴,虽然到白天他们可能又成了

  主妇和商人。

  这同一个夜晚也产生了像我们这样的人。

  你像我一样,不管你是否承认。

  不满足,极其细心。你所渴望的是理解能力

  而非经验,似乎在抽象意义上它可能被玩弄。

  然后又是白天,世界恢复常态。

  恋人们抚平头发;月亮继续它空洞的存在。

  海滩又将属于神秘的鸟儿——

  很快它们将出现在邮票上。

  但我们的记忆,那些依赖于形象的人们的记忆,将会怎样?

  难道它们就毫无意义?

  薄雾升起,收回爱的证据。

  失去了这些,我们只剩下镜子,你和我。

  深夜散步

  现在她年纪大了。

  年轻人不再凑近她,

  所以晚上都空着,

  黄昏的街道曾经危险四伏,

  现在已如草坪一样安全无虞。

  到了午夜,小镇沉静。

  月光从石头墙上反射出去;

  人行道上,可以听到紧张的脚步声,

  男人们匆匆回到妻母身边;这么晚,

  门都已锁上,窗户都已乌黑。

  他们走过,没人注意到她。

  她就像草野上的一叶枯草。

  因此她那从不离开地面的眼睛,

  如今想看哪里都尽可随意。

  厌倦了街道,所以就在天气好的时候

  到小镇尽头之外的田野上散步。

  夏日里,她有时远走到河边。

  年轻人曾在那儿的不远处聚会,

  但如今少雨,小河变浅,

  河岸也被人遗弃——

  过去总有人来野餐。

  男生女生最终双双离去;

  过不久,他们钻进树林,

  里面总是黄昏——

  树林这会儿空无一人——

  赤裸的身体都已找到别的地方躲藏。

  小河中的水,只够夜空将它变幻的

  图案投映到灰岩上。月亮明媚,

  众多石头中的一块。起风了,

  河岸边的小树随之摇晃。

  细看一个身体,就会看见一部历史。

  一旦那身体不再可见,它要讲述的故事也随之消失——

  像这样的夜晚,她会一直走到那座桥,

  然后,折回。

  一切都还残留着夏日的味道。

  她的身体又开始像她年轻时所拥有的身体,

  在薄薄的夏裙下闪光。

  野鸢尾

  在我苦难的尽头

  有一扇门。

  听我说完:那被你称为死亡的

  我还记得。

  头顶上,喧闹,松树的枝杈晃动不定。

  然后空无。微弱的阳光

  在干燥的地面上摇曳。

  当知觉

  埋在黑暗的泥土里,

  幸存也令人恐怖。

  那时突然结束了:你所惧怕的,作为

  讲话,突然结束了,僵硬的土地

  略微弯曲。那被我认作是鸟儿的,

  冲入矮灌木丛。

  你,如今不记得

  从另一个世界到来的跋涉,

  我告诉你我又能讲话了:一切

  从遗忘中返回的,返回

  去发现一个声音:

  从我生命的核心,涌起

  巨大的喷泉,湛蓝色

  投影在蔚蓝的海水上。

  晨祷

  阳光照耀;挨着邮筒,那棵分叉的桦树

  叶子叠起,打了褶像鱼鳍。

  树下,是白水仙“冰翼”、“歌手”空心的茎;深

  色的

  野生紫罗兰的叶子。诺亚说

  抑郁症患者痛恨春天,无法平衡

  内心与外部世界。我是

  另一回事——抑郁,是的,但有几分热烈地

  依恋那棵活着的树,我的身体

  实际上蜷曲在裂开的树干里,几乎平静,在黄昏

  的雨中

  几乎能感到

  汁液起泡,上升:诺亚说这是

  抑郁症患者的一个错误:混同于

  一棵树,而那颗快乐的心

  游荡园中像一片飘落的树叶,一个

  代表部分,而非整体的形象。

中国政府网 中国文明网 人民网 新华网 光明网 学习强国 中国作家网 中国文艺网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文化报 中国现代文学馆 中国诗歌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 腾讯文化 中国新闻网 中国江苏网 我苏网 新华报业 四川作家网 《钟山》杂志社 中国作家网 新华网副刊 新华网图书频道 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诗歌网 中国国家图书馆 湖南作家网 广东作家网 作家网 北京作家网 山东作家网 贵州作家网 中国艺术批评 中国文联网 浙江作家网 上海作家网 苏州文学艺术网 湖北作家网 辽宁作家网 河北作家网 中国诗词学会 海南省作协 陕西作家网 江苏文化网 钟山杂志社 张家港作家协会 江西散文网 中华原创儿童文学网 福建作家网 凤鸣轩小说网 百家讲坛网 东北作家网 四川作家网 中国报告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