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2019论坛暨青春文学人才计划签约仪式在南京举行

(2019-06-17 16:54) 5655479

  2019年6月14日,新小说2019论坛暨第二期青春文学人才计划签约仪式在南京江宁区举行。

  青春文学人才计划是南京市委宣传部支持,南京市文联和传媒集团主办,南京市作协和《青春》杂志社承办,面向全球华语青年写作的扶持项目,旨在促进文学精品创作,推动优秀青年文学人才成长。第一期项目于2015年11月正式签约启动,共扶持全国、全球11位青年作家,其中文学原创4人、评论3人、翻译3人,编剧1人,2018年结项,共签约扶持了文学原创、评论、翻译、影视编剧如葛亮、曹寇、赵志明、郑小驴、何同彬、黄平、Eric Abrahamsen(美国)等11位40岁以内优秀青年文学人才。

  为扩大第一期项目成果,南京市于2019年至2021年继续举办为期三年的第二期青春文学人才计划签约作家扶持项目。第二期将增加签约人数到20人,分为青春作家和青蓝人才两个梯队,其中青春作家10人,青蓝人才10人。青春作家包括:朱婧、房伟、邹楠、丁中冶、雷雪梅(笔名余幼幼)、方岩、李丹、石峻山、顾悦、曹敬辉。青蓝人才包括:李嘉茵、石梓元、严孜铭、赵芩岑、程惠子、朱敬怡、李啸洋、胡游、赵昌方、覃昌琦。

  《青春》杂志社执行主编李樯介绍,青春文学人才计划面向全球华语写作者,以南京本地为主,“希望这些作家、批评家、青蓝人才多写南京,多评论南京本地的作家作品,以他们的青春力量,为南京输入更多文化气息。”


  签约仪式后,作家、批评家们围绕“新小说”之“新”展开研讨。作家出版社编辑李宏伟希望通过此次论坛的研讨、交流有所照亮的地方。年轻作家覃昌琦的抛出一番论见不乏启迪:“当诗人多多,这位曾写下《北方闲置的田野有一张犁让我疼痛》的青年诗人,漂泊多年归来时已经安静地开始写作《阿姆斯特丹的河流》,这不禁让我思考,我们为什么而写作?今天我们还能写作什么?”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平指出,当下,大学、文学组织机构、批评家、刊物组成的当代文学制度,很不利于青年写作者的创造,它们强调的“文学传统”已经渐渐发展为“文学教条”。何平说:“这两年我一直在《花城》杂志主持‘花城关注’栏目,每期推介新人新作。这么做并不是以我认为的‘新’来否定所谓的‘旧’,以一种审美专制来取代另一种审美专制,而是希望通过一种类似拼图的手段,一块一块地,发掘出更多的文学可能性,从而把汉语文学的各个部分充分打开。”他在某种程度上赞赏青年作家陈志炜在《老虎与不夜城》中的“炫技”:读这部作品的过程就像是不断地“开脑洞”,进而享受一种建立在类似于游戏的、甚至无厘头的阅读快感。

  青年作家陈志炜谈到《老虎与不夜城》这篇小说的最后一部分,写老虎童年的伙伴们,还有弗利萨的父亲,他在雨中产卵,这里显然是非常有情绪的;蒙太奇之后,是老虎击败弗利萨的场景,老虎把弗利萨切成了碎块;爆炸以后,老虎又陷入童年回忆,想起奔跑时被踢飞的老鼠在他脚上留下的温热,还有废弃的公交车。我是感觉自己的写作到了一个阶段,需要一篇让我自己写得很累的作品,所以就有了《老虎与不夜城》。

  不过,即使是批评家同行之间,对于“新”的理解也未必相同。论坛发起人之一、作家出版社编辑李宏伟认为,“新”并不是小说手法上的花样翻新,上世纪八十年代先锋作家们的炫技式表演,不过是把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技巧再玩一遍,“本质意义上的‘新’应该来自作者‘我’看待世界的方式、我的胸襟和格局,这也正是我在为作家康赫、霍香结的书做责编时,他们的作品所打动我的地方。”

  作家曹寇的看法和李宏伟存在某种共通之处,即新文学要回到作者“人”本身:“写作是做人的一部分,你要写出新的作品,首先你得是一个‘新人’,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严肃思考的能力。如果你实质上已经是一个活了几千年的人,整天只知道打哈哈,嘴里没有一句真诚的话,又怎能指望你这样的作家写出新小说呢?”

  论坛上,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批评家们渴望通过“标新”来唤起当代文学的活力,而作家们则更愿意从自身的创作实践出发,更加冷静地审视“新小说”这一命题。

  康赫认为,“‘新’不是追求出来的,更不能为了‘新’而‘新’,或者回到更本体的问题:是不是真的存在所谓‘新’和‘旧’的对立?批评家们通常把我视为新锐作家,因为我玩‘跨界’(就他们使用这个词汇的意义而言),写小说,也搞影视写作,但在我这里,根本就不存在‘界’,我只是写作而已,不过是在不同的领域以不同的方式写作。当批评家们出于一孔之见,把某些作家定义为‘新’时,他们也许应该追问,冠以‘新’的评价是不是仅仅因为自己没见过这样的写作?那么在第一反应的惊奇感之后,是不是应该更深一步追问下去,它到底‘新’在哪里,它为什么打动我?至少在我看来,真正的‘新’永远只存在于作品对社会、对世界的反射关系之中。”

  看来,对于“新文学”、“新小说”,要达成共识并不容易,但比共识更重要的,反而是各种不同声音的充分打开。此次青春文学人才计划签约作者之一、98年出生的南京新生代作家丁中冶根据自己在美国留学的经历,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留学生在美生存困境的作品,触及文化冲突、价值差异、孤独及药物滥用等话题,创作中的最新小说《窒息》反映的正是留学生们的“窒息”生活。丁中冶认为,比谈论“新”更重要的,是去创造“新”、发明“新”——过多的研讨并不会直接催生新事物,更好的文学依赖作家们扎扎实实的创造。(江文)

中国政府网 中国文明网 人民网 新华网 光明网 学习强国 中国作家网 中国文艺网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文化报 中国现代文学馆 中国诗歌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 腾讯文化 中国新闻网 中国江苏网 我苏网 新华报业 四川作家网 《钟山》杂志社 中国作家网 新华网副刊 新华网图书频道 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诗歌网 中国国家图书馆 湖南作家网 广东作家网 作家网 北京作家网 山东作家网 贵州作家网 中国艺术批评 中国文联网 浙江作家网 上海作家网 苏州文学艺术网 湖北作家网 辽宁作家网 河北作家网 中国诗词学会 海南省作协 陕西作家网 江苏文化网 钟山杂志社 张家港作家协会 江西散文网 中华原创儿童文学网 福建作家网 凤鸣轩小说网 百家讲坛网 东北作家网 四川作家网 中国报告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