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江:柳荫和他的书法——柳荫书法长卷作品专辑介绍

(2018-11-30 09:12) 5525621
《柳荫书法长卷作品》
《柳荫书法长卷作品》

  朋友们都知道柳荫是一个年少成名的新诗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诗歌是时代复兴的特殊标识,改革开放之风最初吹醒的仿佛就是那一群诗的灵魂。柳荫十五岁从浙江台州温岭来南京上大学并开始写诗,一直到工作后的十余年,他在《青年文学》《中国作家》《诗刊》《人民日报》《人民文学》《解放军文艺》《星星》《诗歌报》《诗人》《绿风》以及《青春》《雨花》等全国几乎所有重要的报刊发表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获奖无数并入选《青年诗选1987——1988》等诸多选本,他不仅是当时江苏诗坛青年诗人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更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另外,在我印象中,他还是卷首语的专业户,不少青年读物都刊登过他散文诗式的笔记作品,颇受欢迎,《读者文摘》也曾多次选用他的笔记作品作为卷首语,可以作为其文字影响的佐证。九十年代以后,柳荫淡出了诗坛,记得他说主要因为诗歌的氛围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他对口语泛滥的诗歌表示一定程度的抗拒,但他始终坚持写作至今,只不过公开发表作品已经很少了。本世纪初他重拾幼好开始书法研习,起初我不以为然,再后来偶见进步,直至最近,我看到了他的书法,若还旧观,肃然起敬。“幼幼青树苗,高山傍崖生。廿年未相见,翘首已凌云。虬枝展疏叶,斜风散余清。岂知岩缝根,绞石砥砺行。”(柳荫《山中纪行之二》)这个早慧的诗人居然融古通今,如大树凌云,其书法已远远高于多个时代的许多书家了。

柳荫近照

柳荫近照

  柳荫是继王羲之后笔法极为丰富的书法家,兼擅篆、隶、楷诸体,并以行书和草书见长。其行书可用“颜基王韵”概之,深得颜真卿、王羲之、王献之书法精髓,既见遒劲又见俊逸,雍容华贵,风神八面;其草书传承张芝、二王、怀素诸家而自成风格,规矩清朗,法度自由,技艺超凡,既有小草的魏晋风致,萧散简远,又具狂草的大唐气象,恢弘磅礴。《柳荫书法长卷作品》此次印行五部长卷,包括《行书苏轼前后赤壁赋卷》《狂草李白庐山谣诗卷》《草书李白七绝九首诗卷》《自书富春山水谣诗卷》《自书忆秋日江东行诗卷》,从行、草等侧面反映了柳荫当下的书法状态,值得广大书法爱好者展读。

柳荫《行书苏轼前后赤壁赋》局部

柳荫《行书苏轼前后赤壁赋》局部

  《行书苏轼赤壁赋卷》分为前、后赋两卷,非同时所书,风格明显不同。前赋卷字形较大,厚重饱满,劲实雄浑,后赋卷由两种作品共裱组成,前者字形稍小,轻盈灵动,飘逸流转;后者则是暗蕴金石,举重若轻。从前后赤壁赋全卷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柳荫行书对二王和颜真卿书法的精准理解和传承,自更细微处看,柳荫楷书主要取法颜真卿和钟、王的《自书告身》《勤礼》《宣示》《十三行》《黄庭经》《乐毅论》等经典,而其行书则较多地取法于二王而兼颜鲁公《三稿》等书迹,这是书家的美学取向所致。柳荫认为,从王羲之的行、草中可以窥见右军对篆、隶、碑、简、楷的贯通,但后来书家即便是大令,在笔法上已有所流失,再后如智永、虞世南、陆柬之、苏轼、蔡襄、米芾、赵孟頫、鲜于枢、唐寅、文征明等行书虽然各具特色,但总体古法渐渺,流于简约单薄。柳荫又认为鲁公行书的篆隶笔法十分浓厚,痕迹了然,形成纷披翻飞的独有风格,从鲁公的楷书前方后圆的变化中可发现轨迹。柳荫没有仅仅局限在二王和鲁公的法书上下功夫,他重师高古,涉猎契隶碑简,融会贯通,笔笔来路,因而其行书较之以上几位书家各展其长并有超越之处,他在对王、颜的传承中,扬长避短,旧貌顿还,又得新生面目,以“颜基王韵”来概括柳荫行书的特点,虽不全面,但大体准确。柳荫诗云:“早年学颜不识颜,初成已在骨髓间。喜得羲献传妙法,兼取直入乌丝栏。”(柳荫《自题诗之一》),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幼时学颜的懵懂以及后来成长中对钟、王的融合,学颜是无意,成为了根基,学王是追慕,增添了韵致,而两者的结合和交融,正是柳荫行书的重要风貌与特征。柳荫又云:“书者,必有美文方可出彩,余书《洛神赋》《赤壁赋》《岳阳楼记》诸文,每逢华丽段落,如有神助,心手相应,通灵剔透,而逢文中平淡之段落,则大显迟疑矣!”今读此卷,似可看出,从“月出于东山之上”到“扣弦而歌之”、从“西望夏口”到“托遗响于悲风”、从“江流有声”到“放乎中流”等段落,笔墨合彩,书文相辉,而有一些段落则略显生硬迟涩,书法玄妙有时候真的难以解释。

柳荫草书片段

柳荫草书片段

  “书法是文人的传统,草书是诗人的传统。”柳荫是一个草书领先的书家,所谓领先,一是用功多,二是成熟早,这跟他是一位诗人有关,诗人总是因为内心的激情而偏好草书乃至狂草的。柳荫草书主要取法于二王、张芝、张旭、怀素诸家,由于有篆、隶、碑、楷、行等坚实功底和对草书古法的深刻领悟,更兼当代诗人奔放开阔的情怀,令其草书圆融流畅、线条优美、气血饱满,风采独具。柳荫行草技法主要得益于二王的诸多书迹和鲁公行书,狂草技法则得益于伯英、怀素较多。其云:“旭肥劲,素瘦挺,旭书重势,得之生机蓬勃,素书重技,得之大局稳当,然以韵论,两家皆不及张、王。”又云:“《自序》千古名卷,临久,益莫大焉,惟惜其为半硬笔书,风神稍损。”从气韵看,柳荫草书得伯英、羲献神采,主要归因于他对前代书家的偏好、警惕与取舍,更要归因他与前人心灵上的契合。他早些年观摩怀素自序迹有诗:“追摹十年始逢君,今朝丝毫察清新。精勤融通破壁出,青胜于蓝焕神明。”(柳荫《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观怀素自序迹》),又云“草之杰者,化提按使转于无形,伯英、羲献得,余亦善。”足见他对自己草书的自信。纵观书法史,善草者极少,写好草书的要求更高更广,很多所谓的草书空洞无物,沦为符号,更多的是想以草来糊弄他人,是既无真书功力、又无草书技法、纯属厚颜放肆的信笔涂鸦而已。对于历代草书名家作品,柳荫也有独到的见解,比如黄鲁直草书笔墨翻飞,荡桨流波,移步换景,王铎草书盘踞曲折,化楷连草,气势夺人,他认为黄庭坚、王铎的草书都有创新,带来不同的美的享受和视觉冲击,但柳荫依然钦慕魏晋草书的高贵中和气息,倾心唐代狂草的自由奔放精神,他沿袭古法,重返传统,精勤双至,其草书技法高超、气力具备,不可端倪,较之历代草书家当可雁行,毫无愧色。此次印行的《狂草李白庐山谣诗卷》《草书李白七绝九首诗卷》《自书富春山水谣诗卷》《自书忆秋日江东行诗卷》诸卷,风貌尚异,自书的两卷七言仿古歌行,愈加自由随意。柳荫古体诗歌深受李白等诗人影响,直有太白之风,自书诗附有前言或后记,信笔拈来,半行半草,更见书家的诗人情怀及其在书法和文学两方面的高深造诣。

柳荫《狂草李白庐山谣诗卷》局部

柳荫《狂草李白庐山谣诗卷》局部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柳荫因新诗而名,近二十年致力于书法研习,天分甚高,用功颇勤,所以才有今天的成就。我认为首先重要的或许应当是天赋,黄庭坚诗云:“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金丹应该指的就是个人天赋。仅就学王羲之来看,柳荫是一个真正摸到了古人脊梁而步入山阴门径的书家,不仅如此,他还汲取了二王后杰出书家如颜真卿的笔法加以丰富,是出乎意料且难能可贵的。较之前人,如赵孟頫,赵对二王所下的功夫是历代书家中最多的,深得王法,其行、草作品,无不浸染右军痕迹,尤其对《兰亭序》、《集王圣教序》等迹亦步亦趋,但柳荫能够看到文敏等书家在对王羲之传承中笔法的流失,不能不说是他对古法的洞察、把握上敏锐超人的天资,甚至可以这样说,文敏对王的传承变为习惯,而柳荫则更多的化为己出了。天赋固然重要,需要挖掘、磨练,不通过临摹和研习,不通过训练和提升,天赋就是无本之木,是难以发现并破茧而出的。柳荫云:“墙上一片书,屋角千重纸。古人有墨池笔堆之传,余可谓以纸山而继之也。”他的书法恰恰是从经年累月的废纸山中走出来的,是在其不倦的对古人的临摹、省思、校正中蜕化出来并在实践中加以发扬光大的。常言道:“功夫在诗外”,书法同样如此,高低优劣与书家性格和修养有极大的关联,就书习书,必局于书。历代书法名家无一不是饱学之士,诗文大家,尤其是哲学思辨、文学滋养、心身修为、游历见闻乃至日常工作等方面都对书法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本萧散晋唐人,奈何迟落在当今。”(柳荫《忆秋日江东行并寄远》)他的自述看起来是一种自戏或自嘲,但又有深刻的况味。一方面,柳荫是个诗人,在文学创作时期,他的作品在读者群中有很好的反响,近年他的仿古体诗歌,得名家三昧,足见他在古典文学的修养,再比如其即将出版的书法理论集《妙道凝玄》为文言文所写,是集思辨和文采一体的古典长篇散文诗,读来令人心旷神怡。他饱读诗书、性灵高远、无为淡泊,心迹双清,更为书法高境提供了可能。另外一方面,柳荫早年学工,后学国民经济管理、工商管理,从事多领域的工作后长期在省级政府综合经济部门从事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使得他的视野比较宏观,境界比较开阔,而且在政府部门中也是机关文字高手并参加了许多大型活动,这些也许又对他的书法有特别的养分。柳荫诗云:“暮色笼罩一庐暗,曙光飞度数峰青。千卷名书千卷破,万里关山万里近。”(柳荫《忆秋日江东行并寄远》)正是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学习和创作的写照,也是他践行“读千卷书、行万里路”自我积累的写照。当然,这里肯定还有时代的因素,“无当今四十年改革开放之积淀,安得吾狂草之气象哉?!”柳荫常言当感恩时代,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感受,而是一代人的共同心声,因为我们都是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柳荫《自书秋日忆江东行诗卷后记》

柳荫《自书秋日忆江东行诗卷后记》

  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梦想,每一个梦想的集合就是这个国家、这个时代的梦想。迄今为止,柳荫少以书示人,当他偶尔将作品展示,无不叹服惊呼,许多熟悉或陌生的朋友激动难以言表,赞赏情不自禁,可见他书法在继承传统和自我升华中所产生的魅力,也是人们对书法美好所带来愉悦的共鸣,更是中华传统文明基因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见证。虽然柳荫离书法圈很远,但他近年来在一定范围内书名大著,其实也是必然。此次印行书法长卷作品专辑时,出版社即将出版其书法札记集《妙道凝玄——柳荫论书法》,互为参读,仿佛置身于一场盛宴,可以让更多的读者有机会了解一个当代书家的习书旅程、作品风貌和书法思想。当然,由于这次所选的五部作品以草书为主,似有奔放有余、收敛不足之嫌,我期待书家进一步向中和之路靠拢,后来我在《妙道凝玄》中看到他的小楷书、小草书以及隶书、大字榜书等作品,才真正了解到柳荫是一个极为全面的书家。读者也可以期待他下一次的长卷作品选中能展示得更全面一些。

柳荫临怀素《自序帖》局部

柳荫临怀素《自序帖》局部

  柳荫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书法对他而言仅仅是一件自娱自乐的美事,他说他是因为感受到古人书法之美而试图达到古人的高度,这样单纯的理想真的很好。他刚年届中年,对于书法家而言乃是青春昭华,他的书法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衷心希望他漫步于人书俱老的期望之路,心无旁骛,不骄不躁,怀抱理想,行稳致远!

  (柯江:系柳荫好友,著名作家、书画家,长期在江苏省委宣传部工作,曾任江苏省文化发展基金会秘书长)

中国政府网 中国文明网 人民网 新华网 光明网 学习强国 中国作家网 中国文艺网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文化报 中国现代文学馆 中国诗歌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 腾讯文化 中国新闻网 中国江苏网 我苏网 新华报业 四川作家网 《钟山》杂志社 中国作家网 新华网副刊 新华网图书频道 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诗歌网 中国国家图书馆 湖南作家网 广东作家网 作家网 北京作家网 山东作家网 贵州作家网 中国艺术批评 中国文联网 浙江作家网 上海作家网 苏州文学艺术网 湖北作家网 辽宁作家网 河北作家网 中国诗词学会 海南省作协 陕西作家网 江苏文化网 钟山杂志社 张家港作家协会 江西散文网 中华原创儿童文学网 福建作家网 凤鸣轩小说网 百家讲坛网 东北作家网 四川作家网 中国报告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