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作家网
江苏作家网

一名牙医的跨界:创作各类文学作品数百万字

2020-10-21 10:12

  

  20日下午,由扬州市委宣传部主办,扬州大学文学院、运河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承办的“孔锐作品研讨会”举行。据悉,为推动新时代扬州文学的大发展,助力扬州文学新高地建设,有关方面将不断为活跃在我市文坛的优秀作家举办作品研讨会。当天的研讨会上,“跨界作家”孔锐,带来了纪实作品《牙医门诊日记》、散文集《你是爬上我额头的藤蔓》和新近出版的长篇小说《老马》等力作。

  来自中国作协、省作协、扬州大学、市作协等相关文学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运河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的学员及文学爱好者等参加研讨。

  一名牙医的跨界

  创作各类小说和散文、诗歌数百万字

  贴在孔锐身上的标签很多。她的职业是苏北人民医院口腔科一名拥有31年临床经验的主任医师,丰富的从医经历汇成了她笔下的《牙医门诊日记》,并获得2016年人民日报社评选的全国十大健康人气图书;同时她也是省作协会员,多年来创作各类小说和散文、诗歌数百万字。


△孔锐

  孔锐是一名牙医,更是一位生命旅程的记录者、思想者,观照生命的点滴感受和瞬间感动,探索生命暗夜背后的光明。散文集《你是爬上我额头的藤蔓》,注满对美的讴歌和追随,她以满怀深情的笔触,抒写亲情、友情、人间情,在温情满满的叙述中,迸发出温暖的力量。四十年扬州生活的点滴,化作诗情。备受推崇的长篇小说《老马》是孔锐新近面世的长篇小说处女作,二十余万字的容量,将小人物老马在时代巨浪下,颠沛流离、曲折跌宕的传奇人生娓娓道来,细腻真实。

  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对《牙医门诊日记》赞不绝口:“医生让人尊敬,孔锐用敬业的态度,将专业领域的晦涩术语化为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给大众带来健康。”

  孔锐不仅是一位“心狠手辣”动作麻利的牙医,还是一位能歌善舞喜欢朗诵的文艺骨干。“她不仅热爱生活中的美,同时关注生活中的病痛。如果说她的散文写出了广度,那么《老马》则写出了深度。”市作协主席杜海认为,孔锐有才华,文字爆发力强,值得期待。

  一名牙医的心路

  创作遇到瓶颈一遍遍苦读《活着》

  “我不是牙医中最好的作家,但争取做作家中最好的牙医。”研讨会上,孔锐一番幽默的话语让现场气氛活跃了不少。她说,之所以不敢将“牙医中最好的作家”头衔拿下,是因为前有同为牙医出身的名家余华,他的代表作《活着》让孔锐通读了十遍,对于“争取做作家中最好的牙医”,孔锐则自信满满。

  《老马》凝练了孔锐多年心血,年代横跨四十多年,这四十多年正是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四十多年,时代的细水微澜落到个人头上,就是滔天巨浪。无数个夜晚,孔锐坐在书桌前,沉浸在老马的世界里不能自拔,在创作遇到瓶颈时,她一遍遍苦读余华的《活着》,懂得人的一生是由苦难堆砌而成,领悟到这一精神内核后,孔锐的文字变得灵动而沉厚,饱含坚守和盼望。

  与会学者认为,《老马》写出了人性观、道德观和女性观,和《活着》一样,描写了各种各样的死亡,将直面死亡时的淡然写到了极致,把复杂的人性思考阐述得很深刻。

  原《小说选刊》副主编、著名文艺评论家王干认为,孔锐的作品中体现着热爱生活的力量。“作家有两种,以鲁迅为代表的作家超越生活,他们从生活中剥离开来,俯看芸芸众生;以汪曾祺为代表的作家热爱生活,他们将自己沉浸、投入到生活中去。”在王干的眼里,孔锐对生活满含爱意,令他印象最深的是散文《嫂子哭嫁》,描绘家乡风情的笔力让人感同身受。王干建议,孔锐在热爱生活的同时,不妨超越生活,像学医的鲁迅一样,更多地从生活中剥离开来。

  专家品读

  研讨会现场,与会者及嘉宾直抒己见,表达见解和感悟。

  对文学空间有更大期待

  何平(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孔锐的作品《牙医门诊日记》通过一个个小故事,与她的职业结合起来,讲述人世间的感悟,同时也科普了与口腔相关的医学知识。嘴是一个很特殊的器官,孔锐将“嘴”这一载体转换成文学作品,有着更多的思考和考量,对孔锐以后的文学空间,我们有更大的期待。

  不“自恋”的作家写不出好作品

  叶橹(扬州大学教授):孔锐的文笔好,描写细腻,可见她热爱生活是足够的,超越生活这一部分实践就有稍微欠缺。因为经历、年龄每个作家有所不同,所以孔锐对生活的体验和观察有她的感悟。从孔锐的文字所表达的感情内涵来看,有些读者可能不能够接受,她是非常有个性和 “自恋”的人,其实这些对于作家来说,都是很好的特点,因为任何一个作家如果不够自恋的话,就不可能写出好东西来,我非常欣赏孔锐的这种才华。

  《牙医门诊日记》可转化为影视作品

  韩松刚(江苏省作协创研部主任):孔锐的散文作品能够得到读者或专家的文学认可,我觉得还是需要有一种对于日常生活的重构的能力。小说《老马》讲述了老马的成长,是对现实复杂的超越,有一种浪漫的情怀在里面。刚开始读的时候,可能觉得这可能就是一个普通的故事,但是越读到最后越觉得呈现了很多独特的经验,而且是独一无二的。

  我期待孔锐能围绕《牙医门诊日记》,以一条或者多条更完整的线索来重新写作一个相关题材作品,或者转化为影视,这肯定会有读者市场。从生理角度上来说,牙痛是令人难以忍受的,但是从文学的角度来说,我希望在孔锐的文字中读到更多牙齿的“疼痛”,因为与其他的体验不同,这是只有牙医才能写出的独一无二的文字。

  “距离感”成就好作品

  王晴飞(省作协评论家、博士):在阅读的时候,文中有很多能够打动我的细节。比如书里写到布料的清香,就会立刻引起我的注意,我甚至立刻就产生通感了,这就是我们共同的体验。而且书里有很多对于习俗的记录很有意思,这是一种习俗传承和提醒。

  孔锐的作品里,我觉得她写那些和自己关系比较远的人写得更好,更能打动我。写父亲、儿子,因为距离感太近了,但在我们这些没有共同生活经验和生活氛围的人看来,可能不够打动,但是她在写到关系没有那么亲密的人的时候,其实就放得更开了,而且观察得更灵动。

  从《老马》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刘俊(扬州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孔锐是一名好医生、好女儿、扬州好人,从我的拔牙经历来说,她可以拿起钳子,几分钟就把坏牙拔下来了,是果敢的牙科医生。在孔锐新书《老马》中,我看到了当年我的影子。从当年最早写作,我也经历了四五十年的文学路。读完孔锐的《老马》,我想起老马识途这个成语,老马走着走着就找到了回家的路。读《老马》这本书中,我流了不少眼泪,但是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我也不希望从别人的故事里找寻自己的解药,但是阅读是愉悦的。

  两个深夜看完《老马》

  丁新伯(市委讲师团副团长):我和孔锐都是泰兴老乡,我用两个深夜看完《老马》。此前的作品也都悉数拜读过。孔锐通过她的视角反映了三点,首先反映了40多年来国家时代变迁以及个人奋斗的经历;第二点是作品充满了对患者的感情,记录了牙科门诊那些事;第三点,作品对家人的感情和亲友的感情描写得很细腻。

  如何把日常经历变成艺术形象?

  孙生民(扬州职业大学教授):《老马》这部作品可谓是苦难人性中充满诗意。老马是有原型的,描写了大时代下小人物通过自己奋斗成为小有成就的人。通过这样老马的经历,见证了国家近50年来的发展。老马的每次人生选择,都能体验人性的考量。在这种考量中,暴露了作者本人对人性观、道德观、女性观的想法。我想提一点建议,作为生活经历丰富的作家,如何把日常经历变成艺术形象?老马最后结局过于圆满,属于生活,却不属于艺术。

  医治病人心理上的病痛

  孙德喜(扬州大学副教授):孔锐的作品反映了现代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在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相当复杂,很多人甚至亲朋好友会产生冲突矛盾,把人际关系处理好,相当不容易。书籍中有很多亲情描写,把某一个人和某一个事联系起来写法非常好。手记里写了很多双方的理解,包括如何构建新型医患关系。孔锐的散文有悲悯情怀,从散文写作来说,很生活化,很有爱心,很注重情节和情感的设置,要深入下去,要写出更多令人深思的东西,需要做出更大努力。(来源:扬州发布;记者 王蓉 王诗韵 陆康洁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