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作家网
江苏作家网

刘东衢《为什么没有项羽呢》新书首发式暨作品研讨会在新沂举行

2020-08-12 09:35

  

  近日,由新沂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刘东衢《为什么没有项羽呢》新书首发式暨作品研讨会在新沂举行。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副主席鲁敏,江苏省青少年书画协会秘书长万里君,中国书籍出版社艺术顾问陈武、徐州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徐州作协主席张新科,徐州市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王成奇,《大风》杂志执行主编李旭,新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君迎出席活动。诗人陈广德主持活动。

  刘东衢被誉为江苏文坛的一匹黑马。自1999年发表处女作《原来子弹是灰色的》以来,先后发表了近六十万字的作品。出版小说集两部,公映电影作品《花与棋》《前夫》等多部。荣获第二届全球原创文学作品奖、第六届紫金山文学奖等。他的作品“以恍若隔世的叙述,真实而又陌生的人生际遇,让读者获得非同寻常的阅读体验”。评论界有“以冷静简约的叙事风格及现代性的思考冲击读者的心灵”之誉。

  

  《为什么没有项羽呢》系“紫金文库”作品之一。小说立足于故土,以历史人文与现代精神相结合的手法,以简约、个性化的笔峰,艺术呈现了大运河、骆马湖、黄草关水库、马陵山、虞姬沟等地域人文风景,并将“七巧灯”、琴书、大鼓等曲艺元素融入其中,塑造了一批深怀梦想、身肩责任的普通人物,展示了他们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达到了可读性、艺术性、地域性的有机统一。

  


王君迎

  王君迎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新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着力打造新沂文化标识,塑造市民精神家园,一大批以故土为背景的文学佳作频出,并屡获殊荣,进一步提升了新沂的文化影响力。一方水土滋养一方文化,作为一名从新沂成长起来的青年作家,刘东衢的作品以历史人文与现代精神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以个性化的笔峰,融入地方民俗曲艺,展示了高超的文学创作水准、艺术创造力以及孜孜不倦的文学追求。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深挖新沂文化要素,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更多思想精深、文笔精湛、内容精良的文学精品。


范小青

  范小青在嘉宾点评中说:“读了刘东衢的小说,里面的人物一直在我脑海中,一直在我眼前。比如《红莲》里的红莲和陈革,《唐人街》里的田志科、车雪利,还有罗裳,这些人物读完以后就不会忘记。有的作品,我们刚看完就忘了,为什么?因为写作在快节奏上,对生活的思考,对其他任何东西的理解都是一种快节奏、快速的反应。但刘东衢的内心是能够沉淀的,所以他笔下的人物留了下来。”

  


鲁敏

  鲁敏在嘉宾点评中说:“小说在场景、细节、氛围、环境等方面相当饱满,节奏把控特别自信,是那种泰然自若的一种姿态,其实这个特别重要。小县城里的一群人,以他们独有的方式取暖,共同度过生命中一段比较艰难的日子,可能是顺利的,也可能是中断的,可能看上去是粗暴的,但内心是很温柔的,就是这种东西我觉得刘东衢把握得特别细腻。”

  关于刘东衢的小说风格,鲁敏这样评价:“既有先锋主义的影响,也有一种稳定的蓄势,比如《黑白电影》,节奏突然间很短促,对话很有力,有一点海明威的感觉,所以我觉得就小说的气象来说,他应有很多的可能性。”

  


陈武

  陈武以《百年孤独中》中“雨,下了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为例,点评了刘东衢小说中数字的运用,如“他为老板开了十年的奥迪,揣摩了他十年,也沉默了十年”。对于新书的销售情况,作为出版方,陈武说:“这本书虽然出版得晚了一点,但它的销售情况特别得好,已经是第二版了,正准备印第三版。”

  


张新科

  张新科从创作角度评析了新书中的故土元素,以及大运河文化。他将刘东衢的作品视为“从一个微观小镇,一个小地方,一群小人物,洞悉世界的代表,在文学的色彩板块中增加了颜色。一条河哺育了两岸的村落,就像血脉哺育人的生命,那么对河流的书写就是对生命的书写。”

  


万里君

  万里君则从耕植于乡土文化的角度出发,阐释了新书独特的画面感。“读过之后有画一画的冲动”,“这种感觉就像坐在高铁上读一本小说”,“在冷静的暗示中描绘着画中的一个世界。”

  


李旭

  李旭评价《秋风吹荡》,“这个小说我觉得好像只有诗人才能写出来,有一种诗意。”他认为刘东衢的小说是对写实主义的一个突破,一个探索一个实验,而且他是深藏不露的,他不是故意显摆,他不让你感觉到唐突,而且是自然的,这一点非常厉害。

  


刘东衢

  


研讨会现场

  

  (新沂市委宣传部,文/王宁、蒋连友,图/孙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