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作家网
江苏作家网

《江苏文库》:三千典籍呈现苏式文脉

2019-03-26 11:03

  1500年前,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文总集《文选》诞生在建康(现南京)。1500年后,一部关于江苏人的文化血脉工程正在南京进行。

  2016年2月,《江苏文库》编纂出版工程在南京启动。这项带有摸清江苏文献家底性质的文化工程,拟用10年时间、编纂出版3000册图书,展现江苏千余年文化根脉。

  2018年12月,《江苏文库》首批成果86册问世,此意味着三千典籍呈现苏式文化空间的画面将越来越清晰。

  6个编类打通6条文脉

  说起江苏,学人们很容易想到他们著述的《淮南子》《抱朴子》《文选》《文心雕龙》《真诰》等一批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中外文化的杰出经典。

  其实,上述仅是江苏深厚文化底蕴的少数繁星,全面呈现江苏历史文化的整体景观,并提炼出江苏文化的历史精神与时代意义,正是《江苏文库》的使命所在。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脉编辑出版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姜小青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精心论证下确定的书目编、文献编、精华编、方志编、史料编、研究编6个编类,将实现文库追求的规模宏大、体例多元、编制周全的编纂出版初衷。

  6个编类如6条文化根脉。各条文脉要绵延不断也要特色清晰。“书目编”,旨在厘清江苏籍学人历史上(1911年前)的著述家底,以及历史上记述江苏相关内容的著述,同时对江苏目前所藏(主要指公藏)古籍文献进行全面普查。“文献编”,是对历史上江苏籍学人的5000种代表性著作,以影印方式出版。“精华编”,则对300部具有代表性意义、产生较大文化影响的江苏籍学人著作,以当代学术标准加以整理。“史料编”,以现有行政区划为准,收录反映江苏各地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风土人情等相关地方史料类文献2000种(时间下限1949年前)。“方志编”,对600种江苏历代古旧方志作省通志、府县志及专志分类编排。“研究编”,则收录当代学者研究江苏历史文化的著作。

  六编如此设置,在姜小青看来,未来的《江苏文库》就是江苏文化的百科全书。

  沙里淘金不追求全面

  6个编类的后面是6个学术团队。《江苏文库》启动3年多来,6个编纂团队按照科学、系统、辩证的原则,对搜集到的江苏历史文化典籍进行分类、梳理、校勘。

  以“文献编”为例,主编是江苏省文史馆馆长、《江苏文库》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周勋初和南京大学教授程章灿。他们认为,“文献编”收录的文献是以现行江苏省行政区域为准。历史上曾属于江苏而今分立或划归其他省市(如钱大昕、王鸣盛等人的里籍嘉定,今属上海),一般不予收入。原籍不在江苏,而长期在江苏生活的学人,则酌情收录。还有,只收录文字作品。历代江苏籍学人的书画散页或书画作品集、碑刻拓片,一般不收,但书画题跋文字集、金石文字汇编及其考释等著作摘要收录。

  再以“精华编”为例,主编莫砺锋、徐兴无教授认为,“精华编”的编选原则上将重视经过学术史、文化史长期选择出来的经典,选出在中国和世界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具有典范价值的江苏文献。以名人名著为主,编选原创性和创新性较强的著作类文献,不收大型丛书、方志、年谱、大型工具书类文献,在时代、地域和文献种类方面不求全面。

  8000种文献将入驻文库

  书是文脉的骨干。面对汗牛充栋的文献,六编团队采取多级论证的方式,拟收录各类有关江苏的文献8000余种。

  以《江苏文库》“文献”“精华”“史料”三编“拟收书目”“提要样稿”论证为例,不但编纂团队数易其稿,还有三级论证的方式,一是分别在南京、徐州召开了包括来自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国家图书馆等的著名专家学者参加的论证会。二是在南京召开了10余次由省内高校专家学者参加的论证会。三是分别在扬州、镇江、常熟召开以地方文史研究工作者为主的论证会。其间,承担《江苏文库》出版的凤凰出版社还将“拟收书目”连同意见反馈表,分寄江苏所属13个地级市相关部门听取意见(不少意见均被采纳)。这样做学术上有保证,众多资源得到利用,各方积极性被调动,为《江苏文库》编纂打下较好基础。

  “有些珍贵文献,平时深藏于国内外各大图书馆的‘深宫’,别说是普通大众,就是专业研究者,可能终其一生,都很难一睹其风采。”从事古籍出版近30年的姜小青说道。

  这是一群“现代萧统”。1500年前,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在建康(现南京)组织学者编纂的《文选》,千余年来流传不衰。1500年后,“现代萧统”们编纂的《江苏文库》,能否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章红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