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作家网
江苏作家网

庄深长篇小说《脉》研讨会在南京举行

2024-04-23 14:21

  江苏作家网讯  2024年4月21日,由江苏省作协、作家出版社主办,《文学报》社协办的庄深长篇小说《脉》研讨会在南京召开,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吴义勤,全国政协文史委副主任、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副主席郑焱,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丁捷出席会议,十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小说的主要内容与艺术特色进行研讨。研讨会由丁捷主持。

  《脉》是江苏作家庄深创作的一部近70万字的长篇小说,作品延续其前作《根》的家族与民族主题,以江南小镇为背景,通过六个家族的命运发展脉络,回溯新中国成立后的坎坷历史,对家族跌宕发展的命运之脉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与呈现。

 

  吴义勤认为,庄深的写作没有太多束缚,他把大的历史事件落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把历史的波澜壮阔与人民的悲欢离合有机结合,通过家族叙事的方式,生动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的生活与命运变化,表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阶段的政治史、社会史、生活史、心灵史,包括中国人的家庭史、情感史。作者在写法上将日常生活、历史脉络和传奇寻宝结合起来,既赋予了小说日常化的一面,又有离奇曲折的悬念感,体现了作家的功力。

 

  阎晶明说,庄深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两部巨著,展示了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庄深的作品不仅具有厚度和长度,还有高度和深度,展示了他对革命历史的严肃态度和对社会风俗的敏锐观察。庄深对历史的处理有特别之处,他对历史采用总体平面的风俗化的处理方式,类似《清明上河图》,把时间轴打成一个平面,变成一个空间,这种处理方式使得作品既深沉又平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郑焱(左一)致辞,丁捷(右一)主持会议

  郑焱在致辞中介绍了江苏作协建强文学苏军的主要举措,他表示,省作协一直重视作家队伍的均衡发展,近十年,已建立了一支涵盖领军人物、中坚力量和文学新秀的文学苏军队伍,来自基层和地方的创作力量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庄深就是其中一位扎根生活的作家。他先后出版了两部70万字的长篇小说《根》和《脉》,从乡村、家族、历史入手,深挖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力图呈现一个民族的时代变迁史,值得文学界关注与期待。

  丁捷在主持会议时也强调了省作协对基层作家创作的重视,他说,近年来,江苏作协特别重视对来自基层一线作家的培养和发现。江苏是文学大省,除了大家名家之外,很多人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创作,这一群体里有不少已经在全省或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未来几年,江苏作协将着力挖掘和培养这个群体里的优秀骨干,丰富江苏文学的创作。

 

  研讨会现场

  以下是研讨会专家发言摘要——

  丁帆(南京大学资深教授):这是一部家族传奇性小说,在家族史和人性描写上生动而深入,在虚构与非虚构之间展现了新质写作的特点。作者不是为虚构而去创造人物,是因为本身的生活素材就非常好。面对大量好的原生态素材,如何取舍,我觉得要舍得删,70万字的体量还可以再浓缩些。另外,时代背景全部虚化,最多是用年代标识,重点突出人性的复杂,这一点处理还是做得不错的。

  张王飞(江苏当代作家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这是一部具有深厚情感、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作者善于风景描写,善于塑造旧时生活的场景,这种描写使作品充满了乡土气息和烟火气。

  杨剑龙(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小说从“黑公牛斗来斗去的反省”“南瓜地,生命的挣扎”“银项链,寻觅与追踪”和“银杏树,顽强的生命力”四个方面构建故事情节,对家族历史进行了全面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在回眸故乡生活和家族发展中,作品塑造了众多具有个性的人物形象,丰富了当代小说的人物画廊。

  王彬彬(江苏省作协副主席、南京大学教授):学建筑出身的庄深,其作品在叙事和结构上表现出色,人物鲜明,显示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统一。这部作品充分展现了作者的建筑背景,体现了结构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左起:王春林、丁帆、杨辉

 

  左起:王彬彬、杨剑龙

  张光芒(南京大学教授):庄深的小说《根》与《脉》不仅展示了江南地域文化的特点,还通过深入挖掘人物内心和时代背后的文化动因,呈现出深刻的历史感和现实感。作者特别关注个体人物的自我成长和塑造,使得小说具有丰富的哲学底蕴和美学深度。

  贺仲明(暨南大学教授):首先,小说展现了作者的文学追求和书写雄心,这体现在作品的长篇幅、广阔时间跨度和众多人物塑造上。其次,作品“将纪实与虚构相结合”,既有对生活的细腻描绘,又有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展现出作者的立体思维。最后,“日常性与传奇性的结合”使得阅读体验既富有生活情趣,又充满紧张刺激的情节,可读性较高。

  王春林(山西大学教授):小说完成度高,饱满、质朴、扎实,是一部“清明上河图”式的传统长篇小说。这部小说既是家族小说,也是历史小说,还是自传体小说,多线融合展现了庄深巧妙的创作手法。建议在未来的创作中尝试从传统长篇小说向现代长篇小说的转型。

  何平(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庄深的小说写作具有独特的价值,它记录了家族的历史,反映了作者的家族理念。这样的作品,丰富了文学的形式和内容,为阅读和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对于庄深这样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研究,推动文学的多样性。

  付用现(常州大学教授):作品成功地在历史叙事中展现了家族的根脉和韧性,展现了家族小说应有的深度。小说通过对众多人物的生动刻画,使得每个角色都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展现了人性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真实性。

 

  左起:庄深、张王飞、张光芒

 

  左起:付现用、何平、贺仲明

 

  左起:朱莲莲、何同彬、韩松刚、臧晴

  杨辉(《小说评论》主编):庄深将大历史的变化落实到个人命运的起伏上,笔涉众多人物,交代了每个家族的前因后果、生命变化和代际传递,时空跨度大,描摹了一条壮阔的家族历史长河。建议继续强化风景化、风俗化的部分,强化之后与整个历史文化和人事变化混溶,会形成广阔风景,不光会拓展小说的丰富性,更会提升精神思想内涵。

  何同彬(《扬子江文学评论》副主编):这部小说具有历史意识,展现了宏阔的历史背景。庄深写作态度真诚,语言简洁流畅,作品充满丰沛的感情和对人、地方、历史的关注,人物群像丰满且自然。在当前讨论素人写作的大背景下,庄深作为业余写作者在中国文学生态中独具意义,其背后美学形态的复杂性值得研究者重视。

  韩松刚(江苏省作协创研室副主任):这是一部具有深刻思考和独特艺术魅力的作品,小说做到了奇与正、史与实、情与理的结合,在叙述和情感上丰富而深入。这些年江苏非职业写作渐渐形成并兴盛,在全国逐渐形成影响力,这也是江苏文学的特色和活力的体现。

  臧晴(苏州大学副教授):作者成功塑造了一批农村基层人物,通过这些人物,展现了乡土社会的价值观念和伦理关系。这种写法不仅符合中国人的情感方式和表达方式,也更深入人心,引发读者的共鸣。

  作家出版社编辑、本书责编朱莲莲介绍了《脉》的出版过程。

 

  《脉》作者庄深

  庄深:虽然文学创作是一个艰苦的事情,但只要持之以恒坚持写作,必定能完成文学梦想。创作的过程中有过欢笑,有过哭泣,更多是写成后的快乐。写作让我的老年生活变得快乐又简单,我深切感受到我的作品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专家的发言为我今后的创作指明了方向。(于邦瑞)

   

  

  其他媒体链接:
       现代快报:五年出版两部70万字大部头,常州作家庄深书写不能忘却的家族史(点击查看)

   紫金山新闻:“50后”文学新秀成黑马,庄深长篇小说《脉》在宁研讨(点击查看)

   紫牛新闻:一部民族时代的变迁史,庄深长篇小说《脉》举行专家研讨会(点击查看)
    交汇点:50后业余作家庄深:深耕家族之“脉”,刻画民族之“魂”(点击查看)

  中国江苏网:长篇小说《脉》研讨会在南京举行 江苏基层一线作家越来越受关注(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