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作家网
江苏作家网

来自水天堂的报告——长篇报告文学《满城活水》首发式暨座谈会在苏州举行

2022-01-10 09:07

  江苏作家网讯  2022年1月7日,由江苏省作家协会、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苏州市水务局主办,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苏州市作协承办的长篇报告文学《满城活水》首发式暨座谈会在苏州举行。江苏省作协名誉主席、苏州市文联名誉主席范小青,江苏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鍾山》主编贾梦玮,江苏省作协副主席、省评协主席汪政,江苏省作协副主席、苏州市文联主席王尧,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社长张在健,苏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局长黄锡明,苏州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季珉,苏州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小海,苏州市水务局三级调研员郭根林和《满城活水》的作者薛亦然等出席活动。

  首发式由江苏省作协副主席、苏州市文联主席王尧主持。

       季珉在致辞中指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的五点希望,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坚守人民立场,期待作家们紧紧围绕苏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守正创新,潜心创作,精心打磨更多精品力作,讲好苏州故事,为建设“强富美高”新苏州贡献文学力量。

  贾梦玮表示,水在中国人这里不仅是一种物质,也是一种精神,是我们中国人的某种程度上的哲学概念和心灵形式。苏州作为一座水城,以水为切口能更好地解读这座城市。报告文学《满城活水》是江苏文坛主题创作和非虚构创作非常重要的收获。纪实文学和非虚构写作的前提是要追求事实意义上的真实,作者一方面花了大量功夫调查走访,一方面打开“天眼”和“心眼”弥补了眼睛和耳朵的不足,让作品丰满了起来。有了《满城活水》,苏州永远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州。

  张在健介绍了《满城活水》出版的相关情况,并高度评价作品是一部反映时代精神、紧扣时代主题的重大现实题材好作品,是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大运河文化图书出版架构中的亮眼之作,是一部质地精良的报告文学作品。更重要的是,作品表现出了苏州在不惜代价进行水生态治理过程当中的深谋远虑、坚定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展现了一座城市的精神。凤凰文艺出版社非常高兴也非常愿意向读者推送这样一本内容丰厚、时代特色鲜明、兼具现实感和历史感的好书。

  首发式上,苏州市档案馆、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苏州图书馆、相城区作协等单位接受赠书。

  座谈会由苏州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小海主持。

  范小青、汪政、丁晓原、王晖、陈霖、于奎潮、韩松刚等知名作家、评论家,以及戴锦明、华建良、郭根林等苏州水务专家,围绕《满城活水》展开了精彩述评:

  关联时代主题,呈现古城水生态新景观



       丁晓原认为,《满城活水》选题有特色,主题有时代价值,同时又具有很大的写作难度,总体来说,是“一个好的题材遇见了一位好的作家,最后完成了一部好的作品”。水之于苏州,是她的建构命脉,是她的气质精神,是苏州的形象代言,《满城活水》关联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也关联到大运河的文化带建设,是现代苏州人创造的古城美丽水生态的新景观,是近几年来江苏报告文学创作最重要的收获之一。

       王晖认为,水这个主题,尤其对于苏州来说,特别能代表现代化、工业化和人的生存、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特别的纽带和枢纽。《满城活水》既有上世纪80年代问题报告文学的特质,同时也非常切合今天生态文学或者生态报告文学的主题。报告文学作家首先要是一个思想者,这部作品当中有比较多的带有很强哲理意味的非叙述性的话语,都立足于作者对于苏州水治理深入的调查和反思,具有相当的厚度和深度。

       于奎潮站在出版人的角度,分析了《满城活水》选题的意义。他谈到,选择苏州的水切入,其实反映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既是一个时代的主题,同时又是一个和民生息息相关的主题。如果加大对这本书的推广力度,让这样的文本走近大众、走近青少年,定然会让更多的人增进对苏州的了解,增加对苏州的热爱。

  兼顾纪实与审美,打造典型江南文本




  范小青讲到,从《满城活水》中看到了报告文学和非虚构的难度,看到了作者对于写作、对于苏州这座城市的初心和责任心。《满城活水》的结构是非常完整和清晰的,作者从大量的内容中,把苏州的水和城,水和人,历史和现状都梳理出来,非常不容易。尤其是最后“人物志”的内容,既完善了人与水的关系,又创新了结构方法,提升了整个作品的文学性。

       陈霖指出,《满城活水》为报告文学和非虚构提供了良好的写作经验,这本书充满危机感和自豪感,同时具备压力和张力,是一部可以体现我们在场感和现代意识的作品。这本书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可以说是为我们城市传播、城市交往、城市沟通、社会善治和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苏州文学样本。

       韩松刚认为,《满城活水》可以看作是一部简明的苏州城市的编年,它用一种文学想象和历史纪实的方式,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看得见又看不见的复杂的有活力的苏州,而且它和传统意义上对城市的塑造书写完全不一样,通过一种物理的、复合的、科学的书写,写出了一座城市独特的心理状态,既有江南的味道,文化的滋润,也有科学的涵养,这体现了一个作家对于文学的深层次的探索。

       张颖提到,“水”是一个大的题目,题目下的子课题有些属于城市史,有些属于城市水利史,有人和城市的关系,也有对一个个形象丰满的个体的塑造,既有共时性的部分,也有历时性的部分,而作者却能够在其中游刃有余,兼顾了纪实性和审美性。

  关注民生民本,构筑水城命运共同体





  郭根林、戴锦明、华建良三人从城市水务工作者的角度,充分肯定了《满城活水》的现实意义。郭根林认为,《满城活水》是把专业性和文学性结合得相当好的一部报告文学作品,由古及今,由大到小,从古代吴国生死存亡的大事,写到一个现代城市“听漏”的小事,恢弘且细腻,尽现了一位作家专业的态度与文学的素养。戴锦明对诸多在书中提到的治水情景进行了还原,认为《满城活水》确确实实地写了很多水务方面的工作,把老百姓的认可写出来了,具有相当的可读性和教益性。华建良讲到,在《满城活水》中可以深刻感受到作者对苏州水文化历史的深层次追问,对苏州水和文化现状一丝不苟的调研,以及对苏州未来治水及水文化发展的谋划。

       刘浏讲到,这部作品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做了切换,在自然和社会之间展开讨论。与其说这部作品写的是苏州城市和水的故事,不如说它是在书写人与水、水与城、城市与人相互依存、彼此成就,形成命运共同体的关系。

       孙楚楚作为本书的责任编辑,对《满城活水》的出版倾注了热情和心血,她认为,作者是在现实意义、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的基础上,赋予了《满城活水》一个非常特殊的文学意义。作者通过他的文字向我们披露了一个不太为大家所知道的另外一个面孔的苏州,在他的探究中向我们复盘了苏州水城诞生的起点,推演出水和城,城和人,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的前因后果和前世今生。

  作者薛亦然向所有给予《满城活水》关注支持的单位及个人表达了诚挚谢意表示,自己在写作之初,想要知晓一切、理解一切、讲述一切、评说一切,但过程中渐渐明白很多东西似乎有迹可循伸手可触,但处理起来像是面对一团烟云。座谈会上各位专家所提的宝贵意见,给自己很多启发。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其实还有不少应该了解的认知空白,城市题材的非虚构写作大有深耕的空间。

  汪政在总结中指出,考量一个作品是不是有文化含量,就是考量作者的情感、认知、知识储备,这些内涵决定了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成色。《满城活水》正是作者用自己主动的、自觉的认知积累在写,这也是这部作品最大的成功。从策划撰写到出版,《满城活水》可以说基本形成了一个可以推广的主题写作的成功经验。

  《满城活水》,这部由苏州作家创作的苏州水环境主题的报告文学作品,将大运河滔滔不绝的生命力大气展陈,把江南水乡汩汩涓流的脉搏娓娓道来。从大运河与苏州城同生共长、防汛排涝、水环境治理、供水等角度,反映苏州古城的涉水事务,讲述古城苏州水故事,描绘了一幅同心协力、群策群力治理水环境、建设和谐水生态的“天堂全景图”。

文/聂梦瑶  摄影/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