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作家网
江苏作家网

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写作——江苏青年文学论坛在盐城师范学院举行

2020-12-07 10:42


  江苏作家网讯  2020122日,由江苏省作家协会和盐城师范学院主办的江苏青年文学论坛在盐城举行。盐城师范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方忠,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钟山》主编贾梦玮,盐城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高定等出席会议。本场论坛以“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写作”为主题,吉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张涛、《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方岩、《青春》主编李樯,与青年作家孟小书、王苏辛、李黎展开对谈,对谈活动由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王玉琴主持。

  张涛认为,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文学语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生活的时间和空间被各种应用软件分割了,这些分割的时间严重挤压了我们面对文本的时间以长篇小说为例,他认为好的长篇小说一般是带有一定史诗性的,时间跨度较长的文本;同时长篇小说又往往有很强的现实性,要跟当下的世俗生活构成关联,“但我们会发现新媒体写作很难去面对这样一个长时段的问题,他更多是一个短时段的写作方式。 长篇小说的现实性也同样面临困境。“弗里德曼曾说‘世界是平的’。但平了之后你会发现我们的经验非常容易同质化。”在这两点意义上,张涛认为新媒体给传统意义上的写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和困境。

  对此,李黎也深有同感。“新媒体时代,让太多过往的作家作品可以同时出现在我们面前。以往我们看待文学史会有一种纵深感,但新媒体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取消了这种纵深感。”“这个环境下需要写作者对写作抱有更大的热情,还要保持高度的认知,剔除那些似是而非的写作。”

  与张涛和李黎的悲观不同,王苏辛反而认为自己是在互联网时代当中慢慢建立了自己的精神资源和精神面貌。她说,自己刚开始写作的时候,经常会上黑蓝文学网,在写作上得到的第一个鼓励也是入围了黑蓝文学网的某个小说奖。“那时候你在论坛上贴一篇小说,下面会有跟帖。”小说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共鸣之后,读者就会跟帖进行一些交流,甚至会激烈地争辩和讨论。“我就是在这样一个状态中写得越来越好了一点。”

  事实上,面对新媒体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已有很多作家开始作出各种各样的写作探索。王苏辛举例分析了新媒体时代两个重要的写作尝试:一个是韩东的微博,一个是吴亮最初发表在微信朋友圈的长篇小说《不存在的信札》。“其实新媒体时代,语言所到之处皆为作品”。

  方岩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韩东在微博上写的所有文学观点,受制于字数,他只提供了观点,没有论证过程,其实他一定是写给有写作经验的人看的。但对于初学者来说,看到韩东那样写作,或许会产生误解,会忽视很多复杂性的东西,将其变得简化,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写作快感。而吴亮的《不存在的信札》这篇小说之所以成功也有本身的背景所在。方岩认为,这两个案例某种程度上只是个案,很难具有典型性和推广性。

  谈到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写作,无法回避与新媒体相伴而生并已蔚为大观的网络文学。李樯认为,从文学渊源来说,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就是有区隔的。“网络文学可以在唐宋传奇、章回小说的脉络中寻求起源,而传统文学更多是沿着汉赋、唐诗、宋词这一条线,这么说不一定非常准确,但我觉得网络文学与古代民间文本之间是有一脉相承的关系的。”

  孟小书先后在新浪读书和《当代》杂志担任过编辑工作,不同平台的工作经验让她对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的不同有着切身体会。“我在新浪工作的时候看那些网络小说时,就发现了一个问题:他们不把自己的网络文学称作文学,而是把这一块划到原创频道,也就是说他们自发地把自己的创作和传统文学隔离开了。”在她看来,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确实有明显区别,一是在于关注点的不同,传统文学专注于刻画现实、挖掘人性的深度,很多网络文学则偏向于建构出另外一个世界;二是相对传统文学而言,网络文学的总体基调是偏积极向上、阳光温暖的。她认为,传统文学也可以从网络文学那儿获得一些写作灵感和资源。

  无论如何,写作者总是不断尝试着用写作对时代作出回应。孟小书坦言,自己也在尝试一些碎片化的写作。“这些东西是不是有价值,我现在也不知道。”

  正如方岩所说,新媒体已成为我们身处的语境,构成了我们的日常。“我是非常欣喜和接受这样一个时代,因为你的信息渠道多了,你更容易弄清楚这个时代的复杂性,以及我们所从事的文学这样一个行当的局限性。”在方岩看来,文学是一种建立在语言和想象基础上的自律训练、审美愉悦和知识传递。就这三点而论,其实很多人文艺术学科完全可以和文学竞争,“我们应该首先愉快地认识到个人的局限性和自身职业的局限性,然后很欣然地从局限性出发,去解决问题和讨论问题。”


贾梦玮

  会议最后,贾梦玮作总结发言。贾梦玮指出,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其实不仅仅关乎文学,也涉及一个大的文化背景。他谈到自己对“网络文学”和“人工智能”的认识。他认为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发挥了很大作用,有些作品的故事结构就来自传统文化,这些作品翻译出口到国外,不仅传播了传统文化,也产生了经济效益。而人工智能近来发展迅速,它已经打败了所有的棋类高手,也可以翻译科技论文,但目前还不能很好地翻译文学作品;机器人可以创作一般意义上的诗歌和绘画,但它的创作也是没有温度的,形成不了气质与个性。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下,关键是要先动手写起来,本着心灵的需要。文学永远不是一个追求准确性的事业,它永远追求的是可能性。只要有助于追求这种可能性,所有的媒体手段和方法都可以运用。


学生现场向嘉宾提问

方忠(左)和贾梦玮(右)为江苏作家资源中心揭牌

贾梦玮(左)和方忠(右)为江苏当代文学研究基地揭牌

  据悉,“江苏青年文学论坛”由江苏省作家协会于2019年创办,以青年写作为总话题,邀请省内外青年作家、批评家通过对谈、访谈的形式与青年学子进行交流互动,旨在促进江苏青年作家创作、展示青年作家队伍面貌,推动江苏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共同发展,迄今已举办了4场活动。当天,“江苏作家资源中心”和“江苏当代文学研究基地”也在论坛上正式揭牌。(俞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