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作家网
江苏作家网

共度文学之夜 共逐青春梦想

2020-10-31 22:57

 ——2020南京文学之夜暨第六届“青春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宁举行

  2020年10月31日,恰逢南京成功获选中国第一座世界“文学之都”一周年之际,由南京文学之都促进会、《青春》杂志社共同主办的 2020“文学之夜”暨第六届“青春文学奖”颁奖活动在南京文化艺术中心举行。南京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著名作家、学者苏童、叶兆言、汪政、郜元宝、韩东、罗振亚、邓凯、黄发有、徐国源、李森等省内外文学艺术界代表,青春文学奖得主,新闻媒体记者及观众近500人共同见证了这场文化盛宴、青春盛会。活动分“书香的南京”“青春的沃土”“文学的脉动”三大篇章,展示出美丽古都和青春文都的魅力风采。

  诞生于南京的“青春文学奖”,曾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具有很大影响文学奖项。1979年10月《青春》杂志创刊,首期发行量便突破20万份,第二期超30万份,迅速火遍全国,在这样的背景下,“青春文学奖”应运而生。1980年1月,《青春》发布“青春奖征文”启事,拉开了“青春文学奖”的序幕。1983年4月刊发布第四届启事时,正式命名为“青春文学奖”。1980年至1984年,“青春文学奖”以刊评模式举办五届,如今众多文学大咖如王安忆、徐乃建、梁左、肖复兴、韩东、梁晴、陈所巨、李小雨、梁晓声、苏童、张平、王心丽等,当年正值青春盛年,纷纷凭借“青春文学奖”登录或闪耀文坛。其中简嘉1981年一等奖作品《女炊事班长》,同年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前身);梁晓声1983年获奖作品《今夜有暴风雪》,张平1984年获奖作品《姐姐》,分别获得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短篇小说奖。梁晓声的《今夜有暴风雪》,更被称为“知青小说”里程碑式作品,随后被拍成同名电视剧和同名电影,并入选2018年《小说选刊》“改革开放四十年最具影响力小说”。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青春》作为南京文化一张闪亮的名片,文学的探索和追求初心不改。时隔35年,经多方努力,2019年10月,在《青春》创刊四十周年纪念活动上,这个沉默了35年的文学奖,即第六届“青春文学奖”,终于华丽回归,重新回到文学的聚光灯下,为“文学之都”南京的诞生摇旗呐喊。

  据《青春》主编李樯介绍,重启的“青春文学奖”进行了大胆创新,体现了三大亮点。一是改刊评模式为社评模式,即向全社会进行原创征稿,并将征稿对象锁定为全球大学生华语写作者。第二大亮点,是新一届文学奖的目标,旨在“发掘写作天才,培养文坛巨匠”,为汉语写作注入新鲜力量的同时,使奖项成为经典文学的策源地,成为了解和研究中国青春文学的编年史,通过文学赋能城市,使其成为南京这座“文学之都”原创精品和内容建设的一面旗帜。第三大亮点,是文学奖的重启也得到了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16所全国重点院校的文学院、系、研究所和江苏省作协的大力支持,成为“青春文学奖”专业指导单位,为奖项的品质和作品质量保驾护航。同时,组委会还面向全国高校公开征集遴选了100位大学生大众评审,让同龄人自己评选自己喜爱的作品。

  第六届“青春文学奖”经过半年征稿,共收到1200篇长篇、中短篇小说和散文作品,近600人次共3000多首诗歌投稿,其中共收到来自日本、英国、美国、德国等8个国家和地区22所高校23位大学生投稿。经过16位专业导师和100位来自全国高校100名大学生大众评审的全程匿名评选,最终决出25位新人作品,包括五项专业奖项和“最具慧眼奖” “大众评审奖”。

  其中来自湖南吉首大学宋旭东同学的《交叉感染》、 日本流通经济大学中国留学生春马的《自逐白云驿》、天津外国语大学阿野同学的《黎明街区》、 武汉大学钱墨痕的《俄耳普斯的春天》、上海交通大学高桑的《火速逃离平江路》瓜分五部长篇小说奖。由于作品成熟度原因,长篇小说奖大奖空缺。  

  中短篇小说奖获奖者分别是华中师范大学杨光同学、北京大学程惠子、东北大学杨湖、南京艺术学院王芾、北京师范大学焦典,杨光凭借《狂想一九九三》斩获头奖。

  诗歌奖五人,其中来自山东财经大学的邓锐同学,以其组诗《流水天赋》拔得头筹,另外四位获奖者分别是来自云南昭通学院的李冼、贵州理工学院的张东、扬州大学的袁伟和四川大学的丁菡同学。

  散文奖五人,华中师范大学的陈琼琼以其《我的黄金时代》获得第一,其余四位获奖者分别是来自浙江师范大学的叶欣,江西赣南师范大学的孟子诠、南京艺术学院的王月和贵州大学的两哀。

  此外,本届“青春文学奖”还加持增设了“中国十大校园诗人奖·2020”,诗歌奖五位获奖者与第六到第十名一起,共同获此殊荣。而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的朱敬怡、长春师范大学的王伟、四川传媒学院的卢晓林等五位同学,凭借他们专业而精准的评判,分别获得最具慧眼奖,郭道鹏、刘涵玉、钱雅妮、庄泽远、白鑫鑫等十位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大学的同学获得大众评审奖。

  创刊以来,《青春》始终秉持“青年写、青年读,面向当代青年,为无名者铺路,培养文学新人,用优秀作品鼓舞人”的办刊宗旨,曾创下单期发行量65万份的佳绩,向世界证明了“青春写作”的灼灼其华和锐意突破的创新精神。

  青春是一本文学杂志,也是推送文学新人走上文坛的良师益友。“青春文学奖”同样以扶持年轻人、鼓励大学生创作为己任。比如,1981年第二届“青春文学奖”,27位获奖者全部为35岁以下年轻人,其中30岁以下10人,在校大学生也有10人,如肖复兴,当时为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学生,韩东正就读于山东大学哲学系,时年21岁,成为历届“青春文学奖”得主中年龄最小的一位。本届获奖者一样年轻有朝气,最小年龄20岁,有的获奖作品还是处女作。从获奖者的专业分析,此次征稿,除了吸引大量中文专业学生投稿,还吸引了物理、化学、计算机、农学、广告等各专业的同学投稿,体现出多元化特征和青年学子对文学、阅读的热爱。  

  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如何把青春谱写成诗篇?现场,诗人、作家、导演韩东向青年写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经验。韩东认为,写诗之前首先要清除既有的认知框架里一切关于诗歌的陈词滥调或“金科玉律”,譬如诗歌要美、要抒情、要押韵,等等,总之先让自己变成一张白纸,在澄澈的状态下进行富有独创性的文学实践;然后开始大量阅读,阅读最好的诗人写的诗,古今中外都要读,要拼命地读,认真地读,反复地读。在他看来,保持一种持续的“输入”状态是成为好诗人的先决条件,“这意味着你不能随心所欲地打游戏,不能总是在微信朋友圈里打发你作为一个未来大诗人的大好时光。”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作家苏童送给青年写作者的箴言是:“法国作家福楼拜曾对学生莫泊桑说:才华就是缓慢的耐心。我一开始并不懂得这句话的涵义,过了很多年才明白,才华之所以能够被称之为才华,取决于你所付出的时间。写作者只有持续地、充满耐心地对待文学这样事业,才能最终锻造出才华来。”  

  “文学之夜”启幕前,由南京文学之都促进会、《青春》杂志社联合主办的“青春写作与文学之都建设”座谈会在青春会客厅举行,《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诗人邓凯,复旦大学教授、评论家郜元宝,山东省作协主席、山东大学教授黄发有,云南大学教授、诗人李森,南开大学教授、评论家罗振亚,苏州大学教授徐国源和部分荣获本届“青春文学奖”的大学生写作者,围绕青年写作、文学教育、文学杂志如何培养写作力量等话题进行了分享交流。邓凯以柳青的创作为例,建议青年写作者,“要想写作,必先生活,要去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关于文学人才的培养,罗振亚认为,大学的“新诗教育”亟待重构符合当代诗歌发展的审美鉴赏体系,并在大学文学课堂之外开辟“诗歌第二课堂”,以文学节、写作大赛等多元形式,让读诗、写诗、诵诗、评诗成为成为常态化的大众审美教育手段,以培养民族的诗性为目的。郜元宝认为,当代写作者既要认识到生活与艺术之间的“源流”关系,也要及时更新对于“生活”的认识:在当今时代里,网络生活也构成了“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学问、知识等非直接生活经验类的营养积累一样可以辅助文学创作,钱钟书的经典之作《围城》恰恰印证了这一点。李森认为,相对于读和写,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小的宇宙,在通往诗意创造的路上,你就是生活本身,所谓的青春写作就是每一次的写作都是重头再来,都是获取一个充盈而又饱满的果实。黄发有一直关注中国文学期刊的发展和现状,他对《青春》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予以肯定,他认为,文学的发展离不开对年轻力量的挖掘与扶持,对于南京这样的文学之都而言,应该对文学杂志,尤其是青年文学杂志要加大扶持力度。徐国源认为,青春与时代要紧密结合,年轻的写作者要自觉投入到政府的文化建设中去,嵌入到生活当中去;青春写作要建立自己的美学体系,带着自己的体温与时代共情共美,书写属于年轻一代的伟大故事,这也是老一辈写作者的期许。

  青春文都,星光璀璨。随着“2020文学之夜”大幕落下,持续绽放了整个十月“2020南京文学季”也将暂时告一段落。本届文学季通过“行走文都”“戏剧文都”“书香文都”“创作文都”四个篇章,带领市民观众全方位感受美丽古都的青春文学气息。 (周韫)

  

  附:第六届青春文学奖获奖名单、授奖词

  长篇小说奖(5部)

  第一名空缺

  1.《交叉感染》 宋旭东 吉首大学旅游管理专业 

  授奖词:小说灵活转变第一人称与第二人称叙事视角,娴熟切换叙事时间,从现实生活中淬炼出灵光一闪的哲思。小说具有婉郁从容的成熟文风,兼具有滋有味的烟火气和峻严深沉的思索,叙事者努力寻求超拔,并以开放式结局给读者以绵袅的余味。

  2. 《自逐白云驿》   春马 流通经济大学(日本)社会学专业

  授奖词:小说于时间和空间、现实与梦幻之中辗转腾挪,在种种情感的生与灭,在一个人生阶段的结束与开始,在自我与自我的对决之间,写出了有关成长的记忆、境遇和精神世界中充满思辨的艰难探索。

  3.《黎明街区》   阿野 天津外国语大学日语专业

  授奖词:青年人的迷茫、怀疑、怅然若失以及萦绕在文本中那种难以言明的微痛感,都被作者细致地加以捕捉和呈现。不断地思考他人、反思自我,正是作者赋予同代人的精神特质。

  4. 《俄耳普斯的春天》 钱墨痕 武汉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授奖词:用写作的方式,把被时光和世人之眼“石化”的人物以及他们的过去从幽冥的黑暗中带到阳光下,让他们复活,让他们开口说话。从这个意义上说,作者对于这个世界,特别是对于他们的同辈人,是有慈悲意的。

  5. 《火速逃离平江路》 高桑 上海交通大学理论物理学专业

  授奖词:小说以孩童与第三人称的视角交错叙述,细致生动地刻绘了一群生活在平江路上的平凡人物和世态人心。小说穿越万象,直击庸常,抵达命运深处,真切感人。在诉说市井生活之外多有反思与追问,显示出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切的人文关怀。

  中短篇小说奖(5部)

  第一名:《狂想一九九三》 杨光 华中师范大学中文专业

  1.《狂想一九九三》   杨光   华中师范大学中文专业

  授奖词:小说叙述的是勃然而起的感情,这种感情混沌而来路不明,去向不明,然而强劲如飓风。作品激情澎湃,意象纷呈,而近于独白的风格则最大限度地表现出一种真实性,营造出一种感染力,畅快地展示出一种才气。小说言疾语迅,正是特定内容所需要的,更是小说本身的孕育。

  2.《花朝鲁》 杨湖   东北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授奖词:这是一则守卫与责任的故事,也是一则成长与遗憾的故事。经验如何凝练成诗,年轻写作者以情感铺就、推动叙事,那些幽闭的心事、感发的瞬间,将缉毒故事改写成一曲青春成长的抒情诗。

  3.《镜中人,镜中人》 王芾  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授奖词:在写实的坐标与想象的界限之间,在寓言与历史之间建立了自己写作的缝隙,打开了小镇的历史和人性空间,以顺畅的语言完成了小说预定的目标,也完成了叙述的逻辑自洽。

  4.《木兰舟》 焦典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授奖词:深得边地浪漫主义书写脉络之情致,作者不单是在讲述一个异乡异人的边地故事,而是为过于成熟的当代城市文明寻找对照物。一种反线性进步时间观、人事不刻意的蕴藉风流,一种从容面对衰老和死亡的文明气度。

  5.《心梗》 程惠子 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授奖词:不同视角的叙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名为“家庭”的苦难,揭露出普通日常对人的消磨。这种消磨如同血液里的栓块,日积月累。读者也会被作者老练的文笔带入到这样的生活中,体会到“梗阻”的窒息感。

  散文奖(5篇)

  第一名:《我的黄金时代》 陈琼琼 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1.《我的黄金时代》 陈琼琼   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授奖词:意象冷峻、精怪,叙述唤醒了读者对温情和纯粹的向往,而这种向往源自以冷静为底色的记忆。矛盾的感受和复杂情绪的有效表达,有赖于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功力和丰富深邃的想象力。

  2.《给气的一封信》 叶欣   浙江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美术)专业

  授奖词:立意新颖,文字紧实,借物言情表意,达成故事的讲述,在看似零散中建立了叙述的秩序和气韵,铺陈成篇,显示了作者很好的驾驭能力。表述灵动跳跃不耽溺于实物,让文章带有哲思和趣味。

  3.《胭脂水仙》 孟子诠   赣南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授奖词:散文抒写如何兼顾诗性抒情与精密叙事,个体经验如何在独特性和普遍性中找到平衡,《胭脂水仙》提供了很好的示范。水仙花球成为年轻写作者为经验书写安置的隐喻层面的道具。因爱之名的无知养料所催生的血色水仙,成为一代女性胭脂泪染的命运写照。

  4.《那年与六只猫》 王月  南京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授奖词:描写了高中校园生活中与同学一起救助生病的流浪猫的往事,场景人物安排得井然有序,文字清丽淳朴,记述中包裹着青春记忆中淡淡的哀伤与留恋,有着青春年少生活中的真情实感。

  5.《父亲的后半生》 两哀 贵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授奖词:艺术构思让人赞叹,作品所表现的家人之间的爱及其对命运的达观更让人推崇,对艰难的隐忍尤其催人泪下。作者具有收放自如的语言能力,有的细节惟妙惟肖。

  诗歌奖(5组)

  第一名:《流水天赋》(组诗) 

  1.《流水天赋 》(组诗) 邓锐 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

  授奖词:一组现代咏物诗,诗歌艺术水准齐整,组诗构思匠心独运,以天赋为题贯穿全篇,以非线性、开阔跳跃的格局,自然与人文融汇,冥思与洞察交织,深刻与灵动浑然,敞开了汉语写作的一种诗性境界。

  2.《我深埋了有些岁月》(组诗) 李冼 昭通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授奖词:在回顾人生记忆的同时,组诗摄取和抒写日常场景和凡人琐事,举重若轻,以清澈的心灵和宽容的态度反思和审视岁月的流变,并显示一种智慧与阳光般的力量,显示了作者丰厚的积淀与深刻的理性。

  3.《乌鸦是头顶的压迫》(组诗) 张东 贵州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授奖词:时时处于冥想的状态,迷失在虚构中,迷失在抽象里。作者还能从一个动词、一种抽象,潜泳回到一个具象,一个只能由这个动词、抽象所开启的具象。从这个意义上说,作者是具象、抽象间的通灵者。

  4.《非线性表达》(组诗) 袁伟 扬州大学农艺与种业专业

  授奖词:写作者试图将日常生活的偶然性引入诗歌的生产流程,以诗性的方式为现实赋予秩序,对我们早已熟悉的事物进行重新命名和编排,从而在现实的线性时间之外,与隐秘而新奇的经验建立机缘,为文本异质性的表达保留了多种可能。

  5.《仰望一颗西红柿》(组诗) 丁菡 四川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授奖词:是对生活的一次逆向思考,在这个被翻转的文学世界里,现实生活的真谛徐徐揭开。与其说它展开了一场思维或逻辑的自辩,不如说是将生活置于诗意中反复锤炼。在乡村,在土地上,在童年的记忆里,诗人与这个世界逐渐建立起可靠的关联。

  。

  2020年度中国十大校园诗人奖

  1.邓锐 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  《流水天赋 》(组诗) 

  2.李冼  昭通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我深埋了有些岁月》(组诗)  

  3.张东 贵州理工学院贵州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乌鸦是头顶的压迫》(组诗) 

  4.袁伟 扬州大学农艺与种业专业 《非线性表达》(组诗)  

  5.丁菡 四川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仰望一颗西红柿》(组诗) 

  6.张波 江汉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无米之炊》 等 

  7.梁家杰  广东财经大学汉语言文学(创意写作)专业 《人间手炉》(组诗) 

  8.了了 河南理工大学广告学专业 《十八说》(组诗) 

  9.代坤 苏州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 《绿野·仙踪》(外六首)

  10.王亚 安徽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蝴蝶效应》(组诗) 

  最具慧眼奖和大众评审奖

  最具慧眼奖(5名)

  朱敬怡 南京大学

  卢晓林 四川传媒学院

  郭怡宁 苏州大学

  王 伟  长春师范大学

  肖红缨 江西师范大学

  大众评审奖(10名)

  邓难难 安徽三联学院

  张丰恺 西北大学

  鲍伟亮 临沂大学

  郭道鹏 天津大学

  刘涵玉 复旦大学

  钱雅妮 北京大学

  王苑茵 湖南大学

  许 凡 武夷学院

  庄泽远 中山大学

  白鑫鑫 江苏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