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作家网
江苏作家网

“中国作家看徐州”生态文学采风活动在徐州举行

2019-11-28 15:38

  

 
      11月23日,由徐州市委宣传部主办,徐州市文联协办,徐州市作协承办的“中国作家看徐州”生态文学采风活动在徐举行。范小青、鲁敏、郭文斌、乔叶、李骏虎、胡学文、阎安、大解、汤养宗、赵本夫、储福金、朱辉、胡弦,这14位知名作家,均是来自全国各省的作协主席、副主席。他们在宜人的冬日下,游览了潘安湖、马庄村、汉王、云龙湖等徐州美景,由心而生的书写着诗词篇章,为徐州山水美景,发出属于文化的铿锵之音。
 
       郭文斌:在徐州看到了天人合一文化
       小说家,宁夏作协主席
       万亩湿地,十里云水。大雾中的潘安湖,让郭文斌感到一种朦胧的美,诗意的美。
       “虽然缺乏清晰感,但是增加了神秘感。它就像这块土地的历史、地理和人文一样,既有雄性的气质,又有雌性的气质,非常吸引人。”郭文斌赞叹道,中国文化有个特点,就是天人合一,在徐州我们看到了天人合一文化,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的神奇的人间对应。潘安湖经过这些年的生态修复,变成了一幅人间美景,人间的山水画。
       虽然是第一次来徐,但作为央视大型纪录片《记录乡愁》的撰稿、统筹、策划,郭文斌坦言,在这部被中宣部誉为“弘扬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最接地气的精品力作”中,反应徐州的就有好几集,如窑湾古镇。
       “我从中看到了徐州的人文、地理,特别是通史所折射出来的中华文化的气象。”郭文斌说,徐州的山水正如它的历史感一样,给人的感觉非常有底蕴,非常有审美气质,加上现在正好是秋天,非常符合中国文化里面的中庸之道,有一种中庸之美,也有一种中原跟江南交接地带的风格。用楚风汉韵来形容徐州的山水,确实很恰当。

        大 解:徐州整体化设计理念
       诗 人, 河北省作协副主席
       穿越九岛湿地,徜徉清幽池杉林,作家们纷纷拿出相机拍照。诗人大解感叹道:“太美了,就像莫奈笔下的印象派油画一般!”
       而云龙湖的沿湖,建筑和设计,也给大解留下了深刻印象。
       “印象中,徐州是座重工业城市,‘徐工徐工,祝你成功!’这句广告语深入人心。我去过全国许多地方,有两个地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个是云南罗平县,油菜花非常漂亮,还有一个就是徐州。”大解说,徐州的整体化设计理念,工业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相互依存,这种关系处理得非常好。我非常喜欢这个城市。
       他表示,将来要写徐州,这么好的山水,这么好的建设,一定要写下来。“我有能力处理工业,也有能力处理自然。”大解说。
 
       赵本夫:徐州兼有北方城市的旷达和南方城市的秀美
       小说家, 江苏省作协副主席
       他是土生土长的丰县人,对故土有着浓郁的家园情结,许多作品如小说《地母三部曲》和《天漏邑》等都深深地镌刻着故乡的烙印。
       赵本夫坦言,《天漏邑》所写的就是彭城,里面有很多徐州景点,他将云龙山和九里山融合,化名九龙山。
       “第一次把彭城写进一部长篇小说里,对家乡有一个创作的回报。”赵本夫坦言,徐州文化对他影响很大。一个作家的童年或青年生活的地方,是他创作的母体。
       居住在南京,近年来,苏锡常等江苏城市的变化赵本夫看在眼里,但他感到变化最大的还是徐州。“徐州兼有南北城市的特点,有北方城市的旷达和南方城市的秀美,是最值得期待的城市。徐州很特殊,华夏九州,其中就包括徐州。在徐州居住一段时间,会感受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李骏虎:徐州把工业和自然生态有机结合
       小说家, 山西省作协副主席

  百年采煤区,蝶变旅游城。潘安湖,这座在采煤塌陷地上建起的湿地景区, 已然成为徐州旅游的金字招牌。在参观了展厅,看过展览和资料后,李骏虎感受颇深。

  “我来自山西,采煤塌陷区治理,也是我们山西境内亟待解决的问题,我觉得潘安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典范。”李骏虎说。

       徐州的自然生态修复、高科技产业、山水美景,都深深触动着李骏虎,他表示,徐州把工业和自然生态有机结合,很有意义,回去后,会写一篇文章来探讨这一问题。
 

       阎 安:在徐州找到了回归自然属性中的力量
       诗 人, 陕西省作协副主席
       身为西安人,未曾到过徐州的阎安,便深刻地感受到这两个地方文化的相似性。“徐州介于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的交接地带,南北兼得。而陕西是刘邦建立汉朝的地方,刘邦把自己出生地的文化气质和文化性格,以文化法度的形式遗传给后世。”
       “徐州和陕西民居的建筑造型,自古以来的文化图谱,两者之间遥相呼应。”带着对中国人文历史内在的冲动,阎安来到了徐州,还未看过“汉代三绝”,便被徐州的生态美景所打动。
       “潘安湖虽是人工创造,但却拥有了自然的属性。我们找到了回归自然属性中的那种能量和力量,对人的感染力。这是比较成功的一种自然,让人有种归属感,回归诗意栖居。”他说。
 

       胡 弦:家乡到处青山绿水 用笔书写汉画像石和生活的乡村
       诗 人,《扬子江诗刊》主编
       胡弦的很多作品,都在书写家乡徐州。汉画像石、生活的乡村,在他的诗作中都有呈现。
       “我的写作带有岁月的记忆、童年的记忆,和感情的伴随,这都是永远丢不掉的。对一个作家来说,家乡是感情DNA的一部分。”胡弦说。
       这次重回家乡,他感到徐州城市变美了,到处都是青山绿水。“汉王镇过去我很熟悉,现在几乎认不出了,附近的民宿布置,都非常漂亮,有的地方甚至有江南水乡的感觉。”
       对潘安湖的记忆,还保有过去沼泽、荒凉的印象。现在看上去是一个非常有品位的景区。在塌陷区里做公园,文化的植入、野趣的保留,包括现代观念的植入,都非常好。
       胡弦透露,他目前在写咏汉画像石的诗歌,写了几十篇。“徐州关于汉画像石简介性的文字多,缺乏文学性的文字和文学演绎。”
       范小青:徐州文化底蕴深厚,在经济发展中注重生态恢复
       小说家, 江苏省作协主席
       品千年汉韵,游山水汉王。行至汉王镇,范小青风尘仆仆地赶来,汉王镇的美景,宛如江南水乡,她不停地拍照留影。
       身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几乎每年都会来徐。范小青坦言,自己对徐州的印象非常好:“徐州是一个文化底蕴很深厚的地方,尤其是近几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生态恢复。云龙湖、大龙湖及其周边的环境打造,让整个城市改变。过去二三十年,徐州是座煤矿城市,所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徐州一是非常注重挖掘文化底蕴,二是把徐州原有的自然景色按照徐州特有的地理位置风貌进行打造。
       范小青表示,此次来徐之后,会在作品中书写徐州。
 

       朱 辉:徐州老工业城市改造升级,是徐州人的巧思
       小说家, 《雨花》主编
       因弟弟在矿大做老师,朱辉几十年前经常来徐。“那时候徐州的云龙湖、汉墓,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徐州在江苏是鼎鼎大名的,它属于广义的江南,又有北方风格,还是一个工业化城市。
       近年来,因开会路过徐州,都是步履匆忙。前段时间到过邳州,看了三十万亩的银杏林,在小时候零零散散见过银杏,几十万亩的却是第一次见。
       “那是人间美景,秋季时黄叶飘零,时光隧道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这次的徐州采风,让他静心观赏徐州。徐州的老工业城市改造、转型升级,取得的巨大成就,令朱辉感到钦佩,对徐州好感倍增。
       “对这样一个老工业城市的改造升级, 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徐州的湖,变成了美景,改变了北方城市相对缺水的状况,变成了一个湿地公园,这是徐州人的巧思,也是徐州人苦干出来的,令我非常钦佩。汉王镇跟江南水乡是一样的风格,徽派建筑,既宜居又漂亮。”
 

       张新科:外省著名作家的赞叹,是对徐州最好的认同
       徐州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市作协主席
       这是一次文学巨匠云集的盛会,作家们纷纷用笔写下歌颂徐州的文章。一句句饱含感情的诗词,在自然风光的美好中增添着浓浓的文化之韵,为提升徐州文化底蕴,丰富徐州文化内涵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此次采风活动后,徐州又将涌现出一批优质的文学诗篇。
       去了马庄,看了最美乡村,张新科觉得很有趣。1995年,曾举办过同样名字的“中国作家看徐州”活动。时隔24年再度举办,令人感慨万千。
       张新科介绍,此次活动,是为了贯彻习总书记视察徐州时对徐州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文明建设方面的指示精神,结合 2018 年徐州市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情况,进一步提高徐州知名度,增强徐州美誉度,特邀请国内一批著名作家、诗人来徐州进行主题式的采风,围绕“两汉、运河、乡村、生态”为切入点,推出名作集中反映徐州巨大的生态文明成就,特别是 2018 年的环境治理,取得重大改观,还徐州一个蓝天白云,让名家向全国传递这样重要的信息,让文学为徐州腾飞注入活力,让“文化徐州”的形象,浓墨重彩地深入当今文学走廊。
       “此次来的14位作家,都是全国作协和各个省作协的主席、副主席,著名作家、诗人,非常难得。”张新科说,让这些作家,特别是外省著名诗人,走进徐州,了解这座城市的文化、文明和自然风光,通过了解来宣传、推介徐州,来为徐州新时代的经济发展、行业转型及文化提升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他们见的世面广,胸怀宽,眼界视野也比较高,对徐州下一步经济发展和文学文化的发展,有极大的好处。
       “贾汪、汉王等地,不仅是山清水秀,还有比山清水秀更为让人记忆深刻、值得品位的文化底蕴。”张新科说,贾汪的煤炭文化,汉王的红色文化、生态文明。徐州的生态修复改造提升,十年来变化巨大,不仅令当地老百姓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也令外地的游客,特别是见多识广、游览过世界各地的作家诗人赞不绝口,尤为难得,这是对徐州最好的一种认同。(徐州晨报记者 徐晓旭 文;徐州晨报记者 白 雪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