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作家网
江苏作家网

仲素梅: 南朝第一帝小名寄奴的由来

2023-08-10 14:26

  刘寄奴,南朝刘宋皇帝刘裕的小名,史称宋武帝。“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很多人都是从辛弃疾的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知道刘寄奴的。但是有谁知道,这位中国历史上的南朝第一帝,他的生母和养母还是江苏沭阳籍的赵家姐妹。

  刘裕堪称智勇双全,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东晋末期的沉疴羸政,所向无敌,创刘宋帝国,发南朝之端,成帝王之业,成为一个历史时代的开创者。这位让辛弃疾为之扼腕赞叹的战神级人物,司马光、苏辙等人称他为政治家、军事家,东晋宰相王导之孙王谧谓刘裕“当为一代英雄”。东晋宗室名将司马休之,心服口服地称刘裕“匡复社稷,南剿卢循,北定广固,千载以来,功无与等。由是四海归美,朝野推崇。”近代梁启超认为,在众多帝王中,只有刘裕和赵武灵王、秦始皇、汉武帝四人堪为“历史之光”。

  可是,这么一位雄才霸主,怎么会有一个叫刘寄奴的名字,而且人们都这样称呼他,甚至刘裕本人也很乐意呢?

  南朝文学家、史学家沈约撰写的《宋书·符瑞传上》记载:“(高祖刘裕)始生之夜,有神光照室。其夕,甘露降于墓树。皇考以高祖生有奇异,名为奇奴。皇妣既殂,养于舅氏,改为寄奴焉。”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宋武帝刘裕出生的时候天降吉兆,有甘露降落在祖坟上,父亲因这奇异之象,给他取名奇奴。但是他刚出生母亲就因难产而去世了,刘裕寄养于母舅家,所以改名为寄奴。

  所谓天降吉兆,自是为了说明刘裕禅位的合理性合法性,带有个人主观意愿或者说是刘宋皇朝的意思表达,我们且不管它。但刘裕小名的由来,是因他从出生便寄养在母舅家,所以叫作寄奴,应该是确凿的历史事实。所有关于刘裕的史书,以及评价刘裕的名家,虽因立场不同而褒贬不一,但这一点是所有史家的共识。

  沈约所说的刘裕“舅氏”一族,就是江苏沭阳的赵氏家族;因生他而“殂”的“皇妣”,即他的生母,就是沭阳的女子赵安宗。《宋书·卷四十一·列传第一》:“孝穆赵皇后,讳安宗,下邳僮人也。祖彪,字世范,治书侍御史。父裔,字彦胄,平原太守。”“后以晋穆帝升平四年嫔孝皇,晋哀帝兴宁元年四月二日生高祖。其日,后以产疾殂于丹徒官舍,时年二十一。”下邳僮县,即今天的江苏沭阳县,《康熙沭阳县志·后妃叙》对此作了转载。

  根据这些史料记载,我们可以还原的历史真相应该是这样:公元343年,赵安宗降生在江苏沭阳一个官宦之家,爷爷赵彪是东晋治书侍御史,父亲赵裔时任平原太守。成人后,父亲赵裔开始给她择婿。赵裔相中的是彭城(今徐州)刘氏,西汉楚元王刘交的后裔,时任晋陵郡功曹的刘翘。这个家族虽然早已家道衰落,但在看重门阀的晋代,有皇室血统的子弟仍不失为良配,在此之前,父亲已经把安宗的姐姐嫁给了刘翘的一个远房兄弟。17岁那年,安宗下嫁刘翘。三年后,363年的春天,刘裕带着“神光”降生。不幸的是,这道“神光”送来了刘裕,却带走了他的母亲。年轻的赵安宗生下儿子后,血尽而亡,她自己也不知道,这个要了她性命的儿子,不是个普通人,而是一条蛰龙。很多年以后,这个孩子成了开启一个历史时代的帝王,甫一登基,便追封自己的生母赵安宗为孝穆皇后。

  刘裕刚一出生便失去了自己的母亲。家境窘迫的刘翘,面对嗷嗷待哺的新生儿束手无策,决定把他送给别人。《资治通鉴》卷111:“刘裕生而母死,父翘侨居京口,家贫,将弃之。”此时,赵安宗的姐姐也刚生了第二个儿子刘怀敬,不忍妹妹骨血沦落他人,就断了自己儿子的奶,把刘裕接来喂养。《宋书卷四十七·列传第七》:“初,高祖产而皇妣殂,孝皇帝贫薄,无由得乳人,议欲不举高祖。高祖从母生怀敬,未期,乃断怀敬乳,而自养高祖。”文中“从母”即刘裕姨母,赵安宗的姐姐;“怀敬”,便是刘裕的姨兄刘怀敬。不知是不是断奶太早的缘故,刘怀敬长大后,一直不太聪明,史书说他“涩讷无才能”,但是刘裕一生都在照顾他,让刘怀敬享了一世荣华:“高祖以旧恩,怀敬累见宠授,至会稽太守、尚书、金紫光禄大夫。”(《宋书·列传》)

  刘裕是姨妈的乳汁哺育长大,他的乳名便也由“奇奴”变成了“寄奴”。在姨妈和舅舅家,刘裕度过了自己作为寄奴的童年时代。失去了母爱的他,得到了从母(姨妈)的疼爱,也得到了舅舅外公一家的怜惜。那个时候,社会动荡,生活困顿,日子都不好过,懂事的寄奴常常帮着家里砍柴割草。这本是刘裕的不幸,从某种角度,还是他帝王身世的耻辱,有的人甚至会因这段经历而留下心理阴影,终身和自卑作战。然而从后来刘裕的种种表现,我丝毫看不到这一点,反而觉得他引以为荣,这段经历和寄奴这个名字似乎是他一生的宝藏,他从中汲取着纵横天下的能量。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他整个人生的底色,童年时光短暂,但对人一生的影响却是长远的。就像沭阳民间有句俗语:“从小定八十”,童年经历和感受过的一切,在历尽沧桑后,渗入意识和记忆深处,成就了独一无二的灵魂和性情,支配甚至主宰着命运的走向。刘裕的童年,虽然艰辛,但那应该是他一生中最快乐无忧的时光,在他后来的戎马倥偬中,再没有那样的岁月静好,哪怕贵为天子,也不曾再有过片刻的安宁。寄奴这个名字,成为刘裕人生最温馨的记忆、最深厚的情感符号,如同他出生时的那道光,在通往帝王宝座的血雨腥风中,始终护佑着他,抚慰着他,让他无所畏惧。

  如此说来,一切都顺理成章、豁然开朗了。

  寄奴是不幸的,但寄奴又如此幸运。命运之手把他和沭阳的赵氏家族握在一起,彼此成就。沭阳这片土地,为这位帝王送去了一位生养之母和一位抚育之母,这还不够,接着,又间接送去了一位继养之母。这位继母,就是一直陪伴刘裕,后来贵为皇太后,以贤德著称于世的萧文寿。《宋书·卷四十一·列传第一》:“孝穆后殂,孝皇帝娉后为继室,生长沙景王道怜、临川烈武王道规。”和赵安宗同年出生的萧文寿,是赵安宗姑妈的女儿。赵安宗的爷爷赵彪担任治书侍御史的时候,萧文寿的爷爷萧亮担任侍御史,同朝为官的两个人结了亲家,赵彪的女儿嫁给了萧亮的儿子萧卓。赵彪在同一年,得了一个孙女,一个外孙女,多年后,孙女成了孝穆皇后,外孙女成了孝懿皇后。也许正由于这层血缘关系,萧文寿视寄奴如同己出,在刘翘英年早逝后,萧文寿带着刘裕以及自己生的两个孩子,艰难度日,相依为命,始终不离不弃,直到寄奴破壳而出,一飞冲天。

  刘裕非常懂得感恩。对继母始终很孝顺,称帝以后,每日请安,从不间断。对姨妈和舅舅家极力回报。除了一直照顾被他抢了口粮的姨表兄赵怀敬,他和小舅舅赵伦之感情也很深厚。“赵伦之,字幼成,下邳僮(江苏沭阳)人,宋孝穆皇后之弟也。”刘裕起兵时,赵伦之一直和他并肩作战,战功累累。“宋武帝起兵,以军功封阆中县五等侯,累迁雍州刺史。……及武帝受命,以佐命功封霄城县侯。”(《康熙沭阳县志》卷之一“封建叙”)赵伦之虽然功勋卓著,又贵天子之舅,但是平时生活俭朴,律己甚严。沈约纂写的《宋书列传第六》载:“伦之虽外戚贵盛,而以俭素自处。性野拙,人情事务,多所不解”。刘裕也非常赏识和喜欢赵伦之的儿子赵伯符,“伯符,字润远,伦之子。少好弓马……伯符为竟陵太守,时竟陵蛮屡为寇,赵伯符征讨,悉破之,由是有将帅之称……武帝甚嘉之。”赵伯符官至宁远将军,总领义徒。刘裕还把孙女海盐公主嫁给了伯符的儿子赵倩。“子倩,尚海盐公主。”(《康熙沭阳县志卷之二·人物叙》)如此说起来,沭阳的赵氏家族跟刘宋皇室还真是有千丝万缕割不断的联系呢。

  一千六百多年前,沭阳的姐妹用生命和乳汁哺育了一代帝王刘寄奴,历史的尘埃湮灭了曾经发生过的细节,岁月的手指也抹去了很多生动的印记,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都成了过往,但有一些东西会遗留下来,带着神秘的信息让你去破译。

  比如刘寄奴草。一种生命力特别旺盛的小草,遍布苏北以及全国好多地方,对治疗外伤出血,疮痈肿毒有奇效。刘裕应该是在小时砍柴割草时,认识并且使用过这种草,印象深刻。后来在他征战南北的过程中,常用这个草药为受伤的将士疗伤,人们都把这种草叫做刘寄奴草,民间甚至有“家有刘寄奴,不怕刀砍头”的俗语。

  众所周知,古代帝王的名讳是大忌讳,谁要敢撞脸皇帝的名号,基本是杀头的罪名,更何况是小名。据明弘治十八年刘文泰等奉旨撰辑的《本草品汇精要》、李时珍编纂的《本草纲目》记载,早在南北朝刘宋时期的《名医别录》中,已有对刘寄奴草入药的详细记录,同时期药物学家雷敩所著的《雷公炮炙论》对其性状及其炮制入药的办法有详尽的介绍。这么说来,这个小草用刘寄奴的名字载入药典,是始于刘宋时代,也就是刘裕统治的年代。一般情况下,回避都还来不及,怎么可能以当朝皇帝的小名为名,而且还堂而皇之地载入药典呢?

  唯一的解释就是,这是刘裕本人的旨意。他一定被这种看上去不起眼的小草治愈过伤口,而那个为他敷草药的人,或许是他的外婆,或许是他的姨妈,亦或许,是他一起的玩伴。不管是谁,都在他记忆深处留下了温馨而美好的回忆。因此,他和小草共同使用寄奴这个名字,应是对养育他的母亲们以及古僮沭阳这片土地最深切的纪念。

  责任编辑:孙尤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