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作家网
江苏作家网

《扬子江文学评论》2021年第5期

2021-11-17 10:24

  卷首语

  一般来说,作家在涉及理论的时候,与批评家的思维是不尽相同的,在形而上的阐释中,他们往往是从形而下到形而上,再回到形而下,文章一下就鲜活生动了。

  王安忆对托尔斯泰贵族生活的想象后得出的结论是:“对于托尔斯泰这样的作家,他交给自己的问题,不是回答日常的生存之道,而是人的物质属性之上,是不是还有着天赋的灵魂的使命。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产生于偶然,还是必然,感知的存在以外,有没有一种理智的运动?否则我们怎么解释思想,它活跃在个体的内部,作用于人们的行为。我们在托尔斯泰很多小说里,或者说是在俄罗斯同时期作家的很多小说中,都能看到这种在苦闷中突围的企图。”于是,用一个作家对作品的感悟分析就上升到了让人易懂的哲学境界。

  同样,艾伟在阐释他们这一代人在进入九十年代创作语境时,对“现代性”的认知是如何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去的总结是很有启发性的:“文学作为观察时代意志碾压下人的处境的一种文体,自然会关心所谓的‘现代性’,事实上,在不经意之间,现代性已渗透到作家对这个世界的思考及观察的方式之中,成为一种‘无意识’的存在,影响着中国人对未来的想象,也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和创造。”无疑,这种深切的体悟经验成就了这一代作家,当然有时也会成为羁绊他们前行的脚镣。

  我们热切地期待作家们能够在通过自己和他人的创作中说出与批评家不同的声音。本期的“名家三棱镜”中,在叶弥和岳雯的两篇各有千秋的金仁顺评价中,我们看到的是形而下和形而上不同穿透力的阅读快感。

  显然,郭文斌是一个被忽略了的好作家,此次王兆胜和陈剑晖二位先生对其散文和小说的重新发掘无疑是一种新的文本阐释。王兆胜先生认为“郭文斌散文追求的是精神生态和绿色写作,是当下散文的一道亮丽景观。可惜的是,其散文价值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作者做出的新分析与评价显然是一个史家的眼力所致。

  陈剑晖先生对郭文斌小说的评价的“第一个感觉是新奇、有点神秘和不可思议,觉得郭文斌的确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在国内尚未见到这样‘独特的’写作者。第二个深刻的印象,是他的作品有一种安详、宁静的内蕴,一种温暖、诗性的氛围。”这种发现贯穿在他行文的字里行间,是中肯之言。

  这期佳作迭出,王达敏先生对史铁生作品精神的重释,史建国先生对特殊文本的精彩分析,以及李振先生对阿乙小说的新意解读,都是很有见地的文章。

  我们感谢作者!

庚子年七月廿一丁帆写于南大和园

  

  目录

  大家读大家

  王安忆 | 贵族——以《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为例

  艾   伟 | 文学与现代性

  名家三棱镜∙金仁顺

  金仁顺 | 写作这件事

  叶   弥 | 艺术的本能——试论金仁顺的小说特质

  岳   雯 |  “莽林”与“神迹”——金仁顺论

  郭文斌研究小辑

  王兆胜 | 精神生态与绿色写作——郭文斌散文的价值旨趣

  陈剑晖 | 安详哲学与诗性文化——郭文斌文化随笔论略

  班易文 | 时间的乡愁与记忆的传承 ——文化记忆视野中的《农历》解读

  新作快评

  李   振 | 孤独的骗局与契约——阿乙小说集《骗子来到南方》

  思潮与现象

  陈舒劼 | “硬科幻”:内涵的游移与认同的犹疑

  顾奕俊 | 知识分子的“神话”与“肉身”——八九十年代长篇小说知识分子书写管窥

  文学史新视野

  史建国 | “文艺为农民服务”与当代文学史上的“农村版”

  庞秀慧 | 混沌与困境:论新世纪以来乡土叙事中的“权力书写”

  周   鹏 | 新世纪乡土小说中的民俗书写与乡村文化变迁

  作家作品论

  王达敏 | 史铁生:轮椅上的忏悔者

  冯祉艾 | 都市荒漠下的诗意栖居——论潘向黎小说中的两性关系书写

  顾星环 | 数字化时代的吴语叙事——以《繁花》网络初稿本为例

  赵苓岑 | 象征、悲剧意识与“偶尔的疲惫”——关于余华的长篇小说《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