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冰品读《南京城市史》

(2018-01-29 09:44) 5031661

  一部《南京城市史》,见证了2500年南京建城史怎样的发展脉络?总有一些沧桑,滑过流年。从古至今,古城南京又有哪些故事让人无法忘怀?

  1月28日上午,由南京市全民阅读办主办的 “2018共读南京”新年首场线下品读会走进十朝历史文化园,特邀南京著名文化学者薛冰品读《南京城市史》。

  书香南京大讲堂全媒体直播。  

  薛冰老师以“春归秣陵树,人老健康城”为主题,为书友们讲解了南京建城2500年来的历史与发展。

  作为《南京城市史》一书的作者,薛冰老师首先讲了写作本书的缘由。

  一方面,我们在南京城生活,一代又一代的人到现在已经建城2500年,那么2500年以来,这个城市是怎么样发展起来的?怎么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长成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一个状况?第二个方面,我们希望从写作的过程中,能找到一些城市发展历史中的优势及特点,对我们今天的城市建设能够有什么样的启示?对我们今天做好这个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能够提供什么样的参考意义?

  薛冰老师从秦淮河板块、清凉山板块、明故宫板块三方面着手,大致讲了南京的功能分区情况:它怎么形成的?又产生什么样的文化效应?对于我们今天的城市发展有什么样的意义?

  01

  

  我们长期以来讲南京文化的时候,经常喜欢讲的就是秦淮文化。十里秦淮流域,是我们南京市民文化的区域,老百姓最早的时候就生活在这一代,形成市民区和商业区,这块非常的重要。为什么重要?市民是一个城市的基础,城市可以没有皇帝,但必须有市民的形成,因为市民和农民是不太一样的,农民基本上是靠土地生存,市民基本上是脱离土地,依靠手工业、商业,新的产业来生存的。所以说有了这一块,我们这个南京城就有了一个基础。

  

  02

  

  第二个板块,是明故宫板块。我们知道,南京是十朝都会,标志就是要有一个皇宫,有皇帝在这里做统治,我们才是都城。你光有居民区,商店盖得再多也不是都城。这个政治中心区就是以总统府、南京图书馆为中心的这一块,这一块非常重要,为什么?六朝的古都台城在这里,基本上就是在这个方位;南唐的皇宫在这一块,稍微偏南一点,隔了龙蟠中路旁边这一条河,这边就是明故宫;皇家园林在这一带,玄武湖、紫金山这一块是皇家的园林,皇家的陵墓,帝王将相他们活动的中心就是东边这一片,我们可以叫政治中心区,有了这一块,我们说南京是古都、都城,我们都城文化就有了根基,我们现在坐在这里,这里就是当年属于皇家活动的范围之内。  

 
▲1936年南京实测地图

  

  03

  

  当然,南京还有第三块——清凉山板块,当然不是现在清凉山公园的概念。清凉山,我们说它往北走一直到哪里?基本上到北崮山,连着狮子山,背面这个桥都是清凉山上来的,然后它往东边往南边,就是五台山,一直到朝天宫那里的小苍山,都是清凉山一条山脉下来的。我们过去讲这个老话,就是诸葛亮讲的“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石头虎踞”不是一个孤立的山峰,是一条山脉,当年这里是长江流域,它镇守在长江边,就在这里。

  它最后就变成一个什么呢?变成一个文化中心,特别到了明代和清代以后,南京最重要的文化人,最有影响的文化人基本上生活在这一代,所以这一代变成文化中心。一直到现在,从晚清开始,我们现在的大学,也都建在这一代。比如南京大学、南师大、河海大学,就在清凉山里边;汉中门这边还有南艺,南医,南京中医大学。沿着清凉山的山脉走向,现在我们知道有20所大学在这里,密集程度全国第一。

  

  04

  

  薛冰老师说,撰写《南京城市史》的初衷,就是希望能成为一方引玉之砖,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南京城市史的铺路之石;希望南京城市建设发展的若干历史经验,如跨江发展、面向大海的胸怀,善于利用自然山水的传统,功能分区明确的特色,尊重原住民权益的原则,保老城建新城、跨越式发展的优势等,能够对当代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提供一些启迪;尤其是通过反思近百年间历次现代城市规划实践的得失,探索面对历史造就的文化名城,如何进行再度建设的问题,对于现当代南京的城市建设,试做宏观层面上的品评,也为城市未来的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参照系。  

  
▲冰雪无阻,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薛冰老师互动环节,书友们积极提问

  
▲讲座后,书友们与薛冰老师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