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扬州市文艺创作引导资金项目文学作品研讨会在扬州召开

(2018-01-30 17:08) 5039693


  江苏作家网讯  1月29日,2017年扬州市文艺创作引导资金项目文学作品研讨会在扬州召开。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汪政,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钟山》主编贾梦玮,副主席、创研室主任鲁敏,扬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周学军,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仲衍书,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原处长陆建华,批评家张光芒、王晖、谈凤霞、何同彬、黄玲以及扬州部分作者、文学爱好者参加了研讨会。

  扬州市文艺创作引导资金项目于2012年设立,每年由扬州财政拨付50万元,主要用于引导扶持扬州籍或长期在扬州工作(五年以上)的文艺家及文艺家爱好者的创作及作品问世,包括文学类(含小说、纪实文学、儿童文学、散文、诗歌等)、艺术类(含书法、美术、音乐、舞蹈、曲艺、摄影等)。从2016年开始,扬州市文艺创作的专项资金提高到100万元,更大力度地促进文艺创作生态的改善,保护和激发文艺创作者的积极性

  项目设立以来,扶持了一大批扬州本土作家、艺术家推出作品,其中不乏获得省级各类文艺奖项的精品力作。张新科的长篇小说《远东来信》获江苏省第五届紫金山文学奖,马越的长篇纪实文学《难忘初心——星云与扬州》获江苏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 “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苏若兮的诗歌集《扬州慢》获江苏省第六届紫金山文学奖,周荣池的长篇小说《李光荣下乡记》获江苏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图书类“五个一工程奖”,扬州市音乐家协会的歌曲《月亮城》获江苏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歌曲类“五个一工程奖”,这些均为历年来扬州市文艺创作引导资金项目扶持的作品


  扬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周学军致欢迎辞,他说,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培养出高水平人才,为促进扬州文学繁荣汇聚强大力量。

  王晖(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点评了尤泽勇《下乡记》、曹阳春《独上齐云》、胡琳珍《在路上》三部散文作品。在非虚构这样的大构架下考量这三部作品,有很多可以研究的东西。《下乡记》以作者7年多插队生活为介入,是一部有温度、力度和深度的作品,体现出作者用良知关照历史善意关照生活,理性对待人生的态度。《下乡记》和《独上齐云》的语言是两极的,一个是写实,另一个诗意。《在路上》介于两者之间,特别能表现作者对生活的乐观,事业很开阔,语言也很棒,感觉选文杂了一点,有些选文有些粗糙,需要打磨。三部作品都是属于非虚构文学,有三个关键词:关注现实、文体宽阔、呈现生活原生态。


  张光芒(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点评了王艳《长清短清》、张兆珍《芦苇花又开》两部长篇小说。两部长篇都是以当代生活为题材,以追寻自我与爱为主旨,充满扬州文化特色,又和当代生活贯通,这是共同特点。另一方面他们也较好体现了用本土化审美来讲好中国故事的最新成果。《长清短清》更多的是将扬州文化底蕴审美传统和当代生活融合起来形成的抒情、浪漫、传奇意味的。《芦苇花又开》更关注人情、风俗的当代转变,表现了时代变迁与个体命运相结合的现实主义风格。两部作品在写实与想像之间有的地方处理不太合理,如果小说中对话和内心一样,是有问题的,人物的心理活动没有了,缺乏思想深度。越是饱含深情,越容易过于简单。

  谈凤霞(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点评了涂晓晴的儿童科幻小说《蓝蓝和外星人》。这是一部童话和科幻相融合的有亮点的作品。智能化时代科幻主题必然进入儿童文学,很高兴江苏有这样一部作品。第二个比较大的欣喜,是主题方面,整部作品心怀爱意,充满温暖。作者将扬州写得很美,仿佛抒情散文,还有写扬州小吃,色香味俱全,但是我觉得还不够,要从美食中感受到对人生的爱,这才是超越儿童文学的。要写好科幻题材,必须做好案头工作,学习一些科学知识,后面的步子会迈得更好。另外是人物形象的塑造,不能塑造成一个简单的符号。写儿童长篇不仅要有很大的耐心和毅力,如何将故事呈现得更有节奏感,是值得思考的,儿童文学要做到自然而生、讲究而为。

  何同彬(省作协《钟山》杂志副主编)点评王树兴的中篇小说集《无底洞的底》,这部小说集通过庸常人的生活具体的情节概括出有限的地方性,比符号化的地方性更有意义,具有世情小说的根底,有温度有烟火气。从这部小说集看到了“离地三公尺飞行”的平衡感,他在叙述一些人的问题、困境、瑕疵的时候只是客观平静的描述,没有带批判的态度,包括对社会官场阴暗面的描写都有适当的尺度和距离感,尤其是中年男女的选择,对其内心的波动都把握得很好。如何用更丰富的手法避免平面化,作者进行了很多尝试,但不是特别成功,显得头重脚轻,前面铺开了,后面没有达到目的。总之,我还是认可他的创作的。

  黄玲(省作协创研室干部)点评了孙德喜的文学评论集《明月文化中的扬州文学》。一是文本之外的,现在的文学评论很少面对基层文学,其实基层文学很需要文学批评和研究的介入;二是关于评论文本,写得很细腻、温和,孙老师研究很广,特别注重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但是也有不满意的地方,他对作家作品的评论,文本内涵的解释比较多,都是在解读作品,另外就是批评太少、批判太少,表扬太多。对基层作家表扬、正面评论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指出问题,对地方作家会更加受益。最后一个小问题。是书名,除了绪论谈到明月文化,其他的没有提到明月文化,不如直接叫当代扬州文学杂论之类的。


  贾梦玮:要鉴定一个地区的文学成就需要在一个坐标系上考察,横向看,扬州文学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什么样的地位,纵向看在历史上是什么状况。今天的扬州文学和历史上扬州文学是无法比较的,很多现在的问题古代是没有的,比如中篇小说。还有现在人的状态,面对的问题,也是古代人没有的经历。只能说扬州文学在古代作家的基础上主客观上都是往前迈进的,成果丰富。从全省来讲,苏中苏南苏北文学,苏中文学占了半壁江山,苏中是江苏南北的交汇点。文学编辑究竟看中什么,比如反映的生活的深度和广度,叙事的节奏等都是看中的,最看重的是一个作家精神情感的气质在作品中的反映,这是我们做编辑最看重的一点。如同看人,最终要看气质,文学作品其实由作家本身的气质决定的,我们看中作品背后的人,希望作家能有所交流,这种交流是无与伦比的,交流超过一切。

  陆建华:想提几点建议:领导部门抓文艺创作责任重大,各地文艺创作力度很大,出人才很多,相比之下,扬州不是太有亮点。一是指导思想要明确,希望从领导到作家,一定要确立精品意识,思想精深,艺术精湛,语言精美,三个精。第二,在精品意识指导下,要选择好自己的位置,文学是个很大范畴,你擅长什么题材,汪曾祺一直到写了《受戒》才确立在文坛的地位,轰动全国。希望从事文学创作时候,先考虑,你的位置在哪里,不要糊涂写。第三,扬州现在最大平台就是每年的项目引导,很认真,蛮好的。建议扬州文联好好认真考虑把扬州的平台搞好。第四,每年出版的书,要以精品意识观点认真对待,出书和高考一样,没有过线就不行,希望市文联对这批作者出书严格要求。扬州的文艺光辉灿烂,我愿意尽绵薄之力。

  仲衍书:今天会议很成功,得益于省作协的领导和各位专家对扬州文学的关心关爱,我代表扬州文联作协表示谢意。同时希望各位在座的作家,通过你们向扬州更多的作家,更多关注扬州市的文艺创作引导资金项目,用优秀的作品来申报这个资金,通过专家的评审获得资助,因为这是一个有一定的含金量的文学项目,希望通过努力能够真正的让扬州文学得到更好发展,能够把扬州的文学事业实实在在向前推进。

  汪政:今天的会议,一方面是省市联合召开的作品研讨会,同时也是扬州文化资金引导项目总结的会议。我个人感觉这次会议达到了目的,不但感谢扬州文联,也要感谢到会的得到项目资金扶持的五位作者和扬州的文学爱好者,大家共同努力才使得今天的会议有所收获。听了五位作者的创作谈,感觉大家的创作之路都很坎坷,好几位都是处女作,能写成这样不容易,但是文学创造不是进化论,如果有条件的话,还是要经过期刊训练。很多现在已经有影响的作者,都是经过期刊训练,由于有了编辑的反复的把关和淘洗,才有了进步。申报引导资金项目不要有一定要评上的急功近利的心态,要有长远的想法。如何对得起扬州的文学传统,这是我们当代人应该有的担当。抱着对精品的希望和决心,扬州的文学和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还是有些差距的。大家在文学创作上的一些问题,要查短补齐。文学创作是对一个人全面素养的呈现,每个人问题不同,刚才专家对大家开的药方可能对你有效,对他不一定有效,对你这一部有用,对下一部可能又不清楚,所以一定要自己查短补齐。自觉的写作要从阅读开始,要读对自己有用的,找适合自己读的。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扬州文学美好的明天奋斗。



        省作协副主席、创研室主任鲁敏主持会议。

  王艳、张兆珍、涂晓晴、王树兴、曹阳春等作者对批评家的点评作了回应并畅谈了自己对文学的理解与创作感悟。(周韫:文;摄影:马恒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