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大咖 | 于时代潮水中 葆有自我频率:鲁敏推出新作《梦境收割者》

(2021-01-07 15:44) 5947355

  “看看吧,所谓梦境收割者,我高高举起又轻轻落下的镰刀下面,所收割的,不是梦境,是生活。是喧嚣中的孤独,是孤独里的努力,是不能作主的偶然与运气,是日思夜想与触不可及,是一直掩饰与突然暴露的自我——几乎是梦境同质吧。”

  时代的浪潮滚滚而来,个体该如何自处?近日,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汪曾祺文学奖得主鲁敏,携她的全新中短篇小说集《梦境收割者》做客访谈现场,与大家分享人性与命运的故事。

  采访实录

  主持人:恭喜鲁老师的新作品《梦境收割者》跟大家见面了。首先请鲁老师介绍一下您的新作品吧。

  鲁敏:《梦境收割者》是我的一本中短篇小说合集,收录了我最近五六年,断断续续写的十个故事。这十个故事和当下时代有比较紧密的逻辑联系,同时,在写作技术上,也代表着我最近几年的尝试和探索。

  主持人:您新作品的名字非常特别,您为什么想到用《梦境收割者》作为这本书的名字呢?

  鲁敏:其实这十个故事里面只有《有梦乃肥》一篇写到了梦境,其它九个故事都是写当下的生活,取这个名字更多是取它的文学含义。

  梦境从来不是孤立的,总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各种欲求不得的投射,可以说,写梦境就是写生活。而反过来讲,生活本身也和梦境有很多共通点。我们的生活受到很多外力的打扰,偶然的因素、时代的节奏、媒介的力量等等,个人生活的节奏与外部的干扰互相裹挟。我觉得这些都和梦境很像,我取这个名字,是强调生活和梦某种共通的文学意味。

  主持人:您新作品的十个故事看起来非常的独立,但是却被您组成了一部作品,这些故事有什么内在逻辑吗?您想向读者传递什么样的主题呢?

  鲁敏:我认为当代的写作者有义务,或者最起码,我自己渴望,以小说的方式来发表我对当下世情的看法。所以这部小说的主题,往大里说,是想写尝试写人与所处时代的关系,往小里说,是宏阔快速的外部节奏中,每一个平凡的个体,如何默默自持,勇敢葆有自我的频率。时代像巨人一样,阔步向前,喧嚣无比,我们的媒介每天都在告诉我们,你被内卷了,你被996了,好像世界是一个冰箱,我们被放到一层层不同格子里了。我对这种相对简单粗暴的判断持保留意见,我觉得真正的个体,应该有保持平凡独立自我的勇气。

  所以我想写的,是在外部的节奏中,如何保有自我的频率。我用一些极端的故事来呈现人物的勇气,有的是喜剧故事,有的是不那么圆满的故事,但我觉得这些人物在故事中呈现出来的勇气值得我们去关注。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一个作家的现有的风格跟他的经历密切相关,您是一位非常具有个人风格的作家,是怎样的经历对您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呢?

  鲁敏:我的经历在我们这一代作家当中还蛮典型的。由于读书的原因从乡下或者县城来到了省会城市,同时整个中国也在这段时间完成了城市化的进程。所以我早期的写作,更多的是写乡土、乡村,最近这十年左右,写的都是城市题材,也包括这本书。

  我从事过一些不同的职业,对我来说主要有两个收获,不同的职业更迭中,会从模糊到清晰,发现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二是跟很多不同的人打交道,让我保持一个比较活跃思维模式。我对一直对“人”本身非常感兴趣,这本书封面上也写到,梦境收割者,收割的不是风景,不是麦子,收割的是人性和命运。

  主持人:您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阅读习惯吗?

  鲁敏:我认为不管是否要成为一个写作者,阅读都是特别重要的,阅读是强健人精神体格的重要渠道。具体我有两个建议,首先是要有一个基础的金字塔阅读量,除了读来舒服、放松的书,还要读一点“硬”书;其次,现在书单太多,出版物海量,选择“不读”的能力很重要。有限的时间里,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人格理想、目前所需的精神力量,去做好取舍的选择。

  我自己是外国当代作家的作品读得多一点,同时,也兼顾一些中国古典作品,它对语言的塑造很重要。比如这段时间,我就在重看《三言二拍》,它那种对风情世俗的关照,让我觉得很有意思。

  主持人:其实鲁老师很早就来到南京了,那么您觉得南京这座城市,对您的写作有怎样的影响呢?

  鲁敏:我觉得这应该算结果论吧,我在写作的时候肯定不会想着这个问题。但实际上回头看我的作品,你会发现有非常多对这个城市不自觉、下意识的记录,比如说写一个风景,我就会很自然就写到玄武湖、清凉山、紫金山。我以前还写过一个小说叫《徐记鸭往事》,写的就是鸭子店的故事,就是因为我们家附近有鸭子店,我对它很有一种微妙的感情。当然南京的每条街巷里面都有鸭子店。所以,我觉得,南京对我写作的影响,这是一个不自觉不自知但“有结果”的事情。(朱紫橙 王晨)

  新华社和江苏省作家协会联合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