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记忆 | 金陵新草又随春:顾浩

(2021-01-07 15:42) 5947354

  编者按

  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卷中,江苏文学无疑是其中最为华彩的篇章之一。一代代江苏作家辛勤耕耘,留下了无数名篇佳作,为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2017年以来,江苏省作家协会着手收集、整理江苏老一代作家的资料和创作成果,留存老作家的影像资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项目。这项工作,既是为了给江苏文学留下一份宝贵的历史资料,也是一次文学精神和文学传统的回溯之旅。在此,我们开设“文坛记忆”栏目,陆续推出忆明珠、范伯群、海笑、杨苡、梅汝恺等江苏老一辈作家的采访视频,共同回忆老作家们走过的文学历程。

  本期视频播出的是著名诗人、词作家顾浩先生。

  江苏老作家影像——顾浩

  顾浩,当代著名诗人,词作家,曾任江苏省委副书记,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南京市委书记,江苏省文联主席。著有《金陵春草》《江海涛声》等新古体词集和“八韵体”诗集《尧天旋律》。

  1940年1月5日,顾浩出生在江苏南通通州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自年幼起顾浩就展露出对诗的极大兴趣,他爱诗、读诗、写诗,8岁就可熟练诵出“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这样的名句。

  初中时期,顾浩对文学的兴趣愈加浓厚。从家到学校有三十多公里,没有钱乘车,顾浩每月都要步行五、六个小时往返两地,但是他一点儿都不感到疲倦与孤独,一面赶路,一面背诗,一面考虑写作,山高水长,自得其乐。

  寒来暑往,春花秋月,顾浩不知背诵了多少唐诗、宋词,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从这个时候,他的诗歌创作之路开始扬帆起航。

  初中毕业后顾浩因学习成绩超凡,被保送至江苏师范学院(今苏州大学)。在校期间,他潜心创作,写了大量的诗作,18岁,江苏师范学院(今苏州大学)的《诗选》上发表了他的处女作《劳动者之歌》,此后校刊上几乎每期都有他的新作。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纪事是顾浩作品的一大特色。顾浩于1964年正式参加工作,长期的基层工作经历为他的诗歌创作带来了不少灵感。1991年,顾浩担任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期间他以描绘南京变化为核心,倾心创作并遴选出32首诗词,集结成他的第一本诗集《金陵春草》。著名诗人钱仲联先生曾给予这本词集高度评价。

  诗的变革,是内容和艺术的变革。顾浩对古体词的革新,早在《金陵春草》的“写在前面”中就已体现,“粗看似乎用的是旧形式,其实并没有完全守规矩,我仅是保留了这一文学样式的大体框架。”在词集《胜日乐章》的前言中,顾浩从“境界”“情感”等方面说明了古今诗词差异,不同时代,诗词内容需反映新境界与情感,同时总结了在语言、词牌、押韵等方面的尝试。

  1995年,顾浩又调任江苏省委副书记,愈加繁忙的公务也没有让他放缓创作的脚步,无论是平时上下班还是出国访问、下基层调研的途中,都是顾浩用来写诗的黄金时间。继绿意葱茏的《金陵春草》,顾浩又先后出版了《江海涛声》《盛世风情》《神州凯歌》《浩斋情韵》《顾浩词选》《胜日乐章》等新古体词集,共创作“新古体词”三百余首。著名文学评论家陈辽赞誉其为“我国改革开放时期新古体词的代表诗人”。大诗人臧克家偶然在《人民文学》上看到顾浩诗作后,曾专程打电话询问:“顾浩何许人也?”

  2009年,顾浩又全心投入创建中国特色新诗体的理论探讨和创作实践。2011年,他以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的名义,联合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诗国》杂志社,在南通市联合召开了以“创建中国特色新诗体”为主题的“中国·南通诗会”。2013年,他提议江苏省作家协会成立“创建中国特色新诗体课题组”,并创办内刊《诗家》,组织撰写大量理论探讨文章和新诗体尝试性作品。著名诗人丁芒称赞“尤使我感兴奋的是他在传统诗词的改革方面,所表现的切中肯綮的见解、坚毅固执的勇略以及卓有成效的实践。”

  顾浩曾在多篇文章中提到,诗歌中一种新诗体要想风行,就要这一新体比原有的既多新意,又简便易行。于是顾浩身体力行,独创出“八韵体”新诗。2012年,他的首部“八韵体”新诗集《尧天旋律》问世,被视为是诗坛的“一朵奇葩”、“一大收获”。作家王同书潜心研究顾浩诗词多年,通过《顾浩八韵体诗评论集》《顾浩词的多彩世界》等,对顾浩诗词的内容、特色、影响等方面作出了比较全面的论述。

  退休后,有两件事是顾浩心头牵挂的,一是希望早日创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诗体;另一件就是研究《红楼梦》的作者到底是谁。2019年11月22日的《扬子晚报》上,刊登了罕见的一万五千字篇幅的文章,那便是顾浩的《<红楼梦>的作者到底是谁》。这篇文章的观点不仅在江苏甚至在全国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顾浩也一直是尊爱老师、传承师道的歌者和力行者。在苏大,顾浩深受钱仲联先生器重,钱老曾用一句“惊才绝唱辟千夫”直接道尽对顾浩的挚爱与期许。著名诗人、诗评家吴奔星先生将顾浩与现代著名诗人贺敬之称为中国诗坛的“北贺南顾现象”,88岁高龄时吴老还为顾浩发表过长篇评论,赞他写出了中国人民的创造性、开拓性、爱国主义精神。两位老师先后离世,顾浩悲痛不已,写下了“寒夜不成寐!泰斗骑鹤去,遗著万岁!”“闻讯断肠!哀吴公离世,热泪千行!”的悼词。

  难得“官人”是词人。几十年来,顾浩在创作上勇于开拓自己的求索道路,坚守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追求与美学品位。他用诗歌热情歌颂了改革开放之后的神州盛世,抒发了中华儿女奔小康的壮志豪情,以饱满的激情书写了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毫无保留地展现了自己的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