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频:小“通道”走出大人生——记亨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崔根良

(2020-12-27 12:16) 5945650

  铜缆、光纤光缆、光纤预制棒等,这些专业词语,常人很少专门去了解或研究它们。从常识层面讲,它们就是信号传输的一种特殊介质或通道,最细的部分如头发丝一般。以光纤为例,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称,可作为光线的传导工具,人们根据“光的全反射”传输原理,造出一种透明度很高、粗细像蜘蛛丝一样的玻璃丝──玻璃纤维,当光线以合适的角度射入玻璃纤维时,光就可以沿着它蜿蜒曲折地前进。就是在这样一种细若游丝的通道里,有一个人,倾注了半生心血和全部激情,用异于常人的敏锐、执著、胆识和担当,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一条大气磅礴、恢宏壮美的人生道路。他,就是亨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崔根良。

  亨通集团作为中国光纤光网、智能电网、大数据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金融投资等领域的国家创新型企业,拥有全资及控股公司70余家(其中3家为境内外上市企业),是全球信息与能源互联系统集成商与网络服务商,全球光纤通信前三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企百强。2019年集团营收1100亿元。

  亨通在光纤通信、超高压海缆、半导体材料等领域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先后承担数百项国家、省部级科技项目,入选国家工业强基、国家智能制造、国家绿色制造等重大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中国工业大奖。亨通创新发展案例先后被央视《大国重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中国改革开放与企业发展》丛书及中宣部核心价值观微电影《光网络筑梦人》向全国宣传推广。

  亨通全力推进从产品国际化、产业国际化到品牌国际化“三步走”方针,在欧洲、南美、南非、南亚、东南亚等创建十一家产业基地,和三十多家营销技术服务公司,业务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的光纤网络市场占有率超15%,为全球数十个国家的海洋光网和能源互联建设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亨通的555国际化战略(50%以上的海外市场,50%以上海外产业,50%以上国际化人才)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亨通坚持两个文明两手抓两手硬,坚持光明正大搞企业、诚信经营谋发展,以产业报国为追求,以贡献社会为己任,践行民企的责任担当。在当地率先成立民企党委、纪委、民企党校。在国家民政部注册成立全国性非公募亨通慈善基金会,积极投身国家精准扶贫、光彩事业和慈善公益事业。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先进民营企业、中华慈善奖、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大奖、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殊荣。

  亨通集团以其在创新、国际化、社会责任及非公党建领域的独具特色被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江苏省委党校、苏州市委组织部列为干部教育、时代教育基地。每年接待海内外客人及党政党建学习考察代表团超3.3万人次。

  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崔根良,先后获全国“最美奋斗者”、全国时代楷模、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非公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全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全国模范退伍军人、全国慈善爱心企业家、全国关爱员工优秀民营企业家、江苏省改革开放40年先进个人、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平凡人的奋斗路

  崔根良出生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以前称七都乡)桥下村帽子兜,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不过,父亲是村里的生产队长,母亲则是典型的江南农村女子。他们起名字时并没有特殊的考虑,只是按照崔家祖辈辈分排行,在“根”字辈后面加上了一个代表好的“良”字。若干后之后,崔根良才悟到这个名字蕴含的寓意:做事根要正,做人要善良!

  1974年夏天,崔根良即将初中毕业,学校放农忙假期间,他回村里帮助父母,参加农忙劳作。抢收抢种结束后,他却不愿意再回学校。父亲本来担心他毕不了业,但看他很有主见,而且胸有成竹,只能作罢。初中毕业后,父亲的意思,想让他到县城或更远的城市继续读高中,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面对贫苦的农村生活,看着父母日以继夜的艰辛,他心里思考的,是要走出去,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一切。

  崔根良放弃读书后,仍然没有按照父亲的想法去田里干农活挣工分或到砖瓦厂、水泥预制厂当工人,他觉得这些活没什么意思,既没技术含量,也没发展空间。他选择了学习木工手艺。师傅见他聪明伶俐,做事有分寸,自然倍加喜欢,毫无保留地将一身本事传授出来。

  短短的两三年光景,崔根良的木工手艺在十里八村已经小有名气。可是长期与木头打交道,说到底还是个力气活儿,干长了他就感到枯燥乏味、没什么劲头了。有一次,师傅带着他给乡人武部孙部长家打家具,有一天院子里来了几个穿军装的现役军人,听着交谈得知,原来是到乡里来接兵的。他不由地暗想:如果能当兵,就能走出七都、走出吴江,我年龄身体都合适,一定要去试一试。于是,他以用心打家具为条件,换取了参军入伍的机会。

  崔根良如愿以偿,成为福州军区空军惠安场站通信营无线电通信调配员。入伍几个月后,他的业务水平突飞猛进,不仅仅成了新兵里的尖子,甚至超过了早他两三年入伍的老兵。随后,在福州军区空军举行的“大比武”中,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荣立了三等功,不久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2年秋天,崔根良退伍返乡,进了七都乡色织化纤厂,做一名保障机械设备正常运行的技术工人。当兵出身的他,不怕脏不怕累,特别能吃苦,加上心灵手巧,喜欢钻研,很快就成了行家里手。他保养的机器运转良好,很少出故障。空闲之余,他还帮同事干干活,又研究起花色品种的织布工艺。他看纹路、画样子,在织机上编程序。没用多长时间,他凭借巧干加实干,设计出最新花样的丝织布,一点也不比市场上的最新产品差。不仅如此,后来他还干上了出纳兼统计。

  一年后,也许工作太轻松了,崔根良不甘寂寞,主动提出想替厂里到外地去卖布。由于他肯下功夫学习新知识,勤快认真,脑子灵光,还会揣摩别人的心思,琢磨工作新方法,一年下来,他成了厂里的销售冠军。同时,他还结交了许多客户朋友,建立了稳固的人脉关系,时常带回市场上需要什么花色品种的信息。

  就在崔根良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乡里下了一纸命令,要他去一家惨淡经营的钮扣厂当副厂长。这个厂已经换了几个领导都不见起色。这次,新厂长点名要他来进班子,希望借助他的能量扭亏为赢。他的犟脾气上来了,坚决不去当这个副厂长。乡领导的权威受到了挑战,色织化纤厂他也留不下了。他决心到外省发展。

  在一个离家几十里地的浙江小镇,崔根良承包了一个规模不大的纺织厂,当上了“老板”。为了节约成本,凭借过去磨炼出的多方面技艺经验,他削减管理班子,大多数事情都是自己一肩挑,厂里厂外一把抓,既当厂长,又跑外销,从机修、精纺,到统计、出纳,供销,哪里有难事,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处处带着大家一起干。人手不够,他回到家把弟弟带到厂里,既是帮忙办厂,也是给弟弟锻炼成长。

  一晃一年过去了,崔根良一结算,刨去所有成本和工人工资奖金,以及还清借款,净赚了20多万元。承包成功了,但他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把多余资金投入购买设备、整修厂房、扩招工人,扩大了生产。果然,第二年又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崔根良成功的消息很快传回了家乡。七都乡新上任的党委书记程惠明“三顾茅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硬是将他从外地发展的“快车道”上拉了回来,到七都丝织服装厂走马上任。面对收入的落差,他不在乎别人的议论,也不在乎家人的反对,作为厂长,自己还带头提议降低年薪。他心无旁骛,一心扑在工作上,从盘点家底开始,把账目、物资、设备、技术、人才、市场等与企业相关的各种资源,盘了个底朝天;建章立制,从我做起,很快在工厂里兴起了一股多干事多奖励,厂荣我厂、厂衰我耻的风气。

  七都丝织服装厂在崔根良的带领下,起死回生,初战告捷,渐渐发展起来。在他刚想喘口气的时候,程书记又来了。这一回还是救急,七都与吴江市外贸公司合作,成立了一个专门做出口乳胶手套的厂,厂子建了,而且是全新进口设备,但生产效率低下,成品率极低,产品质量不过关,导致经营亏损,在换了几个厂长没见起色的情况下,程书记想到了他。

  对于组织的信任,崔根良二话没说就来到了乳胶手套厂,一头扎到车间里,与技术人员、一线职工一同分析研究,如此先进的设备、成熟的工艺,怎么就生产不出合格的产品来呢?他请来一位国营乳胶厂的工程师前来会诊,沿着70米长的生产线走了一遍,终于找到了根源,设备和工艺、原材料都没问题,只是当初安装机器的地基没有打好,有的地方沉降了,造成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出来的产品自然厚薄不均。他立即安排联系土建公司帮助整改,先刨开地基,找平水平线,而后搅拌水泥混凝土,重新固定。又经过紧锣密鼓的调试,生产线全部正常了,乳胶手套厂很快见到了效益。而这一天距离他上任还不到一个月。

  然而,好景不长。1989年,由于内外原因,中国经济遇到了改革开放以来严重的“倒春寒”。这对一个以外销产品为主的乡镇企业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七都乳胶手套厂只得关门歇业了。崔根良经过一番总结反思,逆势而上,开始寻找新的产业项目。

  经过几个月的摸底,崔根良起草了三个项目报告,一是创办纺织丝绸服装类的企业,二是创办有色金属类的企业,三是创办新兴的通信电缆企业。乡党委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多数倾向第一方案,认为丝纺业在苏州在吴江有传统优势,驾轻就熟。有人则支持建设有色金属厂,说这是个利润高、见效快的产业。而程书记却对新兴的通信电缆业情有独钟,在一番肯定后,一锤定音。由此,为吴江的支柱产业打开了另一扇厚重的大门。

  199168日,“江苏省通信线缆厂吴江分厂”挂牌成立。它就是亨通集团的前身,也是集团第一个支柱企业。19911018日,江苏省通信线缆厂吴江分厂拉出第一根通信电缆。

  崔根良1991年刚刚干成通信电缆,1992年就瞄上了光纤光缆。他在开拓电缆市场的时候,遇到了江苏省电信长途传输局的刘总工程师。一番交谈,两人成了朋友。刘总工见他好问好学,且为人谦虚爽气,说得高兴起来,便向他提议说:“当今世界各国信息产业方兴未艾,你搞通信电缆产品还是有前途的,市场空间也很大,但我认为,过不了多久,就是光缆的天下了。”他听了心头一震。

  当时,光纤光缆相对来讲还是新生事物,技术主要在国外,国内市场还没有形成气候,市场用量不大,而且行业中大部分都是国有企业,进入难度大。所以崔根良选择了先上电缆。刘总工认为国际上的光缆技术和光缆市场已经完全成熟,迟早会大举进攻中国。刘总工的一席话让他兴奋不已。通过江苏省邮电管理局朱局长牵线搭桥,他找到了武汉邮电科学院江院长,经过协商洽谈,19924月,亨通与武汉邮电科学院合资兴建的长江光缆联合公司正式挂牌。

  转产通信线缆一年后——19921028日,崔根良带领的长江光缆公司拉出了第一根合格的光缆,这是整个华东地区第一根,填补了江苏省在光缆项目上的空白。有位记者采访他,问他拉出来的光缆有没有卖出去时,他说:“当时光缆市场是邮电垄断的,可以说没有市场,我们只是做了一个技术与产品的储备。”他这句话说了不到两年,广电系统开始布局光缆网络,并向全国招标,广电的光缆铺设刚刚起步,没有固定的供应商,光缆准入门槛较低。崔根良的光缆质量高、价格低,他趁机一下子切入了广电系统。与此同时,国家九五规划中设立了“八纵八横”的光缆干线工程,市场需求量激增,光缆市场垄断的局面一举打破。

  1992年在亨通集团大事记上清楚地记着:1992年,江苏省吴江市计委批复,成立“吴江市光电通信线缆总厂”,下设吴江七都通信电缆厂、江苏省通信电缆厂吴江分厂、长江光缆联合公司3个分支机构。公司全年完成产值7450万元,利税600多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并被吴江市民政局评为先进福利企业。

  当崔根良在通信电缆行业站稳了脚跟,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时,他没有任何小富即安的想法,而是积极寻找新的合作伙伴,想方设法把企业做大做强。对于企业来说,研发与销售是两大“龙头”环节。做线缆光缆,他更高度重视销售工作,建立了一支诚信做事、厚道为人,并且吃苦耐劳、忠心耿耿的销售队伍。

  这年11月,崔根良利用创新思维再出奇兵招,率领吴江光电通信线缆总厂打了一场别出心裁的销售战。按照惯例,乡镇企业推销产品往往是东奔西跑,擅长于打“游击战”。而他看到通信光电缆大都是系统性大单位用户,遍布大江南北,一家家上门去是跑不过来的,便借鉴“广交会”的办法,策划一场史无前例的、由一家乡镇企业举办的“全国订货会”。

  崔根良让人找来全国有关用户的联系方式,一家家发信息打电话,一下子邀请了150多家邮电单位领导,前来广州参加订货会,免费提供食宿和活动费用。其间,他举办了一系列的介绍会、交流会、洽谈会,还有茶会酒会。“广州订货会”大获成功,他们一举签订了5000多万元的销售合同。这在当时是天文数字的大单。更重要的是,结交了一大批行业内的朋友,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感情,走出一条占领市场的新路子。由此,“亨通”在全国通信线缆领域崭露头角、打响了知名度,业内人渐渐知晓了,江苏有个崔根良和他创办的亨通集团!

  崔根良率领着创办不久的亨通集团,团结拼搏,再接再厉,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1994年产销量翻两番,在全国同行中名列前茅,利税突破3000万元,成为吴江纳税大户。1995年,晋级为省级企业集团,当年销售继续翻番。1996年,崔根良和他的亨通集团继续高歌猛进,捷报频传。产销两旺,再创新高。产销量与销售收入一跃而成为全国同行第一,被国家农业部评为“中国最大规模乡镇企业1000家” (519)1996年,亨通集团升格为国家大型企业集团。

  仅仅五年时间,崔根良走过了艰难创业期,进入规模扩张阶段。就在这个历史节点上,他带领一班人审时度势,大胆出击,创造了轰动一时的“老乡吃老外”的奇迹。199612月,亨通以一次性支付580万美元现金并全员接收所有员工为条件,成功收购了投资1500万美元的马来西亚(香港)国浩投资有限公司。这在业内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在改革开放的“快车道”上,崔根良不断加速,他在屡屡取得佳绩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了再生产能力,并把亨通的市场和品牌推上了一个新台阶。19969月,亨通在业界率先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获得了国家商检局、国家技术监督局、国标IECQ三张认证证书。全年完成电缆产量450万对公里,光缆23万芯公里,通信电缆产销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光缆生产也跻身国内前三名,全年完成产值10.5亿元,利税近5000万元。1998年,亨通集团被评为江苏省重点乡镇企业集团,并被省政府列为重点扶持企业和江苏省重点保护产品。同年7月,他当选为中国转业退伍军人时代人物,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学堂举办的颁奖大会。

  当我们回望1998年,总会想起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的名言,世界不再令人着迷。这一年,亚洲金融风暴陡然爆发,造成了内外贸市场空前萧条。曾经红火的集体经济为主的“苏南模式”受到严重挑战:政企不分,产权空心化,企业政绩化等造成了效益下滑。在中央和社会力量的推动下,一场“产权明晰、权责分明、国退民进、机制转换”的改制浪潮席卷而来。

  亨通集团的改制平和而稳定。经吴江市七都镇党委、镇政府研究批准,由镇农工商总公司的指导运作,原乡镇企业亨通集团改制为“亨通集团有限公司”,于19995月成立了董事会、监事会,标志着亨通集团产权制度改革顺利完成。其中,除了江苏省、苏州市以及吴江等各级领导出台的各项政策对路,重点强调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之外,关键因素还在于亨通企业的掌舵人崔根良,具有宽广的胸怀和睿智的眼光。他没有急功近利,独断专行,一步到位,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分两步实施体制改革。

  首先在1998年,按照镇党委、镇政府的有关文件规定,对亨通公司进行了公平合理的审计评估,由企业高层和中层管理者分别持股。50多人成为公司股东,在当时乡镇企业改制中是持股股东最多的公司。其次,经过一年多的运转,亨通集团再一次深化改制,将责任和权利统一到管理者所在的企业,避免了吃大锅饭现象,又便于决策的迅疾和正确,以适应于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崔根良是大股东出任董事长,以后改称为董事局主席,成为有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管理自主权、名副其实的“老板”。

  成功的改制使崔根良的企业充满了活力,也充满了前行的动力。其间,亨通集团与日本株式会社妙香园共同增加资金,扩大生产能力;与香港南中集团合资成立江苏亨通电力电缆有限公司,实行了战略扩张,增加了市场占有率。同时,经由江苏省政府批准,将吴江妙都光缆公司也进行了股份制改造,更名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全省线缆行业第一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进入新世纪之后,亨通集团更是马不停蹄、高歌猛进。

  2001年,亨通将国际贸易等业务迁往上海,在这座国际大都市里更利于窗口对外。2002年,亨通集团与中国器材公司东北分公司合作,成立沈阳亨通光通信有限公司,在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落户。2003年,亨通与北京电信郊区实业公司合作,在京郊密云国家级开发区建立了北京亨通斯博通讯科技有限公司。随后,他又先后在四川成都、陕西西安、广东东莞、山东青岛等地进行了国内产业布局。

  几年工夫,改制后的亨通集团在他率领下,南下北上、东征西进,一下子跃入了通信线缆行业的前列。

  改制后的技术先进、业绩优良、前景看好的股份公司,可通过上市募集更多的发展资金,扩大规模,进军国际市场。亨通集团完全符合这样的条件。有技术、有产品、有市场,只是缺乏大额度资金插上腾飞的翅膀。如果完全依赖银行贷款,是不能满足需要的。

  企业上市,是注入新鲜血液、增加活力的成功渠道。可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的沪市、深市——上海股票交易市场和深圳股票交易市场两大股市,实行中央统一掌控的扶持国有企业“指标配额”的机制,即由中央确定上市额度,再按系统分配到省市自治区。这样,非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难以拿到上市指标。令人惋惜和遗憾的是,这种一味给国有企业输血的办法,并未收到良好效果,某些国企拿到钱后,机制体制还是老一套,花光了照样亏损。

  直到几年后,北京大学经济专家张维迎教授上书中央,提出建议:“让那些好的、有潜力的私营企业、非国有企业上市,然后用筹集的资金收购国有企业,这种方法不仅解决了资金问题,而且解决了机制问题。”

  终于,国家有限度地打开了一口子,允许非公企业上市筹集资金。然而,由于大家都看好了这是一条筹资之路,有利于企业发展,纷纷争上,使它变得艰难而又狭窄。

  崔根良和他的亨通集团也是如此。为了能够早日上市,他们拿出集团最优质的资产申请指标,抱着厚厚的材料四处奔波,去南京、上北京,跑证监会,反复去向有关部门陈说、申请,每次都是抱着“热罐子”乘兴而去,得到的却是严冬一样的心灰意冷:“名额有限,需要排队,耐心等待。”直到深化改革的步伐加快了,国家对非公有制企业放宽了准入条件,把上市额度分配制改成了审核制。

  这等于放低了门槛,亨通又燃起了希望之火。崔根良们的劲头鼓起来了,组成上市工作组,专门集中精力“跑上市”。为了创造更好的上市条件,他曾在两个多月里把集团生产交给副手去干,专心致志地去做“功课”,坐镇北京,了解主管部门的工作程序,尽量去接近他们,让其了解亨通是怎样的企业。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2003年,亨通光电终于通过了证监会审核。这年822日,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了。股票代码600487,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3500万股,募集资金4亿元,成为当年全国发行价最高的一只股票。

  亨通光电横空出世,不仅为亨通集团提供了融资保障,也使他们一步迈进了资本经营轨道,从专业性公司变身为公众型公司,在社会上树起了亨通的新形象。20039月,这年的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公布了,首次参加评选的亨通集团榜上有名,排在第491位,是当年首家入围的行业企业。此后,每届排行榜,他们的位次不断前移,2019年已经名列第187位。

  20001228日,在崔根良精心策划组织下,亨通集团首届发展战略研究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一次划时代的研讨会,也是亨通走向更高平台谋求发展的研讨会。他从全国各地请来了专家和企业家,成立了有院士、教授、专家组成的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他专心听专家们演讲虚心向专家们咨询,真心向专家们求教。

  崔根良的真诚打动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们,大家敞开胸怀,畅所欲言,讨论亨通的发展,分析中国线缆行业的明天,以及世界线缆行业的发展和走势。其中,有一位曾在大型央企任总工的周仲麒教授,对通信行业发展前景作了精确的描述,他说:“光纤是光缆的必需原材料,现在全国都要依靠进口,就像被人掐住脖子,亨通要做强做大,就必须掌握光纤的制造技术,自己生产光纤!”

  专家的一席话,更坚定了崔根良上光纤的决心。在一次公司高管会议上,他掷地有声地表示:“上不上光纤已不是企业赚不赚钱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我们现有光缆市场能否保得住的问题,关系到我们在这个领域能否再发展的问题,这是个生死存亡的问题!”高管们围绕他的话题展开了研讨,言词激烈,意见相驳,甚至针锋相对。

  1999年,在中国市场上,光纤价格最高时达到1200/芯公里以上,当时的亨通光缆厂产能还不到100万芯公里,基本所有的光纤都是从美日购买。那时候一般的光缆生产厂的产能也就是100-200万芯公里。产能不大,但利润可观,可仅仅过了一年行情急速下滑,尤其是光纤的市场价格。

  世纪之初,美国IT泡沫破灭,使光通信产业像过山车一样,顿时从山顶跌入了深谷。光纤市场价从2000年最高达1200多元/芯公里,最低时跌到100/芯公里。

  崔根良肯定了各方面中肯意见,承认现在光纤行情差、铜缆行情仍看好,但他坚定地告诫大家,我们上光纤确实有极大的风险,但现在可以用铜缆来养活光纤,以后将会是光纤养活铜缆。

  崔根良通过购买国外光纤拉丝设备,集中半年攻关,在消化吸收基础上进行调整改造,终于拉出了光纤。接下来,技术团队夜以继日,不断地改造装备、更换材料、调整参数,又经过一年半的苦战,光纤全部达到了世界同行水平。

  当崔根良的技术团队完全掌握光纤生产技术和批量生产的时候,国内光通信的市场需求也逐渐开始升温。他抓住时机,又决策扩大光纤产能。经过前期的摸索和积累,技术团队已不再迷信那些国外装备,通过二期、三期光纤拉丝装备的自主攻关,技术团队的研制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不仅大大提升了装备效能,而且帮助企业实现了低成本扩张。

  200611月,国际电信联盟日内瓦会议上,第一次颁布了G657光纤标准,作为中国专家组成员之一的时任亨通光纤总经理高安敏,带去的亨通光纤技术指标,已经高于国际标准。美国厂商与亨通集团的技术指标一比,也已落后,只好认可中国亨通的产品。他们在获得市场的同时,又赢得业内的赞誉!

  光棒是光纤预制棒的简称,是具有特定折射率剖面并用于制造光导纤维(简称光纤)的石英玻璃棒,一般直径在几毫米至几十毫米之间。在整个光通信产业链中,光棒集聚了70%的利润。长期以来,这项核心技术一直被美国、日本等国牢牢掌控,造成国内90%以上光棒依赖进口。正是这根“卡脖子”的大棒,使中国广大光纤用户不得不承受高额的消费负担。没有光棒就没有光纤、光缆和光通信系统,就像一条奔向大海的河流一样,它是整个产业链的“源头”。

  崔根良暗暗发誓,一定要生产出自己的光棒。可是,这比上光纤项目困难大多了。首先这关系到外国公司的核心利益,那是毫无转让或引进余地的,连让你看一眼图纸都不可能。其次研发成本高昂,国家科研院所曾经投入巨资都打了水漂,一个民营企业实在承受不起。

  尽管有众多的反对声,可崔根良坚定不移。他是个认准了方向,就要干到底的人。当然,也不是蛮干,他组织起一支精干的队伍,对国内外制造光棒的企业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每到一个厂家,都要全面观察、详尽了解,仔细记录光棒生产情况,而后再认真分析讨论。有位院士看到崔根良决心很大,考虑了一下说:“搞光棒确实风险很大,但我也理解崔总的心情。如果你决意要上,我有三个建议,一是跟国外企业合作,少走弯路,这是上策。二是找国内同行合作,风险共担,这是中策。三是完全靠自己研发制造,可能久拖不决,这是下策。”

  崔根良很清楚,如果能与外国成熟厂家合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早年的创业之路,就是走得“借船出海”“借梯上楼”的捷径,而且上次战略研讨会之后,已经开始四处考察联络了,多是乘兴而去,空手而归。一两年的时间里,崔根良带领着攻关团队奔波于通信强国,对全世界光棒生产和设备制造企业作了不同程度的接触。情形与当时上光纤一样,软硬钉子碰了不少,每当谈到引进技术和设备时,人家立刻板起警惕的面孔:“对不起,这是高科技核心技术,不可以谈。”

  崔根良骨子里是有血性的军人,他从来都是压不垮、打不倒的硬汉子。他的人生字典里,就没有服输两个字!只要是瞄准了的阵地,就一定要想办法把红旗插上去。如果搞不成光纤预制棒,对中国通信行业都将是灾难性的后果。他暗下决心,我们的光棒不能永远依赖进口!上光棒,不仅事关我们亨通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我们民族光通信产业的振兴大业。

  为了取得董事会高层的理解与支持,崔根良忙中抽空,一个一个与董事们见面,交流沟通,探讨亨通科技创新的出路所在,争取形成共识与合力。紧接着,崔根良召集他的考察团队开会,发表了深思熟虑后的宣言:“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看人脸色谈何发展?唯有自主创新,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才能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不是利益问题,而是关系到中国光通信如何在世界上立足!”说到这里,他停了停问道:“你们说,我们自己搞研发,有多少胜算?”考察团主将、时任光纤公司高总经理与江总互相看了一下,审慎地回答:“成功与失败,各占一半。”“好,有一半成功的概率就值得一干。干,可能失败,但不干,永远没有成功。”

  崔根良满怀自信地说:“上一回,我们在很大压力下试制成了光纤,这让我对我们的技术团队和研发实力充满信心。实际上,我们战胜的第一个敌人不是技术瓶颈,而是自己。这一次研制光棒,最大的敌人还是我们自己。只要抱定必胜的信念,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即使失败也是值得骄傲的!”说着,他站起来果断拍板:“好,就这么定了!不惜一切代价,研制光棒。你们在前线冲锋,我给你们当好后勤部长,要什么,给什么。不要有任何顾虑,不要担心任何后果,一切由我承担。”

  那一瞬间,崔根良像是又回到了部队一样,只不过不是优秀士兵了,而是一位果敢坚毅的将军,在“枪林弹雨”中昂然挺立,身上披着“硝烟火光”,向着前面“敌人”占领的阵地主峰,发起了总攻的号令。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201087日,亨通自主开发的光预制棒成功了,当所有关键技术指标通过专家鉴定后,人们一片欢呼。在亨通自主创新、转型升级的里程碑上,深深地镌刻着4个关键词:光纤预制棒、自主研发、投资五亿、耗时三年。

  21世纪初,崔根良在展望规划亨通集团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时,就把目光瞄准了海外。一有机会就不断地走出去考察、洽谈合作事宜。早在2000年,他就代表董事会提出了“5-5-5”国际化目标:即50%以上的国际市场、50%以上的国际资本、50%以上的国际化人才。围绕该目标,亨通制定了国际化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市场国际化、第二步产业国际化、第三步品牌国际化。经过十多年的风雨征程,亨通集团按照“三步走”的战略,战果累累。他们的产品已经国际化了,一线人员也基本具备了国际化思维。

   2013年,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倡议响彻世界。一直把“创新”视为灵魂的崔根良,敏锐地意识到一个加快国际化步伐的机遇到来了:“一带一路”就是一副矫健的翅膀,使企业与国家战略结合在一起。他适时提出了“看着世界地图做企业,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的理念,指挥亨通集团各子公司振奋精神,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新方案,全力进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他特别在考核政策中规定:年终考核将科研经费投入计作当年经营利润,对海外市场营收目标列入考核,达目标的按比例计为利润;达不到目标的,按比例扣减利润。

  2013年至今,他们针对用户需求研发的新产品层出不穷,同时还创造了多次世界之最。在埃及,亨通携手埃及电力控股公司等大型项目开发商高层,及专家顾问召开战略合作研讨会,共同擘画了埃及智慧能源互联网络建设的宏伟蓝图;在哈萨克斯坦,亨通成功通过哈国质量体系认证,是中国电行业率先通过认证的企业之一;在巴基斯坦,亨通积极参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

  芬兰湾35千伏海缆EPC项目,敷设起点为圣彼得堡位于芬兰湾的喀琅施塔得岛,终点为里西伊诺斯。当时,作为唯一一家入围的中国企业,经过激烈竞争,亨通高压海缆击败了多个西方一流海缆制造商,成功拿到了该项目。

  俄罗斯北冰洋深海智能电网工程中,亨通高压攻克了20多项关键工艺与技术,工程提前两个月交付,并一次性验收成功。普京总统亲自出席开通仪式。这大大提升了亨通海缆高科技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品牌知名度,充分展示了亨通人沿着“一带一路”走向国际、服务世界的坚定决心。

  近几年,亨通集团新的业务增长主要依靠国际市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呈现大幅增长的态势。累计获得27个国家和地区的产品认证70多项,布局30多个海外营销技术服务分公司,被30多个国家50多家国际客户评为“优秀供应商”。崔根良和他的亨通已跻身为沿线国家光纤光网、能源互联网领域的主力供应商。

  开拓海外市场,仅仅是国际化战略的第一步,推进产业国际化则是亨通国际化的关键一步,将触角向外延伸,建设数个海外亨通。既是企业本身高速发展,又是助力“一带一路”战略,并购国外相关企业则是产业国际化关键一步棋。

  收购南非阿伯代尔公司之后,亨通发挥自身产业优势,加快与并购企业市场、技术的整合。阿伯代尔原来在南非没有的产品,亨通把优势产品技术人员派到南非去支持他们生产和研发,完善他们产品的种类和技术,并借此为契机进军欧洲市场,直接提升了亨通的国际竞争力。”

  尝到甜头的亨通,一发而不可收。2015年起,他们在海外物色所在区域内具有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的国外企业,筛选作为实施并购的目标与合作方。2015年底,亨通投资并购了印尼领先的线缆制造商VOKSEL公司。完成后,亨通向该公司输入管理理念、模式和新技术,推动了VOKSEL在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领域快速推进,并助其进军印尼高压陆缆市场。2016年,该公司实现了五年来的首次盈利,且盈利超过了前三年的亏损。

  2017514日,春暖花开,姹紫嫣红,北京敞开胸怀迎来了众多国家首脑贵宾:备受瞩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而意义深远的致辞。崔根良受邀出席论坛。这是对他和亨通集团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给予的肯定与褒奖。

  面对记者的采访,崔根良侃侃而谈:“积极践行‘一带一路’战略,是民营企业把握机遇、推进战略部署、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亨通集团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前不久,我们成功进行了5000米级海缆海试,向世界展示了来自中国的国际品质。企业要做强,必须要参与全球技术、品质的竞争;企业要做大,必须要全球市场定位。企业今天不国际化,明天就成为别人国际化的一部分……”

  目前,亨通集团已在欧洲、南美、南非、南亚、东南亚等地区设立10个境外研发产业基地,在全球30多个国家设立营销技术服务分公司,拥有119个国家注册商标,亨通光纤通信、智能电网、海洋工程等业务覆盖130多个国家地区,在众多海外重大项目中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亨通的光纤光网产品已占全球市场的15%

  自从涉足通信工程行业以来,崔根良率领他的团队始终追踪着最先进、最需要的先进技术及产品系列。在生产制造陆地光缆时,他们已有跨江下水和连接岛屿之间的工程经验。只不过距离短、深度浅,难度不是很大。如果是跨海越洋、深入海底的电力通信工程就不一样了。海底超高压电缆、海底光缆对于绝缘耐腐蚀、抗高压、防止意外冲撞和鱼类撕咬,以及铺设施工都有相当高的要求。

  抢占制高点,争当排头兵,这是军人出身的崔根良一以贯之的作风与追求。从2003年起,他带领亨通集团知难而上,勇于创新,在连续攻克光纤、光棒核心技术的同时,也获得了一些海洋光缆方面的进展。200312月,他们取得了新型海底光缆的专利证书,2005年拿到“一种用于浅海敷设的特种光缆”的专利证书。亨通的海底光单元的制造技术也在2003年建厂。 

  亨通的海底光缆设计结合了国内外厂家的优点,绞合方式采用笼式绞合,最大限度地降低钢丝的内应力。而它的通用型海底光缆,内铠采用双层、不等径高碳钢丝同向绞合工艺,在内铠层形成了稳定、紧密的结构,有效提升抗水压和抗冲击能力,从而保证光缆在深海中的长期使用。

  时光转到了2009年,崔根良选择在长江边距出海口较近的常熟经济开发区,打造亨通进军海洋产业的高端制造基地。这里距离亨通总部吴江区不太远,选定这里建设亨通海缆基地,等于一下子拥有了自己的出海口。再一次显示了他的远见卓识。

   江苏亨通高压海缆有限公司应运而生,该公司专注于世界上各种类型超高压海缆的设计、研发、制造与系统集成等。接着,江苏亨通海洋光网系统有限公司在这里成立,服务于海洋智能电网、海洋光电复合工程、新能源、海洋开发及海洋工程等领域。专注于海底光缆包含无中继型海底光缆和有中继型海底光缆,有中继型海底光缆适用于超长距离、高速率、需放置中继器等水下设备研发制造。

  201748日,一艘满载着亨通海洋生产的海底光缆,以及13名国内外专家的海洋专用船,缓缓驶离了常熟亨通港务码头。这艘名为“福海”号的专业海缆施工船,排水量6300吨。从此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严格而规范的国际海试,为亨通海缆通向世界争取拿到许可证。

  作为亨通集团进军“蓝海”的重要板块,亨通海洋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海缆研究、开发和生产基地,年产量处于全球第一阵营。这两年,亨通海洋通过技术优势,为旗下有(无)中继海缆产品申领到共计26UJUQJ证书。但全球最重要的海底通信光缆系统中,仍没有一根是国产的。亨通海洋成立之初,就定位于国际化,要打破国外在海底光缆领域的垄断。那么,海试就是必须通过的一道关口。

  为了使此次海试具有权威性、公正性,亨通海洋公司专门聘请了国际公认的第三方权威机构,海缆领域著名的专家教授担当评审委员,现场见证海试的每一个细节。经过近一个月的迎风斗浪,严酷检验,亨通产品在各个试验环节中,表现优越全部合格。

  评审鉴定组长当场签发了合格证书,并向国际业界公布了测试数据。最后他还富有感情地用英文写道:“这些天我们合作十分愉快,亨通技术力量很专业,产品也非常好,可以畅通世界任何一个角落!

  201758日,“福海”号回到了亨通海洋的基地——常熟亨通港务码头,亨通人兴高采烈的前去欢迎,锣鼓声欢呼声响彻海天,宣告着海试的成功!这标志着亨通海洋已拿到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有能力打破老牌国际巨头的垄断,将“中国制造”推向了国际市场。

  2018年中央电视台《大国重器》专题片里,通过亨通海洋的马尔代夫工程,生动形象地报道了亨通集团在海洋通信领域的自主创新事迹——

  海缆项目主要集中在国际市场,比如洲际间或国家间的信息通信互联互通,因此亨通海洋早早下定决心要走国际化道路。20161216日,由亨通海洋承接的马尔代夫马累NaSCOM海缆项目正式启动商用。这个项目是亨通海洋承接的世界上单根长度最长(318公里无接头)的国际海缆订单,此举创造了国际海光缆的新记录。海缆项目总长1200公里,把这个国家6座主岛全部联通,再将200多个岛屿连接成一张光纤通信网,承担着“提高马尔代夫的数字化程度”的崇高使命。

  他们只用了32天,战胜了狂风巨浪,绕过珊瑚礁、断崖等海洋极限工况,一举铺设成功。从此,马尔代夫成为南亚通信覆盖范围最广的国家,从2G一步跨入了4G时代。这一工程展示出中国制造的底气和实力,向国际世界递上了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

  而生产这些超级海底光缆的核心技术,就来自远在5000公里外的中国苏州的亨通集团,这里是亚洲最大的光纤预制棒生产基地,也是超级海光缆的制造工厂。每年可以生产出2200吨光棒,如果这些光棒全部拉成光纤,可以绕地球近1500圈。未来5G时代,海底光缆的生产和铺设将成为各国信息领域竞争的高地,信息装备和技术正成为我们这个东方大国赢得未来的强大驱动力。

  201811月,亨通海洋实现超过一万公里国际海底光缆的交付,这是中国海缆产业的里程碑,也擦亮了“中国制造”在国际海洋通信领域的世界名片。

  短短5年时间,亨通海洋谱写了一曲曲海底光缆的凯歌:中国第一家通过5000米水深国际海试的海缆企业;交付全球单根最长无接头海底光缆;国内首家承接单个项目超千公里国际有中继海缆的企业;把海缆铺设到地球最南端国家的企业。

  未来,亨通将继续秉承‘连接世界,连接未来’的使命,一如既往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创新,积极布局海洋通信、海洋观测、水下安防、海上风电及新能源等领域,打造‘产品+工程+运营服务’海洋产业链,构建全球自主可控安全的国际海洋网络,为推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海洋强国贡献亨通力量。

  创业者的家国情

  想当年,初中毕业前那个夏天,学校放农忙假,崔根良划着小船回家帮忙抢收抢种的时候,船头那只破旧的书包里,除了几本破损的中学数理化课本,还有的就是充满革命道理的语文课本和红色读物,尤其是伟大领袖毛主席语录,是他最为珍视和宝贝的。

  当时,吴江虽说地处江南,典型的渔米之乡,但老百姓的生活并不富裕,勉强吃饱穿暖,大多数时候还要靠天吃饭。这种日子,在崔根良看来,根本不叫生活,而仅仅是为了生存。正是从那时起,一种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已经在他年少的心田埋下了种子。静静等待着日后发芽吐蕊、尽情绽放的时机。

  在浙江古镇承包纺织厂的第一年,崔根良净赚了20多万元,那是一个以万元户为荣的年代;第二年扩大再生产,他赚得更多了。当七都乡新上任的程书记二顾茅庐,请他回家乡办企业的时候,跟他说了这样一段话:“我知道你现在干得很好,每年的收入也很高,但是,我觉得你在这儿多赚点钱没什么问题,但这里不是你的家乡,即使你在这里做得很大也没有太多的归属感,倘若你到家乡去发展,有组织给你撑腰,给你支持,我相信,以你的能力,将来你的事业一定能做得更大。”

  “三顾茅庐”以后,程书记终于将崔根良请回家乡任七都丝织服装厂厂长。回来以后第一年,乡党委给他定的工资标准只有一万三千元,与他承包纺织厂的收入有着天壤之别。但他却在厂办公会上表态说:“乡领导关心我们,给我们定了这么高的工资待遇,但是,目前我们厂还在困难时期,不能拿这么多,以后效益好了,我们再增加。”他提议把自己年薪降为一万元。第二年,乡里给他批的是一万五千元,他又给自己改为一万二千元。

  在当地民营企业中,亨通集团第一个成立党委、纪委、党校。一些相熟的“老板”感到不理解。

  “我认为很有必要。”崔根良认真地说:“打了个比方说,黄沙、石子、水泥,没有水,黏合不到一起,只有用水才能把它们变成坚固的混凝土。党建在企业里就像水,能够增强凝聚力。”

  创业几十年来,崔根良当过厂长、总经理、总裁、董事长、董事局主席,也在党支部、党总支、党委当过书记。但随着企业不断发展扩大,他宁可把总经理、上市公司董事长等职务让给别人,唯独党委书记一职,保留到现在,可见党建在他心中的心中的份量。

  崔根良知道:党的建设就是抓思想,就是管人的工作!只要党建做好了,一切艰难困苦,一切风雨坎坷,都将迎难而解。不管在创业初期,还是成为光通信领域享誉中外的中国500强企业掌舵人,崔根良时刻都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处处模范带头,处处想着为他人谋福祉。

  那还是在1992年,他们创业才半年多,产品打开市场不久,刚刚还清了买设备购原料的借款,员工们都盼望着收入提高些呢!不料,家乡七都镇上一家纺织厂倒闭了,上百名工人一下子没了生活来源,纷纷拥到镇政府门口上访求助。镇党委书记、镇长走到下岗工人中间,苦口婆心,劝慰大家。

  这时,正巧崔根良到镇政府办事,看到这种情形,连忙走过来对大家恳切地说:“来来,大家别围着书记了。如果愿意干的话,都到我的厂里来上班!

  一个镇上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这些工人大都认识崔根良,知道他正在办线缆厂,效益不错,能到这里来工作,那可是烧了高香,一个个喜出望外:“崔厂长啊,你说得是真的吗?”

  “根良,早就知道你把厂子搞得挺好。不过这次是要年轻人,还是我们四、五十岁的也要啊?”

  “都要都要,只要乡亲们愿意,原来纺织厂下岗的,都可以去我们厂里做。”

  书记、镇长又惊又喜,紧紧握住他的手,说:“根良同志,谢谢你!原来我们也想过给你调剂一些,可考虑到你们刚有起色,担心影响正常生产。现在你可帮镇上解决大问题了……”

  “不用谢啊!”崔根良真诚地说:“党委政府一直对我们关心支持,为大家分忧解难也是我们应该的。再说,作为一名党员也有责任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永葆本色。从部队转业置身创业大舞台,闯荡商海,崔根良告诫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到政治清醒、经济清廉、生活清白。

  年复一年,亨通集团日益发展壮大,崔根良却没有“发展”出半点业余爱好。一段时间,大大小小的“老板”们都爱上打高尔夫球,在那里可以边锻练身体边谈生意,有人盛情邀请崔根良下场练练,还帮他购置了漂亮的球杆等装具。可他只去过一次,感到自己不适应那种场合,再也不去了。

  他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待在企业里、沉浸在工作中。平日里,崔根良与普通员工一样,在食堂吃三菜一汤,加班过了饭点就自己泡面。

  在充满艰辛的创业历程中,崔根良身上时刻体现着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党员意识。所有职务在他看来,他更看重自己的党员身份,展现出一名共产党人的政治责任感。

  这些年来,崔根良把党建工作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人才培养、社会责任、企业文化、和谐共建中,以党委聚人心,以党员带队伍,以党建促生产,摸索出民营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双轮驱动”新模式,为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创出了一条创新发展新路子。

  201210月,《人民日报》在头版以《党旗在非公企业高高飘扬》为题,专门报道了亨通党建工作的做法。2016426日,《人民日报》又发表长篇通讯:《“党建强,企业更强……”——记江苏亨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崔根良》。

  同时,配发了《人民日报》评论员的文章,摘录如下:

以企业家精神书写时代华章

本报评论员

  每一个成功企业的壮大都是与时代同行的壮美诗行;每一位优秀企业家的成长都是产业报国、实业兴国的精彩华章。崔根良与他的亨通集团,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切入点,以农民企业家的创业豪情,以实业巨子的创新激情,以党员带领群众的发展热情,创造了非凡业绩,做出了突出贡献。

  崔根良是亿万富翁,却穿着简朴,与员工同吃食堂;他是企业“掌舵者”,却不因亲情搞特殊,固守“制度是不讲原因的”;他是“智造者”,坚持“创新无处不在,创新永无止境”;他是模范党员,秉持“站着是面旗,倒下是标杆”,实现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两个轮子一起转”;他是慈善家,遵循“真正的慈善是不为人知的”。在崔根良身上,我们看到一个优秀企业家顺不妄喜、逆不惶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的品格,看到中华优秀传统商道与时代精神的相互交融。

  真正的企业家从来都不是投机商、守财奴,而应该是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的典范。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所以能够繁荣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有一大批崔根良这样有抱负、有眼光的企业家。他们立志产业报国,立足创新驱动,以守法取信市场,以关爱回报社会。在他们的身上,闪烁着社会主义企业家的职业精神,流淌着勤劳致富者高贵的道德血液。

  春风护航,飞舟破浪。党的十八大明确“两个毫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再次强调“三个没有变”,给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以极大鼓舞。尽管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正如崔根良所说,产业陷入低潮的时候,正是企业花最小代价实现升级的好机会。民营企业家应当把视野放大、心胸放宽、思路放远,丢下包袱、甩开膀子、大干一番。

  当有人夸奖崔根良了不起时,他说自己“只是做了平凡的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尽本分。有了铸进灵魂的信念才会生发心中的梦想,有了融入血液的骨气才能为国争光,这正是崔根良“哪怕激流回荡也要一往无前”的动力所在。

  愿各行各业涌现出更多崔根良式的企业家,把个人抱负、企业发展与国家前程紧紧连在一起,让未来闪耀更多奇迹的光芒。

  2016420日晚上,中央电视台星光梅地亚演播大厅灯火辉煌,嘉宾满座。一曲激动人心的音乐轰然奏响,数条闪亮的灯柱打在铺满红地毯的舞台上。中共中央宣传部“时代楷模”发布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时代楷模”,是由中宣部集中组织宣传的全国重大先进典型,充分体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和中华传统美德,是具有很强先进性、代表性、时代性和典型性的先进人物。时代楷模事迹厚重感人、道德情操高尚、影响广泛深远。经过详尽而严格的评审,崔根良榜上有名。

  中宣部表彰决定中这样写道:崔根良同志是亨通集团党委书记,他以产业报国为己任,努力依靠科技创新,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打造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企业,成功走出一条创业创新之路。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镇企业厂长,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化企业集团老总,崔根良实现了民族企业的社会价值,也见证了中国光通信行业的腾飞,为我国大面积铺设光纤网络做出了非凡的贡献。整场发布活动,通过短片、现场交流、身边人讲述等方式,将崔根良艰苦创业,书写几度辉煌;热心公益,展现大爱之心;矢志不渝,扛起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的优秀品质,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崔根良载誉回到家乡,立即引起了方方面面的高度关注。江苏省委宣传部、省工商业联合会和苏州市委迅疾在南京组织召开了崔根良先进事迹报告会。

  一花引来百花开。“时代楷模”崔根良的拼搏经历和奋斗精神,迅速在大江南北乃至华夏大地上传播开来,一个个退伍不退志的复转军人和有社会责任感的民营企业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掀起了创业创新实业报国的热潮。

  2018102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万企帮万村”行动中受表彰的民营企业家回信,鼓励他们“心无旁骛创新创造,踏踏实实办好企业,合力开创民营经济更加美好的明天”。这使包括崔根良在内的广大民营企业家心气更高、干劲更足。

  同月,历经8年多研发的新一代“无氯”绿色光棒,在亨通集团大规模量产,破解了国际上通用的有氯工艺生产线污染环境的隐患问题。放眼全球,掌握这项技术的企业也不多。

  一年之后---2019818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万企帮万村”行动中受表彰的民营企业家:心无旁骛创新创造,踏踏实实办好企业》。其中特别访谈了亨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崔根良,同时配发他在光棒生产车间的图片。

  崔根良是一位优秀的民营企业家。几十年来,两家濒临倒闭的纺织企业在他手中扭亏为盈;一家乳胶手套厂起死回生;一个无技术、无资金、无人才的“三无”小电缆厂发展成为现代化的跨国企业集团。

  崔根良是一位产业报国的实干家。从农村出身的退伍兵,开始创办通信线缆厂,执着于科技创新,打破国外技术的垄断,成为中国在光纤通信领域唯一拥有光纤预制棒核心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为中国赢得了世界话语权。

  不仅如此,崔根良还是一位胸怀大爱的慈善家。几十年来,他恤鳏寡、怜孤独,扶危济困惠及大江南北。他常说一句话:“企业小的时候,会说这是个人的集体的。企业做大了,终归是全社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的第一责任!

  崔根良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根本善良。他在付尽心血汗水、努力做强做大亨通的同时,从不忘记党和国家的培养关怀,从不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从不忘记还有需要救助的弱势群体。诚信经营依法纳税、取之社会回报社会,是他永远高歌的主旋律。大爱不言真水无香,根植家乡爱播中国,是他奋力发挥的正能量。

  从亨通创立之初,崔根良就没有停止过他的公益慈善事业。他得知家乡有一些残疾人生活困难,便与有关部门合作办成福利企业,敞开厂门招收他们就业,至今已经解决近3000名残疾人的就业,把有些人眼中的“包袱”培养成能够自食其力、对社会有用的人。在亨通,这些残疾员工享受着兄弟姐妹一样的待遇。

  曾有一位腿脚不便的女工,名叫王芳,在一次年会上拄着拐棍上台,朗读自己写的文章《感恩》:“在我脚疼得无法行走的日子,会有同事帮我打饭、泡热水,会有人鼓励、开导我。生活在这样温暖的大家庭中,我会淡忘我的不幸。能来亨通工作,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我也因此时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她眼含热泪说不下去了,但表达出了所有残疾员工的心里话,全场响起了潮水般的掌声,也深深打动了崔根良的心弦。此后,他一边搞好生产经营,一边更加积极从事公益事业。

  崔根良的公益事业是从家乡七都镇上起步的,父母的艰辛使他对贫困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从小就种下了奋斗脱贫、让更多人过上美好生活的梦想种子。一旦企业走上正轨,不管赢利大小,这颗种子就生根发芽了。

  那条通往村外的小路曲曲弯弯,两旁是水稻田,大车走不开,小车不好走,村民下地上街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崔根良早就想改造一下。如今有了这个能力,他率先拿出一笔钱请专业施工队,把村路变成成了柏油路,一直修到家家户户的门前。

  看到村委会狭窄破旧,村民们有个大事小情只好待在露天里,风吹日晒的,他又出资建起一排宽敞明亮的房屋捐给村里,成为红白喜事婚丧嫁娶,以及过年过节举办文化活动的“邻里活动中心”。全村人提起崔总这位“大老板”,没有不说好的。

  2008年,震惊中外的汶川大地震发生了,崔根良正在北京开完会,已经来到首都机场准备乘机回上海。当他看到电视报道房倒屋蹋,人员伤亡时,心如刀割般难受,立即打电话给成都分公司负责人徐总:“通信设施肯定都损坏了,会影响抗震救灾对外联络。你们库存还有多少光缆,全都拿出来,再加班加点生产支援抢险救灾。”

  与此同时,崔根良找到服务台改签航班,迅疾赶往他在成都的公司,现场指挥调配生产,并且及时与四川救灾指挥部联系。据悉,他派人派车送去的抢险救灾光缆,是第一批送到现场的通信救灾物资。最后,亨通集团共向灾区捐款捐物达1000多万元。

  有一年,苏州市吴江区残联举办“助残圆梦行动”,崔根良专门抽时间出席。这让残联同志们感动不已:“你这么忙的大老板,派人来就行了。”崔根良却说:“不不,做公益慈善,关心不分多少,关键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

  家住松陵镇同心村的梁大姐,残疾多病,一直靠救济生活,家里连一件电器都没有。这次,崔根良让残联工作人员带领着,亲自给她送去了大冰箱、液晶电视机和洗衣机。梁秀英不知说什么好,一只手紧握着他的手,一只手不停地抹眼泪。

  至此,吴江区在亨通慈善基金会的资助下,连续开展了9年的“助残圆梦行动”。圆了全区贫困残疾人家庭的“现代家电梦”。全区贫困残疾人家庭基本上实现了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热水器四大家电全覆盖,全面提高了贫困残疾人家庭的生活质量。2017年起,崔根良又把关爱视角转向教育扶贫,为了帮贫困残疾家庭学生圆“求学梦”,为几百个困难家庭孩子送去电脑和助学金。

  由于自己就是经过部队磨炼出来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军营生活,铸造了崔根良作为一名企业家的优秀品质。他情系子弟兵,特别看重有过军旅经历的年轻人,对于复员转业的退伍军人,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在他的倡导下,亨通集团专门设立了“拥军关爱基金”,对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吴江地区当过兵的困难家庭、军属、伤残军人,在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协助下通过民政部门给予经济资助。

  从事公益慈善活动,崔根良就像办企业一样站得高看得远,感到不能老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应该把这项事业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运作。2011年,他慷慨捐资5000万元,成立了由国家民政部直管的非公募慈善基金会——亨通慈善基金会,致力于扶危济困、助残助学、公益捐助、社会福利建设、抗灾赈灾等公益慈善事业,由他的夫人钱丽英女士出任理事长。

  说来有意思,有些民营企业当家人,总是喜欢让夫人或者直系亲属掌管财务部、人事部、上市公司监事等等。崔根良却与他们不一样,任人唯贤,求才若渴,赛马不是相马,谁有本事就用谁。就连他的儿子海外留学回来,也要一步步从基层做起。

  崔根良的夫人钱丽英,多年来一直是贤内助,照顾老小做好家务,支持丈夫一心一意办企业。当事业做大了,孩子们也都成人离开了家,她就来到企业管“花钱”,不是为家族买这买那搞享受,而是专门做慈善,把亨通之光播撒到需要救助的地方去。

  不能不说这是崔根良别出心裁的独到之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他发家了、致富了,但从没有忘记他的“根本善良”,在民政部注册成立非公募的亨通慈善基金会,这可是江苏省民营企业第一家啊!让同甘共苦的妻子主管去推动主管,更体现了长久做慈善的决心。

  果然,一切按照崔根良的心愿运行。自成立以来,基金会就成为连接亨通与社会的桥梁纽带。钱丽英认真负责,先后推出困难职工结对帮扶计划、云南心先病儿童救治、亨通美德基金项目、助残圆梦行动,投身国家精准扶贫攻坚战、老少边穷教育扶贫、革命老区红色扶贫、留守儿童求助等等,深受全社会的好评。

  2012年秋天,崔根良到江西井冈山一带出差,顺便去看望当地敬老院,发现这里生活设施还很差,没有热水、没有卫生间、没个像样的厨房。这怎么行呢?革命老区人民为共和国成立下汗马功,晚年应该让他们过上幸福生活。

  崔根良回来后,连夜安排基金会和工作人员,前往赣南考察,以最快时间拿出扶助方案。当年12月,由亨通慈善基金会发起、与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合作的“鹤轩安耆”示范工程项目,便正式启动了。这是一个纯粹的公益慈善项目,旨在为革命老区、边远三区、贫困地区实施“三院”(敬老院、光荣院、福利院)的生活设施改造,为三院老人改善厨卫、供水等生活配套设施。

  那天,亨通慈善基金会和民政部社会福利基金会,联合在江西吉安市隆重举行活动。虽然正值冬季年底,天气十分寒冷,但参加活动的人们心里是温暖的、火热的。大红背景板上印着:亨通慈善“鹤轩安耆工程”竣工典礼暨敬老院多功能救护车捐赠仪式。

  直到2016年,连续几年,亨通集团每年出资改造井冈山、兴国、于都等革命老区25所敬老院,捐赠了25辆多功能救护服务车,极大提高敬老院老人的生活质量。井冈山市黄坳中心敬老院院长李建华对亨通人说:“我们老人家都非常高兴,一再叮嘱我,向这位崔主席道一声谢谢。”

  201972日,以“汇聚民企力量,助力临夏脱贫”为主题的“中国光彩事业临夏行”系列活动,在甘肃省临夏州启动。亨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崔根良,作为中国光彩会常务理事应邀出席,并代表亨通人捐款,资助临夏康乐县冯马家小学教学楼建设项目。

  活动期间,崔根良随团前往习近平总书记走访过的东乡县布楞沟村实地考察,感受精准扶贫给贫困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并接受当地媒体采访。他表示:“我们将充分发挥企业自身力量,积极投身‘三区三州’扶贫事业,助力临夏教育扶贫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义利兼顾、以义为先、扶危济困、共同富裕’的光彩精神。”

  近年来,“亨通光彩行”瞄准贫困地区教育,先后在江西广昌、云南德宏、重庆黔江、贵州同仁、甘肃临夏等贫困地区开展翻新扩建校舍及教学配套设施、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免费救治、留守失学儿童关爱等教育扶贫项目,让数千名儿童重返校园、重进课堂、重享温暖,打断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

  党的十八大以来,崔根良积极响应中央“精准扶贫”号召,不计个人得失、不图任何回报,利用非公募“亨通慈善基金会”,针对全国老、少、边、穷地区和贫困家庭、弱势群体开展扶贫、扶智、扶残、扶弱等项目,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唱响了民营企业家献身脱贫攻坚的时代凯歌。

  2019年,亨通集团以爱心公益造福当地,从吴江覆盖到苏州,扩大到全省,积极参与全省光彩行动、慈善活动、南北村企结对、农民工法律援助等大爱行动,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崔根良多次荣获“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捐赠个人、“中国十大慈善家”“全国万企帮万村先进民营企业”“最具爱心民营企业家”“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以及江苏慈善奖、苏州市优秀慈善家等荣誉,还被推荐为江苏光彩事业基金会理事长、江苏慈善总会副会长、苏州慈善总会荣誉会长等。

  今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和全世界人民的心,也牵动着全球亨通人的心。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坚决打赢疫情防空阻击战,结合当时疫情防控形势,亨通集团发挥全球资源优势,向江苏省光彩事业基金会、湖北省慈善总会等捐赠款物700多万元,并驰援疫区防控,积极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

  亨通主动利用在全球的合作伙伴、产业链、供应链资源,全球采购紧缺医疗物资,通过海内外联动,从欧洲、南美、南非等地紧急采购200万元防疫捐赠物资,经过多方努力,通过国际快递将物资及时运抵国内,驰援武汉灾区。

  春节期间,亨通集团接到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雷神山应急医院项目指挥部物资需求指令,迅即在58小时内组织加班赶制、检测装车、跨省十余小时运送。131日下午,200万元项目急需电力物资第一时间运抵雷神山应急工程现场,成为省外驰援该项目首批捐赠送达的急需电力物资。

  亨通集团高度重视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坚决履行“严防严守人人责,誓保亨通零疫情”的亨通誓言,在统筹疫情防控和保障复工复产为大局、统筹国内外产业联动发展中,“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破楼兰终不还”,弘扬亨通“四敢”精神,攻坚克难,以“白加黑”“五加二”的激情,快速响应市场客户需求,确保准时高效市场供给,力争把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影响夺回来,取得“两手抓、两手赢”工作的全面胜利。


  企业家的文化观

  只有初中文化的崔根良,到底是凭什么带出亨通集团这样一个全球光纤通信前三强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

  崔根良始终把学习当作第一位的需要。刚参军入伍时,看到身边战友很多都是高中文化,他马上给家里在七都镇幸福小学当老师的堂兄写了一封信,请他把初中到高中的课本全寄来,自己要刻苦学习,迎头赶上去。

  当老师的堂兄很快寄来了两大箱子书,几乎包括了初中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所有教材,还附上一封热情洋溢的书信,嘱咐崔根良有不懂的地方尽可写信。从此,他训练一结束就抱起了书本。

  1992年,崔根良提出了“四敢”精神和“五高”方针。四敢就是:敢攀高峰、敢创大业、敢为人先、敢争一流。五高则为: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率、高标准、高水平。如今,这些言简意赅的口号,作为永不过时的亨通精神,仍一直激励着亨通人砥砺奋进。他们走过的每一步,都可以看到“四敢五高”的魅力。

  还是1992年,刚打算进入光纤光缆行业时,崔根良就请人把当时能找到的与光纤光缆有关的资料全部收集起来,一连几夜查看学习。从资料中他得到了许多相关的知识与信息,1960年美国的梅曼发明了第一个红宝石激光器,以后又出现了氦氖激光器;1966年,在英国工作的中国人高锟与英国人霍克曼共同提出用玻璃纤维作为光传输介质;1970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室温下连续振荡的GaAlAs半导体激光器;1976年,日本NTT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又研制出InGaAsP长波长激光器,同年美国首先在亚特兰大成功地进行了44.736Mb/s传输10km的光纤通信系统现场试验,使光纤通信向实用化迈出了第一步;1977年,还是美国人在芝加哥两个电话局之间开通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多模光纤商用光纤通信系统(距离7km,波长850nm,速率44.736Mb/s),之后日本、德国、英国也先后建起了光缆线路。

  在光纤世界里遨游,崔根良越发觉得光纤太神奇了,一根比头发丝还要细的透明的玻璃纤维,能快速并同时传输那么多的电信信号,他当过军用机场的发信员,就是用信号与天空飞翔的飞机联络的枢纽,是指挥员的耳朵、眼睛和嘴巴,他知道信号传输的许多常识和技术,他敏锐地感觉到,眼底这些关于光纤传输的强大功能,将改变传统的信号传输,将改变人们的生活节奏,将改变整个世界。

  崔根良不仅注重自学,更重视对团队和人才的培养。19924月,亨通与武汉邮电科学院合资兴建的长江光缆联合公司正式挂牌后,他马上选派了一批优秀员工前往武汉邮电科学院学习。他知道,能不能把制造光纤光缆的技术学回来,这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第一步一定要走好,一定要走正,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现任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尹纪成回忆说:“当时,我也是第一批选送到武汉邮电科学院学习的,我记得崔总当时说,首先要政治过硬,其次要对公司忠诚,不要学了新技术然后就跑掉了,第三学习要能吃苦,第四要有责任感,不是一般学习,而是干事业,第五做人要厚道。我不是七都人,选人的时候,有人提醒崔总,说我是外地人,崔总立即回道,外地人也没什么关系!只要他好好学习,忠诚公司就是亨通人!当时我听了特别感动,在学习和工作中特别努力,这么多年过去了,但崔总的话一直深埋在我的心底。”

  亨通集团园区管理部原副总监陆兴才在描述当年被选派学习的情景时说:“我是1992年进的公司,当时光缆厂正在办理营业执照,崔总选中了我,让我带着第一批12个人到武汉邮电科学院学习。当时的条件还是比较艰苦的,崔总经常来看望我们,在宿舍里跟我们聊天,请我们吃饭,解决我们的一些生活上的困难,他经常把身上的钱留下来给我,让我解决同事的生活困难。他每次临走时都对我说,小陆,你一定要带好大家,让大家学成归来,你们是我们光缆公司的‘黄埔一期’,是公司的希望。”多少年后,这些到武汉邮电科学院学习光缆制造的“黄埔一期”学员们,果然都成了亨通的骨干,大部分都进入了亨通中高层管理岗位。

  曾经有位哲人说过:世界上的一切,人是最宝贵的,只要有了能干的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这话千真万确。万事万物,都需要得心应手的人去完成。一支军队冲锋陷阵打胜仗,需要出色的将帅,一所学校精心培育好学生,需要优秀的师长,而一个企业要想长盛不衰、基业长青,同样需要许多技艺高超的专家、工程师。

  崔根良深得其中之三昧。他从开始自主创业承包工厂,到接手七都服装厂、乳胶手套厂,再到创办通信电缆厂、光缆公司,一路走来,都是伴随着求贤若渴、重视人才发展起来的。用他的话说就是: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唐三藏西天取经,没有孙悟空一路降妖伏魔,猪八戒、沙和尚还有白龙马跑前跑后,岂能取得真经、普度众生? 个人就是浑身是铁,能打几颗钉呢?

  当初刚刚筹建办厂时,没钱买新设备,只有原农机厂闲置得已久的破旧机器,犹如一堆破铜烂铁。崔根良是当过通信兵的技术尖子,懂得一些机械和无线电修理知识,明白只要找到维修高手,就能使它们起死回生,再立新功。这时,他想起一个姓范的技工,就挖他来吧。当范技工跟着崔根良走进车间一看,不由地倒抽了一口凉气,几乎都是满身油泥、锈迹斑斑的破旧机器,比原来的厂子差了可不是一个档次。不过,崔总一席话却让他热乎乎的:“范师傅,俗话说,破家值万贯。咱这个厂就是你的家,能用什么全是你说了算。办厂的钱就这些,用你的技术使它转起来,你就是咱厂的第一功臣!”范师傅带着几个技工,蹲下身子拾掇起来。电动机、破车床,能修则修,有时几台机器拆拆装装凑成一台。没有拉钢丝绳缆机,崔根良就带着他们去了南京机械废旧仓库,看什么能用随便挑,一切由范技工做主,带回去重新拼凑组装。

  终于,奇迹出现了,范技工他们组装出了好几台生产设备,其中一台竟用了几年时间。正是有了这样的人才,崔根良的光电线缆厂用很少的钱就运转起来了,而且很快见到了效益。由此,他深刻认识到:当老板的不一定什么都懂,只要找对了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一切就会迎刃而解。

  自从企业升格为国家级企业集团后,他更是求才心切了,一有机会就向熟悉的人打听、问询。这天,崔根良接到一个电话,是曾经打过交道的某邮电部门任处长打来的,说是打听到有一个总工快要退休,不知道他想不想考虑?崔根良马上表态:“当然想了,做梦都在想。”紧接着,任处长详细向他介绍,这人姓吴,原任邮电部侯马电缆厂研究所的所长,是我国第一代研究制造光纤光缆的专家,技术水平相当高,今年刚满六十岁,正在办理退休手续。据说有几家大企业,闻讯准备聘请他去当技术顾问,亨通如有意必需赶快行动。

  崔根良知道这位所长的大名,在几次展销会上也见过他,只是没有机缘说上话,现在机会来了。事不宜迟,崔根良跟任处长要了那位专家的号码,马上打电话联系,准备登门拜访。

  谁知,吴所长张口就拒绝了:“你别来!我已经答应广东一家企业了。再说,你们亨通刚刚起步,我也不了解,算了吧!”尽管人家不待见,可崔根良毫不气馁,决定上门沟通,做做工作,当即乘飞机奔赴山西,再转乘汽车来到侯马市,第二天打电话约吴所长面谈。

  吴所长暗暗佩服这个小崔总,可还是决定不见:“不行啊,我还没办手续,让单位上知道跟乡镇企业洽谈,影响不好。再说我已经答应人家了,不能言而无信。你还是回去吧!”“吴所长啊,你单位在城北,我住在城南宾馆,不会让任何人知道咱们见面的。能不能加盟亨通先不谈,我老远地来了,主要想看望看望请教一下。”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吴所长觉得不好意思了,只好答应下班后到宾馆见见。

  当天晚上,崔根良在餐厅要了几个“硬”菜,真心诚意地请客。两人坐下来,喝酒叙旧,聊聊当今通信市场。酒至半酣,任处长的电话打到吴所长的手机上,介绍说崔根良是个值得信赖,对通讯事业情有独钟的人,特别举出了日本客商与亨通合作的事例佐证。最后,以老朋友的身份力劝他要干就跟着亨通干!

  一顿小酒、一番推心置腹,吴所长有点动摇了,劝崔根良先回去,自己再好好想想。不料,崔根良笑笑没说什么。此后一连几天,只要吴所长空闲下来,这位自称小崔的老总就找来了,除了向他请教专业知识,就是畅谈亨通创业历程和企业发展规划,甚而还问寒问暖,帮助他解决家庭困难。几次三番,吴所长对这位乡镇企业家产生了好感,同时也了解到崔根良请他出山是下了多大的决心,又是多么的恳切,心里一阵热乎乎的。他也是个重情义之人,立刻决定回绝广东那家企业,收拾收拾跟随崔根良去江苏。

  古人有“月下萧何追韩信”、“三顾茅庐”的故事,今天亨通老板苦等十天请专家,也是一段感人的佳话。由此,吴所长从山西人变成了江苏人,在亨通一待就是十五年。崔根良为他提供了应有尽有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全集团上下都尊称为吴老师、吴教授,时时处处礼让敬重。吴所长深受感动,拿出了平生所学,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毫无保留地奉献了出来,为亨通集团的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

  众所周知,在中国的百家姓中,李姓是一个大姓,源自唐朝皇帝姓李,皇亲国戚遍布各地,加之到处赐姓改姓,数不胜数了。时至今日,很多单位都是一窝子“李”。亨通集团姓李的专家、负责人亦有不少。其中,两位李姓技术人才都是崔根良慧眼相中、精心培养锤炼出来的。

  进入亨通的第一批大学生,有位姓李的,原籍湖南,1994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自动化控制专业。当时大部分同学都进了有名的华为、海尔等大企业,他却经人介绍来到了亨通公司。在崔根良看来,这是企业的宝贝,十分爱惜。起初,小李负责设备的安装与维护。这对于学习自动化控制的人来说,没有什么难的,他一直干得不错。不料有一次调试进口生产线却出了问题,他连忙检修排除故障。崔根良闻讯也赶到车间,了解情况,并叮嘱说:“小李,你要抓紧修好,明天有专家来厂验收,如果通过就能发给我们技术认证了。这是大事,一定要慎之又慎啊!

  “请崔总放心,我们保证尽快修好,不耽误验收。”小李胸有成竹,满口答应。果然,修到半夜,终于一切正常了,小李马上给还在等待的崔根良打电话报告。很好!崔总十分高兴,你们干得不错,口头给予了表扬,并进一步叮嘱:做好准备,天亮了接受检验。

  放下电话,小李看了看表,已经是凌晨四点多钟了,有点犯困了,便想抓紧再调试一下就去休息。没想到这一犯困犯了大错,他不经意间把直流24伏电接到了220伏的电流上,一合电闸,“哗”火花直冒,一下子烧坏了程控电路板。而当时国内还没有这种配件,从国外订购到更换上需要十几天,检修验收那是根本来不及了。

  听到汇报的崔根良顿时出了一身冷汗,赶忙跑到车间,看看确实无法挽回了,紧锁眉头直摇头。一旁的小李知道自己闯了大祸,眼泪止不住掉下来,连连说着对不起,就想回宿舍卷铺盖走人了。“别难过了,谁也不是故意的。”崔根良劝慰着他:“吃一堑长一智,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要接受教训啊!一会儿,先把检查对付过去吧。”

  正常上班了,验收组如约而至。崔根良镇定自如地领着他们来到车间,面不改色地介绍这套进口设备和生产情况。当验收组提出要看看运转情况时,车间主任苦着脸说:“转不起来了,我们有位技术员昨天夜里接错了线路,烧坏了电路。”崔根良看着小李就在旁边,赶紧上前解释:“他也是好心,想抓紧检查一遍,实在是太累了,不慎造成了失误。现在他压力很大,想辞职,我们还在挽留呢。”这让小李十分感动,不但不走了,反而以此为教训,做事更加精益求精,全心全意为亨通了。现在,他已是亨通电力产业集团总裁了。

  如果说小李,是亨通自己培养成长起来的专业技术人员,而另一位李姓专家,则是偶然与崔根良结缘的人才。1998年,已经在通讯领域风生水起的崔根良带队去日本考察、洽谈购买设备。需要一个懂日语又了解专业的人当翻译,上海光通信学会杜主任给他推荐了李研究员随同考察。当时,李是上海电缆研究所的研究员,正儿八经的国家级科研机构的技术专家,曾留学日本,学的就是光通信。见面那天,崔根良派了一辆奔驰车去接他。这是李研究员平生第一次坐奔驰,也是第一次与崔根良见面,感觉这位乡镇企业家真诚朴实,尊重科学,印象极佳。

  一同赴日本期间,作为翻译的李研究员尽职尽责,利用专业知识据理力争,讨价还价,迫使日方让步,为亨通公司引进设备争取了不少利益。这些都被不动声色地崔根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行程圆满结束回到上海,李研究员告辞要回单位上班,崔根良请他吃饭表示感谢。席间,两人谈起光通讯的市场和发展前景。崔根良说亨通准备开发上海市场,想听听他的建议。李研究员也不客气,直率地说到亨通要想在上海站稳脚跟,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崔根良边听边点头,突然说道:“不错,现在我邀请你加盟,负责筹建亨通上海公司怎么样?”李研究员愣住了——自己是国家科研机构的研究员,离开国有体制到民营企业去,一时还转不过弯来。“我给你一个亿,开办上海公司,主要就是开发以上海为中心的周边市场。我看你行!”崔根良郑重其事地看着他。李研究员一时说不出话来,这可是一笔天文数字。

  刹那间,李研究员眼睛湿润了,工作几十年了,从来没有得到如此尊重和重视。而这位企业家上来就给他出资一个亿,这是普天下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大投资。他霍地站起来,一字一顿地说:“好,就凭你崔老板这么信任我,我干了,并且一定要干好!

  过后,李研究员辞去研究所工作,正式加盟亨通集团。崔根良投入一亿元注资成立了亨通上海公司,聘请他就任总经理。他不负重托,利用在上海多年的人脉和资源,迅速展开,占领市场。能用人,会用人,用好了人,用对了人,这是一个企业成功的经验之一。

  毫无疑问,崔根良正是这样做的,而且做得非常到位。亨通作为一家从乡镇小厂发展起来的大型制造企业集团,从一开始就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他不看重学历,而是看能力,不限地域和年龄,只要你有本事有追求,就给你一片天地。几十年来,崔根良一直强调“四个留人”。即: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和文化留人。其中文化是核心、事业是关键、感情是依托、待遇是基础。

  如今,在亨通高层管理人员中,外聘人员占到了70%以上,大多都是各个方面具有真有实学、可以独当一面的干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正是有了这样一批忠诚、专业、勤恳、智慧的宝贵人才,组成了一个强大的亨通团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从而不断地攻坚克难,冲锋前进。犹如千万朵美丽而激扬的浪花,汇聚成一条汹涌奔腾的大河,山呼海啸,奔向浩瀚的大海。

  19969月,亨通在同行业中率先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推动了产能、效益突飞猛进被评为“江苏省明星企业”、“江苏省名牌产品”、“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1月,亨通与香港南中通信公司合作成立“亨通香港有限公司”。1998年,继续乘胜前进,亨通被江苏省政府评为江苏省重点乡镇企业集团,被列入省政府重点扶持企业之一。通信光缆被评为“江苏省首批重点保护产品”。

  同年八一建军节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隆重的表彰大会,崔根良被授予“全国转业退伍军人时代人物”!当时,他身披红色绶带、胸戴大红花,与众多战友一起,走上人民大会堂主席台,接受国家领导人的颁奖,心情如同长江水一样波澜起伏。这年他整整四十岁。

  亨通集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初创到辉煌,崔根良的“三借”方略为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借”为“借鸡生蛋”。刚刚创办电缆厂的时候,崔根良一点积累都没有,没技术、没人才、没品牌。有句行话叫不熟不做。他当然懂得这个道理,但他当时选择的就是一个新项目、新行业、新领域。在他的创业生涯中,尤其是打开市场的秘诀中,一个重要的经验,那就是要有一个响亮的品牌。牌子不响,就没有可信度,就没人要你的产品。

  崔根良开始发扬苏南乡镇企业提倡的“四千四万”精神,去寻找品牌、寻找企业起步的靠山、寻找高起点的合作伙伴。他来到南京,找到了江苏省通信线缆厂寻求合作。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历经千难万险,对方终于同意与他合办电缆厂。

  19911018日,江苏省通信线缆厂吴江分厂拉出第一根通信电缆。由于崔根良带领大家苦干巧干拼命干,加上江苏省通信线缆厂这块金字招牌、国有企业这个大靠山,吴江分厂的产品在市场上大受欢迎,投产当年就销售了450万元,减去各种成本,还上借贷款项,实现利税87万元。

  至此,崔根良“借鸡生蛋”的目标完全实现了。

  第二“借”为“借梯登高”。通信电缆干成后,崔根良要让刚刚获得新生的企业再上一层楼,增加产品的品种与质量,再筑一个新的发展平台。他先练内功,修正企业规章制度,制定企业新的发展战备与阶段性目标,确立企业发展的“四敢精神”和“五高方针”。

  “借梯登高”就是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提出来的发展目标。崔根良的电缆厂经营得越来越好,他一边不断地开拓新的市场,一边开展新项目调研。这是他的习惯,也是一个优秀企业的天性和成功企业家的秘诀:手里抓一个、胳膊挟一个、眼睛再看一个、脑子里再想一个。无数案例证明,谁的眼界广,谁的事业就越开阔;谁的心胸宽,谁的事业就做得越大;谁看得最远,谁的企业生命就越长久。

  光纤光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横空出世。19921028日,崔根良带领的长江光缆公司拉出了第一根合格的光缆,填补了江苏省在光缆项目上的空白。他的光缆事业很快进入了“快车道”,亨通在中国的光缆行业里,名气越来越大,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

  第三“借”为“借船出海”。“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这句《春天里的故事》中的歌词象征着上世纪90年代初涌动的中国改革开放的热流,也象征着崔根良的电缆光缆事业的跃跃腾飞。

  一个偶然的机遇,他结识了日本投资商田中富治郞,经过一段时间交往,田中先生得知他在广东订货会上签下了大批订单,而缺少资金扩大再生产,主动提出给他投资。

  1992年,田中先生的日本妙香园株式会社投资150万美金,与崔根良合资创办了吴江妙都光缆有限公司。这笔巨资给他添上了飞跃的翅膀,让他快速发展了起来。

  崔根良用田中投下的资金,当即带着技术设备专家,从美国、德国、日本、芬兰、奥地利等国引进了几十台(套)先进的生产流水线和检测仪器。这一大批国际先进的设备与仪器,扎实地武装了公司,为他在创业初期避开了一般企业先建设后改造的老路,并为光缆质量的提升和出口海外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进入光电缆行业的第一天起,崔根良就把销售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市场活力的关键是营销机制的建立,他带头去开拓市场、建立销售网络、培养专业销售队伍,与时俱进进行销售机制的调整与完善;在销售人才的培养上,他关于发现人才并用好人才。同时,还有一条非常重要的,那就是讲话要算话,做人要厚道。无论是大客户还是他的销售员,只要承诺过的,他都言必行、行必果,从不食言。

  崔根良认为销售员在外面的言行,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整个企业。他通过身体力行,让销售员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他的这个理念与做法,着实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销售人员、拓展了广阔的销售市场。

  他无论外出还是在企业,对自己的生活要求都非常简单,也很简朴,但对待客户特别大方周到。在创业初始,七都镇没什么像样的招待酒楼,他看到自己企业一天天发展起来,客户也一天天多起来,便挤出资金在厂里建了个贵宾楼,专门接待来访客人。他常对销售人员说:“西方人说,客户是上帝;东方人讲,客户是衣食父母,都是一个意思。”

  19996月,崔根良让销售部门把公司各类销售员都集中起来做技术培训,当时的销售模式主要还是公关营销,销售员的专业水准都不高,对客户的要求理解不透,时常有些纠纷。当时他就说:“管理、技术什么的都是内功,没有了市场,就像人没有了空气,内功再好,也活不了多久,企业内部一切都要围绕市场转,人人面向市场,人人服务市场。”

  2000年以后,市场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伴随着世界范围内IT业“冬天”的来临,通信产业迅速从发展的高潮进入了调整时期。亨通的发展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但他看到的是行业发展的趋势,认为这是通信产业整合时代的提前到来。

  为牢牢把握市场的主动权,崔根良及时提出营销工作的“两个转变”:从个人行为的营销向公司行为的营销转变,从单纯注重关系的营销向技术、关系、品牌并重的营销转变。

  在这种理念指导下,亨通集团新的营销模式应运而生,形成了三支营销队伍并存的格局,一是集团营销队伍,二是集团专业销售员,三是各公司建立了各自的专业营销团队。集团营销队伍为亨通集团建立起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而专业营销员在三支队伍公平竞争下,依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公司的市场人员通过聚焦各自的目标市场和客户,使许多空白市场得到填补,销售额快速提升。

  外界对亨通的这种营销模式如雾里看花,但崔根良认为,我们就是要让同行看不懂、学不会、偷不走,这才是亨通的比较优势、独特优势。不管何种销售模式,拿到订单才是硬道理,稳住自己的市场才是真道理。

  谈起为什么要建立三支营销队伍,崔根良说:“亨通依靠诚信建起了完善的覆盖全国的市场网络,在全国重点的省、市、自治区均设立了办事处。做营销有很多方法、技巧,要追求技术、品牌、服务并重的系统特色营销。从现代营销上看,集团营销团队的最大优势在于体现集团公司对外窗口形象,销售队伍素质比较高,都是挑选的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随着各大运营商采购模式的不断变化,这种优势更为明显。各公司营销团队主要从员工队伍中挑选产生,其优势在于对公司的忠诚度高、执行力强,对产品熟悉,工作务实敬业,不失为市场营销的中坚力量。专业销售员的优势在于市场开发实战能力强,社会经验丰富,人脉关系广,深得客户的信任。对于一个产品系列众多的企业集团而言,多种营销模式并存,可以相互竞争、相互促进,互为补充,都是不可或缺的。”

  吴江是古吴文化起源的地方,是一片茫茫的水的故乡,是烟雨飘洒的江河湖海编织的水网的天地。吴韵是水和韵的文化,它能承传本体,上接主流,又能含纳支流,兼容并蓄。崔根良就是吴江人文性格中的典型人物,他很早就对他的企业提出了“打造世界知名品牌,成就国际优秀企业”的目标。

  崔根良从做第一根电缆的时候,他就想到了品牌。他没敢贸然打七都的牌子、吴江的牌子。他知道自己的家乡,虽然名满天下,是水美山美、城美村美、田美人美特产美的美丽江南,但做企业做工业产品,却是另一番风景。他在起步做电缆的那一瞬,一下子就想到了省城,他要找个名头,找个能喊得响的牌子。与江苏省通信电缆厂合作,就是他品牌意识的初步结晶。

  崔根良的第二个合作者,是中国搞光缆研究最具实力的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正牌的国家科学研究院,在线缆行业里有很高的威望,名声响,牌子硬,不仅保证了他的技术工艺水平,成功地拉出华东第一根光纤光缆,还保证了他快速占领新兴起来的光缆市场。

  在中国外向型经济大发展之时,他找到了第三个合作者,就是日本妙香园株式会社,成立了中外合资企业,他的产品一下子就上升为合资的国际品牌。

  在之后的发展中,崔根良更是突飞猛进,从亨通的产业分布,我们不难看到这家企业集团立足本土、布局全国、放眼全球的战备眼光。无论是合作借品牌,还是自己创品牌,他都有自己的认知与体会。他说,无论是产品品牌,还是企业品牌,乃至亨通几十年来的品牌战略规划与推进,最重要的还是人的品格。可以说,人的品格与人的诚信是亨通的第一大品牌。

  崔根良精心打造的品牌,经过了“一借牌、二打造、三提升、四巩固、五飞跃、六覆盖”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刻下了亨通人的执着追求与满腔心血。这种品牌追求与打造,其实就是崔根良的一种价值观,一种市场竞争的公平法则,一种对社会奉献的艰苦劳动,是企业永远常青的营养和一种做企业的崇高的荣誉。

  正是基于对品牌意识、品牌理念、品牌战略的执著追求,崔根良带领着亨通一路走到今天。回望过去,从亨通集团的发展历程和崔根良的辉煌人生中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2019年,在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上,他作了《迎挑战呼唤企业家精神》的主旨演讲,其中,结合创业创新28年的发展实践,诠释了企业家精神的三个内涵:“一是要有追求梦想的精神,二是要有创新追赶的精神,三是要有执着专著的精神。只要有这种精神,只要不忘初心,只要把握世界大势,顺应时代潮流,就一定能打造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高质量、高科技、国际化的全球一流企业。”这就是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