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舟:《遍地英雄下夕烟——江苏抗疫实录》编辑手记

(2020-09-29 17:24) 5931232

  2020年是悲壮的一年,注定要在人类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年初,新冠病毒疫情袭击中华大地。123日,武汉封城。与此同时,全国进入抗疫模式。四万多名医护人员向武汉集结,与病毒展开殊死搏斗,保卫生命,保卫武汉,保卫湖北,保卫全中国。

  江苏女儿挥泪送别逆行者,同时打响家乡保卫战。医疗、公安、社区、个人,英雄事迹每天都在发生。5月初,江苏省作协与省公安厅文联、南京市卫健委共同举办“风雨同舟,抗疫有我”大型采访活动,叶弥、周桐淦、傅宁军、罗望子、王大进、徐良文、葛安荣、王清平、张文宝、龚正、储成剑、葛逊、向迅、许丽晴、张晓惠等32位优秀作家积极响应。57号,省作协举办采访活动启动仪式。随后,作家们对曾经奋战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及全省各行各业杰出代表进行深入采访,撰写出报告文学作品37篇,约26万字,暂定名《遍地英雄下夕烟——江苏抗疫实录》。

  这部作品集较全面地反映了当代中国年轻一代的精神风貌,展现了江苏人民尤其是医护人员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所表现出的无私和无畏,即便那些并非采访对象的社区业主、村镇居民、抗疫勇士家属、单位领导、同事等等,我们也可以从作品字里行间,看到他们的识大体、顾大局,以及根植在他们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

  周桐淦的《聚是一团火——武汉战疫江苏军团参战剪影》、徐良文的《守卫生命》《零死亡的生命奇迹是如何实现的》等,以全局视野介绍了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江苏省迅速启动一级响应,向武汉派出医疗队员2820人,涵盖重症、急诊、呼吸、感染、麻醉、中医等10多个学科,分布在湖北武汉、黄石等15家医院,覆盖省、市、县三级医疗机构和方舱医院,为全国各省之最。加上政法、民政、环保、疾控、红十字会等国家对应部门的征召,驰援湖北的江苏军团达到3101人,在全国30个省市的4.2万名援鄂大军中,江苏军团人数也是遥居第一。同时,还随人员带去了大批医疗物资、防护用品等。

  37篇作品不仅从不同侧面撷取这三千多人在武汉的工作、生活片段,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同时也把江苏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病毒的波澜壮阔历史画卷收入笔端,呈现在读者面前。

  罗望子以零度笔触,不掺杂个人情感、态度、立场的采访,让15名援鄂医护人员在不受干扰的氛围中,回顾那段艰难经历。受访者风轻云淡的叙述语调,与抗疫现场的惊心动魄形成巨大反差,读来催人泪下。

  新冠肺炎疫情中,有报道称,民营医院“受利润最大化原则支配,根本不具备公立医院不惜一切代价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基因”,在《一家民营医院的抗疫》中,作者王清平为我们提供了完全不同的视角。宿迁协和医院是一家民营医院,当国家和民族面临灾难时,他们和全国公立医院一样,表现出医护工作者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每当我们感叹抗疫期间以惊人速度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武汉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时,会不由自主地好奇,实现这一奇迹的到底是些什么样的人呢?由葛安荣、韩献忠合作撰写的《一直特殊的“水电部队”》,以江苏金坛唐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冯卫华的一句话“火烧眉毛了。不能谈钱,不能谈要求,这可是国家任务啊!”作开头,为我们揭开了两个医院建设工地的冰山一角,反映出唐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面对疫情,克服资金不足、公司放假、道路封禁等重重困难,在“水电部队”总指挥朱国平坐镇指挥下,全国召回28名精兵强将,与来自全国其他地区的建筑队一起冲锋陷阵,每天工作16—18个小时,创造出10天建成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世界奇迹。在文中我们看到,许多工人吃饭只好站着,一坐下立即就能睡着,有人甚至捧着未吃完的快餐盒就睡着了。为了提提神,他们只能抄点凉水拍拍面颊,或用矿泉水冲洗。因为“他们的马甲上都写着唐王’两个字。” 朱国平的“水电部队”不仅有打大仗打胜仗的能力和勇气,更有温暖心田的人性化管理。在工程完成之后,工程队员全部就地隔离14天,费用全部由工程队负担,工人每天工资照发,极大安抚了抗疫勇士们疲惫的身心。

  傅宁军的《天使的战袍》写的是江苏卡思迪莱服饰公司掌门人从金林在全省防护服紧缺的情况下,临危受命,不计成本转产为江苏抗疫一线人员生产防护服的故事。

  除了直接反映援鄂医护人员的英雄事迹,37篇作品中,反映基层公安民警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顾大家,甚至付出生命代价坚守岗位的有14篇,约占三分之一。叶弥《永恒的名族》中仍保持了她安静精炼的叙事风格,润物无声地描写了苏州一位普通公安民警位洪明在抗疫期间突然倒下,给亲友、同事心理上造成的巨大空洞感。而他,仅仅是千千万万奋战在抗疫前沿的基层民警之一。

  另外,还有反映村支书记在疫情期间帮助农民解决生活、生产难题的《鲜花绽放的日子》(张文宝)、反映民政系统支援武汉养老院的《让阳光照进长者心田——记九如援鄂康养护援队》(戴军)、反映江苏疾控人在武汉出生入死,为所有医护人员和患者生命安全保驾护航的《和平年代的英雄》(向迅)等等。值得一提的是,由龚正撰写的《一个和三个》,其中“三”个指的是淮安第一人民医院赴鄂医疗人员,而作者浓墨重彩书写的,却是一个叫刘立生的淮安籍农民工。写他单枪匹马冲破重重阻碍,去武汉参加建设雷神山河火神山建设,彰显了中国新一代农民的视野和胸怀。

  在并不宽裕的采写周期内,收集到如此众多的优质稿件,除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充分,对作者选择严格把关外,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抗疫事迹本身感天动地,极大触发了作家们的写作热情。

  新冠疫情是全球面临的共同课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结束的迹象。如何应对,既考验制度,也考验国力。战胜新型病毒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我们今天所做的,无论对错、得失,对人类未来面对此类灾难时的应对策略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这也是出版报告文学集《遍地英雄下夕烟——江苏抗疫实录》的意义所在——记录、记住所有曾经为我们的岁月静好付出心血乃至牺牲的英雄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