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林 吴江:第一书记的扶贫答卷

(2020-08-31 10:44) 5926172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2018年8月20日,时针指向凌晨3点。江苏省滨海县政府三楼会议室灯火通明,一场关于脱贫攻坚的论证正在激烈展开——

  “安装光伏设备会不会影响厂房结构及承重力?屋顶中期维修和后期维护谁来负责?”盐城矽润公司总经理薛敬伟发出一连串的疑问,让正在交头接耳的参会者们凝起了神。

  会场安静下来,大家的目光齐齐转向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派驻到滨海县通榆镇舀港村的驻村第一书记李卫东。

  这次会议从下午3点就开始了。李卫东已经对阳光扶贫项目的可行性、技术的可操作性、正常运行的收益及后期的维护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讲解。薛敬伟抛出的问题,李卫东也已经给出了明明白白的答案。

  利用“国网阳光扶贫——苏电对口帮扶光伏发电公益项目”捐赠的600万元资金,矽润公司在厂房屋顶建设光伏发电站,采用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模式。电费收益三方分配,即:一部分用于企业屋顶租金,一部分留作运营维护,剩余部分由企业按月解缴给县财政扶贫专用账户,再匹配给滨海县的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谁都看得出来,这个项目既绿色环保又节约能源,既功在当下又利在长远。但围绕该项目如何落地,江苏省委驻滨海县帮扶工作组与滨海县委县政府已牵头举行了6次讨论会。好几次,会议都开了通宵,可企业和8个村的村委会都对项目不太热心。

  舀港村党总支书记蒯治君常跟李卫东念叨:“群众觉得靠光伏扶贫来脱贫太慢了,恨不得有个好办法能一夜脱贫。”有村干部给李卫东建议:“把钱争取下来,几个经济薄弱村分分,还掉村集体的债务,余钱分给贫困户,大伙儿的收入也上来了,你的扶贫任务也就轻轻松松完成了。”“钱分了,以后的收入咋保证?”李卫东问。村干部答:“走到哪个山头说哪句话呗。”“那可不行,刮一阵风的事情,坚决不能干!”李卫东一口否决。

  “不能怪村干部急于求成,也不能说他们没眼光。”李卫东理解舀港村人的想法。2018年5月8日,作为舀港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卫东上岗了。驻村后,他摸了摸“家底”,吓了一跳:至2017年底,舀港村村集体负债69万元,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77户224人,村人均年收入3500元左右,最低的只有2200元。“家底摸清后我也着急,真想撸起袖子在舀港村给挖个金矿出来。”李卫东笑道。

  “挖金矿”当然只是李卫东的调侃。他在国网江苏电力扶贫办的帮助下,争取到了阳光扶贫项目。他自己算了个时间账,从项目立项到产生收益,需要一年多时间。周期长,村干部和村民不愿意可以理解。但这个光伏发电项目明明能给企业减少电费支出且带来租金收入,企业为什么也不乐意呢?

  阳光扶贫项目推不下去,李卫东着急上火。那段时间,他几乎天天夜里失眠。有时,累了一天刚躺下,脑子里就不由自主地冒出这个问题,他就再也躺不住了,猛地一下爬起来,走出宿舍,到外面走一走。乡村的田野里,蛙鸣阵阵,水稻正在抽穗,几只萤火虫在他眼前飞舞。清凉的夏风一吹,他的倦意、睡意全跑了……

  那天会上,做事向来风风火火的李卫东真想“放一炮”。然而,坐在他身边的蒯治君用胳膊肘捅捅他,悄声说:“薛总不是没听懂,是怕担责?”

  担责?这话让李卫东猛然警醒。是啊,光伏发电站安装在矽润公司,合同一签就是20年。这20年间,这家公司得月月与县财政结算,中途要是厂房改建或是实施转产项目,都会给企业带来不便。看来,薛敬伟就是怕被“扶贫责任状”套牢,所以找出各种借口推托。

  李卫东原先想不明白的问题,一下子想通了。他知道薛敬伟爱面子,不能当面戳破他的心思。李卫东脑子一转,喝了口水,清了清已经哑了的嗓子说:“薛总,贵公司有1万多平方米的屋顶面积,符合安装光伏板的条件,按市场标准结算租赁费,一年租金4.5万元,20年就是90万元……”

  “20年才90万,这点钱我不在乎。”薛敬伟不客气地打断了他的话。

  李卫东不急,盯着他继续说:“据我所知,贵公司是自供电企业,目前还是单电源供电,每年遇到雷电、暴雨等恶劣天气原因导致停电,会造成近百万元的损失吧?”

  “这个……算是吧。”薛敬伟回答得含糊。

  “我们可以向上级供电公司争取项目,再架设一条供电线路,给你们企业所在的信息园区提供双电源供电。”李卫东说。

  账一算,薛敬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你们供电公司这么诚心,我也是个热心肠的人,装光伏的事我同意,别说20年,40年的扶贫责任我们也担。”

  听到这话,李卫东松了口气。

  二

  争取这笔资金落地着实不易。

  李卫东多次到国网江苏电力汇报,数十次到县里找有关部门协调。他老是出去跑,人不常在村里,还引起了部分村民的误会:“我们村来的第一书记,整天看不到人,估计是下来挂名的吧。”

  直到2019年2月22日,李卫东拿回了由江苏省委驻滨海县帮扶工作组、滨海县扶贫办、县财政局联合印发的红头文件《关于下达2019年度光伏扶贫公益项目(一期)计划的通知》,村民才明白,李卫东一直忙着争取资金和政策呢。

  有了好政策,还要向村干部和村民解读好。通过村干部会议、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李卫东不厌其烦地解读政策:国家电网公司捐赠的600万元按贫困情况匹配给村集体,用于入股投资建设光伏发电站。其中,通榆镇舀港村、蔡桥镇木港村各105万元,东坎街道沙浦村、界牌镇陆集村等6个经济薄弱村各65万元。

  “105万,不少啊,啥时到账?”通常,李卫东解读到这里,话就会被打断。

  李卫东耐心地解释:“这些钱不是直接打到村里,而是由各村用作股金,凭股金比例享受利益分红。”尽管李卫东费尽口舌,部分村民还是不能理解,失望的表情写在了脸上。各种怪话也不时飘到李卫东的耳朵里。索性,李卫东不解释了。“尽快让村民看到真金白银的收益,就是最好的解释。”行动与结果,是对民之所盼的最佳“答卷”。

  不久,在多方协调和积极推动下,滨海县苏电绿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这个公司的股东就是包括舀港村在内的8个经济薄弱村。按照公司法规定,李卫东牵头起草了企业章程,详细约定了董事会的组成、职权和议事规则以及企业利润分配办法。

  为加强发电收益分配管理,在李卫东的倡导下,江苏省委驻滨海县帮扶工作组、滨海县扶贫办先后举行3次会议,讨论出台了《滨海县国网阳光扶贫——苏电对口帮扶光伏扶贫电站收益结算分配管理办法》,明确了电费结算、电费回收、电站维护等各方的职责、责任及监管措施。

  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李卫东又转战项目建设主战场:2019年6月,施工材料全部到位;9月12日,施工队进场施工;11月29日,光伏电站并网发电。

  从立项到并网发电,项目建设历时一年零3个月。那段时间,李卫东四处奔波,风尘仆仆。村民常常看到他不分早晚地忙。有时一接到电话,李卫东说声“我现在就去”,然后就立马出发,毫不拖延。

  项目落地收益,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驻村期间,李卫东一边忙于光伏项目建设,一边还忙着结对帮扶。

  第一书记,结的当然是“穷亲戚”。舀港村四组的程玉菊成为李卫东到村后结的第一个“穷亲戚”。2016年,程玉菊的儿子小蔡查出了肾病综合征,2017年转变为尿毒症,每年医疗费自费部分须支出3万多元。这笔医药费让这个家庭不堪重负。

  结下这个“穷亲戚”后,李卫东多次前往县文教、卫生部门争取扶持政策,自己则全额资助小蔡的生活及学习费用。

  有一天,李卫东走进程玉菊家,看到程玉菊正在抹眼泪。一问,才知她与儿子吵了一架。李卫东问小蔡:“为什么跟妈妈吵架?”

  “叔叔,我不想上学了。我是个病人,上学有用吗?”小蔡含着泪说。

  “当然有用,只有知识才能使人充满力量……”李卫东给小蔡上了整整一个下午的人生课。小蔡深受触动,主动捡回自己扔到窗外的书本,认真学习起来。今年,小蔡病情稳定,身体状况好转。在最近的一次考试中,他的成绩进入全年级30个班前100名。

  舀港村八组村民蒯茂响也是李卫东结下的“穷亲戚”。蒯茂响人生之路走得极不平坦,中年丧妻,一人带大一双儿女,不料又遭遇晚年丧子的打击……看蒯茂响精神颓废,李卫东与他“结亲戚”,天天找他谈心。蒯茂响渐渐提起了精气神。2018年6月,李卫东帮他在村民小组租赁了60亩土地种植水稻与小麦,与他一起干农活。当年,蒯茂响就实现年收入6万余元。

  蒯茂响也脱贫了!一时间,这事成了舀港村的“热点”。李卫东因势利导,以“党建+精准扶贫”动员村干部、党员带动村民参与村里的产业发展。至2019年年底,通过产业引领、项目带动、精准帮扶,舀港村集体年度经营性收入达18.17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年收入突破6000元。

  2019年,舀港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三

  在舀港村村民眼里,李卫东是个“坐不住”的人。只要不外出,他总喜欢在村里到处走动,一边走一边主动与村民打招呼,问长问短。村民反映的问题,他总是用手机记下来,有时还拍成照片保存,提醒自己一个个销号解决。

  以前,舀港村中心路是一条泥泞不堪的土路。村民外出、运粮都很不方便。李卫东跑镇里、跑县里找修路资金。2018年10月,他终于申请到基础设施“一事一议”政策资金55万元。

  资金下来,李卫东又发了愁:修建2公里长的水泥路需要65万元,还要自筹资金10万元。李卫东一家一户地排查,发现村民家庭收入都不高。要到哪儿去筹钱?经过一番苦思冥想,他突然想到舀港村党总支与江苏省人社厅医保中心党支部是结对共建单位,能不能请他们支持一下?他决定去试一试。第二天天刚亮,他就冒着寒风乘车从滨海赶到南京,向该中心反映了村民的困难。对方听完情况介绍,答应得很爽快,10万元扶贫资金很快批了下来。

  一条路,没花村民一分钱,修成了!

  李卫东刚入驻舀港村时,村里没有一个像样的文化活动地点。在他的建议下,村里将原来规划建设的停车场改建为村民广场,并在村部与农贸市场之间建起了村民舞台。在他的协调下,按照“一个文化广场、一间文化活动室、一个村民大舞台、一套文化音响设备、一套广播设备、一个宣传栏、一套健身器材”的标准,舀港村还因地制宜地建成了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从筹集资金、规划布局、购置材料、整治土地到检查质量等,这些项目的每一个环节,李卫东事无巨细,全程参与。村民舞台建起来了,舀港村有了文化宣传阵地,村民的生活更加丰富。随后,李卫东又为村里争取15万元资金,在村支干道安装了210盏太阳能路灯。小村的夜,亮了起来。

  有一天,蒯治君在村部与李卫东谈完工作,走到门边又突然回身,欲言又止。在李卫东的一再追问下,蒯治君把咽回去的话倒了出来。原来,10千伏西沙线和400伏供电线路交叉跨越新建的舀港村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农贸市场和村民广场,十分凌乱,影响村容村貌。“卫东,这是村民反映的。你们供电公司帮我们村这么大忙,我们反而找你们的茬,说不过去,就当我说说而已。”蒯治君有些不好意思。

  李卫东听后认真地想了想,笑着说:“我也发现了,线路交叉跨越,不仅影响美观,还有安全隐患,这事我一定办好。”几天后,李卫东就协调滨海县供电公司将这两条线路迁移了。

  脱了贫,还要“稳住富”。怎么稳?李卫东想到了电商平台。

  2019年10月17日,在李卫东的建议和努力下,国网江苏电力—苏宁易购扶贫共建店、中华特色馆“滨海馆”揭牌。“滨海馆”以“电商平台+实体店”的方式线上线下同时销售当地农特产品,帮助滨海县经济薄弱村打通滨海大米、白首乌、野菜籽油等农特产品的销售渠道。李卫东说:“要流通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品牌就像人的身份证一样。”带着这样的理念,李卫东征得滨海县主要领导同意,牵头负责滨海区域公共品牌征集评选工作。最终,“襄盛滨海”的品牌名称脱颖而出。如今,“襄盛滨海”已渐渐在长三角地区打响了名号。通过电商平台,经济薄弱村集体和低收入农户还在产品收购价的基础上再享受3%的“二次分配”。目前,该店销售农产品获得的500多万元,已返还经济薄弱村集体和低收入农户15万元。

  今年8月15日,我们跟着李卫东来到舀港村。走进村部,村会计操着计算器乐呵呵地算了一笔账:光伏电站现已发电93.85万千瓦时,电费收益79.75万元,村集体和原先明确的低收入农户各得7.5万元。这个光伏发电站每个发电年度可收益130万元到150万元,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每年可平均增加13万元,且持续20年!

  蒯治君说:“卫东给舀港村的是一张用不完的‘电存折’。如果给卫东的扶贫‘答卷’评分,我们全村人一致打满分!”蒯治君说这话时,李卫东有点不好意思。在阳光的照射下,他的脸红扑扑的。(来源:中国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