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毅:三个援鄂警医家庭的“战地交响”

(2020-06-17 16:09) 5896784

       “我们挺过来了!”

  钟南山院士雨迎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驰援武汉的8位“勇士”回来时,说的这句话冲上了热搜,让无数网友热泪盈眶。

  2020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荆楚大地,蔓延波及全国。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打响了疫情防控的阻击战,一批批医疗队风雨兼程,从全国各地赶赴新冠病毒肆虐的“风暴眼”。

  在这些驰援武汉的勇敢逆行者中,有三位来自江苏盐城的年轻护士。她们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她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称谓:“警嫂”。

  白衣天使,藏蓝卫士。三个家庭,两种职业,一样的热血。如果说生活中的“厮守”是最长情的告白,那么抗疫中的“分别”就是他们最激越的乐章。

  在这场以生命名义的战“疫”中,这三个普普通通的援鄂警医家庭,共同奏响了荡气回肠的“战地交响曲”。

  “今天是个好日子,你保重!”结婚纪念日,吉同庆和薛冬娉携手出击,一起奔赴战“疫”第一线

  人物卡片一:

  丈夫:吉同庆1988428日出生,盐城市公安局环境警察支队主侦民警,中共党员,先后3次荣立个人三等功、4次嘉奖。

  妻子:薛冬娉,19861222日出生,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护士,先后4次被医院表彰为“先进个人”。援鄂战场:湖北武汉中心医院。

  “这是我的请战书,写得怎么样?”薛冬娉转过脸,问身后的丈夫。

  吉同庆探头看了一下,“难怪有人夸你是才女护士,写得挺好呀,要不你把去武汉的请求写得再恳切些?”

  薛冬娉想了想,“我虽然不是医生,只是一名护士,但是我要把自己化作一盏灯,一盏点亮新冠肺炎患者希望的灯……是不是太抒情了?”

  “我看没关系,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写出你的真情就是了。”吉同庆搂了下妻子的双肩,“老婆,你要想好了,现在武汉新冠病毒传播很厉害,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薛冬娉在武汉

吉同庆和薛冬娉分别照

吉同庆(右)在办案

  薛冬娉停下笔,拉住丈夫的手,“有你的理解和支持,我就足够了。”

  你既然选择去武汉,肯定有你的道理,我一定支持你。就是……”吉同庆欲言又止。

  “你怎么说一半留一半的?把那后半句吐出来。”

  “我可能要出一趟差,究竟要几天还不好说,宝宝只能请我姐姐照看了。”

  现在外面处处防控疫情,哪还有人出差?”

  “我们正在办的这起案子跟防疫有关,具体什么案子就不跟你说了。”

  薛冬娉大致有数了,丈夫在市公安局环境警察支队工作,你说能是什么案子?

  作为警察的妻子,薛冬娉已经适应了丈夫的工作。在家里,她以一个护士特有的勤勉和坚忍,用柔弱的双肩默默为丈夫撑起一片天空;在医院,她恪守着南丁格尔誓言,视病人如亲人,用一颗炽热的“医者仁心”温暖着病人。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她在丈夫的支持下毅然选择了逆行。

  220日,吉同庆和薛冬娉结婚8周年纪念日。恰巧就在这天的上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举行出征仪式,为薛冬娉等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壮行。

  吉同庆和薛冬娉各拎着行李箱,来到市一院大门前。

  “今天是个好日子。你保重!”

  “今天是个好日子。你保重!”薛冬娉嫣然含笑,重复了丈夫的话。

  临别前,这对年轻的警医夫妇没有再多的叮嘱。因为,8年中形成的那种默契,已经胜过千言万语。他们深情拥抱一下后,就奔向了各自的战“疫”岗位。

  薛冬娉所参加的江苏第八批援鄂医疗队,当天就抵达武汉。

  在前往宿营地的路上,薛冬娉感受到病毒肆虐的至暗时刻。凛冽寒风中,街道空旷,大门紧闭,昔日繁华的都市似乎成了一座空城。但是沿街的居民楼上挂着一条条标语:“武汉加油!”

  不屈的武汉百姓一直没有放弃希望,武汉也绝不是一座“孤岛”。和他们一起抵御新冠病毒的,还有像薛冬娉这样来自外地的白衣战士,冒着随时被感染的危险,奋力拉开患者生与死的距离。

  武汉市中心医院的21薛冬娉战“疫”的岗位。来自盐城的医护人员接管了该院两个病区,一共80多位新冠肺炎患者。薛冬娉在呼吸二区,相比一区多20几位患者,而且危重病人都在二区,有的患者还伴有各种基础疾病。

  她在当天的援鄂日记上写道,“作为援鄂医护人员,这里就是我的战场,作为警察的妻子,更应该有奉献的精神。”

  一到病区,薛冬娉就在自己的防护服上写下“警嫂”两个字。病区白色的身影中,“警嫂”两个字格外耀眼,向患者们传递出一种特别的信任和力量。

  20床是位老奶奶,原来患新冠肺炎在这里住院,经治疗后转阴了,可是出院隔离的第二天就跌了个跟头,骨折了,老奶奶又被送了回来。

  躺在病床上的老奶奶不能动,而且体质很虚弱,皮肤的弹性也很差,长期卧床就会生褥疮。薛冬娉每隔一个小时就给老奶奶翻次身,每天都为老奶奶换衣擦身,床单脏了就立即换上干净的。

  老奶奶感动地说:“闺女,就是我亲儿女也没有你这么细心哪。”

  薛冬娉微微一笑,“奶奶,别这么说,在这里我就是您的亲人,我替您的儿女尽那份孝心呢。”

  为了帮助老奶奶尽快康复,薛冬娉请示领导,特意为老奶奶换了一张气垫床。

  病区里有位70多岁的重症病人,全身瘫痪,不能说话,除了有一点痛觉外,没有其它知觉,一直处于浅昏迷状态,就像个植物人。

  这位生命几度垂危的病人,也是薛冬娉重点护理的对象,每隔两个小时就要做一次鼻饲流食

  鼻饲是通过一种专用的鼻饲管,将食物成分人工输送到胃肠道,达到在不经口进食的情况下保证病人基本营养需求的治疗目的。

  这种看似简单的操作,薛冬娉每次都非常细心。先是把病人家属送来的蛋白粉、米粉兑温水调成营养液,确认没有细小结块后,再用专用的输注器慢慢将营养液注入细长的鼻饲管。

  由于病人的双耳一直拉着N95口罩带,为了防止压疮,薛冬娉在他两侧耳根部分别贴上防压贴,除了定时翻身外,还在病人的臀部也做了防压护理。

  经过精心医疗护理,这位高龄重症病人的检测指标终于转阴了,而且也恢复了一点知觉,有时会用手指传递一些信息。

  病人的家属得到消息后非常激动,在微信中再三表示感谢,一定要和薛冬娉合影,留下江苏医疗队的美好回忆。

  病区最里边的病房住着一位30岁左右的男性。这个病人去一家超市购物后被隔离,后来确诊患了新冠肺炎。入院治疗后,症状逐步减轻,但是核酸检测指标却时阴时阳。

  刚开始,薛冬娉给他输液时,这个病人还和她打招呼,很客气,精神状态很好。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他一会儿喊头痛,一会儿说胃不舒服,一会儿又说拉肚子。特别是夜深人静的时候,这个病人经常按响护士站的呼叫铃,每次医生检查都没有发现什么问题,被他弄得很紧张。

  薛冬娉分析,这个病人可能因为治疗的时间比较长,看到别人陆续出院了,产生了焦躁的情绪。

  尽管病区领导有要求,除了正常巡查和必须的治疗护理外,一般情况下医护人员尽量少在病房里逗留,以防被感染。薛冬娉还是来到这个病人的房间,试图治好他的心病。

  “我感觉自己的身体已经很好了,为什么还不能出院?

  薛冬娉用轻松的语气说,“因为你还没有达到出院的标准啊。”

  “我不发烧不咳嗽,能吃能睡,医院是不是搞错了?”

  “检测结果是科学结论,你应该相信的。”

  “我一直在质疑。

  “你的心情我们医护人员都理解,但是如果出院了再传染给别人怎么办?你在电视上也看到了,国家花了很大的决心防止疫情蔓延,武汉都封城了,就是治愈出院的人员还需要隔离一段时间。”

  这个病人也知道自己的要求出格,不理薛冬娉了,拿起床头的一本书翻看着。

  薛冬娉看了下封面,是《平凡世界》。

  “你喜欢路遥的作品?”

  病人抬头眄了一下薛冬娉,又继续翻书。

  “这书不错,说透了生活的真谛。比如,‘人的生命力,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强大起来的。’”

  病人又抬起了头,“读过?”

  “读过。”

  “你不是护士吗?”

  “谁说护士就不喜欢读书?这本书告诉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曲折,只要火热的心还在,还热爱着生活,那么上帝对他就是公平的。”

  病人仔细打亮这位防护服上写着“警嫂”两个字的护士,竖起大拇指,“警嫂,说得好!”

  “你我都是平凡的人。书中不是说了,‘平凡的人生,总有风雨相伴’?就说你吧,去了一趟超市就感染了新冠病毒,很不幸,心里当然感到憋屈。但是你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极配合我们的治疗,对你的健康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病人不好意思地说,“我在武汉没有亲人,看到别的病人家属经常送些吃的换的到医院门口,浑身就不舒服,你这么陪我聊聊,我又感觉很正常了。谢谢你!”

  应该给这位外地病人更多的关心,消除他心里的孤独感。薛冬娉把这个想法向带队的领导说了,领导决定只要有空,每个班都安排一位护士重点关心这位病人。

  关爱是雨露,真情是阳光。通过积极的心理疏导,这位病人重新振作起来。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两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做了CT检查也没有发现问题,符合出院标准了。

  出院时,这位病人朝“警嫂”薛冬娉连连鞠躬致谢。这一刻,让薛冬娉觉得哪怕防护服再闷,消毒液再刺鼻,值了!

  “武汉的黑夜白昼,都是如此寂静。生活上我已适应,病区的工作也井然有序地进行着。武汉市中心医院,多么熟悉,又那么陌生。在这里,我们24小时轮班制工作,每班都有每班的故事……”

  每当治愈一位病人,薛冬娉都会在日记本上写下一段文字。

  正当薛冬娉披挂战甲,战斗在武汉第一线的时候,她的丈夫吉同庆正和战友一起,侦办一起跨区域制售假冒伪劣医用器材案件。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几个河南、江苏等地犯罪嫌疑人假冒某名牌医用口罩商标,大肆生产劣质口罩,通过各种渠道向山东、江苏、河南境内销售,获取非法暴利,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很大的隐患。

  “立即打掉这个侵害百姓健康、扰乱防疫秩序的犯罪团伙!”盐城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张镇下达了侦破指令。

  专案组迅速展开侦查,摸清其犯罪网络架构。随后,主侦民警吉同庆长途奔袭,带队抓捕该案销售环节上的重要疑人侍某。

  苏鲁交界处,大雪纷飞,车少人稀,沉浸在紧张的防疫气氛中。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抓捕组很快锁定了侍某的藏匿地——某小区一套出租房内。这个小区虽然实施了封闭管里,但是四周的铁栅栏多处破损,留下许多缺口。

  在疫情防控的敏感时期实施抓捕,必须慎之又慎。为了防止侍某拒捕或者逃窜,造成群众恐慌,吉同庆协调小区物业支持,化装行动。

  “你好,请开下门。”

  “你们是谁?”侍某从猫眼孔里看到两位戴口罩、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

  “我们是小区物业的,根据上级要求,要对你屋内进行消杀灭菌处理。”

  侍某迟疑了一下,还是开了门。

  进屋后,吉同庆迅速扫视了两个房间,分别堆放着十几只标有某某牌医用口罩字样的纸箱。

  侍某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戴上了手铐。嫌疑人到案后,专案组顺利突破全案,一举捣毁这个非法生产窝点,全链条打击,共抓获犯罪嫌疑人58名。

  该案成功侦破后,吉同庆马不停蹄,又和战友一起远赴北京,侦办另一起跨省特大非法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

  手机,成了薛冬娉和吉同庆沟通的唯一渠道。由于夫妻俩工作时间不一致,彼此间更多的是微信留言。

  “你看,我剪掉头发样子像不像假小子?”

  “今天又有一位病人出院了,我好开心!”

  “我想宝贝了……”

  “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

  妻子微信留言是吉同庆每天的期待,每回看到妻子微信头像上的红点,他的心里既激动、又紧张。能知道妻子的消息,他激动;担心妻子的健康,他紧张。

  “家里一切都好,宝宝有我姐姐带着,放心。”

  “我现在北京的平谷区办案。吃饭都是点的外卖,由机器人送到酒店房间,挺好玩的。”

  “自己多保重,一定要注意安全。”

  “等你凯旋的那天,我烧你喜欢吃的红烧鱼。”

  ……

  虽然知道妻子并不能第一时间看到,吉同庆还是执着地给妻子留言。

  “蓝衣为你,警徽熠熠;白衣为我,救死扶伤。蓝为忠诚,白为纯洁;携手抗疫,共渡难关。风雨同舟,同甘共苦;春暖花开,团圆有时……”

  微信中,才女护士薛冬娉写了一首诗,与丈夫相互鼓励、互诉衷肠。

  “老婆,我等你平安凯旋!”陈军和袁园的战“疫”浪漫就是共同坚守,一起迎来春暖花开

  人物卡片二:

  丈夫:陈军,1989年出生,东台市公安局农干桥派出所副所长,中共党员,曾获盐城市社区民警岗位技能比武优胜奖,多次被评为“全市优秀社区民警”“优秀共产党员”

  妻子:袁园1987年出生,东台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护士、带教老师,中共党员,先后获得东台市“最美巾帼奋斗者”“优秀护士”“十佳警嫂”“三八红旗手”“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援鄂战场:湖北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

  20201月下旬,武汉疫情波及江苏,境内出现了个别输入病例和少数疑似患者。为了防止疫情蔓延,东台市人民医院以最快的速度把感染科病房改造成隔离病区。

  感染科护士大多是80后,没有抗击“非典”的经历,大家都有点紧张。作为一名党员护士和带教老师,袁园第一个申请进入隔离病区。

  疫情蔓延,别说医护人员紧张,那些被隔离的疑似患者更恐慌,心理压力大。

  一位姓王的大姐和东台市首例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有过密切接触史,被医学隔离后躺在床上一动不动,送进去的饭菜几乎没动过。

  袁园站在隔离窗外叫她。王姐不应答。

  这位大姐一定有什么心事!




袁园在隔壁病区过生日

袁园在武汉一线

陈军走村入户核查涉疫信息

  袁园和同事交待了几句后,穿戴好防护用品进入病房,“王姐,怎么不吃饭呀?”

  王姐低头抽泣。

  “你这是怎么了,有什么烦心事能告诉我吗?或许我能给你出出主意呢。”

  王姐哭得更厉害了,“我已经得这种病了,还吃什么饭哪,我老公和孩子怎么办?”

  原来王姐是担心自己被确诊,会离开这个世界。

  “你不要太过紧张。据我所知,新冠肺炎虽然有传染,但并不是每个接触者就一定被感染,你目前只是有低烧症状,在隔离观察。”袁园讲解了有关新冠病毒的知识后,继续劝她,“你如果不吃饭,身体免疫力就会下降,我想这后果你应该清楚的。”

  聊了十多分钟后,王姐说没胃口,不想吃米饭。袁园让同事把自己带的面包和水果从缓冲区接过来。

  看着王姐吃过饭后,袁园又用工作手机和她老公联系,“我们需要被隔人员家属的支持。现在王姐最需要的是丈夫的关怀,让她真切感受到亲人的爱,她才会有勇气来面对。”

  王姐的老公随后和王姐通了电话,下午又送来一些吃的用的。看到王姐情绪稳定后积极配合医生检查,袁园心里那块石头算是落了地。

  袁园的丈夫陈军,是东台市公安局农干桥派出所主持

  工作的副所长。妻子被封闭在东台市人民医院隔离病区,他在自己的辖区内忙着疫情防控,8岁的女儿陈碧浛只好留给爷爷奶奶带着。

  农干桥派出所只有4名民警、4名辅警,警力虽少,但疫情防控工作一样不少。辖区内有8个农业生产区、3个居委会、4家国企,12家涉农中小企业,另外还有旅馆、饭店、学校、医院和超市、浴室等20多处防疫重点区域。

  疫情就是警情,防控就是责任。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告诉陈军,排查是最好的防范。他把全所人员和辖区党员干部混合编组,分成18个小组摸排外来人员、清查出租房屋、核查交办数据、劝停公共营业性场所,同时对辖区进出口通道实行临时管制措施,逢车必查、逢人必测、逢人必问。他白天汇总各项数据,梳理外来人员、社会面疫情防控情况,晚上带队巡逻执勤,困了就在车上眯一会儿。

  一天晚上9点左右,陈军巡查到百家村,发现一户民居的灯亮着。

  咦,这户白天刚摸排过,全家人常年在广东居住,并没有返乡啊?

  陈军立即敲门。

  户主的儿子小王开门了。

  原来,小王是因就读的大学推迟开学暂时回家的。陈军详细询问小王近期的行踪、测量体温,随后向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汇报,及时对小王落实了居家隔离措施。

  春雷响,万物长。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也是农田作业的重要时候,农时可不等人。

  辖区的老张家有30多亩西瓜田,与其相邻的老陆也承包了20多亩地种西瓜。西瓜种植有一定的技术要求,而且集中在理藤授粉阶段,本地掌握这门技术的人不多,需要提前预约部分外地人员。去年底这两家就预约了8位外省瓜农,因疫情防控的需要,这些人一直不能成行,老张和老陆非常着急。

  陈军在摸排中知道了这件事,意识到这里是西瓜产区,像老张和老陆这样的种植大户有100多家,不能因疫情影响乡亲们的收成。

  陈军立即与该农业生产区的负责人联系,统计今年西瓜种植户的情况,对已经使用本地临时工的种植户逐一上门宣传,讲清只有本地不出现疫情西瓜才有销路的道理,组织他们就近划分区域,通过互帮互助的形式既不误农时,又防止疫情输入,圆满解决了西瓜种植户用工难的问题。

  龙河农机厂承担了一项春耕新型作业机型的研发工作,但是两名技术人员是从无锡聘请的,按照防疫期间的特殊要求,这两人还不能过来。技术骨干不到位,工厂就复不了工。

  陈军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和这两名技术骨干联系,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人员情况和当地相关信息。由于辖区内没有隔离点,他又协调相邻的三仓镇集中隔离点,把他们提前安排进隔离点。经过14天的隔离观察后,龙河农机厂顺利复工。

  让陈军没有想到的,他们这对一直在家乡战“疫”的警医夫妇,会和800公里外的武汉扯上瓜葛。

  218日晚上,正在卡口点上执勤的陈军,收到妻子袁园从医院隔离病区发来的一条微信:我要去武汉。

  陈军的第一反映是老婆开玩笑哩。但是随后袁园又发来一张照片,漂亮的“长波浪”变成了齐耳短发。

  陈军确信了。武汉是疫区,他的心里不免有些担忧,但还是发了一个大拇指图标,接着又回了一段文字:

  英姿飒爽,瞬间感觉你好伟大!不过我也是党员,觉悟并不比你低,你既然决定了,我肯定支持你。

  袁园:我在学校就入党了,又是带教老师,我不去谁去?我们后天就出发,不要把这事告诉丫头和爸妈。

  陈军:你毕竟是我老婆,我还是有点不舍。放心去武汉吧,那里更需要你,家里的事我来担。

  “尊敬的白衣天使们,现在我们已经在武汉的上空。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武汉人民,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客舱里传来机长沉稳的声音

  袁园推开舷窗板。外面,云海茫茫。

  通道舱帘拉开了,三位身穿防护服,戴着口罩、护目镜的人依次走了进来,“各位白衣天使,飞机就要降落武汉天河机场,请大家戴好防护口罩,系上安全带。谢谢!”

  原来,机组人员已经穿戴好防护用品。大家顿时感受到浓烈的疫情氛围,机舱内一片寂静,相互对望了一下,默默换上医用防护口罩。

  脚下就是疫情风暴中心,袁园和队友们即将投身这场没有硝烟战斗的最前沿……

  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重症监护室,是袁园战“疫”的第二战场。虽然已经在家乡医院的隔离病区工作了20多天,但是到了武汉,要面对这么多重症新冠肺炎病人,袁园的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不安,有许多“怕”字说不出口。

  当她一走进病区,白衣天使的责任与使命驱使着她迅速调整好心态,立即投入了紧张的救治工作。

  4小时一个班,巡查、输液、测量生命体征,吸氧、吸痰、鼻饲,翻身拍背、换衣擦身、心理护理……

  白班、夜班,医院、病区,每天两点一线……

  为了节约有限的防护用品,袁园坚持在病区内不喝水、不上卫生间,密不透气的防护服被汗水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有时感到胸闷气急,就稍作休息,调整一下,继续战斗。

  到武汉的第六天中午,袁园刚给22床的张爷爷输完液,老人家突然叫住她,“姑娘,我看手机上今天武汉又有人死了……”神情很沮丧。

  袁园连忙打岔,“爷爷,这两天您的气色不错,饭量也上来了,再坚持一下,指标一定会恢复正常的。”

  “姑娘,你就跟我说句实话吧,我这病能治好吗?”

  “您看不是有许多人出院了?那些死亡病例大都有多种基础疾病,而且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情况。爷爷您只有发烧症状,所以要相信医生、相信我们、相信您自己。我们一起加油,争取让您早日出院!”说着举了下拳头。

  望着护目镜里那双明亮的眼睛,张爷爷放宽了心。他告诉袁园,“家里人分别在住院治疗或集中隔离。我让他们从今天起,每天都在微信群里报告自己的情况,然后相互鼓励,从精神上给予支持。”

  经过一段时间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张爷爷可以出院了,袁园立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爷爷。张爷爷激动地说:“姑娘,要感谢你们,感谢江苏,你们不远千里、不惧危险来武汉帮助我们,你们的恩情我们会记住的。”

  “爷爷,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因为我们都是中国这个大家庭的一员。”袁园又叮嘱张爷爷,“您回到社区还要再集中隔离,医生开的药一定要继续服用,有什么不清楚的随时微信联系我。”

  张爷爷出院后,又转来了一位80多岁的重症患者李爷爷。

  一级护理、病危。心电监护、鼻饲管、导尿管……躺在病床上的李爷爷身上插着许多管子。

  李爷爷很瘦,长时间这么躺着极易生出压疮,增加他的痛苦。袁园和同事小薇给爷爷换上了气垫床,帮助他翻身。

  李爷爷指了指桌上的纸和笔。袁园明白了,爷爷要表达什么,就递给他。

  李爷爷颤抖着写了四个字:家里视频。

  袁园用李爷爷的手机联上了他家人的微信。当看到老伴时,爷爷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他家里的人一直在鼓励爷爷,读他们写给爷爷的信、孙女给爷爷唱歌……

  这温情的一幕幕,让袁园也浸湿了眼眶。又到翻身的时间了,袁园突然发现监护仪上心率、血氧数值出现异常,李爷爷的表情也很难受。

  经验告诉她,李爷爷的气管里堵了一口痰液,就立即给他拍背。终于,一大口痰液从爷爷的口腔里咳出,监护仪上的指标也渐渐稳定了下来。

  过了一会儿,袁园又给爷爷进行鼻饲、更换输液、处理大便。做完这一切后,爷爷又指了下纸和笔。

  袁园以为爷爷又要视频了,直接把手机给他,他却摇摇头。

  袁园递给爷爷纸和笔。爷爷写下:姑娘,谢谢你!

  虽是简短的几个字,却包含了爷爷深深的谢意。

  袁园是传染科护士,在武汉做着和平时一样平凡的护理工作,但不同的是疫情把大家的心紧紧拉在了一起,疫情把东台和武汉联系在一起。每天她都和病患们互相鼓励着,互相感动着,心连心、手牵着手,一起加油战胜疫情。

  “姑娘,你慢点,我不着急。”

  “姑娘,你也歇息,先喘口气。”

  “谢谢你们!”

  ……

  患者一句句关心的嘱咐和由衷的谢忱,袁园听得心里暖暖的。每当看到病人康复出院,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成就感。

  作为一个警医家庭,陈军和袁园最牵挂的就是女儿。女儿常常打电话问他们:爸爸妈妈什么时候能回去陪她?

  两个人都无言以对。

  袁园一直不忍心和女儿视频,怕她哭闹要妈妈。实在想了,就让家里人把手机镜头悄悄转向女儿,她偷偷看上几眼……

  袁园收到丈夫陈军给她写的一封“电子家书”,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他和女儿对袁园的思念与牵挂。

  园:初八是你的生日,我不在你身边心里很不是滋味。你在微信上问我想你吗,我说想啊。你说你的愿望是能见到我,我说疫情结束了天天见,就怕你嫌我烦。你发来在隔离病区里吹蜡烛许愿的照片,看到院领导有心买了蛋糕,同事们陪你过了一个不一样的生日,我心里好受许多。我问你许的什么愿,你说希望疫情早点结束。

  你驰援武汉,我心里真的是舍不得,虽然你是传染科的老人了,但武汉毕竟是前线,风险还是有的。那天早上,我向领导请了假,早早来到医院帮你搬行李。我当时想哭,怕你笑我只好忍着。你们举行出征仪式的时候,我站在花坛边远远看着你,偷偷抹去眼泪。11点你发信息给我,说已平安到达。我发了一张图片给你,我在核查一名人员。

  我已经形成习惯了,每天早中晚都发一次信息给你,问你吃了没,累不累……你总是不接我的茬,说丫头的老师在群里发信息了你要及时回。我说你安心工作,丫头的事情我全部接管了。你不让告诉你爸妈,其实他们已经知道了,觉悟还挺高的,你爸说,你是党员肯定要带头的,就是要好好保护自己。

  老婆,记住我们的约定:一起坚守,共同迎来春暖花开。我等你平平安安回来……

  “疫”线牵两头,“约定”最暖心。读着读着,袁园的视线模糊了……

  我本柔弱,嫁你则刚。”“你守好病房,我守住管片。面对疫情,朱俊勇和刘佳相互鼓励,“并肩”作战

  人物卡片三:

  丈夫:朱俊勇19898月出生,中共党员,盐城市公安局盐南高新区分局伍佑派出所民警。先后3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获得2次市局嘉奖。

  妻子:刘佳,19888月出生,中共党员,盐城市中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主管护师。先后3次被评为“先进个人”,获得“优秀护士”、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驰援战场:湖北武汉市中心医院。

  武汉。疫情中心。危险!

  当朱俊勇听到妻子刘佳说要去武汉,他脑海里立刻闪现这几个词。

  “我是医护人员,也是一名党员,国家有难,我必须顶上去,能出一点力就出点力,能早一秒控制疫情就早一秒。”

  “去吧,我支持你,爸妈那边我来做工作。”

  夫妻间有太多的不舍,但是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他们二人共同选择抗击疫情、决不退缩!




刘佳在武汉重症病区

朱俊勇在处置涉疫警情

朱俊勇一家三口视频联线

  刘佳,盐城市中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主管护师,从事血液透析工作多年,有抢救危重病人的经验,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一线急需的专业护理人员。

  朱俊勇,盐城市公安局盐南高新区分局伍佑派出所民警。全国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他就一直战斗在自己的管片。期间,妻子刘佳还来所里给他送过一趟换洗衣物。

  不曾想一向柔弱的妻子竟然站到了自己的前方,要奔赴抗疫的最前线——湖北武汉。朱俊勇说不出心里的感受,有难受,有忐忑,有不舍,有担忧,但是也有一份骄傲。

  分别时,朱俊勇对妻子说,“你守好病房,我守住管片,我们来一场抗疫竞赛。

  一到达武汉,刘佳和同事们就接受自我防护培训,然后混合编排班次磨合因为班组成员来自不同的医院,需要形成默契。每天6班制,虽然一天只上四个小时班,但是要提前一个小时穿防护服。脱防护服就更复杂了,一层层、一件件,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彻底消杀灭菌后才能出病区。

  要说刘佳一开始面对那些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不紧张,那是假话。第一次穿上防护服走进病区时,不知为什么,刘佳突然很想家,远方的父母、女儿和丈夫,一个个在她的眼前晃悠。

  做了几个深呼吸后,刘佳很快就平静下来:我有家有亲人,这些患者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里的亲人正期待着他们战胜病魔。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在病区患者就是我的家人,他们需要我的关怀和帮助,我必须尽己所能,减轻他们的痛苦,并且配合医生积极挽救他们的生命,让他们早日康复,和自己的家人团聚。

  刘佳精心护理着每一位病人,除了输液、吸氧、翻身、擦洗等,还要照顾好他们的起居生活,洗漱喂饭、处理生活垃圾。

  亲人般的关怀,赢得了患者亲人般的心。

  13床的病人是位中年男子。那天刘佳值夜班,23点左右他按响了呼叫铃。刘佳立即来到病房。

  “护士,我戴口罩憋得慌,喘不过气来。”

  刘佳检查了一下,准备给他吸氧。当她刚要摘下患者的口罩戴鼻氧管时,这位患者立即伸手制止,“请你离我远些,让我自己来。”

  刘佳的眼眶有点湿润,知道患者是怕摘掉口罩不小心将病毒传染给她,所以要自己动手。

  她的心里当时特别难受,也觉得特别的温暖。这些正与病毒抗争的重症患者,也在时刻关心着救治他们的医护人员。

  刘佳在心里默默祝愿,患者们能早日康复!

  一位无子女老人的爱情故事,让刘佳更加感知生命的份量。

  37床是位中风偏瘫的老年患者,体质很虚弱。一次,刘佳给他擦身子时,发现老人胸口挂着一只有机玻璃项链,样子很粗糙。

  “爷爷,这项链挂着碍事,要不要先拿下来?”

  正闭着眼睛的老爷爷立即用手紧紧攥住,“不要拿,那里面有我老伴的照片哩。”

  刘佳的心头一热,就特别关注这位爷爷

  原来,爷是位退休教师,老伴是他当年大学的同学,还没毕业就一起到云南边陲插队入户,两个人在陌生的大山里相依为命,产生了感情,可是一次意外事故,他丧失了生育能力。后来老伴先回到武汉,却一直苦苦等待着心上人。

  几经周折,爷爷也终于回到城里,老伴不顾世俗偏见,坚决和他结为连理。老人家胸口那只有机玻璃项链,就是他当年亲手打磨的,里面夹着老伴青春的倩影。

  爷爷中风偏瘫后,老伴一直精心照料着,经常推着轮椅陪他看风景。1月份爷爷住院理疗时,感染上新冠病毒,当即就转到隔离病区治疗,老伴也被隔离留观,幸好无恙。他担心自己躲不过这一劫,相濡以沫的老伴怎么办?于是一直闷闷不乐。

  爷爷的故事感动着刘佳,她相信,这愈久弥坚的爱情力量,一定会让爷爷战胜疾病。

  为了彻底打消老人家的顾虑,刘佳主动和管床医生联系,请医生通过视频和爷爷沟通。第二天,刘佳和爷爷打招呼时,老人家的脸上已经挂满了笑容。其实,爷爷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只要他从内心的阴影中走出来,心情自然就好多了。

  每天到病区,刘佳就安排爷爷和老伴视频。而爷爷每次视频前都要让刘佳帮他“打扮”一下。

  “今天你咋样了?”

  “我挺好的,有江苏的姑娘照应着呢。”

  “要听姑娘的话。”

  “嗯,我听话呢,今天又多吃了几口饭。你也要照顾好自己。”

  “学校里的樱花又开了,我把轮椅备好了,等你一起去看花。”

  ……

  经过精心治疗护理,老人家的体质一天天恢复,病情也奇迹般一天天好转,终于可以出院了。

  刘佳开心地收拾爷爷的随身物品,又给他穿衣服。由于爷爷偏瘫关节僵硬,刘佳就一点点、一件件,慢慢给他穿上绒衣和外套,穿齐整后,刘佳已是汗流浃背。

  因为还需要隔离一些日子,刘佳爷爷扶进事先联系好的小车。分别时,爷爷拉着刘佳的手,几度哽咽,“好孩子,我会记住你的,谢谢你们!”

  医院大门外,身着红色外套的爷爷老伴向他们频频招手。

  此时此刻,刘佳的内心很不平静,不仅仅是感动,更是为这位爷爷的康复,重新回到衷爱他的老伴身边感到欣慰。

  朱俊勇的母亲患癌症去年刚动过手术,他岳父母的家又远在响水县的乡下,妻子去武汉,幼儿园还没有开学,7岁的女儿就跟朱俊勇一起吃住在所里。

  曾红军所长特意交待大家,“俊勇的爱人驰援武汉了,这丫丫现在就是我们的孩子,大家轮流照看一下,不能冻着,不能饿着。”分局的领导还买了牛奶、面包和水果,送给小丫丫。

  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让朱俊勇倍感温暖,他继续行走在管片的冻土小道上。他负责的区域是城乡结合部,情况复杂,防疫压力大,既要走村串户核查疫区来盐人员、提升居民防疫意识,还要及时处置各种突发情况。

  朱警官吗?我们村的卞大爷昨天下午去世了,他家里来了好多亲戚朋友。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人员不得聚集,可是有几个亲戚的情绪很激动,不配合我们工作。”宏心村村干部孙万标打来电话。

  “卞大爷去世我知道,他儿子在上海工作,是我从高速公路卡口接回来的。你们不要激化矛盾,我正在核查一个外来人员,一会儿就到。”

  十几分钟后,朱俊勇驱车赶到宏心村。

  卞家门口站着、坐着好几十号人,还有一些人忙着搭敞篷、搬桌椅。人数已经远远超过了疫情期间不超过20人的标准。

  朱俊勇略微思忖了一下,一声不吭地走到门堂内,向逝者卞大爷深深鞠了三躬,然后把卞大爷的儿子叫到屋外。

  “现在是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你家来的亲朋已经明显超过上面规定的人数,请你配合我们做做工作。”

  你是知道的,按照我们家乡的风俗,有人去世了,两头的亲戚都要过来吊唁、吃斋饭的,这是人之常情,我怎么能撵他们走?”

  “你作为孝子,我非常理解你的心情,要不今天凌晨我会到防疫卡口作担保,接你回来?”

  “说到这事,我真的非常感谢你朱警官。

  “感谢就不需要了,这也是我应该做的。你在上海工作,应该清楚现在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我是这个片区的民警,这事我不能不管,希望你能理解。”

  “可是那么多人,我怎么向他们开口?”

  “我也不是不通情理的人,你看能不能这样,大爷的至亲可以留下,其他人即来即走,不要聚集,更不能逗留。”

  朱俊勇的建议合情、合理又合规,卞大爷的儿子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朱俊勇趁热打铁,“那就有劳你配合一下村干部老孙,登记所有来的人员,再给他们测下体温,我们要掌握他们的信息,万一出现什么情况好溯源。”

  通过朱俊勇耐心细心的工作,卞大爷的远房亲戚和生前好友吊唁后相继离开,留下16位至亲帮助处理丧事,避免了一次因人员聚集导致疫情蔓延的风险。

  一次,朱俊勇在入户摸排疫情人员流动情况时,有位村民悄悄告诉他,听说在昆山工作的老黄一家三口驾车前往湖北黄冈市英山县过春节,今天晚上7时左右回到伍佑的老家。

  黄冈市毗邻武汉,也是新冠肺炎蔓延的重点地区。朱俊勇立即向上级报告这一重要信息,随后和村干部一起做好针对性预案,设法摸清老黄的行车路径后,提前在高速公路出口处等候

  老黄一家三口被拦下,朱俊勇和村干部立即对他们挨个测量体温,都显示正常。朱俊勇又进行涉疫数据核查。

  老黄一脸疲惫,“我们俩口子轮流开了十几个小时的车,请你们快点,家里人都在我们等吃饭呢。”

  朱俊勇十分体贴地慰问一句,“你们这一路上辛苦了。”

  “谁说不是哩,我们连服务区都不敢进,就怕半道被截住。”

  朱俊勇顺势说道,“你怕被拦在半道,我怕疫情蔓延到我的管片。你们从疫区回来,应该事先和村干部说一声啊。”

  “这个……”老黄不好意思直挠头。

  “既然已经到家门口了,也不能让你们再去昆山。这样吧,请你们一家三口先到隔离酒店暂住一下,那边吃的喝的用的都替你们准备好了,如果没有情况14天后就可以回家。”

  “可是爷爷奶奶一直想孙女,我们能不能就在家里隔离?”

  “你说能吗?这新冠病毒看不见摸不着,而且有潜伏期,你们在家里隔离,邻居们都知道你们是从疫区回来的,他们会怎么想?我更不可能违反疫情防控期间的规定,同意你居家隔离。”

  在朱俊勇和风细雨的劝导下,老黄一家三口在指定酒店接受隔离观察。

  35日晚,伍佑派出所值班室,朱俊勇、刘佳和7岁的女儿小晗语进行“三方连线”。视频里,三个人同时用双手圈成三只爱心。这一次,小晗语没有哭,还用稚嫩的童音喊:“妈妈加油!”

  随后,刘佳给丈夫发了两行字:命中注定,我会奔你而来。我本柔弱,嫁你则刚!

  朱俊勇回复:今年的冬天有点特别,我守好城,你守住病房。寒冬将去,我们一定会迎来盎然春色。

  ……

  她爱他闪耀的警徽,他敬她无畏的坚守。疫情,让警医夫妇变成了并肩逆行的“战友”。一句“加油”,相互鼓励;一声平安,心心相印;千里之外,隔空出击。

  这场抗击新冠疫情阻击战,江苏共有11对援鄂警医夫妇,“警医家庭”成为一个特殊的“战斗群体”共同书写着抗疫中的担当,演绎着大爱的故事。

  致敬!同心战“疫”的警医家庭。

  作者简介

  殷毅,笔名:迟人,警营作家、诗人。盐城市警察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公安文联负责人,公安文学杂志《盐阜警风》主编。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创作发表中短篇报告文学《跃出地平线》《二十一世纪的军人》《无言的红绿灯》等120余篇,出版长篇报告文学《魂牵越北那座山》《与燕共舞》《黄海行动》等,合作编著出书《腾飞之路》《红灯与警笛》等。《父亲的心空》《海春轩塔的千古之谜》《乡野里,那棵老梨树》《警察的忠诚》《誓言》等160余万字的散文、诗歌散见于报纸、杂志和网络文学平台。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调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全国公安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