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如波《水之恋》:安静的写作,用文字放歌

作者:徐 莹 (2020-05-09 17:30) 5873089
        在喧闹的当今文坛,晁如波是安静的。偏安一隅,静待花开。安静有时不仅仅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学者风范。静水流深。说心里话,这样讷于言的晁如波,以前没听说过正常,听说过才是怪事;可我终究相信这样敏于行的晁如波迟早要被人知道,一直不被人知道也会是怪事。关注她是从偶然一次读到她的散文集《水之恋》开始的。
       散文集《水之恋》的开笔就非常诱人,作者用一篇《月亮在上,湖在下》考究的文字拉开大幕,这是一篇思想性与诗性完美结合的散文。看似简朴实则意蕴无穷,如同生命本身,如同生活本身,如同世界本身。她用散文的笔触、诗性的语言、小说的手法,细腻绵长地刻画了月亮、洪泽湖、以及生活在湖边的人。当然,如果仅限于此,那么散文的世界是不会如此宏大深邃,也远远不能打动挑剔的读者。灵动、飘逸的句子俯拾皆是,比如“今夜,我提一轮湖月寻你。”“是谁把诺大的一个湖端到月亮面前?”这个“提”字,这个“端”字太传神了;她的散文写得认真,一个字一个字的打磨,一个字不多,一个字不少,每一个字都是经过反复考究的,小心翼翼,谨慎细致。研磨过的文字其内在张力和外部拓力都是不可限量的,这样的文字摄人心魄。
        好散文技巧固然重要,情怀更重要。漂亮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散文集《水之恋》透过文字让我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灵魂。《徒手钓鱼》,光看题目就吸引了我,“一个小姑娘,上身穿着哥哥旧衣改小的蓝布衫,下身穿着打着补丁的裤子,身后拖着一条用书包带系着的长鱼,走过黄昏的薄雾,那时候她仿佛是一位身怀绝技的屠龙高手,夕阳下的河流是不可多得的好友。”从小生活在洪泽湖和白马湖双湖之畔的作者,与水渊源颇深。对水对湖完全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爱恋。
湖边人、湖边物、湖边事,写人、写物、写事其实又是在写湖。作者对水对湖的爱不是生硬的呐喊与呼吁,而是软软的拥你入怀,将她的情意轻轻地在你的耳边倾诉,如此,再强硬的灵魂都会融化、重塑,乃至重生。爱水、惜水以及对生态环境的重新考量,这部作品同样具有现实主义的内核,读者诸君你千万不要被她婉约缥缈的文学外衣所眩目。其语言、构思、情怀、表达技巧都给人带来新的感受,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思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站在水边仰视生活,在不断跋涉和追寻中观察、思考、表达、推理,甚至想像,她充满地域特色、哲理思辨以及超凡想像的感悟,给读者带来更多的阅读享受。作者的诗人视角令散文充满了诗意、诗性,散文写作中对诗歌表现手法的借鉴与运用充满新意;作者的小说手法又令她的散文引人入胜,丝丝相扣。
       晁如波的创作呈现出可贵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时刻关照着脚下的土地,关照着历史,书写着“初心”“使命”等深刻的精神内涵。
       《水之恋》共有五辑,第一辑“湖,开在大地深处的花朵”,作者对湖的疼惜、对水污染的警醒,人与自然一定是一种兄友弟恭式的你来我往,从自然界里、从水里获取生存下去的物质的人类,要以同等的温情、爱与尊重回报自然;第二辑“徒手钓鱼”,近水而生、近水而长的孩子有着水的透明和澄净,有着水的柔情与执着;第三、四辑分别是“山阳河之恋”、“湖畔轻歌”水边世界不仅仅是儿时欢乐的天堂,也不完全是文人笔下闲适的流水天涯,更是尘世的艰辛悲苦。她写的是水边世界,更是尘世间;第五辑“在路上,双脚和思想”一个在水边长大的孩子,她对待世界的态度会和水惊人的一致。靠山而住,向水而生,人的情怀也应该是不一样的吧,山有山的坚毅,水有水的柔媚,在这里为您打开一片静幽、柔媚的水世界。
       作者从“寻思”走向“寻言”,再从“寻言”抵达“寻思”,重返河流湖泊,重返水,重返生命的起源,在限制里寻找张力,在规则里寻找自由,在现实主义底色上实现了精神上的飞跃。一直秉持疏离与冷静的晁如波,一直沉默少言的晁如波,却用散文集《水之恋》为洪泽湖、为水、为生命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