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邦 VS 邵风华 | 诺贝尔文学奖“双黄蛋”为什么是他们

(2019-10-14 15:57) 5748108

  2019年1010日,诺贝尔奖官方宣布:201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波兰女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201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获奖理由如下: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她叙事中的想象力,充满了百科全书般的热情,这让她的作品跨越文化边界,自成一派。”

  彼得·汉德克:“他兼具语言独创性与影响力的作品,探索了人类体验的外围和特殊性。”

  诗人、小说家育邦与邵风华就此展开一场有趣的对话。

  
 

  1 

  育邦:

  1010日傍晚,诺贝尔文学奖下出了双黄蛋:20182019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终于揭晓。

   

  邵风华:

  是的,获奖者分别是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和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终结了多日来文学圈在网上网下的种种猜测和议论。

   

  育邦:

  开奖之前的几天,英国博彩公司Nicer Odds公布的赔率榜在文学圈和媒体界引发了热议……国内好像下注最多的是中国作家残雪和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

   

  邵风华:

  在那个榜上,中国作家残雪、余华和诗人杨炼榜上有名,残雪一度排到第四位,所以获得了更多的关注。一直以来,残雪以其孤傲自立的写作姿态出现在国内文学版图之中,她的坚持得到了人们的尊敬。

   

  育邦:

  阿多尼斯以精神上的流放者自居,是世界诗坛享有盛誉的当代阿拉伯杰出诗人,有评论者称其为一位偶像破坏者、社会批评家,一位在思想和文学语言方面富于革新精神和现代性的诗人,当然他经常来中国,在中国有较高的知名度。但我个人对他持保留意见。

  在开奖前几天,你就说彼得·汉德克能得奖。恭喜你中奖,假如你要下注的话,可以赢得不菲的奖金啊!你为什么会押他呢?这很神奇。

   

  邵风华:

  哈哈,这种猜测虽然是一种游戏,但并非全无依据。一是基于我多年来对世界文学的关注,,再就是出于对于对彼得·汉德克的热爱,盼望他能够得奖。汉德克这样的作家是我的偶像,满足了我内心深处对于文学的景仰。对于这两位获奖者,你有没有觉得意外?

   

  育邦:

  对于托卡尔丘克和汉德克获奖,从文学价值与当今世界文学趋势上判断,我一点也不觉得意外。无疑,经历一百多年风风雨雨的诺贝尔文学奖仍然是我们这颗蓝色星球上最为权威的文学奖项,尽管这中间争议不断。

  2018年,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被授予布克国际奖,我就清楚又一位重要作家产生了。我认为她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最优秀最有创造力的小说家之一,肯定会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力竞争者。只是没想到,荣耀这么快幸运地降临于她。我总是想菲利普·罗斯应该拿了,可是2018年他离开了这个世界我还想米兰·昆德拉应该拿嘛,可是似乎遥遥无期……

  邵风华:

  近现代以来,波兰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国家,请谈谈你对于波兰文学的印象。

  育邦:

  国家不幸诗家幸。20世纪以来的波兰文学异彩纷呈,大师迭出,正成为世界文学版图中最有创造力和影响力的部分。托尔德·贡布洛维奇,切斯拉夫·米沃什,布鲁诺·舒尔茨,亚当·扎加耶夫斯基、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兹比格涅夫·赫伯特,科幻作家斯塔尼斯瓦夫·莱姆等,都是最具独创性和最有才华的作家和诗人。

  诗人米沃什、希姆博尔斯卡都获得诺奖了,今年小说家托卡尔丘克再次折桂,波兰文学可算是诺贝尔文学奖中的大赢家。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2

  邵风华:

  这次获奖的两位都是欧洲作家。也许有人会对此心存疑惑、不满,甚至重提西方中心论的说法。其实,从现代文学的起源和发展上,从当下文学成就上来看,这样的结果毫不奇怪。

  事实上,现代文学、诗歌、戏剧乃至哲学的源头正是在欧洲。而且拥有创新的伟大传统。

   

  育邦:

  彼得·汉德克的《卡帕斯》被认为是与贝克特《等待戈多》相媲美的现代主义戏剧,每年在全世界有很多版本在上演,有无数的观众在观看。你觉得,《卡帕斯》与《等待戈多》,汉德克与贝克特,他们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邵风华:

  在戏剧领域,汉德克承继了贝克特又有所推进。《卡斯帕》与《等待戈多》都是对传统戏剧的反叛,它们最大限度地消除情节和冲突,以“语句的形式来表达世界”。它们都在精神和内涵上达到了哲学的高度。在《卡斯帕》之前,汉德克还有一部在形式上更为怪异的剧作《骂观众》,全剧仅由互不相干的独白构成,舞台上的四个表演者没有任何交流,各自对观众喷射着“冒犯之语”。他们的作品,都可以用汉德克所命名的“说话剧”来指称,在本质上,它们其实是“反戏剧”。

  关于托卡尔丘克,请谈谈你对她的认识和了解。

  育邦:

  从目前翻译成中文的托卡尔丘克的两部长篇小说《太古和其他的时间》与《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来看,托卡尔丘克的写作形式感非常明显,就是片段写作。有评论家认为托卡尔丘克一节一节的片段叙事如同叙事水晶,并且叙事水晶成长为一种理想的尺寸,其独立结构不会破坏故事整体平衡托卡尔丘克自己说得更有意思,她解释说这就像古人看天空中的星星并将它们分组,然后又将它们与人或动物的形状联系起来,她称之为星座风格,将故事、随笔和文学素描送入轨道,使读者的想象力形成有意义的形状。

  哦,她还是一个喜欢到处收集故事的女巫。她把民间传说、童话寓言、史诗神话和现实生活糅合进一个文本中,把文化的、历史的、科学的、生活的各种元素立体地交叉到一起,把宏大叙事转化为一个个细微的叙事水晶晶体,发展着她既紊乱暴戾而又和谐统一的星座风格。在她制造的巨大星座中,朴素与复杂、天真与睿智、崇高与肮脏、苦难与幸福都神奇地融为一体。她的书充满奇思妙想,涌动着不同寻常的事物,而魔幻与神奇根植于现实生活之中。正如她的中文译者易丽君教授说言:她建立了这样一种信念:文学作品可以是既易懂而同时又深刻的,它可以既简朴而又饱含哲理,既意味深长而又不沉郁。在她的小说中,日常生活获得了少有的稠度,充满了内在的复杂性、激烈的矛盾和冲突,以及耐人寻味的转折和动荡不安的戏剧性。总体上看,托克尔丘克叙事自由,充满激情,富有活力,明显有巴赫金说的那种叙事狂欢化的特征。她的作品是面向过去的寻根,是一种历史顿挫;她的作品面向现实的观照,是一种时代印记;她的作品是面向未来的憧憬,是一种文学乌托邦

  邵风华:

  托卡尔丘克的文学之根深深地扎于波兰这片国土。

  育邦:

  在专事写作之后,托卡尔丘克居住在下西里西亚农村,这是波兰南部地区,二战后才成为波兰的一部分。她说:我很幸运能有这么一块空白之地来描述,因为在波兰文学中没有关于它的传说或童话故事。

   

 
 
彼得·汉德克

   

   3

   

  育邦:最近几年,你常常跟我和其他朋友说到彼得·汉德克,可谓是他的忠实拥趸。 

  邵风华:

  彼得·汉德克最早进入我们的视野,大概还是由于他的戏剧作品,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孟京辉就排演了他向汉德克的《骂观众》的致敬之作。由他编剧、文德斯执导的电影《柏林苍穹下》也已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大约从2013年开始,彼得·汉德克的小说和戏剧作品开始集中译介出版。

  彼得·汉德克出生于二战期间的1942年,战争所带来的童年阴影始终伴随着他的写作。在此后漫长的文学生涯中,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不仅以戏剧作品与贝克特比肩而立,而且获得了毕希纳文学奖、卡夫卡文学奖等重要奖项,被称为德语文学“活着的经典”。

  汉德克始终坚持文学的严肃性,他认为这个世界没有比严肃更美妙的东西。他一直不断创新,反对传统文学观念中封闭的叙述方式 ,强调文学要探索自我,表现还没有被意识到的现实,要“脱离不必要的虚构形式……而更重要的是表达感受,借用语言,或者不借用语言。”

  说到语言,语言创新称得上是汉德克文学追求的第一要义。他的获奖理由即是:“他兼具语言独创性与影响力的作品,探索了人类体验的外围和特殊性。”美国作家厄普代克指出:“汉德克具有那种有意的强硬和刀子般犀利的情感。在他的语言里,他是最好的作家。”

  汉德克很少直接进行宏大叙事,而是以个人经验的书写来反映存在的普遍性,在静寂中默默承受人生的痛苦与荒诞。或是以一种喁喁独语的,冷静而不乏暖调的叙述重现记忆,还原过去的生活和由记忆而鲜活起来的痛苦和恐惧;或是通过较为晦暗的、间离的意识流动,来揭示在精神的临界状态下的生活的孤独与诗意,最终抵达冰冷的真实。在很多作品中,他直面生存现实,探察生存空间的缺失、主体与世界的冲突,意图通过内省和写作来构想一个完美的世界。他无视外界的压力,一意孤行,通过一系列戏剧和游记作品揭露潜藏着战争的现实和人性的灾难,坚定地把自己的文学创作看作是对人性的呼唤与反思。

  在艺术上,尽管人们觉得他离经叛道,充满实验和现代主义精神,但汉德克认为自己是一个传统作家。他将自己认定为托尔斯泰的后代,一个传统经典作家。他将诗歌视为自己的灵魂,认为自己是“一个具有诗意的作家”,只是带着一些戏剧性的倾向。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觉得汉德克的获奖,使诺贝尔文学奖减少了一个可能出现的遗憾。

  育邦:

  在我看来,如果说这两位获奖作家有什么共同之处,那就是对现有文学样式和文学秩序的“反叛”。他们高举欧洲文学中不断创新不断发现的伟大传统,他们绝不墨守成规,他们在成为自己的时候就开始反对自己,各自以充满激情的创造力和卓越的才华开拓了小说与戏剧的疆域。他们也都有一副深切关注人类命运与精神状况的悲悯情怀。这次诺奖虽然是授予他们的作品,更是褒奖两颗自由不羁的灵魂。

  育邦,从事诗歌、小说、文论的写作。著有小说集《再见,甲壳虫》、文学随笔集《潜行者》《附庸风雅》《从乔伊斯到马尔克斯》、诗集《体内的战争》《忆故人》《伐桐》等,为当代中国70后代表诗人之一。现居南京。 

 
 

  邵风华,诗人、作家,著有诗集《另外的时间》《外高加索诗章》《黄河口诗人部落》(合著),随笔集《不辞怀抱》等。现居东营。(来源:《现代快报·读品周刊》 2019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