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记忆 |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王臻中

(2019-06-05 15:30) 5947345

  编者按

  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卷中,江苏文学无疑是其中最为华彩的篇章之一。一代代江苏作家辛勤耕耘,留下了无数名篇佳作,为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2017年以来,江苏省作家协会着手收集、整理江苏老一代作家的资料和创作成果,留存老作家的影像资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项目。这项工作,既是为了给江苏文学留下一份宝贵的历史资料,也是一次文学精神和文学传统的回溯之旅。在此,我们开设“文坛记忆”栏目,陆续推出忆明珠、范伯群、海笑、杨苡、梅汝恺等江苏老一辈作家的采访视频,共同回忆老作家们走过的文学历程。

  本期视频播出的是著名文艺理论家王臻中先生。

江苏老作家影像——王臻中

  王臻中,江苏省作协原党组书记、主席,著名文艺理论家。曾任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文学研究所所长,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党委书记,中国作协第六届主席团委员。

  王臻中出生于战乱的1939年,父亲是邮电部门的职员,母亲是老师。然而时运多舛,王臻中出生仅24天后,父亲在成都的医院病逝,二姐也夭折了。母亲带着大姐和他流落异乡,生活苦楚。

  王臻中7岁才从四川回到上海崇明,小学三年级时,随着母亲来到南沙。王臻中双亲祖上都是有名的学人,大户人家,书香门第。因此,母亲恪守祖训,要将他养育成为栋梁之才。

  1957年,王臻中考上了南京师范学院(今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彼时中文系虽刚成立不久,但有唐圭璋、孙望、杨白华、徐复、葛毅卿、朱彤、金启华、吴调公等大师云集。

  这些资深教授业务水平高超,教学态度认真,形成了严谨而生动的教学风格。教授们带头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每年的科研学术报告会上报告,引领全系形成人人搞科研的良好风气,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深影响了后来留校任教的王臻中。

  1961年,王臻中以大学四年全优的成绩留校任教,1978年,39岁的王臻中成为了南师大中文系的讲师。1983年起,他连任三届中文系主任,兼任文学研究所所长,1986年被破格直升为教授。1991年起任南师大副校长,次年起任党委书记。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他传承着南师大中文系朴质的学术风范,筚路蓝缕,薪火相传,以开放的思想以及不拘一格的教育方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原南京社科院院长叶南客回忆教文艺理论的王臻中老师“思维缜密、措辞严谨、不苟言笑,颇有学者风度。他眼睛炯炯有神、不怒而威,说话完全是书面语言,经常以非常复杂的句型,把所有要表达的意思修饰限定得非常严密,没什么人敢在他的课上不遵守纪律或者心不在焉。”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教书育人的同时,王臻中秉持师承,潜心学术。南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顾永林至今保留着一张1984年冬王臻中在文学院中大楼109室,为中文系科研活动作报告的照片。

  1994年,王臻中发表了34万字的专著《文学美探源》,比较集中地展示了80年代及90年代初对文学理论和文学美学的研究成果,受到了《文艺报》《江海学刊》及相关学报的肯定性评论。著名文艺理论家徐中玉先生称赞这部著作是“一部力作”,是“难得的好书”。

  2001年王臻中主编的《文学学原理》出版,以“文学是审美创造的语言符号形态”为基本观点,构建了自成一体的文学理论构架,在文学美学与文学理论的融通中,推动“文学原理与文艺美学”的研究更趋深化。

  多年来,王臻中在文学理论与美学的学术道路上笔耕不辍,成果颇丰。主编了《文学学原理》《中国当代美学思想概观》《毛泽东诗词大典》《毛泽东诗词鉴赏》,合著《美学基本原理》《美学基础》《文学语言》《文学学》《文学概论》。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江海学刊》《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等报刊发表论文与评论文章百余篇。曾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广西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

  1997年起王臻中任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12月当选省作协主席时提出了"两个前列"(即走在建设文化大省的前列、走在发展中国文学的前列)的工作定位和"四个一流"(即一流的组织和服务,一流的作家队伍,一流的文学阵地,一流的文学成果)的工作目标,为江苏作协的进一步发展描绘了远景。

  王臻中刚到省作协的时候,赵本夫曾在一个场合转达过一段善意的调侃:著名作家苏童说,要让王书记跟大家一起说“段子”,他毋宁死。

  王臻中说:“虽然我至今仍未能被吸纳进说段子的行列,但其实,置身于一定社会环境之中的‘人’,无不经受着潜移默化的‘变’,只是有人变得快,有人变得慢;有人这样变,有人那样变;有时缓缓地变,不动声色,有时飞跃式地变,显山露水。如此而已吧。”

  严谨治学,立德育人。王臻中敦厚的人格魅力,仁爱的教育理念,诚朴的学术风范,性灵的思维光芒,让文学艺术的火种代代相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