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记忆 | 蜡炬成灰泪始干:赵恺

(2019-04-09 14:04) 5604933

  编者按

  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卷中,江苏文学无疑是其中最为华彩的篇章之一。一代代江苏作家辛勤耕耘,留下了无数名篇佳作,为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2017年以来,江苏省作家协会着手收集、整理江苏老一代作家的资料和创作成果,留存老作家的影像资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项目。这项工作,既是为了给江苏文学留下一份宝贵的历史资料,也是一次文学精神和文学传统的回溯之旅。在此,我们开设“文坛记忆”栏目,陆续推出忆明珠、范伯群、海笑、杨苡、梅汝恺等江苏老一辈作家的采访视频,共同回忆老作家们走过的文学历程。

  本期视频播出的是著名诗人赵恺先生。

江苏老作家影像——赵恺

  赵恺,原名周振寰,当代诗人,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历任江苏省作协副主席,淮安市作家协会主席,淮阴市文联主席,淮阴市文化馆副馆长,现任江苏省作家协会顾问,淮安市文联名誉主席。其作品《我爱》《第五十七个黎明》《木笛》《军刀》等荣获多项大奖,被《中国新文学大系》、《中国当代文学史》、大中小学教科书以及多种文学选本收录,并被多种外文译介。

  1938年12月,赵恺出生在战火笼罩的重庆,父亲是战地医生,母亲是一名护士。赵恺两岁时,父亲在日军的一场轰炸中丧生。母亲因工作繁忙,不堪重负,无奈将年幼的赵恺送进孤儿院。直到抗战胜利后,赵恺才随母亲来到南京。

  1948年,中国走到命运的十字路口,这个坚毅好强的年轻母亲也恰逢人生的转折点。深知护士的微贱贫苦,赵恺母亲思索再三,决定只身前往美国学医。分别那天,10岁的赵恺紧紧抱住母亲哭泣不止,谁也不曾想到,这竟是母子二人此生的最后一个拥抱。少年时期的离别之苦,让“母亲”成为赵恺日后文学创作中永恒的母题。

  母亲走后,赵恺跟随姨妈居住在南京市沈举人巷3号,在母爱缺位的日子里,是文学安抚了他幼小的心灵。小学毕业,赵恺就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作品。随后,赵恺进入南京市第四中学读书,一个学期后由于姨妈无力负担学费,赵恺只得和老师、同学告别。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辍学第二年,赵恺来到南京晓庄师范学校,学校为他减免了部分费用,这让他得以继续学业。毕业后,赵恺被分配到淮阴县王集小学教书。

  彼时的赵恺不甘安于现状,一心想报考北京大学继续深造。但是淮阴县文教科规定,本县教师一律不得报考高等学府,赵恺坎坷的求学之路只能作罢。

  1957年夏天,年轻的赵恺被打成右派。灰暗时期的赵恺孤独地坚持,生命的舛难并没有扼住他的灵魂。他常说:“苦难把我逼向绝处,却让我置之死地而后生。”

  七十年代末,恢复创作自由的赵恺,把苦难中思考的结果孕育成一部部优秀的作品。《漂母墓》《朱家岗》《刘老庄》等一批给予他温暖和光亮的文字面世,不仅成为一段人生经历的宣泄与迸发,更是赵恺对人生的顿悟与释然。

  1980年,赵恺在江苏省作家协会第一期读书班上,创作了诗歌《我爱》,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新诗奖,那股历经苦难却仍向往新生的力量溢满诗行。“我在崭新的工作证上,贴上一张十九岁的照片,年龄栏里却是“四十一”。生活,得重新品味;日子,再打头过起。挖出泪滴,还得埋下汗滴。”

  1981年,已被调往北京《诗刊》工作的赵恺在一次回家的路上有感而发,创作了诗歌《第五十七个黎明》。他把对母亲的怀恋和对伟大母爱的赞叹寄予风雪天里的一对母子,字词间反复的斟酌与考量,也是赵恺对爱的感悟与思索。




  此后,赵恺的诗歌《走向青铜》,获中国社会科学院“艾青杯”全国文学艺术一等奖;作品《我在街头站立》,获首届雨花奖一等奖;出版《赵恺诗选》,获江苏省政府首届文学艺术奖,发表散文集《诗雕》《赵恺两卷集—上卷诗歌<诗雕公园>,下卷散文<木笛>》等。几十年来,他的作品始终和时代、和人民站在一起,用生命进行歌吟,把血泪倾注进文字。

  1986年,赵恺成立中国诗人录音馆,为中国诗坛留下了艾青、冰心、冯至、牛汉等近百位诗人朗诵诗歌的珍贵声音资料。

  九十年代以来,赵恺又积极承办《崛起》杂志,后改版为《短小说》,以杂志为阵地,培育文学新人。

  1998年,周恩来同志诞辰100周年,时患腰椎间盘突出的赵恺在病床上创作了3200行长诗《周恩来》,他站立在历史的对岸,以不屈的意志提炼出一个跨时代的伟人。

  新世纪以来,赵恺云游四方,如飞鹰一般特立独行。在巴黎的雨果墓前,赵恺瞻仰着人生的导师;在哥本哈根的安徒生铜像前,赵恺找寻人生最初的美好;在挪威的维格兰公园,赵恺感悟生命的力量。

  2016年,赵恺的传记《千川独行——赵恺传》面世,作者江淮从“川梦童年”的记忆到“志在跋涉”的当下,对赵恺的人生进行了鞭辟入里的阐述与至情至深的领悟。先做人,然后再做诗人,不仅成为江淮与赵恺相识的契机,也成为两个文学之魂达成的心灵共识。

  如今,依然保持创作热情的赵恺这样评价自己的创作生涯:惜墨如血。用血泪凝结成诗句,以苦难酝酿出大爱,成为这个大写的诗人一生的信念。

  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赵恺是茕茕孑立的独行者,在漫漫人生的旅途中,赵恺是历尽磨难的苦行僧。不愧于内心,不惧怕前路,秉承这种信念,赵恺让自己的人生之路,愈加豁达,愈加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