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记忆 | 江湖文化拓荒牛:刘静生

(2019-04-09 13:49) 5604907

       编者按

  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卷中,江苏文学无疑是其中最为华彩的篇章之一。一代代江苏作家辛勤耕耘,留下了无数名篇佳作,为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2017年以来,江苏省作家协会着手收集、整理江苏老一代作家的资料和创作成果,留存老作家的影像资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项目。这项工作,既是为了给江苏文学留下一份宝贵的历史资料,也是一次文学精神和文学传统的回溯之旅。在此,我们开设“文坛记忆”栏目,陆续推出忆明珠、范伯群、海笑、杨苡、梅汝恺等江苏老一辈作家的采访视频,共同回忆老作家们走过的文学历程。

  本期视频播出的是著名作家、评论家刘静生先生。

江苏老作家影像——刘静生

  刘静生,作家,评论家,文学创作一级,历任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上海美术电影厂编辑,《雨花》杂志编辑,江苏省作家协会创研室副主任,著有《李商隐抒情诗艺术透视》、《李商隐爱情诗觅踪》、《文苑探微》、《江苏儿童文学十家评传》、长篇小说《江湖十八年》等。其中他的长篇纪实文学《当代江湖秘录》以大量生动的实例,从科学的角度揭露了种种江湖骗术,在当时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刘静生

  刘静生祖籍江苏响水,幼年随母亲来到上海,在上海顺昌路住过很长一段时间。顺昌路一带曾是个垃圾场,很多江湖艺人在此处卖艺。刘静生小时候家里穷,上不起学,每当母亲外出做工时,他就带块烧饼,坐在外面看表演,一待就是一整天。直到十岁,刘静生才跟着邻居的一位董姓小姐学习识字。

  刘静生的学习天赋很快展现出来。1956年,仅在职工子弟学校学习一年半的他就以同等学力的身份考取了上海师范学院(现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并因此与文学结缘。大学期间,刘静生在学报上发表了人生的第一篇作品,紧接着,他又在《新民晚报》上发表了诗作。

  青年时期的刘静生热爱阅读,一本《苏辛词选》开启了他研究古典文学的大门。在古典文学领域,刘静生雅好李商隐。从散文、悼亡诗到墓志铭,通读李商隐让他彻底释然了内心的困顿,那一句“君问归期未有期”,是道不尽的人生之苦。刘静生陆续写下了《李商隐抒情诗艺术透视》与《李商隐爱情诗觅踪》,研究李商隐成为他业余时间里的精神寄托。

   

  受李商隐影响,刘静生也创作过一些爱情诗,将自己对情感诚挚的渴望溢满诗行。

  1960年,刘静生从上海师范学院毕业,在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担任编辑工作。

  但是生活常常不遂人愿,两年之后,刘静生被调往上海美术电影厂。因“出身”不好,刘静生又被下派到各地体验生活。

  1975年,几经辗转的刘静生回到江苏南京,进入江苏省作家协会,成为《雨花》杂志的编辑。

  1990年,刘静生在《南方周末》上发表了一篇揭露江湖秘术的文章,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文章取材自刘静生的“逃犯”朋友——“流星”的真实经历。这位昔日的浙江美术学院高材生曾在“反右”运动中获刑十年,不服判决的他从劳改农场逃跑,沦为“逃犯”,隐姓埋名,流落江湖达18年。平反后“流星”向刘静生讲述了这段浪迹江湖的经历,刘静生将其以纪实文学的形式记录并发表出来,随后被国内几十家报纸和杂志转载。


  

  儿时的成长经历让刘静生对江湖题材分外感兴趣,此后,他又两次深入江湖采访,搜集了大量素材,最终集结成册,整理成为这本集认识价值与审美价值于一体的《当代江湖秘录》。

  2000年,刘静生又以“流星”为原型,出版了小说《江湖十八年》。这部新闻调查式的纪实文学作品,描写了江湖上的藏污纳垢和藏龙卧虎,全景似地披露了江湖人士的生存状况,生动地展示了闯荡江湖者人性中复杂的层面。

  “以江湖现象为先导,至今能比较系统、科学地揭示江湖现象及其产生的渊源、沿革、背景、流派、实质、危害等文化内核的,可以说刘静生是第一人……他是中国江湖文化的拓荒牛。”中国著名科普作家、全国“反伪科学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孟东明对刘静生高度评价。刘静生也因此常常被媒体请到台前,揭露形形色色的江湖骗术。在揭露伪气功方面,他还被北京电视台誉为“与当代伪气功作战第一人”。


刘静生和爱人安秀琪
 

 

  如今,年过八十的刘静生褪去作家的光环,和老伴儿清静度日、颐养天年。回首当年,刘静生常以白娘子自比,言语间短暂的停顿与真情流露,是他坎坷半世的写照;让一切归于时光,归于沉寂,是他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