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青:古往今来 千灯照亮

(2019-03-26 10:58) 5595096

  去昆山千灯镇的这一天,天气很热,晴空万里,烈日当头,以为在这样的日子里,大家都要躲在空调里享受安逸,贪图清凉,是懒得出门的,或许,我会又去一个烈日下的冷清的千灯?

  不过,我错了。

  车子还没有到达,远远地就已经感受到古镇景区那边的热烈了,人来人往,人声鼎沸,像是个十分喜庆的日子,又像是某个重大的节日。

  其实,这只是很平常的一天。

  停车场车位已满,只有等待里边的车出来,外面的车才能进去,这一出一进,一批人走过了千灯,又一批人来到千灯。

  我无意去打听,这一天千灯的人流量有多少,数据是能够说明问题的,但是首先让我觉得疑惑的是,这么热的天,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来到千灯?

  说是疑惑,其实更多的是兴奋,是感慨,至少,我知道了,有许许多多的人都知道千灯。

  至少,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的人都愿意来千灯,他们顶着烈日,冒着酷暑,比天气更热的,是对于千灯的热情。

  我在停车场和附近的路边,看到不仅仅是苏州的车、上海的车,还有河南、河北、四川、江西、辽宁、吉林,等等等等,各地都有。

  原来千灯的灯火,已经放射出灿烂的光彩,一直照耀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十分意外,更是十分地欣喜。

  现在我已经站在千灯古镇这里了,熙熙攘攘的人流,闹哄哄的场面,并没有影响我对于千灯探古寻幽的情绪,正如我常常一个人在拥挤的车站放空心情一样,人山人海的老街,恰恰烘托了我内心的宁静,店招林立的旧巷,我们在这里与历史相遇,和故人接通我们的精气神。

  在繁华热闹的街道两侧,镶嵌着过往的丰厚的文化印记,而现代的时尚的表象后面,背景是遗存的明清和民国初的古建筑,或者是修旧如旧气息依然的老宅子。

  让我们一一地看过来,走过去。

  让我们细细地体会和品味,千灯到底是什么。

  顾炎武故居,故居内景点分立,诗书画遍布,无不体现出先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风骨;

  顾坚纪念馆,六百年前,顾坚在这里开创了他的“昆山腔”,从此,昆曲从千灯走了出去,走得很远很远,走得很长很长;

  余氏典当行,一座明末清初徽商典当行,让今天的我们,看到了从前的民间烟火仍然在这里升腾;

  秦峰塔园,始建于南朝的秦峰塔,这是一座历经沧桑、千年不败的信仰之塔;

  千灯馆,灯,是旧日的重温,是记忆的涟漪,是文化的追寻,千灯馆的一千五百盏灯具,带着我们从原始社会出发,穿越五千年的光明之路;

  还有,世界第一大玉佛;

  还有,徐福东渡启航之地

  ……

  还有许许多多的桥,歇马桥、永福桥、汶浦桥、西宿桥……跨过这一座一座的石桥,像是走在自己的童年;

  还有许许多多的地方,尚书浦、七千湾、三官堂、剪刀浜……念叨着这一个一个的名字,找到了回家的感觉。

  这就是历史,就是往事,就是千灯的底气,也就是千灯的昨天和今天的交汇之处。

  眼前的千灯古镇,已然将昨天和今天这样的两幅两极图融合在同一页画面里了。

  一幅小镇全景图,盛世滋生图,夏日繁华图。

  一幅风情长卷,一派生活的生动,一片民风民俗民情的烟火。

  千百年的时光已经流逝,但是,生活仍在延续,古镇仍在生长。在这里,昨天和今天,没有违和感,没有丝毫的割裂感,它们是融和的,是一体的。

  是的,历史是安静的,现实是喧闹的,但是喧闹的现实没有割断历史的传承,历史在这里,不断散发出它永不磨灭的光泽;

  是的,往事是沉默的,今生是灵动的,但是灵动的今生没有中止往事的动静,往事在这里,仍然回荡出它的永不喑哑的声响。

  我们看到,在众多的江南古镇中,千灯注重了她的差异化发展,千灯打造了她的小而全的特点。在这里,先贤文化、戏曲文化、典当文化、灯文化、水乡文化,交相辉映,展示着这片土地物质和精神的富饶。

  千灯就是这样一个小而全的独特的典范,小镇大世界,古地文脉深:“一街一河”“一山一塔”“一寺一佛”“一人一曲”,江南古镇的文化积淀,这里应有尽有,砖砖瓦瓦,渗透着浓郁的江南味道,小桥流水,流淌着深厚的文化气韵。

  千灯的这一切,既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千灯人持续不断的努力、继往开来的奋斗得来。

  无论是从前的大户人家,还是今天的普通百姓,或者只是当下的一个远方游客,在这里结下和千灯的缘分,无论浅与深,无论长与短,无论多与少,缘分让我们走进千灯,让我们记住千灯,让我们在往后的日子里,想念着千灯,让我们寻找一切的机会,再来千灯。

  在离开千灯古镇前,我被香味扑鼻的臭豆腐拖住了,那北方的大姐问我要辣酱还是甜酱,我是苏州人,口味清淡,什么酱也不要,那大姐笑道,呵呵,干吃?

  千灯街头的那一声质朴的笑,穿入了我的心脾,留在了我的心底里。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