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海外华语青年作家到访计划侧记

(2018-12-28 11:26) 5542051

  

  十月最后一天的夜晚,香港作家郭艳媚写下这样的句子:“有温热的方知生命”。此时,首届华语青年作家到访计划行程刚巧过半,包含郭艳媚在内的十位海外华语作家正行游至苏州。江苏风物唤起了青年作家心中的“生命力”。

  郭艳媚所参加的海外华语青年作家到访计划是江苏文学院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年为首届。活动自6月发布公告,在海外华语作家中反响热烈。9月底,经过专家推荐、评选、审议,共评选出十名华语作家参与此次海外华语青年作家到访计划。

启 航

  1015日,华语作家们分别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以及中国香港、台湾汇聚南京。次日,启动仪式在凤凰云书坊城市文学客厅举行。


启动仪式
    
徐宁                                                     范小青
   
韩松林                                              毕飞宇

  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代表江苏省委宣传部向各位到访作家表示欢迎,祝愿他们在江苏度过一段难忘的美好时光,期待他们以生花妙笔和匠心佳构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省作协主席范小青寄语在场的青年作家,希望他们能够用优质的文学作品成就华语写作的未来,并且“让华语成为维系我们亲情的纽带”。省作协会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副主席韩松林在致辞中说道,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创作领域的作家朋友们相聚在江苏,分享创作经验,增进情感沟通,将夯实中外文学交流的新平台。省作协副主席、江苏文学院院长毕飞宇则分享了自己的海外参会经历,并以“准确”的关键词提出“表达的准来自于判断的准,判断的准来自于生活的准,生活的准来自于自我定位的准”,他希望作家们“在江苏期间生活愉快,生活得准确,感受得准确”。

踏 歌

  徐宁副部长向华语青年作家们推荐了感知江苏的“密钥”——水。她说:“水是江苏的文化特质,了解了水就读懂了江苏人的心,读懂了心就看懂了江苏的人。”到访计划的前半程是文学采风。采风之行正是乘着汤汤流水,以徐州为起点,沿着京杭大运河与长江的蜿蜒水系,一路南下扬州、苏州,最终行至南京。


参观徐州汉画像石博物馆

在徐州诗歌博物馆

在苏州震泽丝创园

在扬州瘦西湖

  华语作家们一路逐水而行。汉文化风景区、汉画像石博物馆中沉淀着古彭城的厚重气象;烟波缥缈的瘦西湖、温润细腻的个园、何园饱含“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韵味;园林的古典苍润、水乡的闲静出世、昆曲的婉转动人展现了苏州的水韵书香与诗情画意。古今交融、底蕴深厚的江苏给华语作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拿大籍作家周游所感受到的徐州,“一城青山半城湖”,湖光山色背后是充满智慧与人情味的城市规划治理。台湾诗人冯瑀珊眼中的震泽頔塘“是一条碧色的丝络,系住游人的眼光及步伐。”江南的疏朗秀美令台湾诗人龙青感叹道:“只有出离城市,在水波和鸟鸣的蕴漾中醒来,才会发现人世有另一种存在。”

  文学采风与实践受到了徐州、扬州、苏州市作家协会的热情协助,华语作家们也与当地青年作家、高校师生、文学爱好者进行了友好交流。

交 流

  112日晚,先锋书店迎来一场热闹的对谈。十位海外华语青年作家与诗人黄梵、“文学苏军”新方阵成员黄孝阳、孙频、育邦以及现场读者、文学青年们共同探讨了“华语青年创作与文学的未来”。郭艳媚借用狄更斯的经典名句所阐述的“这不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不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引发了全场对青年写作的思考。


对谈:“海外华文文学谈江南”


  这样的场景在此次到访计划“文学交流与对谈”活动中屡见不鲜。“文学交流与对谈”共四场,分别在苏州钟书阁、南京先锋书店、万象书坊和南京大学文学院举行。在浓郁文学氛围的环境中,华语作家们与江苏青年作家、“文学苏军”新方阵成员、青年评论家、编辑、出版家们一同谈江南、谈青年、谈城市、谈未来。华语作家们回忆起旅居海外的创作历程,分享独特的个人体验,谈及了对于写作的思考。作家与作家、评论家之间的交流、碰撞触发了更多层面的文化涵义。对谈活动也吸引了众多读者的参与及热烈的现场互动,在文学读者群中引发较高的关注与讨论。

  除却对谈,文学交流的另一种形式来自心灵的感受。作家们参加了《钟山》杂志社创刊四十周年座谈会及纪念文集首发仪式,感受到文学阅读的第一现场;一同聆听了“我们走过四十周年·首届扬子江诗会”,感受时代进步的强烈脉搏和江苏发展的蓬勃活力;参观了译林出版社和江苏文艺出版社,与编辑、出版人们交流创作和出版话题。

收 获

  到访计划的后半程是在南京停留十五日,除了期间的交流与对谈外,作家们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节奏生活、感受与创作。

  香港作家陈苑珊体验了半月“南京市民”的生活:在南京市图书馆借书、读书、还书、在绿色健步道散步、陪行人一同遛狗……正如她所说的“生活无论在哪里,都不会与自己分割”,她将自己的生活短暂地搬来南京,也将把在这里的生活长久地带回香港。三位台湾诗人每日乘坐地铁出行。地铁的一头是朋友的客厅、诗人的书房、鲁竹诗歌奖颁奖典礼,地铁的另一头是作家们眼中具有烟火气息的市井众生相。周游于立冬夜独坐颐和路,就着鹅黄的灯光想象着金陵记忆。澳大利亚籍作家张新颖流连于南京博物馆,感叹其间厚重博大的历史积淀。华语作家们就像一颗颗水珠,自在地融进了南京的长河,自由地收获着这座城市的温雅与厚重。

  1113日下午,范小青主席、韩松林书记、贾梦玮副书记、毕飞宇院长与华语作家们就此次到访计划进行总结座谈。美国籍作家王琰感恩此行收获的友谊与关爱。旅居日本的王海蓝则数次用“幸运”来形容江苏之行。其中最“幸运”的是与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达成了合作意向,签约了其评论作品《给你一个不一样的村上春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和译林出版社同样给台湾诗人曹驭博带来了不小的收获:整整一箱好书。而对于美国籍作家二湘来说,此行最大收获之一是朋友。一年前的南京小住,令她写成了小说《台城柳》。一年后再次来到南京,她走进了南京青年作家群体中,重逢旧友、结识新朋,感受到了“独具南京味道的夜晚”。她的长篇小说《暗涌》也在南京完成了出版签约。她相信,江苏还将一次次出现在自己的文字中。

  贾梦玮副书记邀请华语作家们推荐更多优秀的海外华语写作者加入到访计划中。《江苏作家》杂志将设置海外华语作家到访计划专栏,分享生动的江苏回忆,呈现丰富的文学感受。作家们在此次到访计划中有感而发的文学创作也将会被江苏文学院集结成册,形成感知江苏的创作成果。

  正如范小青主席在对到访华语作家的寄语中所说:“华语是我们共同的母语……无论你在世界哪个地方,华语都是维系我们亲情的纽带,文学是我们共同拥有的梦想和追求。”海外华语作家到访计划是与母语的重逢,也是来自世界的欢聚,促进海外华语作家们以更大的格局、以文学的视角感受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今后,江苏文学院将每年举办一次华语青年作家到访计划,并将其做成品牌活动,放眼世界、对话世界,搭建更多元化的国际文化交流平台,让更多的海外华语作家走进江苏、体会江苏、感知江苏,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优秀华语文学作品,为这项计划赋予更广阔、长久的生命力,哺育在到访计划中播下的文学种子结出丰硕的成果。(李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