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迥壁“锁麟囊”

(2018-12-12 15:04) 5532463

  2018第五期《江苏作家》杂志中的“作家与作品” 栏内,有一篇名谓“锁麟囊——为刘季诗集《美声.青衣》作”,深深地吸引了我,细看该文的作者,还就是久违的老诗人赵恺先生。

  “文字不都是‘作品’, 诗者不都是‘诗人’。 稼穑之穗,河蚌之珠,森林之琥珀,王石之祖母绿:‘作品’是境界。‘诗歌’是舍利子。”寥寥几十字,就把诗歌的精髓描述地如此透彻浸骨,先生真无愧为中国当代诗坛之巨匠啊。

  久没见到赵恺先生了,屈指一算,彼此相识已有四十年之久,可近年来却很少听到他的消息,回想在10多年前,彼此还有点短信来往,他那句“要贴着人物写,在熟读世界名著中汲取创作灵感“的话,至今让我回味无穷,余音绕梁,可这种联系方式现在也没了。

  但往深去一想。我恍然了,哎,四十年前的我才28岁,而赵先生起码比我大10岁,如今应是位杖朝之年的八旬老人了。是的,他是1938年出生的,彼此认识那年,他刚好40岁,正是古人所言的“不惑之年”。

  说起也怪,与他从相识到相熟的介体,居然来自篮球场,准确地说,是在当时还叫淮阴地区的清江市灯光球扬上。

  那时,作为苏北重镇的清江市,人们夜生活的最大亮点,还就是去花街旁边的灯光球场看篮球比赛,尤其是在周六晚上,那真可是一票难求,周未的这两场球,是各大企业比拼体育实力的极好机会,况且苏北小城市的文体活动本身就比较单调,所以人们只能想办法挤进来一饱眼福。据说,曾在本省篮球队赫赫有名的五虎将中,有三只猛虎就是来自淮阴地区,而且还就是来自寥寥可数的大型企业;可想而知,这种比赛的含金量有多高,竞争有多么激烈。

  篮球比赛少不了裁判,裁判水平的高低,关系篮球人才的发现堀起,但凭我半路出家的裁判水平,这种比赛场合也只有坐裁判席上看看秒表举举牌子吹吹双音哨,而直接上场执行裁判大权的,属于几位在当地名声显赫的裁判达人,其中就有这住来自市文化馆,举止文雅的赵恺先生。

  准稳响,手势标准高雅,是他这位裁判达人的主要特色,作为激烈运动的篮球比赛,如何正确判断双方正常的肢体碰撞,与故意犯规行为,完全取决于裁判的临场反应,不过即使水平再高的裁判,有时也难免失误,而赵恺判罚的严谨准稳令观众信服,行家赞不绝口,因为比赛的热烈程度丝毫不受影响,所以他的哨声充满自信与威慑力。

  更关键的是,他的儒雅手势让人感到是种莫大的精神享受。

  篮球裁判判罚手势标准是否,正确与否,不仅关系运动员能否诚悦认罚,眼睛雪亮的广大观众也自有公论:是的,这球是从对方手上擦出界的,这位裁判判的很准,是的……要知道,裁判手势的含糊不清有可能引起赛场上的争议,甚至……但赵恺上场判罚从没出现过这情况,这也是我对他印象极深的原因之一。

  上世纪80年代初,这种苏北小城市的公交事业很不发达,每到比赛结束,本就稀少的公交车也早没了,我只能步行回到几里路外的单位,风雨天也是如此。不过自从认识了赵恺先生后,情况就大有改观,因为我能坐在他的自行车后面同一段路,他家住在城西,离开清江石化厂仅两里路。所以我对其的音容笑貌很熟悉,也为其儒雅的谈吐与渊博的知识所折服。但绝对没想到,眼前这位连背影也很倜傥的中年人,竟然是一位中国当代的大诗人,也就是在彼此认识的上世纪80年代,他的《我爱》、《第五十七个黎明》诗歌,就分别获中国作家协会(1981年)及《诗刊》(1982年)一等奖)而蜚声文坛,成为新世纪中国最重要的代表诗人之一。后来他担任了国家《诗刊》编委,江苏省作协副主席,省诗歌委员会主任,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当我弄清发表于1979年的《我爱》,就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也就是这首独特构思的诗歌,震动了当时中国的诗坛,给他带来巨大的声誉,并奠定了他在中国新时期诗坛的地位,我彻底震撼了。

  实话,那时我对诗歌不感兴趣,后来从事文学创作数十年对诗歌仍很漠然,追溯根源,还是在我上中学的1963年时有次去剧院观摩文艺演出,因为看见许多年轻女子在台上大跳歌诵三面红旗的舞蹈,不知是触景生情还是肚子饿了咕咕叫的条件反射,才14岁的我,竟悄悄吟了句“身上穿的绸飘飘,回家没有晚饭米”的打油诗,引来周围一片笑声。

  没想到,第二天早上一上学,校团总支部书记就来找我了,他要我深刻认识问题的严重性:“在人民丰衣足食,祖国建设一片大好形势下,你竟说‘回家没有晚饭米’,什么意思?是否想配合蒋介石反攻大陆,还有……”让我一下子懵了,感到问题确实蛮严重,从此也就不喜欢诗歌了。

  几十年后,偶然读了赵恺先生的《向大海》后,我终于颠覆了对诗歌的兴趣;诗人通过现象与联想,情感与理性,抒情与言志,引发了人们对生命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这首诗把奔腾不息、迂回曲折、百折不挠的长江与诗人奔放的豪情,不屈服于命运的旺盛生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人感受到一种气势磅薄雄浑壮阔的生命力,一种崇高而又壮美的人生境界,一种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英雄气概和积极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我认识到诗歌的精神力量无限。

  2008512日的汶川大地震后,出于一种社会责任和良知,情系灾区,饱含深情,赵恺先生写下了的这首长诗《哭墙》,让我热泪盈眶;“苦难倾倒,/生命被压成石头。十万生命,/想到台儿庄壕沟,/想到诺曼底滩头。/战争——和平,/汶川——中国,/灵魂——骨肉。//挖掘声音,/挖掘寂静,/挖掘祈求。/十指作镐,/在地狱挖掘石头。/挖掘石头,/背负石头。/我以国殇结构哭墙,/结构苦难,/结构记忆,/结构拯救。//哭墙很高,/哭墙很长,/哭墙很厚。/人类只为区别非人类:/中国哭墙,/耶路撒冷哭墙,/9.11哭墙,/人类一切哭墙之哭泣,/都珍珠一样晶莹,/都火焰一般炽热,/都热血一般粘稠。”诗人以热泪,以热血,以慈悲之心,写出对逝者的肝肠寸断之情,缅怀之情,表达了诗人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情怀。

  从这首诗中,我再次感受到诗人驾驭宏大壮美的诗歌创造力,和直攫思想之珠的睿智。在诗歌日益边缘化的时代,一些所谓的先锋诗人,躲在象牙之塔,打着为艺术为艺术的旗帜,逃避现实,逃避时代,使得诗歌的使命感,责任感、意识形态等人文精神在不断地消解。然而,赵恺不为这种诗风所动,几十年如一日,始终继承着“诗言志”、“诗缘情”诗歌传统。所以江苏省作协主席王臻中从文学史的角度,高度地评价了赵恺先生的诗歌。

  他说,赵恺的诗作以其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获得了专家们的认可,受到广大文学爱好者的欢迎。正因为他的作品产生如此大的社会效应,从而引起文学史家的关注、重视和好评,足以载入中国文学史册。惟其如此,诗人赵恺和赵恺诗作是淮安的光荣、苏北的光荣,更是江苏的光荣,中国诗坛文坛的光荣。

  如今这篇“锁麟囊——为刘季诗集《美声.青衣》作”深深吸引了我,我想,八旬老诗人赵恺先生的思路仍然如此锋犀,如同一把永远不老的宝刀熠熠闪亮,怎不令人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