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张新科长篇小说《苍茫大地》在宁召开

2017年06月28日 12时36分 

  

  

研讨会会场

中国作协副主席白庚胜

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

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副主席韩松林

江苏作协主席范小青

江苏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汪政

  

  江苏作家网讯 6月27日,由江苏省委宣传部和江苏省作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张新科长篇小说《苍茫大地》研讨会在南京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副主席韩松林,省作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汪政,省作协副主席、创研室主任鲁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吴逵隆,省内外批评家贺绍俊、毕光明、郭宝亮、付秀莹、顾建平、王春林、郭艳、傅逸尘、姚文放、方忠、温潘亚、张光芒、王晖、黄德志、何平、张宗刚、于奎潮以及雨花英烈研究专家王跃、向媛华出席了会议。 

 

  中国作协副主席白庚胜在致辞中说,《苍茫大地》弘扬了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用厚重的文字、真实生动的历史场景、惊心动魄的激烈冲突、催人泪下的生动情节,诠释了习总书记对文艺家创作革命史诗和英雄人物的期望和要求。 

 

  省委宣传副部长徐宁在讲话中说,《苍茫大地》是我省繁荣文艺精品创作、打造红色文艺品牌的成果展示,是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雨花精神的真情表达,是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成绩汇报,更是江苏文艺工作者向党的生日的献礼。

 

  韩松林主持研讨会时指出,《雨花忠魂》百部纪实系列丛书和长篇小说《苍茫大地》集中反映了江苏在组织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方面的高度自觉和显著实绩,突出展示了江苏作家在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雨花英烈精神上的满腔热忱和时代担当。 

 

  范小青在总结研讨会时说,雨花英烈这个题材不好写,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苍茫大地》具有浩荡的气势、独特的气韵和感人的气节。在当下时代,这部作品的出版有十分强烈的现实意义和鲜明的价值取向。

  

  

  作品简介: 

  《苍茫大地》是第一部表现雨花台烈士英雄事迹的长篇小说。作品以雨花台传奇烈士、中共早期党员、留德博士、原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河南省委书记许包野同志及其革命活动为主要原型,着力塑造了天赋聪颖,胆识过人的许子鹤这一英雄形象。他心怀崇高信仰和民族大义,学成归国后从事革命活动,先后经历了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四·一二”政变、白色恐怖、抗日救国、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和时期,为中国革命及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张新科

  作者简介: 

  张新科,1966年9月出生,河南上蔡人,留德博士,教授,博导,现为徐州工程学院校长,徐州作家协会主席。 

  在《当代》《十月》《钟山》《中国作家》《长江文艺》等文学期刊发表小说220余万字。代表作有《远东来信》《苍茫大地》《鲽鱼计划》《天长夜短》《信人》等。曾获2014年度《海外文摘》长篇小说奖、第五届江苏紫金山文学奖和2017年江苏十佳好书奖。《远东来信》《鲽鱼计划》和《苍茫大地》被改编成电视剧和广播剧。 

  

  

  创作感想: 

  “巍巍钟山青常在,郁郁青松掩芳丘”,那昭示铮铮铁骨英雄气的纪念碑、忠魂亭、烈士群雕深深镌刻在民众心中。“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凭着对英魂的崇敬和敬仰,我欣然接受江苏省委宣传部等部门的约请,倾力创作这部集中弘扬雨花英烈精神的长篇小说。 

  走进雨花台,一幕幕的感动、震撼让我接受了涤荡心灵的精神洗礼,印证了法国作家大仲马的那句名言“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最值得的愿望啊!”我想通过这部《苍茫大地》,还原风雨如晦年代革命者的崇高信仰和史诗品格,带领广大读者走进历史、走近英雄、走向神圣!致敬、辉映经典著作《红岩》,以雨花英烈精神点燃信仰火炬!展现“作家的担当”,在社会和民众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创作无愧于时代的感召之作! 

  

  专家点评: 

  张光芒(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张新科的《苍茫大地》有两个特点尤其打动我:第一点,小说把许子鹤的成长过程描写得特别细腻微妙、深入人心,而且非常符合性格发展的逻辑。与20世纪一同诞生的主人公,在成长时期正赶上发生在苍茫大地上的沧桑巨变,但在相似的境遇之下,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选择。该小说在叙述主人公的革命事迹与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的同时,特别着力于刻画他如何从一位普通少年成长为怀抱科学救国理念的数学天才,再到确立崇高信仰成为一位为家国事业献身的杰出英雄。小说通过大量的细节刻画与心理活动,将这一过程尤其是主人公的心路历程,精彩而真实地展现出来,将个体情怀与革命情怀的交织互动结合起来,既成功地塑造了复杂立体、丰满鲜活的人物形象,也使小说在教育性和历史感方面富有引人入胜的审美基质。第二点,许子鹤的英雄壮举湮没了半个世纪,他的妻子也苦苦地等待和寻找了半个世纪。《苍茫大地》的“引子”以叶瑛寻找丈夫始,“尾声”以叶瑛死在丈夫悬案大白于天下之前终,这一匠心独运的叙事结构有意识地突出了人物故事的传奇性,既深化了小说的思想主题,又表现出震撼人心的审美感染力。 

  

  黄德志(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张新科的长篇小说《苍茫大地》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能够触动灵魂、让人震撼的一部宏大叙事,是一部弘扬民族精神与理想信念的杰作。 

  这是一部民族精神的颂歌。小说塑造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其中尤以许子鹤为代表。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勇于担当,不屈不挠,宁死不屈。小说弘扬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中华民族精神。 

  这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小说以许子鹤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发展为线索,把中国近代社会波澜壮阔的革命发展史形象地呈现给读者,让越来越远离那段历史的读者对中国革命的残酷性、艰巨性有了一个深刻的、形象的认知。 

  这是一部坚定信念的宏文。许子鹤从一个出身富商家庭的孩子,到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最终成为一个具有坚定信念的马克思主义者,自愿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直至献出年轻的生命。小说细致刻划了许子鹤的成长历程,用许子鹤的成长形象地回答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激励了无数人的问题。无疑,《苍茫大地》有助于坚定读者的理想信念。 

  这是一部涤荡灵魂的大剧。小说成功塑造了一大批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志士,他们矢志不渝,不因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政治高压而恐惧,不为国民党反动派的利诱而变节,不因国民党反动派的酷刑而屈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正是他们伟大精神的写照。主人公的命运令人唏嘘,让人感慨。主人公的气概,感人肺腑,涤荡灵魂。 

  

  王 晖(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从类型层面上讲,《苍茫大地》可以命之为长篇纪实小说。它以雨花台烈士许包野的事迹为底本,演绎成真实与虚构相互融合的小说形式,较大幅度地丰富和拓展了目前对雨花英烈描述的纪实性表现空间。得真实之利,乘虚构之便,叙事显得游刃有余,而不需要如报告文学般“带着镣铐跳舞”。作品秉承传统小说的连贯叙述,线索清晰、流畅朴实地写出了人物自童年直至牺牲的传记式成长路径,以“毛茸茸”的场面和丰富的细节来细腻表现主人公许子鹤由知识文化精英最终走向革命英烈的“淬火”过程。以文学笔法最大限度地切近历史真实和人物真实,使这部作品在现有同类题材的文学创作中显出别致与新意。 

  这种别致与新意还表现在,作品将主人公许子鹤置于中国20世纪激荡的历史语境中来表现,又通过其留学德国和苏联的情节安排,将影响人物个性理想信仰形成的“环境”扩展至世界范围,尤其是具有社会主义要素的苏联和马克思主义的故乡德国。这不啻为主人公最终形成共产主义世界观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这一个富商子弟、留洋博士最终选择革命提供了形象化的合法性依据。不是一个陈胜吴广式揭竿而起的农民,而是这样一个相对中上层阶级的人士投身革命,作品一方面表现出人物的信仰之坚定,另一方面也透射出顺应历史潮流的社会主义运动之强大魅力。 

 

  向媛华(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长) 

  《苍茫大地》主人公许子鹤的原型是雨花英烈许包野。作为一部反映雨花英烈事迹、颂扬雨花英烈精神的作品,作者怀着对烈士的崇敬和对历史的尊重,追寻了烈士足迹,行程近10万公里,还专程去了德国、法国和俄罗斯,获取了大量史料,对人物的把握准确真实,凸显了雨花英烈人格高尚、信仰坚定、无私无畏的精神品质。同时,作为一部长篇小说,细节描写生动鲜活,地下斗争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虽洋洋45万字,却让人手不释卷,非一气读完不可。 

  

  傅逸尘(解放军军事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回望红色历史的文学创作,我们如何能够写出新意?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用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去重新面对历史?这部作品都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角度和范本。无论从题材本身,还是主题开掘,特别是人物形象的刻画,这部作品都非常有新意。 

  我特别看重这部作品里的科学元素,作者是学理工出身的,作品的主人公是数学天才,作品中又有许多涉及科学的内容。这也许是偶然的。但是却对塑造人物,构思情节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许子鹤以科学的态度看待和思考世界,个性非常鲜明。他用数学的方式和敌人斗智斗勇,不但方式独特,而且使作品的可读性大大提高,在读的过程中有顺畅而又意外的阅读快感,确实有不一样的感受。 

  红色资源在当下消费的时代,已经成为一种公用的创作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雨花精神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文系列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传记形式的创作已经有了丛书,现在又有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而且写得如此成功,这说明这个题材具有可写性,是优质题材,相信接下去会有更多更好的同类创作。  

  温潘亚(泰州学院院长) 

  《苍茫大地》是一部极具传奇色彩的中国故事。说它极具传奇性是因为它有着巨大的张力,第一个张力是主人公,他出生于富商家庭,完全可以子承父业,但是他走上了革命道路,这之间是如何完成转换的?人物是如何成长的?第二个张力他是德国哥廷根大学第一个华人博士,但是他还是选择了革命道路,并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样的选择有违世俗的常情,存在角色的转变,人物是如何完成这一切的?第三个张力是人物的情感生活,他有自己的心上人,但是还是接受父母安排的旧式婚姻。这里面又有怎样的故事?人物是如何处理这一切的?又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三个张力不但推动了叙述,而且使作品呈现出悲壮的审美品格。 

  小说无疑是革命信仰的形象表达。张新科在这部小说里用信仰的力量支撑了许子鹤革命的追求。所以,作品传递出不可抗拒的巨大的正能量。我觉得这部作品讲了中国故事,讲好了中国故事,包括作者此前创作的《远东来信》,让我们知道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的民族。 

  (周韫/文  胡潇/图)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江苏作家网 【打印文章】 【发表评论】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江苏省作家协会

苏ICP备0904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