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流文学名片,扬子江作家周组委会负责人答记者问

2017年05月11日 21时15分 

  

  江苏作家网讯  5月12日,首届“中国江苏•扬子江作家周”即将开启。11日,组委会负责人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首届扬子江作家周是江苏又一项重要的文学活动,举办的目的和宗旨是什么? 

  举办扬子江作家周的目的和宗旨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主题,充分运用江苏卓越的经济人文优势和显著的文学成就,运用南京古都名城的魅力,搭建中外文学互动、文化互融、文明互鉴的新型平台,打造高品位的文学名片、文化名片。 

  二是以文学创造梦想为主旨,聚集中外作家,通过对话、探讨、切磋,共同塑造文学新高度,奉献精神新产品。 

  三是以文学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为主导,通过著名作家与广大读者的见面交流、作品鉴赏,让文学更好地走近大众、走进生活,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城市的文明品质,推动书香江苏建设。同时,通过出版机构与国内外作家的版权洽谈,促进优秀文学作品与国内外传播载体对接。 

  举办作家周这样大型的文学活动,对于推动江苏文学乃至中国文学发展会有怎样的意义和影响? 

  一是扬子江作家周在国内属于开创性的大型文学活动。我们邀请了近50位国外以及全国的著名作家、诗人、学者、评论家齐聚南京,这将是一个备受瞩目的活动,对于提升中国、江苏、南京在国际上的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扬子江作家周期间精心安排了20场论坛、讲座、朗读、对谈等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通过这样的交流和碰撞,既可以让来自国外的作家们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江苏文学、中国文学,从而推动江苏文学和中国文学“走出去”,走得更远;同时,借此机会也可以透过更为广阔、更具差异性的视角审视江苏文学、中国文学,给予江苏文学和中国文学以新的启发和思考。 

  三是通过扬子江作家周的平台,广大中青年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可以近距离接触国内外文学名家,近百名中青年作家直接参与相关活动,有利于丰富他们的创作经验,开拓他们的创作视野,增强他们的文学储备,更新他们的创作观念,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对中青年作家的成长大有裨益。 

  江苏是中国文学的重镇,“文学苏军”是一支实力雄厚的劲旅,当前文学苏军的创作态势如何? 

  

  一是老中青三代作家辛勤耕耘。江苏文学队伍齐整,创作势头强劲。近几年,在鲁迅文学奖中,叶弥的《香炉山》和鲁枢元的《陶渊明的幽灵》分获短篇小说奖和文学理论评论奖,从而使我省连续四届在这一全国性奖项中获奖;在第十三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我省4项作品入选获奖名单,成绩在全国各省市中名列前茅;范伯群主编的《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和黄蓓佳的《余宝的世界》双双获得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2015年,苏童以长篇小说《黄雀记》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继上届毕飞宇以《推拿》获奖后,我省作家再获殊荣。2016年以来,黄蓓佳的《童眸》、赵本夫的《天漏邑》、范小青的《桂香街》、毕飞宇的《小说课》、周梅森的《人民的名义》、张新科的《苍茫大地》、徐风的《布衣壶宗——顾景舟传》等出版后引起新的广泛关注,其中《人民的名义》改编成电视剧后,一时成为现象级影视作品。除了文学领军人物以外,一批80后、90后的拔尖人才和文学新秀成长起来,取得了可喜的创作成绩,出版作品入选各类文学排行榜,受到好评。 

  二是各门类文学创作齐头并进。江苏各门类文学全面发展,文学生态健康均衡。据统计,2016年省作协会员出版长篇小说91部、小说集35部、诗歌集34部、散文集135部、纪实文学56部、儿童文学70部、编译作品5部、理论评论集26部;在各类文学期刊发表中篇小说49篇、短篇小说358篇、儿童文学264篇、散文2083篇、诗歌1234首、纪实文学作品47篇、理论评论文章319篇;在各大文学网站连载网络文学作品、影视剧本54部;有32部作品被翻译成其他语种出版或发表,62部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动漫或游戏。同时,各类文学作品都不缺乏精品力作,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创作倾向。 

  

  三是文学评论与文学创作交相辉映。江苏文学评论与文学创作实力雄厚,比翼齐飞。近年各类文学大奖中,江苏的评论作品也屡屡得奖。目前,江苏文学评论的发展呈现出几个突出特点:一是重在场感,对重要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能及时发声,主动提出批评;二是重本土化,密切关注江苏本土作家的文学创作,促进文学评论与文学创作紧密结合;三是重学术性,在对作家作品进行个案分析的同时,也致力于文学制度的研究;不仅注重对江苏文学的历史性、积累性研究,对江苏当代文学的经典化研究也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去年编辑出版的《江苏当代作家研究资料丛书》,就是江苏评论家对16 位有突出文学成就和影响的江苏作家的研究成果,受到文学研究界的广泛赞誉。 

  作家周充满文化创意,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是碰撞性。作家周期间,省内作家与省外作家,国内作家与国外作家、作家和批评家围绕文学这一共同母体交流对谈。他们对于彼此的印象和了解如何?他们关于文学的看法有什么共同点和差异?文学怎样拉近江苏与世界的距离?他们在交流中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这是本届作家周的看点,也是创新和精彩之处。 

  二是现实性。本届作家周安排了几场主题性的论坛活动。论坛主题不仅围绕文学、聚焦文学,还发散拓展、多面延伸,主动贴近现实、面向未来,探讨文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坐标和意义。如13日的“现实与梦想”主题论坛和“创新:新媒体时代的文学抉择”中国当代文学•南京论坛,14日的“文化多样性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主题论坛等。 

  

  三是互动性。作家周期间,广大读者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文学大家,感受大家风采。活动形式除了讲座、对话外,还采用了最近流行的朗读形式。希望在这样的互动中,激发大家的阅读兴趣,让大家感受到阅读之美,文学之美。 

  四是创意性。本次活动邀请30位获得“鲁迅版画奖”的国内一线知名版画艺术家创作受邀作家作品相关的藏书票,既有创意,也有纪念价值。 

  本次活动邀请了国内外几十位著名作家,请问安排了哪些精彩的文学活动? 

  本届作家周大师云集,星光灿烂,其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在历届文学活动中都是罕见的、鲜有的。我们一共邀请了26位国内外著名作家,包括勒克莱齐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菲尔•克莱、珍妮特•温特森、尤里•波利亚科夫等4位国外作家,方方、叶弥、毕飞宇、刘醒龙、迟子建、余华、苏伟贞(中国台湾)、阿来、陈应松、张炜、李洱、苏童、范小青、欧阳江河、周梅森、赵本夫、格非、韩少功、鲁敏、舒婷、储福金、雷平阳等22位中国著名作家。他们都是曾在或者正在文学史上刻下名字的人物。非常荣幸能够邀请到他们,共赴这场文坛盛会。 

  除了名家荟萃,本届作家周的活动安排也是精彩纷呈,看点十足,我们精心为读者打造了一片美丽的文学星空。浩瀚的天幕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颗光芒璀璨的行星——“现实与梦想”主题论坛、“中国当代文学•南京论坛”、“文化多样性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主题论坛。这三场论坛汇聚了国内外最优秀的作家,共同把目光投向文学与时代、文学与生活、文学与城市的关系这些核心问题,这种探讨和对话在文学史上的意义是不可估量的。穿插在三场主题论坛之间还有17场讲座交流,十余位作家依据各自特长兴趣,同一时间在不同地点展开一场场主题授课、作品朗诵、悦读演讲,可以说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一连串的文学活动仿佛一颗颗闪烁的繁星,共同点亮了浩瀚的宇宙苍穹。 

  从活动安排来看,看到有数场为作家个人安排的活动,除了图书馆与读者的交流,还有更多是在大学校园与大学生的互动,这样的安排,主办方的考虑是什么? 

  大学生群体作为青年中的佼佼者,是潜在的文学创作力量。扬子江作家周走进校园,一方面是因为南京有优秀的高校资源,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都很高,具有与作家对话和交流的能力。这次邀请的作家在大学生中都有很高的影响力,学生参与度非常高。同时,作家本人也希望听到来自青年的声音,这是促成很多交流对话在高校举办的直接原因。 

  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以此为契机,发挥文学的力量,沁染熏陶更多的青年读者,引导他们走进文学、热爱文学。青年是文学事业的生力军,是文学繁荣发展的未来和希望。省作协一直把青年作家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多年来,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与时俱进,采取了一系列发现、引导和培养青年作家的举措,比如出台扶持政策、优化签约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开展读书培训等,为青年作家的成长提供丰厚的土壤。我们希望借举办扬子江作家周,也能在江苏大学生群体中播撒下文学的种子,发掘和培养更多青年创作人才。 

  

  在此次作家周之后,利用已经搭建的文学平台,有没有一些后续措施来推动作家周成果的延展和扩大? 

  本届扬子江作家周制作的主题宣传片,将持续在知名传统及网络媒体播放。在举办期间我们也会全程跟踪拍摄记录每个作家的活动,选择重点场次进行网络直播。同时,利用媒体推广,在电视台做一档国内外知名作家的访谈节目。此外,我们也采取了丰富的措施,延展和扩大本届作家周的成果。一是与参加本届作家周的作家本人形成长效合作机制,加强沟通与交流,在杂志约稿和文学活动上积极展开合作。二是以扬子江作家周为契机,密切与国外作家和文学团体的合作,推动更多江苏作家走向世界。比如我们准备每年向翻译机构推荐20部以上优秀的江苏作家作品。三是重视对扬子江作家周的成果进行延展推介,将扬子江作家周作为一项品牌活动延续下去,使其成为高品位的文学名片、文化名片。扬子江作家周是一场文化盛宴、也是一件文坛盛事,我们期待更多作家、更多读者、更多社会团体参与其中,共同感受文学的魅力。 

  此次作家周的作家邀请既有中国知名作家也有国外知名作家,活动安排也有中国作家与国外作家的对谈环节。能否谈谈江苏文学的国际化进程?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提升文化软实力、传播良好的国家形象显得尤为重要。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江苏省作家协会在推动江苏文学“走出去”、打造“文学苏军”品牌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中包括促进江苏作家的对外交流、扩大文学交流范围,加强与国际出版机构的合作力度,持续推介优秀的江苏作家作品,与翻译机构合作,着力提高作品翻译质量等。 

  江苏文学国际化的进程已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早期江苏文学的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影视改编。如今,外界对于中国和江苏文学的兴趣与日俱增,了解江苏文学的渠道也更加丰富。江苏代表性作家的主要作品目前都有多种译本在海外出版。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有数十位作家的作品被翻译出版,其中不少作家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海外传播。国际主流出版机构和评论界对江苏文学的关注度和接纳度不断提升,部分江苏作家还获得过一些重要的国际性文学奖项,如苏童长篇小说《河岸》获英仕曼亚洲文学奖,毕飞宇《three sisters》(《玉米》《玉秀》《玉秧》)获英仕曼亚洲文学奖等,这都是江苏文学在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成果。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江苏作家网 【打印文章】 【发表评论】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江苏省作家协会

苏ICP备0904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