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雨花》文学奖在南京颁奖

雨花杂志社 (2023-12-14 09:23) 5993100

  紫金山下金叶灿烂,扬子江畔温暖如春。2023年12月9日,第五届“紫金•江苏文学期刊优秀作品奖”《雨花》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南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江苏省作协主席毕飞宇,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常务副主席郑焱,江苏省作协副主席、《雨花》主编朱辉出席颁奖活动并向获奖作家颁奖。第七届雨花写作营第二期改稿会导师和全体学员应邀与会。颁奖典礼由《雨花》副主编育邦主持。

  《雨花》文学奖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学奖。该奖于1980年首次设立,1982年和1983年颁出两届,艾煊、忆明珠、高加索等20位作家的作品荣膺此奖。1992年,《雨花》杂志社再次设立《雨花》文学奖。2013年,在江苏省委宣传部大力支持下,省作协下属的四大刊物设立“紫金·江苏文学期刊优秀作品奖”,包括《钟山》文学奖、《雨花》文学奖、《扬子江诗刊》奖、《扬子江文学评论》奖等,每两年颁发一次,嘉奖发表在四家文学期刊上的优秀作品。

  “每逢岁末,对文学来说,都是收获的季节。进入12月,随着《钟山》文学奖、《钟山》之星文学奖、《扬子江诗刊》奖、《雨花》文学奖的先后颁发,一股文学热潮正在江苏大地上掀起。”郑焱在致辞中说。在新时代重新设立的《雨花》文学奖,赓续传统,守正创新,10年来,吴泰昌、丁帆、南帆、王尧、胡学文等24位作家的24部作品荣获前四届《雨花》文学奖,可谓群星璀璨。获得第五届《雨花》文学奖的各位作家,也大多是深度参与和见证新时代中国文学进程的重要作家。

  朱辉介绍,第五届《雨花》文学奖评选范围为刊发于《雨花》杂志 2021 年和 2022 年的小说、散文、诗歌和专栏作品。评选工作从今年6月启动,初评工作由《雨花》编辑部完成。编辑部从两年内刊发的139篇短篇小说、136篇散文随笔、124组诗歌和5个名家专栏中,初评出18篇(组)入围作品。最终,经过王彬彬、朱辉、何言宏、施战军、宗仁发、顾建平、徐福伟、丁晓原、刘琼等9位终评委评审,产生了6篇获奖作品。

  “感谢获奖作家把卓越的作品奉献给《雨花》、奉献给江苏文学。”作为曾在《雨花》杂志社工作过15年之久的“雨花人”,毕飞宇感谢作家的信任和支持,也感谢《雨花》编辑同仁的努力,让《雨花》成长为在汉语文学世界里面拥有相当地位的一份名刊。“尤其是朱辉主编,在他自己写作的同时,为刊物奉献了全部的时间、耐力、才华和意志力。”他形容看到获奖名单时吓一跳,没想到是如此的星光灿烂。《雨花》较之过去的转变,说明《雨花》不仅可以培养年轻人,还可以盯着名家,可以把《雨花》打造成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在汉语世界里面具有生命力的和相当声誉的一本刊物。

  第五届“紫金·江苏文学期刊优秀作品奖”

  《雨花》文学奖(2021-2022)获奖名单以作品发表时间为序)

  小说奖

  邱华栋中篇小说《尼雅锦帛》(《雨花》2021年双月五期)

  朱婧短篇小说《猫选中的人》(《雨花》2022年第11期)

  散文奖

  李修文专栏作品《在我的人间》(《雨花》2021年单月六期)

  阎晶明专栏作品《读典有识》(《雨花》2022年双月六期)

  王祥夫散文《绿皮火车穿过长夜》(《雨花》2022年第5期)

  诗歌奖

  鲁羊组诗《身体滑过气流》(《雨花》2021年第4期)

 

  邱华栋中篇小说《尼雅锦帛》

  授奖词

  邱华栋的中篇小说《尼雅锦帛》,以蕴含中华文明密码的“锦帛”为线索,用六种完全不同的视角也即复调的方式,讲述神秘的西域故事,复原一段被风沙和时间掩埋的历史。天马行空的奇妙想象,浑然天成的叙事节奏,富有创造性的文体实验,展现出作家杰出的小说才能和卓越的文体意识;作家对于出生地历史的勘探和再现,对于民族融合的生动讲述,彰显出一位中国作家的故土情怀、世界眼光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此一部小说,邱华栋的文学世界更加斑斓多姿。

  有鉴于此,授予《尼雅锦帛》第五届《雨花》文学奖·小说奖。

  获奖感言

  感谢《雨花》杂志,特别是责任编辑向迅和主编朱辉,要是没有他们的催促,我是写不出来这部小说的。也特别感谢评委会授予我第五届《雨花》文学奖·小说奖。

  以专栏的方式连载,定名为《尼雅四锦》这部小说,写的是在新疆尼雅废墟中出土的几件汉代锦绣服饰,包括了锦护臂、锦裤锦帽、锦被和锦袍上生发出的人物和故事。其中一件锦护臂上有七个字,想必大家是耳熟能详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那么,在这件有着令今天的我们感到十分惊讶的八个字的锦护臂背后,有什么样的人物和故事围绕其上?中土的丝绸又是怎么传到了遥远的西域尼雅精绝国?由此,想象力的翅膀使我飞升起来,进入到两千年前的西域时空,我写下我所见到的人和故事。这部小说就是这么写成的。

  因而,获得第五届《雨花》文学奖,我非常高兴,就像是有人给我的胸前戴上了一朵红花,我会努力写得更好。

  也祝福本届《雨花》文学奖的所有获奖者,谢谢大家!

  朱婧短篇小说《猫选中的人》

  授奖词

  朱婧的短篇小说《猫选中的人》,落笔于细密有情的日常,围绕喂猫这一明亮主线,将近在咫尺的生活细节呈现于读者眼前。她以低调内敛的小说语言、从容舒缓的叙事节奏,展现出其作为一位小说家所理解的广阔世界。她的小说以平静开始,也以平静结束,显示出女性作家特有的力量和冷静感。朱婧的小说艺术,建立在她对生活的诗意理解之上和深切悲悯之中,把灵魂的静默刻在了词语之间,为平凡低微者构筑灿烂而强韧的精神力,据此与冷峻无垠的世界对峙。

  有鉴于此,授予《猫选中的人》第五届《雨花》文学奖·小说奖。

  获奖感言

  衷心感谢各位评委,感谢《雨花》杂志社。《雨花》文学奖是一个重要的文学期刊奖项,获得《雨花》文学奖是对我写作莫大的肯定和鼓励。

  2003年,我尝试写作并开始发表小说,那时候我还是一名在校学生。从此,文学期刊和编辑们伴随了我写作的成长。2008年到2017年之间我的写作有一个中断期,恢复写作后于2019年出版小说集《譬若檐滴》。《譬若檐滴》是我至今依然喜欢的小说,发表在《雨花》2018年第7期的“雨催花发”栏目。写《譬若檐滴》时,我因长久疏于写作而手生。我记得向迅和我讨论字句修改,朱辉老师也引导我理解更开阔的小说观点和更考究的小说技术。同一期《雨花》还发表了我的小说《那只狗它要去安徽》,这篇小说后来获得了第七届紫金山文学奖。

  2019年,《雨花》再次在“绽放”栏目刊发我两篇小说,并配以评论,评论是《雨花》编辑何燕婷写的。不仅如此,我的第一场作品研讨会也是《雨花》给我组织的,那是2022年的12月。如今一年过去,依然记得线上线下老师和朋友们对我小说热情的褒奖和中肯的批评。回想起恢复写作的这五六年,《雨花》的师友们给予我很多耐心和包容,我也信任《雨花》,愿意把我满意的作品交给《雨花》。

  2023年,我的新小说集《猫选中的人》出版,书名同题作品也发表于《雨花》。现在,评委会把第五届《雨花》文学奖·小说奖授予这篇小说,对我来说,是又一次温暖的相遇。缘此,我写下的猫与人的故事,写下的那些微小的伤痛和爱意,可以通过杂志、图书和获奖,抵达多少曾经陌生的读者,这也许是文学的魅力和力量。

  感谢大家!

  李修文专栏作品《在我的人间》

  授奖词

  李修文的专栏作品《在我的人间》,以楚人的赤诚之心和卓尔不群的文字,讲述被寄养在乡村的孤独童年,每一篇文章都是超越苦难的赞美诗。作家将自身细腻的情感与对现实的深切观照相结合,将个体生命与普遍命运相衬印,书写身处人间的苦难和感动,呈现出沉郁顿挫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来源于作家对具体生命的关切与体谅:在广阔的纸上天地,书写“在我的人间”。作家对散文文体卓有成效的探索,对于当下文学现场深富启迪。

  有鉴于此,授予《在我的人间》第五届《雨花》文学奖·散文奖。

  获奖感言

  非常非常感谢《雨花》。我在少年时期读《雨花》,就在这个杂志上读到很多气象万千的散文,对我自己的写作形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我在少年时期的确有那么一段寄养在农村的经历。今天想起来,这段生活可能是我这一生最初认识这个世界的起点,认识这个社会的生动、阔达。毋庸讳言,这几十年来常常受困于此,以至于这么多年过去还想与这段经历对望,所以才有了这个专栏。感谢《雨花》当时对我的邀约,让我写这么一个专栏,也通过它解决自己的内心困惑。

  而解决之道我觉得在于不矫饰。对自己的遭际进行回望的同时,触及一种可能的真实和公正,这是我写专栏时受到的最大启发。这个专栏到目前为止写了6篇,我打算慢慢写成一本书,我会继续把这个专栏好好写下去,只要写出来还要向《雨花》投稿。

  再次感谢《雨花》,感谢各位尊敬的评委。

  阎晶明专栏作品《读典有识》

  授奖词

  阎晶明的专栏作品《读典有识》,探讨鲁迅先生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关系,视野宏阔,识见不凡,使得鲁迅先生的形象更加丰富、饱满、立体。作为成就斐然的文学批评家和鲁迅研究专家,阎晶明写作这一专栏时开创性地借助当代小说的批评方法,结合现代文学研究范式,考据翔实,言必有据,却又像福尔摩斯一样,根据史料间的蛛丝马迹,抽丝剥茧,把鲁迅与众多共产党人之间的交往讲述得风生水起,悬念丛生。这一系列文章既具有学术论文的谨严,又不失散文随笔之韵致。

  有鉴于此,授予《读典有识》第五届《雨花》文学奖·散文奖。

  获奖感言

  我很荣幸能够作为一个获奖者站在这里,因为我以为,作为一个写作者,自己也一样需要得到鼓励。我似乎注定跟江苏、跟南京有缘,来到这里,从来都有一种回到亲人身边的感觉。前年,我的一篇论文曾经获得《扬子江文学评论》奖,却遗憾未能前来领奖。今天又意外获得了《雨花》文学奖,怎能不让人倍感欣喜,十二分的感谢。感谢《雨花》,感谢评委。借这个舞台,我再补充感谢一回《扬子江文学评论》。感谢江苏作协的朋友们。

  应朱辉主编邀约,我去年在《雨花》杂志开设了一个名为 “读典有识”的双月专栏。6篇文章有一个共同话题: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人。这是我近年来想要开启的一个写作专题,重点分析鲁迅与同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尤其是领袖人物的交往。而且这种交往又有一个相对趋同的共性特点,那就是:神交。举例而言,鲁迅与毛泽东、周恩来并没有在现实里有过哪怕一面之缘。与陈独秀究竟是否真的见过面也是存疑而且存无的可能性更大。然而,他们之间的联系却是不能否认的。鲁迅与方志敏则可能连精神上的联系也没有,但他们之间发生的关联,又近乎是一个传奇。鲁迅视瞿秋白为“知己”,认李大钊为同志,听陈赓讲红军战斗的故事。所有这些若隐若现的联系,似有似无的线索,都指向一个令人感佩的主题:鲁迅与这些人物之间的精神联系与思想上的共通,是中国现代史上不应该忽略的重要话题,蕴含着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关于这一主题的写作,如果没有《雨花》适时的专栏邀约,我是下不了决心投入去做的。这份一年前的信任,其价值和我应当感激的程度,简直不亚于今天它们因获奖而被认可。特别感谢向迅的不断催促和认真编辑,感谢育邦的多次帮助。

  就我自己而言,这个系列的文章还有诸多不尽如人意处。这绝非是一种谦虚和客套。许多话题本身至今都还有解不开的迷雾。比如鲁迅和陈赓究竟见过一次还是两次面,这事其实很重要。鲁迅究竟拿到几份方志敏的狱中文稿,都是哪些篇目,这同样需要深入挖掘、厘清。无论如何,这些课题都可以说是重大课题。我只是用随笔式的文章进行了尽可能的描述而已。改革开放以来的鲁迅研究,历经了几次重大的翻转。其中,让鲁迅走下神坛,回到人间,就是一次十分重大的翻转。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必要的转折。但我们也必须要看到,当人间鲁迅形象正伴随着烟火气走向碎片化、琐屑化、世俗化、八卦化的同时,鲁迅与同时代政治家们的关系,有意无意中被淡化甚至忽略了。我以为,今天有必要重提这些话题,让人间鲁迅更多地展现他伟大的一面,以及与伟大相关联的一面。我的这个专栏,目的就在于此。

  如果顺利,这一系列文章明年不久就会在南京出版。我自己十分期待,也十分欣慰于它们大多发表于南京,又在这里出版。所有感谢与感激因此就是多重的。

  祝《雨花》越办越好!谢谢大家!

  王祥夫散文《绿皮火车穿过长夜》

  授奖词

  王祥夫的散文《绿皮火车穿过长夜》,是对生命中温馨时刻与美好瞬间的深情凝眸。其文字腔调独具,涵咏万千,中国文人的气派与气息、性情与审美尽在其中,具有极高的辨识度;本文虽为短制,但山川万物,吉光片羽,皆信手拈来,且笔下风流,尽识人间好滋味,留白处如雪天旷野,皓月当空,绵延无尽。风雅自在的文章与作家本人实现了某种互证:深具古典美学之味,却不失现代精神。

  有鉴于此,授予《绿皮火车穿过长夜》第五届《雨花》文学奖·散文奖。

  获奖感言

  今天意外地获得《雨花》文学奖·散文奖,这让我从内心喜欢,感谢《雨花》的厚爱,谢谢。

  我常想,我的人格品性应该是散文式的,因为散文的貌似松散很合适我,我很怕那种紧绷的生活,从这一点上讲我才喜欢写散文,就像一个人爱喝咖啡爱喝酒一样,完全是一种自由状态。散文与小说,是互相滋养的,无法分谁是老大谁是老二,但写小说是个体力活,全方位的用力方可成就,而随笔与散文是极讲气息与腔调的东西,是气息为上的东西,那气息不是别人的,也不可能是时下流行的,有点几乎是接近情爱,你必须对它有深深的欲望。

  南京是我极为喜欢的地方。这是个有着我喜欢的那种气息的城市,一切节奏都松松的,这种松快是南京特有的文化的总合,我常想,南京诸多朋友的小说为什么写得好,我想是这里的厚积的文化使然。

  我个人希望我自己以散文的形态活着,要有心有肺。我更希望我能继续修炼自己。作家就像一株会结果子的树,每一年的果实都是新的,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很难,但我们大家都努力。

  我喜欢南京,谢谢大家。

  鲁羊组诗《身体滑过气流》

  授奖词

  鲁羊追求诗歌语言的质朴与节俭,从所见之物写起,有如素描,让摄取的意象依次显形。组诗《身体滑过气流》以平和的语言展开叙述,选取大量生活化意象入诗,展示丰富的生活细节与侧面,借此对人生的意义进行探索与寻觅,深邃的哲思背后,隐藏着诗人广阔的精神世界。他游荡在理性与感性、现实与梦境之间,通过不断地徘徊与探索,建构属于自己的精神谱系与诗学内核。

  有鉴于此,授予《身体滑过气流》第五届《雨花》文学奖·诗歌奖。

  获奖感言

  写作之初,我以为自己会以诗为唯一方式。后来写小说,又写剧本。但诗歌是精神核心。

  这五年,因体力不足,只写诗歌,也许因为心无旁骛,写得更成熟一些了。我以为很少人看诗歌,想到竟然有很多老朋友看了我的诗歌,挺开心的。

  我得奖的机会很少很少,我几乎不得奖。《经集》有言:我得到,说声好;我不得到,也说声好。对两者一视同仁,回到树根旁。佛陀教导我们回到树根旁。不牵挂得与失的事。我喜欢他的教导。

  不过,今天早上我还是为领奖早起了一个小时。赶个早来领个奖,也挺爽的。谢谢。(文/向迅;图/于邦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