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成剑长篇小说《少年将要远行》研讨会在海安举行

(2020-12-25 16:20) 5945445

  江苏作家网讯  20201222日,由江苏省作家协会、南通市委宣传部、南通市文联共同主办的储成剑长篇小说《少年将要远行》研讨会在南通海安召开。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吴义勤,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丁捷,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政,南通市文联主席姜平,海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荣贵,海安市副市长卢林等和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共同出席了研讨会。王荣贵和姜平在会议开始时分别致辞。

  吴义勤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海安良好的创作环境培育了一批批像储成剑这样优秀的作家。《少年将要远行》是一部能给人带来美好、温暖、励志的典型儿童成长小说,讲述了改革开放浪潮中一位乡村少年遭遇家庭变故后的心灵成长史,建构了具有海安地域特色的文学形象。他认为,此作品的丰富性超越了儿童文学本身的意义,还具有社会学与文化学的意义。

       丁捷在讲话中说,储成剑怀着对文学的深情厚意,从医学领域转向文学创作,是一位创作实践丰富的作家,在小说、散文、随笔、儿童文学创作等各个方面都有不俗的创作成绩。此次研讨的《少年将要远行》是他的第一部儿童长篇小说,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浓郁的乡土文化韵味,是一部经得起解读和阐释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与会的专家学者结合作品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讨,研讨会由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政主持。

 

  与宽广社会现实相遇的少年成长

  少年根喜的成长之路是这部小说的主线。少年蒋根喜的父亲蒋德才在改革大潮中率先创业成功,然而好景不长,蒋德才交友不慎被骗,从此债台高筑,他携同妻子奔赴上海经营禽蛋。独在故乡的根喜寂寞而忧伤,不知不觉中和村里的老篾匠蒋景宽成了忘年交,彼此关照温暖。根喜在经历了家庭变故和人性温暖后,最终成长为独立少年,作别故乡,坚定地迈向更广阔的未来……

  徐妍评价这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在表现少年故事内容时并不局限于少年相对幽闭的心理现实,而是延展至少年在成长道路上迎面相遇的无限宽广的社会现实,呈现上世纪90年代一个留守儿童的成长: “少年将向何处远行?我认为书中的‘远方’是无限延伸的,不是县城,也不是上海,而是无限宽广的中国式少年的未来。他们将承继东方文明古国代代相传的人性的光亮,一路远行,成长为托举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后备军。”

  郭艳认为,小说中描写的留守儿童的成长,呈现的面貌并不纯是被同情与怜悯的对象,作者从这个少年视角当中呈现出嬗变的时代和经济生活,而这个少年在变动不居中始终保持着朴素的价值观,保持着向上、向善的心,这个少年形象具有建构性的意义。她进一步谈到,从儿童文学现代性的角度,确实需要有一批具有现代性人格的少年形象。

  而王春鸣认为,主人公根喜是在自己的摸索、观察与思考中,渐渐开启了对自己命运的掌控,与当下一些孩子被父母管教着却又叛逆着大为不同,她认为这是一种理想的成长状态。

  超越性的人物塑造与诚意书写

  刘琼注意到书中一处细节:农村漂亮姑娘高美丽,为了一个城市户口嫁给了她现在的丈夫,但是当丈夫下岗失业、重新“沦落”到农村后,女孩也并没有抛弃他。这个独特的情节设置令刘琼感到温暖:“作者不仅写出了我们时代真实发生的变化,也写出了他心目中理想的东西。”

  徐晓华认为,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应该是适应各个年龄段,可以贯穿一个人生命始终的。它会给阅读带来更大的空间,在这样的作品中,儿童会看到儿童的生活,成人可以看到成人的生活,储成剑的这部小说做到了。

  与会的专家学者多次谈到了《少年将要远行》中的人物塑造,具有超越人物本身的意义和价值。田俊认为,老篾匠景宽爷爷的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对于远离父母的根喜来说,景宽爷爷不仅是一份情感的抚慰和温暖源,更是精神成长的导引与示范,是“前喻文化”的典型。正如孙悟空要有菩提祖师,哈利·波特要有邓布利多。

  和景宽爷爷类似,小说中也成功塑造了一批形象鲜明、可以写出个人小传的配角人物,不仅彰显作者的创作功力,同时也提交给小读者一份说明:世界无所谓糟糕和美好,它只是复杂。作者的诚意书写,并非要拯救世界,而是一种邀请,邀请读者共同思考与探索。

  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地域文化特色

  “这部长篇小说给我们示范了如何把时代放到我们面前来。对于儿童文学来说,当选择给孩子写一个纯净的、没有时代感故事的时候,我们可能也会把我们所经历的历史剥离掉。当孩子不能理解我们从怎样的时代来到现在的时候,可能给予孩子的教育也是缺失的。”岳雯在肯定这部作品的同时,也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下一些儿童文学作品的缺欠。


  在《少年将要远行》的策划编辑陈文瑛看来,这部小说以散发泥土气息的描写,生动饱满地呈现了里下河地区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俗乡情。书中描写的广袤平原、乡村的鱼欢鸟叫、瓜田里的生机勃勃,还有看露天电影的场面,几乎就是七零后们的共同记忆。

  而刘志权认为,储成剑的小说并无刻意着力刻画里下河的风情世俗,它呈现的就是这个地域日常生活的温情,而这恰恰能够打动读者。而小说中90年代的流行文化,既是小说人物成长的时间刻度,也烘托了改革开放的宏观语境,让现在的孩子看到那个年代是如何深切地融入到我们生命中的。

  在韩松刚看来,这部小说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有一种文化的思考在其中。《少年将要远行》不是空着手远行,是携带着故乡和文化的记忆在里面,并承载着生命的重量。这样一种具有文化视野的写作,决定了储成剑的儿童小说创作产生了不一样的高度:“童年的问题,是文化的问题,是人类自身文明的问题。我觉得不仅仅是儿童文学写作,可能其他的文学写作也一样,从这个精神基点出发,才能真正地理解我们这个时代,也才能真正地热爱儿童的生命;也才只有这样,我们的儿童文学写作者,在面对素材和过程的时候,才能穿越表面和表象,抵达儿童世界。”

  “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发言,感谢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感到既激动又感动,这对我是鼓励和鞭策,我会在以后的写作中认真吸取;感谢我的家乡海安,它不仅是我文学的出发地,也是我写作的不竭源泉。这是一部写给少年儿童的书,也是一部写给故乡的书。”研讨结束后,储成剑向与会的专家学者致谢。(文/李蒙蒙;图/姜明)

  新闻链接

  储成剑,中国作协会员、南通市文联秘书长、江苏省作协理事、南通市作协主席,是海安走出的优秀作家。在《中国作家》《山花》《少年文艺》等刊物发表作品60余万字,著有散文集《若即若离》、纪实文学《荣生》等。长篇现实题材儿童小说《少年将要远行》,获得第二届曹文轩儿童文学奖。小说以海安李堡为故事发生地,讲述了改革开放浪潮中一位乡村少年的心灵成长史,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浓郁的乡土文化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