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作协召开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座谈会

(2020-07-15 17:24) 5912815

  

  2020715日,中国作协通过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全国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会议。会议结束后,江苏省作协立即召开座谈会,就贯彻落实全国会议精神、切实加强新时代乡村题材文学创作展开座谈交流。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副主席汪兴国,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钟山》主编贾梦玮,副主席鲁敏以及乡村题材作家与评论家王清平、韩修存、周荣池、杜怀超、朱 辉、王大进、育邦、何同彬、韩松刚、向迅、高文龙等参加座谈。座谈会由贾梦玮主持。

  对新时代乡村的再认识

  作家王清平近年来转向乡村题材创作,在写作过程中,对新时代乡村有了新的认识,也对如何书写乡村题材产生了一些困惑。他认为,新时代城乡急剧变化的面貌消解了传统乡村书写所依托的诸多元素,在这种巨变中如何捕捉乡村世界里的典型人物,如何正确认识和判断土地流转等新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变化,是值得作家反复琢磨和深思的问题。他计划创作的长篇小说《前牛山》列入今年省作协重点项目,该作品描写了一群九零后出生的农村青年在城乡之间的游走和抉择,他试图通过这部作品努力认识和记录新时代乡村图景。

  关于乡村巨变给当前文学创作带来的挑战,青年作家周荣池和杜怀超深有同感。周荣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到当前农村生活的一些新现象,并由此反思了自己的乡村文学创作。在他看来,从前自己是以在乡者的身份来书写农村,现在正逐渐调整,希望以离乡者的视角来关照乡村世界的变迁,展现乡村当下和未来的变化。作为农村题材的书写者,要走进乡村、扎根乡村,用文学的方法去发现、书写与探索农村的现实问题。杜怀超认为,“传统意义上的村庄渐渐消失,昔日面朝黄土的农民,在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车轮下,已有了新的裂变。”如何正确把握乡村世界的变与不变是乡村题材写作的难点和重点。他正计划创作《大地册页》下半部,着力展现新时代农村,他说,“我在写作中关注两点:一是人,一是人如何活着。”

  当前乡村书写的局限和问题

  在乡村书写对象和题材上的困惑也给作家们带来一些创作上的局限和不足。青年批评家何同彬总结了当前乡村书写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一是拘囿于固有的写作传统,对现实主义、主题创作的理解过于狭隘,仍旧在以十七年文学和八十年代初期的文学手法来处理转型巨变的大时代和日新月异的乡村现实,常常陷溺于单一的乡村裂变引发的怀旧、挽歌的情感模式中;二是不能与时俱进、紧跟时代;三是重复性、同质化地处理着自己熟悉的“旧乡村”,拒绝或者回避深入了解、体察天翻地覆的“新乡村”(新阶层、新行业、新问题、新道德等),或者机械地、符号性地、简单化地处理“新乡村”,以至无法深入当下乡村的深度现实。

  青年作家向迅也从创作者的角度,反思了当前乡村题材文学创作存在的不足。一是书写内容滞后于时代,很多作品书写的乡村属于记忆中的乡村,作家习惯性地向并不可靠的记忆索取写作资源,对变化的现实缺乏敏感性。二是缺乏处理现实的能力,或是缺乏经验以及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文学经验的能力;三是文字表达缺乏现代性,只有以现代意识关照和认识书写对象,作品才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具备更为悠远的魅力。

  如何写好乡村题材

  如何在城乡互动中促进对乡村的再认识,写出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乡村题材作品?以创作新农村题材的短篇小说《七层宝塔》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的作家朱辉围绕“土地”问题,谈了对新时代农村变迁的认识和理解。他指出,写好农村题材十分重要。写好这类作品,既要有“见”,更要有“识”。作家要秉持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怀的创作理念,深入生活,扎根农村,在观察、了解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识”,作品既要有现实厚度,也要有思想穿透力。

  作家韩修存结合自己的驻村经历谈了对乡村题材书写的理解。韩修存在扶贫一线驻村生活了十四年,在这一过程中,他亲身感受到乡村的贫困和劳苦,亲眼见证了乡村的种种变化,对乡村和乡村中的人都产生了深厚的情感。这段经历成了他的写作灵感,他在这期间创作了《大地上的梦想》《大地上的课堂》《大地上的芬芳》等作品,每一部作品均直面当下现实,反映农民忧虑和关心的问题。

  网络作家高文龙从网络文学的角度分享了对乡村题材创作的认识。他认为,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传统作家和网络作家都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深挖创作素材,寻找创作主题,但这并不能替代真正的走访调查工作。写作者要想写出好作品,必须走出去,了解身边发生的变化,了解中国乡村的历史性变化,才能写出读者喜欢的优秀作品。

  期待涌现新时代乡村题材的精品力作

  座谈会最后,汪兴国作了总结讲话。他指出,习总书记高度重视文艺工作,作出许多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这是我们新时代文学创作的根本遵循。乡村题材是文学创作的重要领域,乡村发展关乎全面小康和现代化进程,呼唤高质量的文学创作来书写新史诗、塑造新人物。新时代乡村文学题材的创作者要有大视野、大情怀和大的耐心,要走出“象牙塔”和“小悲欢”,紧跟时代步伐,提高创作站位,深入乡村生活,揭示社会巨变。繁荣乡村文学必须依靠作家、批评家和文学组织工作者等各类文学工作者的多方努力、同向发力。近年来,江苏省作协为推动乡村题材文学创作做了大量工作,今后还要把推动乡村题材创作作为长期任务、重点工作来抓,通过文学项目扶持、文学奖项引导和文学期刊推介等多种途径,持之以恒地推动新时代乡村题材文学创作。期待江苏能够推出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乡村题材文学作品,涌现更多的能够载入当代文学史的乡村题材文学典型人物。

(周韫、俞丽云)